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研究

追寻先贤足迹 雨中攀登南香山

时间:2017/1/9 14:08:39  作者:柯宏胜  来源:湛氏家族古今志  查看:351  评论:0
内容摘要:追寻先贤足迹  雨中攀登南香山 冒雨乘车来到增城南香山的脚下。雨,在不停地下,而且越下越大,似乎要阻止我们追寻先贤甘泉先生的足迹,徒步攀登南香山的步伐。南香山,古称南樵山,又名娥眉山、南乡山,位于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北部,与粤中名胜西樵山、东樵山(即罗浮山)鼎足对峙。山虽不高,海拔仅 433.2 米,但它具有罗浮山巍峨雄...
追寻先贤足迹  雨中攀登南香山

 

冒雨乘车来到增城南香山的脚下。雨,在不停地下,而且越下越大,似乎要阻止我们追寻先贤甘泉先生的足迹,徒步攀登南香山的步伐。

南香山,古称南樵山,又名娥眉山、南乡山,位于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北部,与粤中名胜西樵山、东樵山(即罗浮山)鼎足对峙。山虽不高,海拔仅 433.2 ,但它具有罗浮山巍峨雄伟与清幽秀丽的特色,又因它突兀于平川之上而特别引人注目,在东江口与珠江口航船上亦能瞧见它的雄姿,因而被誉为珠三角上的天然航标,历代均有文人墨客为之咏唱。清初屈大均有诗“东樵西望是南樵,四面芙蓉海上标。……南支十里云尝暖,瀑布三秋雪不消。”山上有明代哲学家、教育家、书法家湛甘泉先生的遗迹,我作为甘泉先生的学生柯乔的十五世后裔,前来拜登南香山,是为了续近500年的师生情缘,也是弥补柯乔因英年早逝当年没有来这里拜见老师的遗憾。大雨,自然不能阻止我们攀登南香山的决心和步伐!

20161126下午,我和创作《民族英雄柯乔》电视剧本的作家黄大明先生,在增城湛甘泉文化促进会湛灿辉、湛伟建、湛柏欣和《广州日报》社区报记者胡漫雨等几位先生的陪同下,打着雨伞开始了南香山的攀登。

沿着石阶向上攀登,由于下雨,道路湿滑,几次差点摔倒。虽说是冬天,又赶上寒潮袭临,南国广州依然是到处郁郁葱葱。南香山漫山苍绿碧黛笼罩在雨雾之中,别有一番情趣。远远近近,呈现出不同层次的朦胧与飘渺,真可谓“山色空濛雨亦奇”。山林幽深,路边甘泉清沏欢唱。一路攀登,没有别的游客,尽情享受着近山滴翠与雨中苍茫的神奇色彩,悠然自得其乐,感受特别深刻。

雨点作伴,铿锵登阶。我们一行向上,攀登二十分钟后,眼前出现一景:路边的石壁上刻着“湛子洞”三个大字,岩下有个不大的石洞。湛甘泉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湛伟建介绍说,这个摩崖石刻刻在十米高、六米宽的石壁上,是增城最大的摩崖石刻。这里就是明代大儒湛若水先生攀登南香山留下的一处重要遗迹,现为增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凌晨巾我车,天宇极清廓;

闲从同心人,莲洞视兴作。

兴作夫何为,讲堂开正学;

正学谁同心,令君与县博。

共结消遥游,散此无穷乐;

天路入虚无,地势干碧落;

三心浣飞泉,千仞书石壁。

遥望飞云峰,忆我朱明宅。

浩气穷八弦,聊丝奇鸿迹。

这首诗就是甘泉先生当年登上南香山留下的佳作《娥眉山莲花洞有作》。我们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一位年逾七十的老人,为了教育事业,兴办莲洞书院而不顾山路崎岖,登上南香山豪情万丈,亲自“千仞书石壁”,留下千古佳话。

雨,还在下着。我的后背和裤腿全被雨水全打湿了,其他几位也亦然。这时,有人提议别再向上走了,下山去。我想,甘泉先生当年曾不顾年老山峻上山办学,我们追寻先贤足迹,自然不甘落后于古人。于是,我坚持继续到底。我们接着向上攀登,钻过树林,便来到一条小溪边的莲洞书院遗址。

莲洞书院,明嘉靖十五年(1536农历十一月二十六日,时任南京吏部尚书的湛若水告假回到增城,筹备兴建娥眉山莲洞书院、沙贝甘泉书馆、罗浮山朱明书馆和扩建西樵山大科书院,以备退休后轮流讲学。建院前后,他几次上山,选址和视察建院情况。建成以后,他经常在此讲学。据史书记载:湛若水为了建筑莲洞书院和设立莲洞书院的赡田,几乎花费了他近20年俸禄的积蓄,仅开垦莲洞书院赡田的人工,就用了白银1500两。甘泉先生大办书院,兴学育才,在中国教育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他慷慨解囊,用奉银为书院设立“瞻田”“义田”,以“馆谷”资助贫困学生,为后人树立了高尚的榜样。

今天,由于广州增城区将要投资几千万元恢复莲洞书院,已将原址上的荆棘榛藂全部砍去,一个在沧桑中逝去而残存断壁残垣的古老书院遗址清楚完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从遗址上看,莲洞书院原来依地势从下到上共有五进厅堂房屋,可见其当年规模之宏大。遗址第一进大门前有通往山下的古老石阶。遗址上散落着被岁月磨去棱角的明代青砖,还有见证着莲洞书院兴衰的残垣断墙、不同石质的石础和精美雕花残断的廊柱。这里的一砖一石静静地散落在雨中,向我们诉说着莲洞书院历史的辉煌与衰落。我在雨中小心奔走在书院的遗址上,选择不同的角度用相机拍摄历史的遗迹。我想,等我有幸再来这里,一座新恢复的莲洞书院将已经矗立在这个遗址上,这里将必定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了。那么,我这个雨中留影,也是别有风味有纪念意义的。

湛甘泉文化促进会湛伟建副秘书长向我提议再向上攀登,因为最高处有甘泉先生办书院时留下的摩崖石刻“海阔”、“天空”。从书院遗址到摩崖石刻处,没有正常的路可走,只能揪着草、拽着小树枝艰难向上攀登,由于天又在下雨,更增加了湿滑的难度。湛伟建副秘书长在寒风中只穿一双凉鞋,却爬得特别快,很快就到了最高处的摩崖石刻边。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随后也跟着爬上到了最高处。摩崖石刻处的岩石并不很大,棱角突出中央向前,一面刻着“海阔”,一面刻着“天空”,连起来就是“海阔天空”,应该是说这里能够看见“海阔天空”。我回转身来,莲洞书院遗址就在我俩脚下前方,视线越过书院遗址,越过近处的树林,远处山下是雨雾中隐约可见城镇村庄,在更远处是白茫茫的一片,应该是大海了。我发现,莲洞书院真是个风水宝地,左右和后面是群山环抱,前方视野开阔,一道清溪从书院边潺潺流过,远方是大海。真可谓“左青龙,右白虎”,“前有照,后有靠”。站在摩崖石刻处,面向山外,视线开阔,若是晴天登临,自然使人胸襟开阔,心旷气爽,文人贤士到此,豪迈诗句自然迸发。此时,我想起甘泉先生就曾在此写下的颇有意境并很励志的诗句:

“凌空入鸟道,绝境寻吾庐。

入暮瞬登陟,志往忘崎岖。”(注①)

站在这个海阔天空处,我为我的祖上柯乔能拜甘泉先生为师而自豪,也为自己能代表祖上柯乔参观莲洞书院遗址而欣慰。我想,我们这一代要把要做的事情做好,告慰先贤在天之灵……

 

       藕塘孤荷20161213中午补记于合肥天鹅湖畔

 

【注释】

   ①此诗句摘自《泉翁大全集》湛若水诗《再宿莲洞有作》。

标签:追寻 先贤 足迹 雨中 攀登 

出处:湛氏家族古今志网址:http://zhanganquan.com   http://www.zhanganquan.com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相关评论
评论者: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421号

    渝ICP备12002000号-1

Powered by OTCMS V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