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氏源流

我所认识的谌荣安同志

时间:2008/1/23 23:49:44  作者:湛振康  来源:湛氏家族古今志  查看:753  评论:2
内容摘要:(广东阳春教师进修学校)今年1月8日,我收到一封1月7日子夜发出的、署名谌荣安的电邮,电邮中他自我介绍是一位67岁的退休老人,接着提出要在1月 12日星期六来阳春参拜湛氏宗祠,拜祭太婆墓和祖坟,阅读和拍摄族谱。从电邮中看,他对全国湛氏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由于电大1月1...
(广东阳春教师进修学校)

今年1月8日,我收到一封1月7日子夜发出的、署名谌荣安的电邮,电邮中他自我介绍是一位67岁的退休老人,接着提出要在1月 12日星期六来阳春参拜湛氏宗祠,拜祭太婆墓和祖坟,阅读和拍摄族谱。从电邮中看,他对全国湛氏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
由于电大1月11—14日全国统考,我特别忙,因此请他推迟一周。从此,他和我几乎天天电邮往来。
1月20日星期天,谌荣安同志一清早在老伴吴老师的陪同下,启程来阳春。我们阳春的几位湛氏兄弟,开车到火车站接他俩。我们原已安排好先到宾馆吃早攴、休息一下,但他说已吃早攴,不肯歇息,要求我们直接开车去20公里外的马水镇黄皮山。一到黄皮山,即刻前往湛氏祠堂参拜。接着又上山拜祭我们阳春湛氏太婆墓。下午近一点钟才回到马水湛氏宗亲农家,畅谈半个小时后,马上又开车25公里到潭水镇,三点钟吃完午饭,即开车到7公里外的乡下拜祭阳春湛氏祖坟。拜祭毕即开车35公里赶回春城,这时已是四点半了。回到酒店,他一刻也不休息,马上用相机把厚厚的阳春湛氏族谱一页一页地拍照(我们没有剩余的族谱了)。本来我们已定好宾馆,要他俩住一晚,第二天再去凌霄岩旅游一天,然后再送他俩回去。但他不肯,坚持要乘当晚七点半的火车回茂名。他拍照完族谱,匆匆吃完晚饭,六时半我们送他到火车站,晚上十一点他俩才回到茂名。这就是他俩阳春一天的行程。他朴素而又雷厉风行的作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来我们保持电邮往来,我对他有了更多的了解,我们也因此成了好朋友。
谌荣安同志,字辈排名“敦丰”,字“荣安”,号“宦云”。祖籍湖南安化,生于贵州省贵阳市。1963年毕业于上海海关学院,分配到湛江海关工作。文革期间调到湛江地区革委会外事办当翻译,后调湛江地区科委。“地市分家”时调到茂名市工作,曾连任两届茂名市政协常委,后又任市人大常委,直至退休,现仍受聘担任茂名市图资文博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
退休前,他作为领导干部,认真履行职责,乐于为民办事,廉洁奉公。组织给他配有小车和专职司机,但他觉得这样开支大,是一种浪费,所以他坚持自己开车。       
退休后,他谢绝了多家公司的高薪聘请,潜心研究姓氏学和族谱学,热心于湛谌联谊。为了考证历史上留下的“谜案”,他除了到省市级图书馆、档案馆、方志馆去查找史籍外,还到各地去收集、复制民间珍藏的家谱、族谱。
我们阳春湛氏宗亲,对于谌荣安同志专心致志搞好族谱文化、热心湛谌联谊的精神,深受鼓舞,我们决心把我们阳春的族务活动搞得更好。
我们衷心祝愿谌荣安同志好人一生平安!
                                               2008.09.26.
    
(我为何写此文介绍谌荣安同志?原因有三:一是应伟健理事长要求;二是谌常委高尚的人格;三是他和湛凌松秘书长都是族谱研究的专家,介绍给大家,希宗亲们能互相联系,共同研究,办好族中大事)

【附】以下是我7月24日写给凌松兄的信,您看后可能会对我认识更清楚些。
湛秘书长凌松兄:
大作拜读。我是党外人士,又是基督徒,不习惯听溢美之词。
我想,我们还是私下笔谈(暂不宜公开)为好。
我出生在日本帝国主义蹂躏我们祖国、南京政府迁渝后的“后方”贵阳。所以,你我算得上半个同乡。我的祖籍湖南安化,即周恩来邓颖超的好友、1919年天津学生运动领袖、觉悟社发起人和组织者、国务院参事谌小岑先生的同乡。我一辈子都感到时间不够用,退休前不情愿地被迫身兼多职,连节假日都从来没有休息过。
退休后,看书、上网、旅游是我的全部生活。这世上有永远无法看完的书籍在等待着我去阅读,尤其是那些解禁的黑皮书,使我产生了浓厚兴趣。我每天上网六七个小时,在网上乱发议论,抨击时弊。我通常登陆《毛泽东旗帜网》(http://www.maoflag.net/default.asp?cookiesChk=1)、《大旗网》(http://www.daqi.com/)、《凯迪社区》(http://club.cat898.com/)、《碧海银沙》(http://yinsha.com/)和《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1.people.com.cn/)。四、五年前有一个《谋略家论坛网》,是我最爱,但可能有人言论超越了警戒线,这个网站蒸发了!现在我已经很少登陆上述网站,只是实在忍不住时才上网发发牢骚(例如:春运碰到雪灾,广州北上的航空、铁路、公路全面瘫痪,我就责问:夜色中尼克松在国宾馆的窗前望着纷飞的大雪叹息“老天爷不让我做‘好汉’了哦”,而第二天清早依然请他去登长城,当他见到沿途已经把雪扫光、道路两侧堆积着数呎高的积雪时,又不禁惊叹“中国人组织如此严密、行动如此迅速,这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是不可能做到的!是中国人今天让我到了长城,做了好汉噢!”,而我们今天关系到千百万民众回家过年团圆的大事,却只能“望雪兴叹”,如今的应变能力为什么这么差呢? 又如: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在网上“请问”:“我们的地震专家们到哪里去了?你们一年到头在各地风景名胜区有开不完的‘地震形势分析会’和巧立名目的出国考察与学术交流,为什么这么大的地震你们竟然连一点点儿预感也没有?” 再如:我从海外消息得知革命老区发生了6.28.事件,在石宗源书记迟迟未去瓮安的6月29日,我发议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别有用心的人能轻易挑起数以千计的民众去围攻政府机构,说明矛盾已经积压太多、太深。面对作恶者,领导去了哪里?党员去了哪里?” 还有,“上海袭警案”发生后,我毫不客气地指出:“凶手并非猛男壮汉,只用一把匕首,竟能刺死刺伤十一个警察,这是为什么?——因为我们的警察老爷<不含‘警花’>现在都是一人一间宽大的空调办公室,坐在旋转的安乐椅上,双脚架在宽大的办公桌上,左手握着手机在聊天,右手推着鼠标在搜索,双眼盯着银屏上的股市最新数据【绝对不是无中生有,我曾因故到公安局去,亲眼目睹上述情景。特别提示:我这里说的是‘局’里的警爷,不是辛辛苦苦工作在第一线的警哥们!】,如此这般,歹徒闯进室内行凶,哪里还有还手的余地呢?!”)。网络发泄,使我获得了快感,精神生活充实。此外,就是背着沉重的“长枪短炮”去自由行。网络盛行博客之后,我不舍得抛弃“长枪短炮”,迟迟未“开博”。 去年七月,在检索“谌小岑”词条时,发现了《谌族网》,继而认识了《湛甘泉研究会网》,在网上拜读了你的大作,肃然起敬。我为湛氏有兆麟、国楠、伟健、坤耀、有权、石林、振康……这么多各类人才羡慕不已。
为了“开博”,为了自由行上网方便,我不得不更新“长枪短炮”,开始了新一轮的自由行。
在福建谌伦举老师创办的《谌族网》和广安谌晓华、谌珊创办的《谌氏家族网》,我认识了本家中的年青人,他们对祖宗的热爱深深地震憾了我!
对比之下,我是一个不孝之子!我不仅自己改名换姓为“晨安”(粤语发音是“Shém’an”)、“宦云”,还把子女改跟母姓。因为子女告诉我,不同的老师对“谌”姓有不同的读法:“湛”、“谋”、“堪”、“愖”,就是没有人读“Shèn”!于是,我索性让他们跟妈妈姓。我年青时,每逢人们问起我“贵姓”,我都要费力气地讲清楚我的“谌”姓这个字,是“‘语言’的‘言’字旁,右边加一个‘甚至’的‘甚’字,发音是Shèn!”然而对方还是分不清也记不住,下次见面他会客气地称呼我“老湛”!(顺便说一句:600万人口的茂名市只有我一个人姓“谌”,所以,派出所把我的身份证办成了“湛荣安”)因此,我要不厌其烦地再次解释:“‘湛’字的三点水,换成‘言’字旁”。为了这个“谌”姓,我感到烦恼,于是,我决定改名换姓。广东人问我“贵姓大名”时,我就用一口地道的粤语告诉他:“免贵,姓‘早晨,你好’那个‘晨’,‘安全’的‘安’。晨安。”他们一下子就记住了。简单方便!殊不知,如今面对《谌族网》、《谌氏家族网》的家门们,我有一种犯罪感!为了赎罪,我决定抛弃原来的爱好,2007年我66岁生日的第二天,开始了对谌氏家族史的研究。
我整天泡在古籍中,但似乎前人也在考我们的智商。君不见《中国人名大辞典》引《江西通志》,肯定“諶重  後漢南昌人。一作仲。字文疊。舉有道科。歷官至荆州刺史。……”并指出:“《萬姓统譜》……。誤!”然而,同样是这本权威的《中国人名大辞典》,却既有“諶賁”、“諶禮”,却又有 “湛賁”、“湛禮”!
关于陶侃母,在江西西山有“谌姆殿”;关于谌重还是湛重,因为既有《江西通志》,又有唐太和进士杜牧撰《荆州刺史漢昌候祠記》和杜牧書之《刺史文疊公劵文》,还有墓地图、墓志铭等,应当不存疑了。
政府的方志馆基本是免费的,但都不收藏家谱族谱;有的档案馆、图书馆号称收藏了多少家谱族谱,其实除了孔姓、陈姓、刘姓、张姓、李姓、王姓等“大姓”外,其藏量少得可怜。而且要价吓人。例如,河南省图书馆,仅仅是从书库提取出来,就是两元;相机每按一下,明清的古籍五元,民国的一元,共和国的两角。上海图书馆的“古籍保护费”更是动辄上千元。我深信,民间一定珍藏着明清刻本、甚至孤本和手抄本家谱,我抱着赎罪的心情到各地的谌氏祠堂去拜祭祖先。果然不出我料,各地都珍藏着大量明清、民国时期的家谱!我如获至宝。当然,各地在九十年代都重修、新修了族谱,这些作品基本上都是由当地退休的中小学校长、老师们编撰的,虽然他们非常虔诚、非常热情、非常认真,毕竟知识面太窄,加上电脑字库没有古汉字,所以错讹实在太多太多,完全没有研究价值。
我发现,不仅我自己和我的子女改了姓,谌氏的祖先改姓的也非鲜见。其中,有被迫改姓的,例如从潮州迁徙去台湾的改姓“沈”。有主动改姓的,例如闽迁粤谌氏中的一支,在粤东潮州落籍后改姓“谢”,他们甚至说:“我们以姓谢为自豪!” 谌氏先祖中除了有人改姓“湛”外,在川滇有人改姓“盛”,改姓后的盛氏与当地的谌氏迄今关系亲密,情同手足。还有其他情况,例如,《谌氏族谱》中有祖宗定下的十分严格的按现代思维来看近乎苛刻的“族规”,违犯者,开除族籍,不得姓“谌”!又如,一位打工青年向我哭诉,他孩提时代与爷爷生活在一起,很贫困,十三年前新修族谱时交不起“人头费”,爷爷和他的名字没有收入新编的族谱中!
姓氏学、家谱学,实在是一门十分有意义的学问。我象瘾君子离不开鸦片那样,一头栽进去,不能自拔。诚如你言:“中国姓氏的产生、演变、发展,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我想恐怕两三部专著也难以说清。我涉猎姓氏学、家谱学迄今才八九个月,还没有真正“入门”。窃以为,姓氏也和人类的发展史、社会的文明史一样,是在不断地演进中的。例如,《刘氏族谱•总序》中有言道:“刘氏原姓伊耆氏”,夏朝封为“御龍氏”,商朝封为“豕韋氏”,周朝奉为“唐杜伯”,其子隰叔到晉国去改为“士氏”,士氏的后裔士會跑去秦国,有子留在秦国,为“刘氏”。他们从伊耆氏(伊祁氏)演进到刘氏,已经经历了六个姓氏!清劉墉编撰的《劉氏族譜》自源明受封于劉起,传下达一百四十五世孫。
恕我直言,要编撰全国性的《湛氏族谱》,难度甚大。尽管你们的积极性很高,有人才、有资金,办事容易,但在没有考证清楚湛氏源流之前编撰出来的族谱,将留给后人许多难题、去考验他们的智慧。例如,如果把湛贵公定为“湛氏始祖”,到有权先生才只是第四十六代孙,那么,湛氏“有着四千年历史”又作何解?我“多管闲事”在为你们急于编撰全国性的族谱而担心时,把“寻找湛贵公的父辈”作为研究的对象之一。迄今是否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恕我暂时不愿说破。
说句实在话,编撰全国性的《谌氏族谱》较为简单,因为各地谌氏都珍藏着明清、民国时期的老谱,从始祖大节公起到二十八世文叠公,再到如今共和国,根脉清晰,世代相连,只需统编即可。但是,困难难以克服:尽管各地谌氏有自己的“理事会”、“联谊会”,但迄今没有全国性的统筹组织,而要成立全国性的组织,一是要有“旗帜性的人物”,但那些身居党和国家、省、部级领导岗位者,却不想(可能想,但不敢,不情愿)参与宗族事务;闻名世界的大作家、著作等身的历史学家、教育家和闻名遐迩的大律师们又太忙,无暇顾及;二是必须有资金启动。例如我复制《赣邑元田湛氏族谱》、《沙堤湛氏族谱》、《豫章郡湛氏族谱》和《同治丙寅甘泉文集》就支出了三千余元,复制各地的《谌氏族谱》的花费就更不计其数了。因此,必须有愿意慷慨解囊的富豪,而目前刚好缺此。因此,编撰《中华谌氏族谱》,目前还只是美好的愿望、停留在呼声中。
近日体检,查出我脑动脉硬化,心脏第一度房室阻滞,血压偏低,心率过速,白细胞只有3000,免疫力堪忧。医生朋友好言相告,不要再废寝忘餐了,否则极易诱发中风。友人们见了我,都说“怎么你突然‘落款’了、如此苍老了!”他们都劝我放弃,还是象原来那样弹琴、看闲书,最好散散步、聊聊天,不要整天守着笔记本。唉,我只觉得自己对不起谌氏先祖。但我又不得不考虑向全国谌氏宗亲们作《告别留言》。但愿此信不是绝笔。
此复。并问
笔安!
                                        敦丰  叩(击)键(盘)上
                                                  2008/7/24
【又及】:   本人根据民间珍藏的老族谱,得知甘泉公的出生年、月、日、时辰,换算成阳历,就是:1466年12月1日上午10时,而不是陈裕荣先生在《湛甘泉年谱(第二稿)》中所断定的“10月13日”。顺此禀告。
又:此信也象你那样做——同时发送给伟健兄。


诗权秘书长:
你好!
现将《金色十月(赣县会议及会后文集)》首先发给你,待你补充、审阅后,发还给我,再商请转发网上并发有关领导,主要是积累一份完整的宝贵资料,以备以后有用。希望你理解并支持!
祝你
晚安!
                                            湛凌松  2008.11.2
标签: 荣安 自我介绍 广东 进修 

出处:湛氏家族古今志网址:http://zhanganquan.com   http://www.zhanganquan.com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相关评论
评论者: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421号

    渝ICP备12002000号-1

Powered by OTCMS V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