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古迹

尚书湛甘泉府第遗址纳入遗址保护

时间:2016/2/14 23:59:58  作者:湛氏家族古今志  来源:湛氏家族古今志  查看:248  评论:3
内容摘要:尚书湛甘泉府第遗址 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市新塘镇解放路市头大街30号(现菊泉中学所在地),是明嘉靖南京礼、吏、兵三部尚书湛甘泉府第(简称:府第 下同)。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7),坐北朝南。府第原由家祠、后花园、后楼、书房、会客厅(含办公室)、大厨房和一座三开间“三世...
尚书湛甘泉府第遗址纳入遗址保护

尚书湛甘泉府第遗址纳入遗址保护

尚书湛甘泉府第遗址 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市新塘镇解放路市头大街30号(现菊泉中学所在地),是明嘉靖南京礼、吏、兵三部尚书湛甘泉府第(简称:府第 下同)。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7),坐北朝南。府第原由家祠、后花园、后楼、书房、会客厅(含办公室)、大厨房和一座三开间“三世尚书”排楼等建筑物组成,四周建围墙围合,占地面积约8750平方米。门前有旷地和一口名为“三墩塘”的鱼塘,旷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鱼塘面积约24750平方米,总占地面积约34700平方米。
据《增城沙隄湛氏族谱》(1995年影印本)记载、湛氏后人回忆和老照片显示,原家祠位于府第正面,祠名为“明真儒甘泉湛先生祠。五间三进,总面阔约20米,总进深约37米。残存家祠红砂岩门匾落款刻“巡□广东监察御史门人洪垣题”和两枚分刻“婺源”、“洪垣”的印章。该残匾现保留在湛怀德祠内,落款清晰可见。祠前建“三世尚书”排楼,该排楼面阔三间,深两间,共十二柱,为歇山顶重檐排楼。排楼正面悬挂一方“尚书府”木牌匾,背面悬挂“三世尚书”木牌匾。在排楼左右各建一堵呈双手拥抱形围墙。排楼前台基上左右各立一根旗杆石(华表)。祠左建会客厅(含办公室)及大厨房。祠后辟花园,花园后建一座五隅墙楼房,楼门前有水井一口。楼后辟灰沙三合土旷地,旷地东侧建书房,书房后种两棵“万寿果”(富贵子)。在正面偏左围墙开大门、在书房左侧围墙开小门通外。现门前旷地宽阔,绿树成阴。现鱼塘近似曲尺形,面积约24750平方米。在鱼塘的中轴线上左、中、右各筑一个代表吏、礼、兵三部尚书的四方形台墩,故名“三墩塘”,每个台墩占地过亩。在府第的四周有河流环绕,故在府第的东、南、西三面河流上各建一座石拱桥。其中一座于侯王庙前,即礼义门侧,一座位于今解放路,一座位于西涌口。府第东、西、北三面与族人村屋为邻。
随着时间的推移,府第已时过境迁。据甘泉老先生第16代嫡孙
(现任湛甘泉文化促进会会长)湛柱辉先生及族中一些老人介绍:府第内建筑物从1959年开始清拆,至1972年全部拆毁。其中1959年拆后楼南北墙扩建为中学大礼堂;祠内甘泉公座像及祠前“三世尚书”牌楼毁于1966年秋;家祠头门毁于1968-1969年间;中堂、后堂及府第其它建筑物毁于1971—1972年。至此府第内的古建筑基本毁坏殆尽,并在原地建现代教学楼和运动场。造成祠内大堂安放的甘泉先生塑像、悬挂赞颂“甘泉先生文献遗风”的古代木刻对联、牌匾,“三世尚书”牌楼木刻匾、“尚书府”木刻匾等许多珍贵文物被毁,后楼上贮藏的记录六丁六甲掌门、何年何月何日开关窗的小册子等许多真实反映甘泉先生学术造诣和学术思想的珍贵文献遗失。纵观整个府第,目前仅存家祠后堂两个具有明代建筑风格的六角形雕花石柱础、柱础之间的一段墙基、“明真儒甘泉湛先生祠”红砂岩石刻门匾落款那一部分残匾、菊泉中学前楼左后面的一堵约3.3米高的青砖墙、现存于湛柱辉先生家中印有“湛宅”两字的两块青砖。这些遗迹的存在,能够反映当时选用建筑材料的质量、工艺和时代特征,足见原湛甘泉府第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同时湛甘泉先生又是明代大儒、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官至南京礼、吏、兵三部尚书。他的学术造诣、学术思想影响深远。其府第遗址,作为“甘泉文化”的承载物之一,具有较重要的历史和研究价值。
标签:尚书 遗址 纳入 保护 

出处:湛氏家族古今志网址:http://zhanganquan.com   http://www.zhanganquan.com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相关评论
评论者: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421号

    渝ICP备12002000号-1

Powered by OTCMS V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