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研究

阅《甘泉先生两都风咏》有感

时间:2017/1/9 13:35:38  作者:何以根  来源:湛氏家族古今志  查看:972  评论:0
内容摘要:阅《甘泉先生两都风咏》有感何以根 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国家图书馆主办,广东省古籍中心、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承办的“册府千华”——广东省珍贵古籍特展于2016年4月24日——5月24日举办,地点是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特藏厅。据展方介绍,册府千华展是广东近来展出古籍珍本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展示广东收藏有代表性的珍贵古籍1...
阅《甘泉先生两都风咏》有感

何以根

 

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国家图书馆主办,广东省古籍中心、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承办的“册府千华”——广东省珍贵古籍特展于2016424日——524日举办,地点是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特藏厅。据展方介绍,册府千华展是广东近来展出古籍珍本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展示广东收藏有代表性的珍贵古籍150余部,绝大部分已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笔者适逢在该馆查阅资料,有幸得以参观,穿插于观展人群中,细致地观看所展古籍书本,突然间发现紧挂墙壁的一橱窗内,贴有湛若水著《甘泉先生两都风咏》四卷,卷首一页图照,图照下有文字介绍:甘泉先生两都风咏四卷,(明)湛若水著,明嘉靖十四年(1535)朱敬之刻本,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06010。惊喜之余,即向工作人员提出要求取原刻本阅看,遭婉拒说,正在展出,按规定不能取阅。无奈等展期过了,于六月份再次前往,希一睹原古籍刻本,却答复说,因该书纸有破损,需修缮,且无日期限制。也难怪,凡纸质书画,无论如何存放,都有防潮、防热、防风、防污、防压力、防虫蛀之要求,故有“纸寿千年,绢寿八百”之说。怎么办?经多次一再要求,终于由特藏部领导批准,工作人员在八月五日,将《甘泉先生两都风咏》原古籍刻本前四页原样彩色打印出来,送湛甘泉文化促进会作为重要图文资料保存。古籍珍本《甘泉先生两都风咏》前四页,是甘泉门人李祦为该书所撰叙文。李祦,字仲谦,湖南郴州永兴县人,嘉靖四年就学南京国子监,八年成进士,十三年时任南京广西道监察御史,随甘泉讲学。

下面将四页彩色打印件拍照后登载给各位欣赏。

阅《甘泉先生两都风咏》有感



阅《甘泉先生两都风咏》有感

湛若水是名代中期著名的理学家,而以理学著称的甘泉先生,其诗歌亦带有浓厚的理学气息,古人多将其视为明“理学诗”的重要作者,《甘泉先生两都风咏》四卷中,收录了诗歌总计二百六十余首,其中多数收入后来刊刻的《泉翁大全集》和《甘泉先生续编大全》,少数诗歌仍只见于《甘泉先生两都风咏》中。《广州大典》,有《甘泉先生两都风咏》的藏本影印,由于编幅所限,这里只将该书四卷目录刊登如下:

 

阅《甘泉先生两都风咏》有感

阅《甘泉先生两都风咏》有感

阅《甘泉先生两都风咏》有感

阅《甘泉先生两都风咏》有感

阅《甘泉先生两都风咏》有感

阅《甘泉先生两都风咏》有感


阅《甘泉先生两都风咏》有感

阅《甘泉先生两都风咏》有感

阅《甘泉先生两都风咏》有感

阅《甘泉先生两都风咏》有感

阅《甘泉先生两都风咏》有感

阅《甘泉先生两都风咏》有感

阅《甘泉先生两都风咏》有感

阅《甘泉先生两都风咏》有感

经多次校对,仍有十一首诗歌只见于《甘泉先生两都风咏》中。原文抄录如下:(笔者尽力搜集有关资料,按于诗后,以便阅者了解)

寿少司空姚先生

东泉先生吾低头去岁倾蓋公生秋东长安转南门也,造父轻车仍熟路疱丁芒刃不全牛早将文苑开闽桂每见先声遁虏酋方驾清流欺浙水欲从高步陟尼丘司空简在咨畴若报政应同府事修骥子超先空北冀凤雏联翼瑞西周喜逢初度春方半遥想华晨乐未休试问当筵谁戏彩贤郎系藉在瀛洲(按:姚镆,浙江慈溪人,甘泉同僚。生于成化元年(1465),嘉靖三年(1524)乃其六十大寿,其时姚任工部侍郎,故题称“少司空”)。

彭黄门晋九亭海棠之异

万物自形化色色从其类倬哉出类材特立群伦外纷纷海棠英竟以颜色媚安知最高技变化夐神异变化理则然非常是名瑞如何为非常存常以为至去去昭明德礼诸晋九义。

送少司寇惕菴张先生之京

司寇初仪制看花忝上林勳名随位盛企慕与年深抚俗全威德明刑在恤钦年劳报当宁更为迏呻吟(按:张琮,江宁人,甘泉同僚。弘治三年(1490)进士,嘉靖四年(1525),由南京工部侍郎改刑部侍郎,五年升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八年致仕)。

臈望送南京王大理汝温升北少司马    明玥

义和驭短景昏中正昴星修途医积雪长河合层冰客行焉汲汲召命有严程旧握棘寺符今摇司马旌(按:王翊,直隶滦州人,甘泉同僚。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嘉靖五年(1526)由南京大理卿升兵部侍郎,六年卒于官)。

送总营陈都阃赴京   名璠

临安有文将蚤结东山知刘少保时雍也保我昔过天竺横槊一赋诗犹闻三春日独向孤庐晖因兹求忠臣或者存孝恩时雍也昔坐南营马今秉北营麾行矣自努力武穆乡恩齐(按:陈璠,浙江安吉人,甘泉同僚。成化二十三年(1487)嗣军职指挥,同治继任总浙江粮运,备倭杨州、浙江都司军政掌印、坐营南京大教场等职,十三年卒)

赠少京兆唐六亭之京  名凤仪

夫君荆楚秀予忝凤所知蹔絷金台聪爱来播芳蕤帝谓两京兆布德首九围春从东南来怀哉西北移吾君古唐尧中天干璇玑阳和尔宇宙垂拱尚无为(按:唐凤仪,邵阳人,甘泉同僚。正德三年(1508)进士,嘉靖三年(1524)由御史升应天府丞,七年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

将游勾曲洞天以公程促还南雍寄曹宪佥时范名鍷。

怅望三茅峰公程妨迂陆令我归壁水夜夜萝勾曲(曹鍷,南直隶句容人,甘泉同僚。正德三年(1508)进士,仕至广西按察佥事武宗时致仕)。

送南京宫幕王公子拜官归寿母

而翁吾楠秀不见久云亡贤嗣新宫幕名门复发光历言惟老母八袠在高堂长锦归荣寿何如公寿章。

送范应祥州判赴任安陆

翩翩贤别驾展足来帝乡已见呈甘露地年看凤皇

题松皋图为许司徒

司徒家在万松皋谁点云烟入画毫不觉披图动遐想对公如见岳山高(许赞,河南灵室人,甘泉同僚。弘治九年(1496)进士,嘉靖十年(1531)由刑部尚书改户部尚书,十三年丁忧归后起复入阁)。

即席题莫朴菴卷

汝中号朴菴未信尔菴朴谛观汝中心如玉未出璞往来四十年不替初相识

《甘泉先生两都风咏》内容丰富多彩,以“随处体认天理”为核心,充满理学哲理,正如甘泉门人李在该书所撰叙文述:“我甘泉先生崛起明时,妙契理学,勿忘勿助,致力中和,故其为诗宣志理情谐声中律不事雕斵,浑然天成。”

奉敕提督南畿学政,山西道监察御史,甘泉门人闻人诠《泉翁大全集序》称:“有刻两都风咏吴门者,便便乎!时出之音,感应通矣,而辑之者偏而匪全也。”《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集部.明别集类》载:“《甘泉先生两都风咏》四卷,明湛若水撰,明嘉靖十四年朱敬之刻本。”可见《甘泉先生两都风咏》是由甘泉门生朱廷臣付梓刻印的。朱廷臣,字敬之,广东海阳县人,嘉靖十一年进士,十七年由直隶吴县知县,秧满召拜刑科给事中,二十二年升江西建昌府知府。嘉靖十四年(1535)初成书,此书后来並未重刻。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有藏。古籍公藏甚少,缺之为贵,越少越是珍品。两都风咏诗歌皆甘泉先生于嘉靖元年至十三年间任职南北两京时的唱酬之作,这十三年间,我们可以从中略知大概任职情形:

嘉靖元年(1522)甘泉57岁。结束母丧以来回广东七年生活,于五月十日

    回北京复翰林院编修、经筵讲官、同修《武宗实录》。

嘉靖二年(1523)甘泉58岁。十二月升翰林院侍读,在北京为皇帝及太子

    讲读经史。

嘉靖三年(1524)甘泉59岁。八月二十八日,升南京国子监祭酒,掌国学

    诸生训导的政令。(从四品)。作《心性图说》,筑观光馆,集四方学者。

嘉靖四年(1525)甘泉60岁。建扬州甘泉行窝,招天下之士。

嘉靖五年(1526)甘泉61岁。南京任上。

嘉靖六年(1527)甘泉62岁。冬十月,任职期满,北上京都奏绩。

嘉靖七年(1528)甘泉63岁。五月十九日,升南京吏部右侍郎。(正二品)

    辟新泉精舍。

嘉靖八年(1529)甘泉64岁。秋七月,转北京礼部右侍郎,九月二十四日

    转北京礼部左侍郎。

嘉靖九年(1530)甘泉65岁。北京任上。

嘉靖十年(1531)甘泉66岁。北京任上。

嘉靖十一年(1532)甘泉67岁。北京任上。

嘉靖十二年(1533)甘泉68岁。秋七月五日升南京礼部尚书。(正二品)

    八月二十二日离开北京,前往南京,莅南京礼部尚书职。十一月初一,

    封甘泉“资政大夫”阶。

嘉靖十三年(1534)甘泉69岁。南京任上。

经以上记录计算,甘泉先生在这十三年时间中有5个月不在任上;北京任职六年又四个月;南京任职六年又三个月;几乎是各有一半时间在两京任上。

《甘泉先生两都风咏》有多方面的史科价值,其中有甘泉在两都与同僚游览当地名胜时所作诗歌,从中可见两京风物以及文人聚会之景状。如《于观音阁饯梁天壶宗列同府》,描述甘泉于1525年秋九月与同僚消遥游位于南京市西北方幕府山旁,临江的永济寺观音阁,登上阁楼,俯瞰江流,边饮边歌,抒发“阁逈江不流,澄心坐超脱,高歌饶嘉宾”之感受。又如《游胜泉寺》,胜泉寺佛道并存,位于北京房山史家营地区,圣莲山世界地质公园,国家4A级景区,寺有殿、楼,近处有洞,有灵泉。此诗中,甘泉心情愉悦:“驱车暂出郭,已远朝市喧。更寻万泉源,洗我耳中尘。岂止耳中尘,因可清心神。安得挽天瓢,一洗世间氛。尘氛既无尽,天地皆回春。”

《甘泉两都风咏》诗歌中,最多的是各类赠诗,大多写于同僚升迁或致仕,晚辈归乡之时,略数一下约有八十六篇目。如《送蒋中丞瑞卿孝绩之京》,就为同僚蒋瑶由南京都察院事,升工部侍郎给予贺语:“白曰三山逈,青天一鄂征。历敖中外处,报政几回成。”又如《赠马谿田纳言归陕右》中,为同僚学友从南京通政使引疾归陕西赋诗,序言中依依不舍地说:“君生西北予产东南,异天一方,同心同理于其谢病而归也。慨知己之难逢念合并之不易情见平辞。”再如《赠屠文厚侍御清戎两广》诗,是为其门生屠应坤赠言:“霜旌一夜发,五嶺已全摇。余事清戎外,秋风待举雕。”

甘泉先生平生所作诗歌数量颇多,《甘泉先生两都风咏》是诗歌集,为此我们可以重建甘泉当时的交游网络,诗歌中在南北两京同僚、好友、门生弟子共130多人,进而可了解当时甘泉学说的传播情形。甘泉先生在两京十三年间任职讲学,所收弟子众多,中多善学之士,如著名弟子何迁,江西德安人,在南京国子监读书时拜祭酒甘泉为师;再如唐枢,浙江归安人,亦入南雍读书时师事祭酒甘泉;又如蔡叆,河北宁晋人,也是在北京师事礼部左侍郎甘泉。这些著名的才俊之士就是甘泉通过在两京结交朋友,勤奋讲学,吸引而来,扩大了自身学说在当时的影响力。《甘泉先生两都风咏》一书,给我们提供了无限联想。

最后,不得不说明,《甘泉先生两都风咏》一书还留下两点疑问:一是有关此书后叙,究竟存在与否?黎业明撰《湛若水年谱》209页中述:“卷未有沈应阳撰《甘泉先生两都风咏后叙》。”但未登后叙内容。经查,确有沈应阳其人,他是浙江慈溪人,曾任知县,《明实录世宗实录》载,沈应阳是云南道御史。他也是甘泉学生。但查阅广州大典中影印藏于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甘泉先生两都风咏》却没有后叙刊登,是否其他地方刻本有呢,不得而知。笔者向黎业明教授请教过,他说,后叙的确存在是于国家图书馆抄录的。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所藏刻本,有可能缺页造成。这都待考究。二是两都风咏书最后一页最后一行下角有一印章内有四字,经请教几位书法人士,有四种答案:“海衡甫印”,“溇衡甫印”,“浽衡甬印”,“凌衡甫印”正确答案有待澄清。但不管是何名字,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该印章应是曾经持有该本两都风咏一书人士的铃印。

阅《甘泉先生两都风咏》有感

标签:先生 有感 

出处:湛氏家族古今志网址:http://zhanganquan.com   http://www.zhanganquan.com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相关评论
评论者: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421号

    渝ICP备12002000号-1

Powered by OTCMS V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