斟灌春秋

斟灌,我的故乡

时间:2012/12/25 23:28:00  作者:李明辉、李新民、李博生  来源:斟灌春秋  查看:5067  评论:7
内容摘要:斟灌,我的故乡 ------回乡记     我小时候听父亲说过,明朝初年,祖妈妈为躲避官府,带着三个儿子由江西祖籍渡过大江,来到山东寿光,以后就有了我们李...
                        斟灌,我的故乡

                                                          ------回乡记
  

   我小时候听父亲说过,明朝初年,祖妈妈为躲避官府,带着三个儿子由江西祖籍渡过大江,来到山东寿光,以后就有了我们李家。这故事深深地映在我的脑海里,一直感到这是一个神秘的传说。
  我没有去过家乡,1963年父亲故去时,我还只是一名高中学生。父亲李建梓是老干部,因为家里是地主出身,他很少向孩子们谈及家乡的事。如今他故去四十年了,前年我收到家乡寄来的一封信,说要修家谱,我第一次知道我的故乡叫斟灌庄。几个月后,我收到一本新家谱,拜读后对家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大哥李明辉七十五岁了,他是老八路,已从部队离休多年,前年嫂子故去了,他有回乡念旧的想法,兄弟们相约在2003年国庆节前,一起回故里探访,我很快答应了。
  明辉大哥离休在西安军队干休所,他坐火车先去了故乡。我们要到济南与新民哥哥会齐,随后一起去。
  我和妻子张小金9月27日开车从北京出发。北京已连下了几天雨,车开得很慢,晚上到了济南,住在老母亲家。当天晚上又是一夜大雨。
  第二天大早,我们接上哥哥李新民,开车去寿光,车出了济南市,大雾迷漫,能见度不过几百米,一路上雨雾相交,只好慢慢行驶,中午才到寿光市。
  在玉兰姐家与明辉大哥相会,他已回到家乡月余,近日闹肚子来市里看病。大家说好第二天一起回东斟灌村探访。我是第一次回乡,打算拜祭祖妈妈,可又为天公不作美发愁。
  祖妈妈就是600年前,明初,为国捐躯的李孟贤将军的夫人,斟灌李氏的上世祖母,她携三子渡长江,来到山东,在斟灌繁衍了李氏一族。
  29日,早起,竟然晴空当日,万里无云,我们开车直奔留吕镇东斟灌村,山东公路极好,半个小时就到了“斟灌”。
  
  “斟灌”系指现山东省寿光市留吕镇的古斟灌遗址。
  斟灌现在有三个村落,城里村、西斟灌村和东斟灌村。城里村赵姓稍多,多数为其他姓氏。西斟灌村是多姓氏。东斟灌村是最大的村,绝大多数人家姓李,同属一个大族—李氏一族。
  村里我们的直亲已没有了,在明辉大哥指引下,来到近亲四娘家。随即族人又领我们走访了族内长辈十叔李建树、十一叔李三峰、十二叔李建阳等老人。
  支部书记李新生也是李氏族人,他又召集了一些族人、乡亲座谈了斟灌及李家历史。
  讲寿光的历史就要从夏朝的斟灌国说起,斟灌历史久远,几乎已被世人忘却。
  公元前二十一世纪,五帝禅让中最后一位大帝—舜,禅让帝位于大禹,禹称帝(那时帝相当部落联盟的盟主),建立了夏朝,国号夏后。禹帝分封同姓宗族人为王,成为诸候部落,以国(封地)为姓。其同宗之一,被封为斟灌氏,他的属地称为斟灌国,斟灌的地名由此而来。《史记有载: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浔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戈氏。又下云斟戈氏,按左传、系本皆云斟灌氏。》
  禹帝生前也按惯例选了副手皋陶,皋陶先死了。禹又选益为副手,拟禅让帝位于益。禹死后,因益辅佐禹时间短,资历浅,各分封诸候部落不服。禹的儿子启贤慧,有能力,得人心,诸候都去朝拜启,拥立启继位为帝,只有有扈氏(尧的儿子)不服,启出兵将有扈氏剿灭,以后天下都臣服。
  夏朝由母本系的贤人禅让体制开始向父本系世袭制转变。
  启帝死后,启的儿子太康继位。夏朝初期,仍有氏族部落性质,夏部落内部有两支较大的氏族体系,夏后系和有穷系,各系都有自己的军务酋长。有穷系人后羿武功高强,他当了有穷系的军务酋长,他领导酋长会议罢免了夏帝太康,并赶走了太康,不许回国,太康死在外地。
  羿拥立太康的弟弟仲康为夏帝,自己以部落军务酋长名义掌朝政,羿排斥忠臣,宠信有穷系人寒浞,加封为寒国王。仲康的儿子相逃了出来,投奔了同姓斟灌、斟浔两部落(国)。羿终日打猎种田,不理朝政,仲康沉于酒色,寒王寒浞乘机夺权灭了夏朝,杀了后羿,烹之,让其子食其肉,羿的儿子不食,被浞杀了。寒浞又占有了羿的漂亮妻子,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有穷”。
  相在斟浔得知仲康已死,斟灌、斟浔两部落拥立相为夏帝。夏相26年,寒浞派儿子浇带兵剿灭了斟灌国。一年后出兵攻打斟浔,追杀了夏帝相,把斟灌的属地划归寒国。
  相的皇后怀着少康逃到有仍国,有仍国王是相皇后的父亲。在外祖父的照顾下,少康出生并成长起来。少康元年,夏朝遗臣伯靡投奔少康,在他的帮助下召集斟灌、斟浔的散兵和遗留的百姓起兵灭浞复夏。诸候群起响应,有穷国战败,寒浞被捉。少康在斟灌城上杀了寒浞,寒浞就葬在斟灌城东。诸候拥立少康为新夏帝。夏朝因羿、浞之乱亡了四十年后重新复国,历史上称为少康中兴。
  少康20年,少康想为斟灌复国,但因寒浞灭斟灌时手段残酷,斟灌故地已人烟稀少,重建已无可能。少康下令所有诸候国都要建“夏祠”,以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夏祠正中塑大禹王像,在大禹像前塑有两个小泥人,一个是斟灌,一个是斟浔。斟灌、斟浔做为伴随禹王的小神永远传了下去。至今东斟灌村的百姓有风俗,每逢年节,祭祖必祭禹。
  也很巧,我们在族人李子成引导下,在游览禹王台时,看到一块倒卧在草丛中的石碑,题头云:禹王祠堂记。是乾隆十七年海防布政使沈廷芳撰文,邑庚赡生员李栻、李董、李沐敬书。碑文就是说的斟灌上述历史。可惜这块有历史研究价值的碑就扔在那里!
  
  族人们听到有人来寻祖,纷纷来看望我们,中午,族中老人和我们一起用了餐。饭后,我们在支书及族人伴随下,到祖妈妈墓祭祖。
  烈日当空,晴空万里,李氏游子兄弟三人,均为解放军军官,回乡拜揭了600年前祖妈妈墓。我们祭洒了祭酒,绕墓一周致哀。
  明辉大哥回忆,小时候他看到的祖妈妈墓地是一块小柏树林,有祖妈妈和一世祖李民两座墓,祖妈妈墓前有一块卧碑,上面记载了,李氏从江西迁来斟灌的故事。现在只剩下长满草的祖妈妈墓丘,没有一棵树遮阳。
  回到四娘家,族人李子成又拿来清同治年间李氏宗谱和2002年李三峰老人主持编的新族谱给我们看,大家又一番议论。

  李氏祖上原籍是江西丰城湖茫村,明朝初期,曾有一场大战,李氏上世祖李孟贤从军,战死疆场,立下军功,为国捐躯。他的夫人(祖妈妈)带着三个儿子由江西北上渡过长江来到山东。
  丈夫立功战死,媳妇携子出走,何故?族谱中提到“祖母思改军籍”。
  封建王朝有惯例,凡出丁从军人家,世代男丁都要从军,称军籍人家。花木兰替父从军也是因为家是军籍,弟弟年幼,父已年迈,木兰女扮男装替父、弟从军。军籍人家地位应高于普通百姓家,江西祖上虽是军官世家(从李琬寻宗看,江西原籍也是官宦人家),但上祖母还是宁願为民,不愿看到子孙代代战场捐躯。就像杨家将一样,三代人有十二个寡妇。从上祖母到山东后安排看,长子李士定居安邱丰山,次子李农定居日照,三子与自已定居寿光斟灌,分住三地也是为了防止官家找麻烦,且三子起名叫“民”,可见上祖母之心思。

    李氏从明朝初期由江西迁居山东斟灌至今已有600多年。从明万历年间到清朝末年,大约300多年,斟灌李氏家族已有子孙读书上进,考取功名,走上仕途,开始做官。在仕途上出现几十位官员。
    最值得一提的是六世祖李逈,字奉倩,顺治辛卯科举人,康熙甲辰科进士,由内阁中书升礼部主事,又任科给事中,戍午年出任江南主考,在京师历任通政寺参议、太仆寺卿、都察院副都御使、顺天府府尹、刑部右侍郎、资政大夫等要职。他有十个儿子,七个在朝为官,他的六女儿嫁给了曲阜孔圣人六十八代孙、衍圣公孔傅铎,也算家势显赫。可他告老还乡后,着布衣、拄竹杖,住田园草屋,最喜与乡村老人谈笑为伍,丝毫看不出高官、富贵之气。
    另一位是九世祖李封,字紫绶,庚午科举人,甲戍科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刑部朗中、安徽庐州府知府、江苏镇江府知府、苏州府知府、江西盐法道、浙江按察使、湖南布政使、江苏布政使、湖北巡抚加兵部左侍郎等要职。他为官清廉,在湖北任职时,正值湖北连年歉收,他一面安抚百姓,一面究治不法豪强,将十年前官府隐匿不报的一伙盗贼绳之以法,按律惩治了历任失职的官吏,政声大震。遂有兼任总督的任命,他因年高,不敢久居要职,请辞高官回乡。他故去后,大学士纪晓岚为其撰墓志铭,赞其:“人以官富,公以官贫,贫则贫矣,而秋水无尘。”

  从清末到现在大约又100年了,中国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三大时期。也可分为战乱年代和和平年代。从推翻清朝政府开始,军阀混战、北伐战争、十年内战、八年抗战、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边防自卫战争,中国连续打了五十多年仗,主要是民族、民主革命性质的战争和保家卫国。民主革命势必触动小农经济的农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李氏家族众多的族人又卷入社会变革大潮中。
  这段族史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李建梓(我们的父亲)、李建魁、李瑞之等。
  李建梓(十六世),1910年生,出生时父亲已不在人世,是爷爷带大的。爷爷名李祥临(十四世),清末有过七品职衔,族里人称八老爷(同辈兄弟中行八),当时已是族里长辈,常为百姓写状子打官司,据说曾为了灾年免税事为民众与县长打官司取胜,威望很高,对族内人影响很大。他按古训希望建梓读书,将来成为学堂老师。建梓在中学读书时就受到进步思想影响,因参加学生运动,被寿光中学开除。为寻求进步1931年到北京,先在文治中学读书,1934年考上中国大学,有幸听过鲁迅先生演讲。1935年参加了著名的“一二九运动”,担任学生纠察队队长。1936年参加共产党。曾经被军阀逮捕入狱。“七七事变”,受党委托回山东寿光协助马保三(寿光建党人之一),组织抗日武装起义。起义部队组建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建梓先担任第一大队大队长兼政委,后又担任八支队政治部副主任。部队整编后担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二军分区(沂蒙军分区)政治部主任。以后因康生在山东“肃托”错误,受到打击,李建梓调地方党工作,担任中共鲁中区党委秘书长、沂源县委书记兼县长。建梓为家乡抗日作出了贡献。解放战争随军南下,参加接收大上海。担任中共华东局机关党委书记。1955年调到北京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任办公室主任。1958年调鞍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1963年因病去世,享年52岁,安葬于上海龙华烈士陵园。
  
  李建魁(十六世),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入党。抗击日寇,多次参加反扫荡战役,在护送上级领导过封锁线时负伤,评为三级甲残废军人。转地方后任县民政局长、县医院院长。1976年故去,享年83岁。安葬于斟灌村公墓,立碑石铭志。
  李瑞之(十七世),1910年生,1938年1月参加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同年入党,历任警卫员、保卫干事、科长、教导员、政法处长、政委等职务。多次参加抗击日寇的反扫荡战役。参加过辽沈、平津、渡江战役。随军南下参加了解放广州战役。解放后编入海军南海舰队广州基地。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1966年离休,1992年病逝,享年83岁。安葬于祖茔东墓地,海军干休所立碑铭志。
  李文光(十七世),1938年1月参加抗日武装起义,担任八路军鲁东第七游击支队十三大队大队长,1938年牺牲,解放后追认革命烈士,安葬于祖茔东墓地。
  李清华(十六世),1938年参加八路军,任排长,抗击日寇战争中牺牲,解放后追认革命烈士,安葬于祖茔东墓地。
  李耀辉(十七世),1923年生,1940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入党。历任班长、译电员、机要股长、科长、处长、政委、部长。参加过反扫荡抗日作战,辽沈、平津、渡江战役,解放海南岛战役,十万大山剿匪,抗美援朝作战。1955年授上校军衔。荣立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离休后住福州空军干休所。1995年病逝,享年72岁。
  李德之(十七世)1940年参加八路军,抗击日寇在海上壮烈牺牲,上级追认为革命烈士。
  李启辉(十七世),1927年生,1945年参加八路军,1946年入党,参加过解放战争多次战役,后随部队入新疆,任过乌鲁木齐守备二师副政委。1986年因病逝世。享年59岁,1996年骨灰送回老家,安葬在东斟灌村公墓。
  李延辉(十七世),建魁长子,1945年参加八路军。参加解放候镇战斗。转业后任云南弥渡县邮电局局长。
  李明辉(十七世),建梓长子,1928年生,1946年与村里几个青年找到父亲部队参加八路军,历任文书、文化干事、副指导员、团保卫干事、高级步校军需协理员、总后勤部管理局军需科政治协理员、总后工程二团政治处主任、北京军区714部队副政委、331部队政委。1983年离休,住西安总后干休所。
  参加过解放战争的革命军人还有:
  李镜福、李镜禄、李继辉、李子星、李子千、李文忠等。

  从族谱中看出,70多年来李氏族人参加革命军队的有50多人。参加八路军抗击过日寇的有11人,其中3人英勇牺牲,另有两族人十六世孙李三重、李建彬被日寇残杀。参加过全国解放战争的军人有16人。两人入朝参加了抗美援朝。两人参加了对越边境自卫反击战。还有随王震将军入疆戍边几十年的、有随军集体转业黑龙江建设兵团开垦北大荒的。和平年代在军队各岗位有29人。如果从李氏十六世至二十一世全部男丁619人来计算,每12人中就有一人参加了解放军(含八路军)。这还没有统计族里有多少革命干部,有多少共产党员。
  族内的革命家庭也很多,像李建梓和李建魁都是父、子两代八路军家庭。李建梓四个儿子,两个女儿(李瑞兰、李梦),除星辉早逝,都是革命军人,共产党员。李瑞之、李启辉等人都是家中两代军人。
  
  座谈了家族的历史,我感到一本家族史就是一部历史,有家族史才有民族史,有民族史才有国家历史。
  我国人民几千年来,历来有修族谱,建宗祠的传统。这是一种最基本、最简单的记录自己历史的办法,也是最原始、最真实的历史记载。这是老百姓自己写自己的历史课本。相当长一段时间,人们把宗祠、家族谱看做是封建、四旧的东西。把许许多多的历史资料毁掉了,让人痛心。
  斟灌李氏族谱记载了斟灌村李氏600多年的历史,也反映出了中国社会的变迁给一个家族带来的变化。
  几十年来,李氏一族,从军者有50人之多。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从抗美援朝到自卫反击,从新疆戍边几十年到开垦北大荒扎根,处处都有李氏的脚印。
  李氏从上祖母“思改军籍”不愿为皇帝当兵打仗而背井离乡,到几百年后,李氏子弟争相参军卫国卫民,这是多么大的反差。
  历史上的变迁使李家人员大量外流,因为革命和战争,外出求学,很多人出去工作,已在外定居,很多人已与家乡失去联系。现在改革开放了,家乡不断变化,更多的人参军、上学、出去工作、甚至已出了国。我们的族人已分居在内蒙、黑龙江、吉林、北京、上海、四川、陕西、新疆、福建、云南、及省内各地,还有定居海外的。当然大部分人还住在东斟灌村。
  族人中有专家、学者、教授、名医、高级工程师。有工厂的厂长、医院的院长、学校的校长、公司的经理。还有在各行各业工作的劳动者,特别是脱下军装又回家乡拿起锄头当农民的。战争年代族人有为国捐躯的烈士、荣残军人、战斗英雄,和平年代有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我们的家族是值得骄傲的。
  这二十多年来,族人很多适应了改革开放的形势,开始又有新的作为,有的已成为新的企业家、事业家成为新时代的弄潮儿。我们的后辈族人定会比前辈做出更大贡献。
  
  在支书和族人的引领下,我们在斟灌转了转,试图寻找历史的痕迹。
1、 斟灌古城
  据老人说,是一座面积两平方公里左右的土城。由于斟灌人常修、常补得以长期保存下来。历史上曾多次重修,最后一次重修是1863年,当时古城设有东南西北四大城门,四角各设炮台一座,安装生铁大炮两门。城墙根宽四十米,城墙上可并行三辆卡车。
  斟灌古城应建于夏初或更早,至今有4000年历史。
  史记、左传都提到斟灌,括地志也有“斟灌故城在青州寿光县东五十四里”记载。从少康中兴的历史事件中,斟灌(国)起的作用,及斟灌城墙之坚厚,是争王位必争之地,可否推断夏朝时的斟灌城曾经是当时中国少有的大城市?至今斟灌保留着东斟灌、西斟灌、城里村的三处村落的自然布局。如果是这样,斟灌古城恐怕是能见到的中国最古老的城市了,至少比临邑古城早1500年。
  可惜由于近几十年来挖城种地,竞将古城挖光了。据年已七旬的老人李明辉回亿,他儿时常爬上城墙玩,那时城墙还是完整的,现在只有南边尚存几段残余墙根。呜乎!那是4000年的历史遗迹啊。支书说上世纪七十年代,斟灌古城定为省级文物保护遗址,可惜已快看不见了。
2、 禹王庙
  相传是夏朝少康帝的命令,在东斟灌的西北角筑土为台,叫夏王台。台上修一座禹王庙,中间坐着大禹王,禹王像前塑有斟灌、斟浔两神像。
  汉武帝时重修过禹庙,加了前廊。唐武则天时又大规模重修,土台四周砌石,禹王庙正殿扩大为三间,有前廊,殿前种了一棵槐树、一棵柏树,后台阶下种棵枣树。有“三义松”,“一课槐”,“乐陵小枣催后台”的彦语。台阶有三十六层,正南100米是山门,门东院有四根石柱支撑的四角钟楼,造形十分精巧。山门前到村里是三百五十米长的大道。
  禹王庙以后历代都修过,最后一次是1930年。殿前曾有十二块石碑,最早的是金国明昌七年。庙有庙产十几亩,历代住有道士看管,钟磬之声不绝于耳。
  解放前夕才撤去道士,文革中把大禹庙拆了,唐代所植园围已达3.5米的古槐、直径已80公分的古柏也砍了,石碑大多砸了。原址上什么都看不到了,有一块碑(大约是乾隆年代的)被抬到禹王台,丢在草丛中。
3、 东岳庙
  东斟灌村西头南北道西旁是古东岳庙旧址。相传是周封齐国姜太公之后代,齐桓公所建。齐桓公想用神权控制百姓,利用其祖姜子牙斩将封神的传说中,西周开国大将黄飞虎封为东岳神的故事,大建东岳庙。
  齐桓公建的这座庙占地35亩,四周环道,在南院有正殿三间,东院有钟楼及道士居住生活的房间。明清两代香火很盛。乾隆年间被毁。
4、 寒王坟
  夏帝少康抓住寒王浞后,在斟灌城上杀了浞,浞就葬在斟灌城东。解放前还能看到有封土墓冢,在当时村委大院门口东南三十米。如今看到的都已建房了。
5、 村北李氏西祖茔
  是李氏上世祖母的墓地,及四世前老祖的墓地。有八世祖刻的上祖母墓碑记的卧碑。具说卧碑已在文革中砸碎了。
  我们要走了,最后到禹王台村参观了禹王台。传说是大禹治水时的观海台。
  斟灌以他古老的历史、传说和革命史如能恢复一些历史遗迹的原貌,是会有旅游、考古价值的。可是我们在公路上没有看到斟灌古城的指标,就是说省里还没有把他算做重要古迹,真是可惜!
  
                                               李明辉、李新民、李博生(执笔)
                                                             2004年5月30日
作者:
李明辉:1928年生,1946年参加八路军,解放军311部队政委,1983年离休,住西安总后干休所。
李新民:1944年生,1963年入伍,第四军医大学毕业,济南军区总医院超声科主任,2003年退休,住济南军区总医院。
李博生:1946年生,1965年入伍,西安军事电信工程学院毕业,海军司令部通信部上校处长,1982年转业,中外合资聚宝利公司总经理,现退休在北京。
李博生的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永乐西小区9号楼2门106号   邮编:100040   手机:13691116933   e-mail: bjlbs@sohu.com

标签: 父亲 山东寿光 老干部 李明辉 

出处:湛氏家族古今志网址:http://zhanganquan.com   http://www.zhanganquan.com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相关评论
评论者: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421号

    渝ICP备12002000号-1

Powered by OTCMS V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