斟灌春秋

斟灌村:“斟灌”系夏朝大禹王分封沿袭而得

时间:2012/5/4 21:49:28  作者:湛仕彬 转载  来源:湛氏家族古今志  查看:980  评论:8
内容摘要:斟灌村:“斟灌”系夏朝大禹王分封沿袭而得 中国寿光网 2012-05-04 来源: 寿光日报斟灌村:“斟灌”系夏朝大禹王分封沿袭而得...

                                                                 斟灌村:“斟灌”系夏朝大禹王分封沿袭而得
                                                                    中国寿光网 2012-05-04 来源: 寿光日报

斟灌村:“斟灌”系夏朝大禹王分封沿袭而得
        现在的洛城街道斟灌村位于境内的大沂公路东侧,距威乌高速和济青高速20公里,距寿光市区25公里。相传今日的斟灌村曾是4000余年前,夏朝大禹王分封的12个诸侯国之中的斟灌氏封地,即古斟灌国。那传说是否属实?其历史渊源又是怎样的?昔日古城今日面貌如何?近日,记者带您走近洛城街道斟灌村,到这个有着4000多年历史的古国一探究竟。 走进村内,村里联排的蔬菜大棚,煞是惹眼,村民们因为种植彩椒开上了小汽车,住上了小洋楼,生活日渐富足,而村名 “斟灌”二字也因村内彩椒种植的风生水起而渐被人们熟悉。其实,“斟灌”一词被人熟知,不仅源于村内彩椒出名,更是源于它发端于数千年前的悠久历史文化。 村名渊源:“斟灌”一词确有4000余年历史 “公元前21世纪,我国处于母系社会时期。那时候,男人是要嫁出去的。部落酋长就从嫁进部落来的夫婿中选出贤者,禅让酋长位置。五帝禅让中的最后一位部落酋长是舜,他把酋长禅让给了禹,禹称帝后,建立了夏朝,并分封了12个诸侯国,其中就有斟灌、斟鄩。”今年76岁的东斟灌村村民李西发认为,古斟灌大致在云门山以北,渤海以南。尤其是斟灌这一名称,其地理位置一直比较固定,自古至今从没变过。 那斟灌、斟鄩是夏朝大禹分封诸侯国的说法是否属实呢? 记者查阅民国《寿光县志》发现有这样一段记载:“夏斟灌国。应劭注《汉志》云‘寿光,古斟灌,禹后。今灌亭是。’《续山东考古录》云‘斟灌国故城在东北四十里,一称灌亭,一称东寿光城,今斟灌店。’”在该志卷十五?大事记?纪事词条下,有“斟灌存亡关于少康中兴本末”的详细记载:“斟灌,夏同姓诸侯国。王相之时,羿代夏政,相失国,依斟灌及斟鄩氏。《竹书纪年》亦有相居于斟灌之文。斟灌之墟是为帝丘。其后寒浞杀羿,使其子浇帅师灭斟灌,并伐斟鄩,大战于潍,灭之。遂弑相,后缗方娠,逃出自窦,归于有仍,生少康焉。少康既长,其臣收二斟之烬,卒灭寒浞而中兴……” 史志研究专家孙仲春对这段记载表示认可:“禹帝分封同姓宗族人为王,成为诸侯部落。部落王以国为姓。斟灌、斟鄩均为夏同姓诸侯,系大禹旁系分支,姒姓,国以人名。斟灌、斟鄩的地名由此而来。尤其是古斟灌城,其地理位置十分清晰,自古迄今并无异议。” 既然斟灌是夏禹分封诸侯国并无争议,那斟灌又是怎样成为夏都的呢? 孙仲春告诉记者,在大约公元前 2180多年前,大禹拟传位于皋陶,皋陶早亡,传位给益,益没有威信,人心向启,大禹的儿子启杀了益执政,将禅让制改为世袭制,开启了家天下的奴隶社会。但启的儿子太康,只知玩乐,不理政事,被有穷氏后羿赶走,立了他的弟弟仲康为帝。仲康的儿子相即位时,由后羿代政。相帝即位27年,寒族的寒浞用内媚外贿的手段撺掇了后羿的政权,杀了帝相,篡了夏位。直至相的儿子少康长成,老臣伯靡才从鬲(今德州)兴兵,集合二斟(斟灌、斟鄩)的老百姓打败了寒浞,又向东打败了寒浞的儿子浇,夺回了夏政权。 少康20年,少康帝怀念斟灌的贡献,想恢复斟灌国,但斟灌国还是渐渐消亡了,究其原因,众说纷纭。 “斟灌国消亡大抵还是因为,寒浞灭斟灌国时手段残忍,使得斟灌王没了后代。”61岁的东斟灌村村民李子成告诉记者,这也是大多史料上对斟灌的记载只记载到少康复国的原因。从此往后的一大段时间,斟灌在历史上都是一片空白,直到明朝一户李姓人家迁入,“斟灌”才又慢慢进入人们的视线。

今昔对比:昔日斟灌古国成今日彩椒种植大村
     昔日的繁盛古城如今只剩一座百余米的残垣孤独地矗立着, 确实让人不胜唏嘘。 但是近年来秉承斟灌的古国文化, 斟灌村民积极学习先进的农业知识和技术, 将斟灌村发展成了名扬海内外的彩椒大户。 而大部分村民也因种植彩椒, 开上了小汽车, 住上了小洋楼。 “我们村有600来户村民, 其中彩椒种植户就有450余户, 种植面积达 2270余亩。” 东斟灌村村主任李春祥向记者介绍称, 东斟灌村从1998年开始集中种植彩椒大棚, 十余年过去了, 彩椒种植农户的年收入由最初的不到万元, 增长到了现在的近10万元。 据了解, 斟灌村的彩椒亩产量在每亩地15000斤左右, 2270亩地的年产量就在3400余万斤, 其中一半以上的彩椒都出口到了韩国、 俄罗斯等地。 为此, 他们还成立了彩椒专业合作社, 注册了 “斟都” 的彩椒品牌。 “‘斟都’ 的意思是沿袭斟灌是古国都城这样一个意思。 商标注册成功后,斟灌彩椒的名号更响了, 每公斤平均下来能卖到15元, 一个百余米的彩椒大棚, 一年下来净收入就达五六万元。” 李春祥告诉记者, 现在彩椒种植户基本每户都有两三个彩椒大棚, 收益十分可观。

      在以后的发展路上, 到底是斟灌古国因斟灌彩椒而出名, 还是斟灌彩椒因斟灌古国而闻名, 我们都乐见其成。

      有关洛城街道各村庄的传说、 故事还很多, 比如, 相传洛城街道屯田村名来源是因弥河水决口, 淹没村庄而北迁于此立庄, 屯田垦殖而得名……如果您也了解有关洛城各村的有趣故事或美丽传说, 有相关的资料、 实物, 您不妨与我们联系, 畅谈诉说, 让那些遗落在民间的传说故事再放异彩。 联系电话18663697202或5253212. 邮箱sgrbwangping@126.com 本报记者 王萍 通讯员 滕晶

标签:  诸侯国 中国 传说 
相关评论
评论者: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421号

    渝ICP备12002000号-1

Powered by OTCMS V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