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古迹

湛氏文物古迹简介

时间:2010/10/13 0:59:40  作者:湛氏家族古今志  来源:湛氏家族古今志  查看:3722  评论:9
内容摘要:湛氏宗祠简介 古人之礼,君子营造必以宗室家庙为先。我平江湛氏自元末明初迁到平江哲寮村,直至清乾隆初尚未有祠。每岁春秋祭祀,只好奉先人柱到各房大屋轮祭。越乾隆盛世,我湛氏文人蔚起。卯寅春祭事毕,即公元一七五八年(乾隆二十三年),族中贤达均感于宗庙之缺是为憾事。为追远报本,议合族...
 

湛氏宗祠简介 

古人之礼,君子营造必以宗室家庙为先。我平江湛氏自元末明初迁到平江哲寮村,直至清乾隆初尚未有祠。每岁春秋祭祀,只好奉先人柱到各房大屋轮祭。越乾隆盛世,我湛氏文人蔚起。卯寅春祭事毕,即公元一七五八年(乾隆二十三年),族中贤达均感于宗庙之缺是为憾事。为追远报本,议合族捐资鼎建宗祠,少长欣然,踊跃输金,鸠工聚材,是年冬月,栋宇维新。湛氏文物古迹简介

解放后,人民政府以无益公产征收,作为国家粮库。一九六八年原柘庄乡政府拟将粮库转建柘庄村,县粮食局意欲拆迁。我哲寮湛姓群众,自发群起抗争,强行卫护,致使拆迁未果,却被原柘庄乡粮站转卖给原梅仙供销社作为商场。二零零二年供销社进行改革,提出拍卖。我哲寮湛氏贤达合力同心,几番与之协商,最后以二万四千元取回。消息传开,族民欣喜若狂,欢欣鼓舞,自发燃放鞭炮、请戏班,庆贺一天。

另外,我哲寮村还有以北山大屋、嘴头大屋等十五栋古民居建筑,大都是康熙、乾隆盛世之时建筑。雕梁画栋,独具风格。特别是北山大屋的十对栀子石更具特色。二零零九年,全面文物普查,已定县级文物,准备申报省级,现正在待报之中。

同时,还有迁平始祖福六公,二世祖华叟公,三世祖仁、义、宋三公等寝陵,至今保持完好。虹桥湛氏自唐代迁平江始祖盘琪公,唐懿宗时任兵部中书侍郎,也葬于我哲寮北山大屋后李公坡凤形,其陵至今完好。

平江湛氏二世祖华叟公墓重修序

平江湛氏二世祖华叟公,生于元至正六年丙戌六月一日申时,明宣德元年丙午二月九日疫。葬于黄泥岭细公垅白鹤衔书风水宝地。公威武英俊,胆识过人,确国家栋梁。元末明初,国偿急需,民苦日事。公以国事为重,国尔忘家。永乐二年,公请充七县一州粮运,转漕给军,数十年如一日,功勋卓著。皇恩浩荡,永封子孙世承粮运官。公富华克广乎慈济,忠勤特亘乎古今。放通城、巴陵、湘阴、长沙、浏阳、义宁合平江七县一州来生债。岁岁年年,不立卷,不问偿,众口皆碑。湛氏文物古迹简介

公德星悬耀,福、禄、寿、禧,眼观五代,八旬考终。是先祖之荣光,亦后人之骄傲。时逢盛世,国运昌隆,遐迩一体,百业俱兴。我氏裔嗣,勿忘先祖,自愿捐资,重修公墓。惟翼祖德流芳,宗功庇荫,牛眠卜吉,於焉永藏,克昌厥后,长发其祥。谨以此序。

赞云:

白鹤衔书地脉丰,钟灵幕阜贯长虹。

龙腾虎跃东南舞,松曲泉琴日夜工。

千里文峰收眼底,万家玉烛乐心中。

勤王义赈垂青史,福荫儿孙永向荣。 

华叟公墓重修委员会   湛雅平敬撰

公元二0 0 0年七月十一日吉旦

 

迁平始祖福六公墓重修序 

福六公,明洪武年间由江西铁树观迁至平江北乡,以哲寮村为开源地。卒后葬于原大洲乡板口村,因县石煤矿采石,改迁哲寮北山大屋后金线吊葫芦形丑山未向名窍树咀。树木水固,枝繁叶茂。收族敬宗,人繁丁衍。即慎终而追远,原庇荫以炽昌。来龙壮观,气贯牛眠结穴;地灵人杰,枝繁马鬣荣封。面对三峰,重重叠叠;灵钟五角,紫气层层。青龙跃天腾飞宇宙,白虎伏地威震山川。眼观三塅水聚双江,旁通五坳路架八桥。先祖祠、纱帽石、前书案、双狮岩五福咸备,笔架山、金砚池、千里泉、干霄塔四宝俱全。四面文峰都到眼,万家灯火总关心。此皆先祖佳城之馨香弗替,殊今后代之时景仰也。谨以此书于墓首云。湛氏文物古迹简介 

裔孙   湛西通 顿首拜撰

公元一九八七年丁卯岁季冬月吉旦

 

附裔孙湛雅平诗一首:

哲寮文物颂

哲寮地阔接天边,文化渊源别有先。

宝塔翔霄关水口,北山栀子竖门前。

湛家祠宇乾隆起,古建民居画境添。

p正一品将军墓陵,人人观后乐心田。

平叛大将军  英名著史册

 

湖南平江湛氏十八世祖其英公,出生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世代以农为业。年少时,舞枪弄棒,身材魁梧,臂力过人。虽然生活在大山中的贫困家庭,却常怀报国之志,有正义之心。传闻,有一次,一伙山贼十余人,偷袭本地几家农户。他正路过,目睹此情,正义之心由生,赤手空拳与山贼搏斗。倾刻,山贼人仰马翻,抱头鼠窜,财物全归还物主,公之名声远播,响及避迩。湛氏文物古迹简介

公出生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四月二十二日亥时。公元一八四0年从戎,随清左宗棠在新疆平定沙俄叛乱时,由于英勇杀敌,屡建奇功。由军功叨保蓝翎把总,拔补千总,加守备,擢都司赏换花翎,免游记,以参将升用,招补副将赏总兵记名提督。阵亡牺牲后授“建威将军”,赏“扬勇巴图鲁”,给正一品封典。

公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九月初一日,于甘肃西宁小峡口战役中力战阵亡,时年三十九岁。

公为国捐躯后,荐蒙天子优诏,赐恤赐祭银两、赏黄马褂,骑都尉世袭。(其物至辛亥革命推翻满清时其孙湛高发害怕而焚)并入京师诏忠祠,本邑忠义祠,及圣宫侧孝悌忠义祠。同时在清史六十二章记载入册,芳名永驻。

公牺牲后,同治十三年清政非常重视,用大棺木铁箍箍好,从甘肃西宁派人护送至原籍哲寮村,葬甘统里,乙山卯向。万古佳城。现墓地保护完好。

巍巍青山埋忠骨,涓涓碧水慰芳魂。

 

干霄塔简介

平江县梅仙镇哲寮村干霄塔,又名翔霄塔,四面八方七层十二米高,建于一八七六年,距今年一百三十年,是县级重要文物。一九九二年编纂的《平江县志》还作为开篇图照。湛氏文物古迹简介

哲寮村发源于幕阜黄龙,蜿蜒四十余里,到哲寮村山环水绕,势若星拱。但西北水口位地势略低,未能耸立,我族先哲们认为是地理所缺,自福六公元末时初迁徙以来,虽文人不少,但位于居台辅者寥寥无几。据古人说:“华表可以捍门户,层塔可以作峰峦。七层宝塔凌云。可以雄峻一方,以助文教崛起。”于是,在清光绪丙子年由秀才湛瑞生发起、倡议,在西北水口船形山修宝塔一座。公一倡议,踊跃捐钱捐工,未及半年便以峻工。

按现实考量:一是,美化环境,天晴傍晚,夕阳掩映,落日在塔,使人心旷神怡,无不欢然雀跃,二是,先人愿了。 据解放来六十年统计,本村被国家录取的大中专学生有一百四十七人,教授一人,博士三人,出国留学七人,研究生九人,师厅级五人,处级六人,科级五十三人,中小学教师四十七人,文人慰起,先人愿了,。三是,县级文物。它代表了中华传承文明史,有文物价值。来往过客,都要到留个影,照个相,不亦乐乎。  

湛公启云简介 

湛公启云,生于清朝乾隆八年癸亥岁二月十四日未时,殁于嘉庆十四年己巳岁十二月二十日寅时,享寿六十七年,葬哲寮杨家屋后虎形壬山丙向。湛氏文物古迹简介

公自幼才思敏捷,勤奋好学。据长辈说,八岁会诗对。昔父时,有一佃户借谷度荒,其父趣上联,若对之便无偿资之,其父曰;“陈欠未还新又要:”佃户无以对,忧然而去。回途中遇启公,公问何故,佃户道其由。公即对之:“寅年贪过卯年粮。”并壮其返府以对。其父喜曰,必盛儿对也!即资助之,并抹去陈欠。敏哉!启云公也。

公辛未入洋,乙未食饩,己亥恩科中试第十三名举人。丙辰大挑,栋选一等知县。其后政绩卓著,有功朝庭,皇清敕授“文林郎”,赐“岁进士”牌匾。(文革焚毁)钦命降州知府。晚年杏坛论教,桃李满天下。同时,公之福泽子孙大矣。现哲寮居住者三十余人,公支内蒙包头市百余人,从政,从教,从军者代代均有之。

平江湛氏自明徙哲寮,繁衍至十七世,喜有启云公一举成名,仕途享通,先知县,后知府,才建成湛氏宗祠,始修湛氏族谱。使我平江湛氏能屹立于盛姓之中。公之功德可昭日月,岂不高山仰止,景引行止呼!

 裔孙 湛雅平稿

 

湖南平江湛氏文物情况汇报

各位宗亲,总会负责同志:

你们好!现在我将我们湖南平江湛氏文物情况向各位作一个汇报。我从两个方面来说说。

一方面:我们的文物。

1、翔霄塔,又名干霄塔。四面八方七层十二米高,建于1876年,是县级重要文物。一九九二年编撰《平江县志》时作为开篇照片。我们哲寮村地势发源于幕阜黄龙,山脉蜿蜒四十余里到达哲寮。这里山环水绕,势若星拱,但西北水口地势略低,未能耸立。先哲们认为是地理所缺。闻“华表可以捍门户,层塔可以作峰峦。”又“七层宝塔雄峻一方,可以助文教崛起。”于是,在清朝1876年,由秀才湛瑞生倡议,族民的拥护,修建了这一宝塔。一是盈补了地理之不足,美化了环境。若是天晴傍晚,夕阳掩映,落日在塔,此情此景,使人心旷神怡。二是先人愿了。据解放来统计,我村被国家录取的大中专学生就有一百四十七人。现有教授一人,博士三人,留学生九人,师级干部五人,处级干部五十三人,中小学教师四十七人。三是,有了文物价值。传承了中华文明史,但凡来往哲寮的商贾游客,都要到塔前,欣赏风景,并留影,以作纪念。

2、湛氏宗祠。古人之礼,君子营造必以宫室宗庙为先。我平江湛氏自元末明初迁平至清乾隆,尚未有祠堂。每年春秋祭祀,只好奉先人柱到各大房轮祭。越康乾盛世,我湛氏文人蔚起,戊寅春秋事毕,即公元一七五八年,族中贤达都感宗庙之缺是为憾事。为追远报本,议合族鼎建。少长欣然,踊跃输金,是年冬月完工,栋宇维新。建筑面积五百八十平方米。雕梁画栋,气势宏伟。现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湛氏文物古迹简介

3、以北山、嘴头、花门等十五栋古建筑组成的古民居,大都是清康乾盛世之时建筑,还有一栋是明初始祖福六公、华叟公父子建造。全都画栋雕梁,古风古色,独具风格。

4、以建威将军湛公其英之墓、皇清敕授文林郎湛公启云之墓、始祖福六公与二世祖华叟公之墓、唐懿宗时中书侍郎盘琪公之墓组成的古墓群。

二方面:我们的体会。

1、搞好宣传教育。主要是三讲:一讲文物的重要性,这是先祖之荣光,亦是后人之骄傲;二讲迫切性,比如十五栋古民居建筑,有的开始拆迁,有的没人居住了,青苔满地,甚至有倾塌的危险。如若不加以重视,即可毁于我们这一代之手;三讲长久性,这些是文物,是富贵文化遗产,必须长久保护。为此,族内与全村召开群众会一次,代表会两次,广播会一次。文化革命时期,即1967年,当时的乡镇府要拆我们祠堂,用材料建柘庄粮库。当时全村90%以上湛姓族人,自觉召开讨论大会,提高认识,并与政府工作人员大讲重要性,合力誓死保护,拆迁未果,祠堂才得以保住。2000年,供销社提出拍卖我们湛氏祠堂,我们又是贴公告,又是加大宣传,并及时召开族内有影响的120位代表与会,提高了族人的认识,统一了族内思想,结果又将祠堂取回。

2、设立组织机构。1992年修《平江县志》把哲寮翔霄塔作为县志开篇照。有县副主编吴定邦再三叮嘱,一定要保护好这个塔,因为这是全县仅存的一座塔。因此引起我们重视,于是当时以民间为主,成立了“保护塔、祠、庙”的小组。保护小组由湛福欧、湛隆军等十一人组成。

3、建立健全制度。保护小组每年终检查一次,开会总结。按五个自然屋堂包干负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制止。1995年发现有人在翔霄塔下挖长石,责任人及时制止并责令当事人拿出200元修复;2002年有村民想占用祠堂后面空余基地,责任人也及时予以制止。

标签: 拆迁 供销社 粮食局 乡政府 

出处:湛氏家族古今志网址:http://zhanganquan.com   http://www.zhanganquan.com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相关评论
评论者: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421号

    渝ICP备12002000号-1

Powered by OTCMS V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