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研究

甘泉真迹临摹县志序现漳平---甘泉与门生曾汝檀深厚交情

时间:2017/2/3 20:15:53  作者:何以根  来源:湛氏家族古今志  查看:991  评论:0
内容摘要:甘泉真迹临摹县志序现漳平甘泉与门生曾汝檀深厚交情何以根2017年1月7日下午,笔者在阅览湛甘泉《漳平县新志序》时,发现序中描述甘泉先生有一门生曾汝檀是福建漳平人,即查网上得知漳平县已有詹柏山老师关于曾汝檀的文章发表,便想方设法与詹老师取得联系。经互相沟通后,当晚,詹老师就将《福建进士曾汝檀与理学硕儒湛若水的师生情谊》一...
甘泉真迹临摹县志序现漳平

甘泉与门生曾汝檀深厚交情

何以根

201717日下午,笔者在阅览湛甘泉《漳平县新志序》时,发现序中描述甘泉先生有一门生曾汝檀是福建漳平人,即查网上得知漳平县已有詹柏山老师关于曾汝檀的文章发表,便想方设法与詹老师取得联系。经互相沟通后,当晚,詹老师就将《福建进士曾汝檀与理学硕儒湛若水的师生情谊》一文传与给我,随后112中午,又收到詹老师传来湛甘泉于明嘉靖廿八年(154984岁时亲书经临摹刊刻在县志上的《漳平县新志序》全文。詹老师介绍,原来这本由曾汝檀篆修的嘉靖版《漳平县志》是由日本翻印回来的。后来才知道该县志原先藏于宁波天一阁藏书楼。《甘泉先生续编大全卷之一》也载有《漳平县新志序》。经细心对照两份同一序文,内容基本相同,只有约20个字增删。但不影响表达本意,应属正常。下面将湛甘泉行草书手迹临摹刊印《漳平县新志序》全文展示,以供各位欣赏。

甘泉真迹临摹县志序现漳平---甘泉与门生曾汝檀深厚交情

甘泉真迹临摹县志序现漳平---甘泉与门生曾汝檀深厚交情

甘泉真迹临摹县志序现漳平---甘泉与门生曾汝檀深厚交情

甘泉真迹临摹县志序现漳平---甘泉与门生曾汝檀深厚交情

甘泉真迹临摹县志序现漳平---甘泉与门生曾汝檀深厚交情

甘泉真迹临摹县志序现漳平---甘泉与门生曾汝檀深厚交情

甘泉真迹临摹县志序现漳平---甘泉与门生曾汝檀深厚交情

甘泉真迹临摹县志序现漳平---甘泉与门生曾汝檀深厚交情

甘泉真迹临摹县志序现漳平---甘泉与门生曾汝檀深厚交情

甘泉真迹临摹县志序现漳平---甘泉与门生曾汝檀深厚交情

 

 

     以上临摹甘泉手书序文最为突出的是如下落款:“赐进士出身资政大夫前南京兵部尚书奉勒参赞机务国子祭酒翰林侍读同修国史经筵讲官八十四甘泉翁湛若水书。”而最为悦目的是序文之后,从上至下盖有三枚同样大小正方形钤印,各钤印内篆字分别是:“湛氏元明”,“甘泉居士“,“吏礼兵三部尚书”。

以下翻译成现代文,按原文加标点符号,让各位对照阅看:

《漳平县新志序》

     漳平旧无志有志,自曾廊斋始也。漳平前未有进士,进士破天荒,亦自惟馨始也。廊斋惟馨大守曰:“汝檀生于漳平。设有八十年矣,县志自朱簿倡之,而檀也成立,然未有文以振其风者。惟漳人士,以檀游于先生门下,多慕先生之教者,今檀也,疏乞归养,与诸乡里同志者共学焉,若惠赐教言于县志之首,庶漳平之人士因志而观文,因文以入道,将钦德沐化于无穷矣。则斯志也,岂徒志哉?”甘泉翁曰:“吾年多于作县志之前 矣,尚能序志乎哉?姑提笔力疾,与惟馨商之。夫志也者,志也,志志也,以起志也。漳平之志有十二伦焉:有分野焉,有疆域焉,有山川焉,有秩官焉,有风俗焉,有物产焉,有户赋焉,有学校焉,有举用焉,有武备焉,有人物焉,有外志焉。将使人读分野志,则志敬天之心起矣。读疆域志,则志民社之心起矣。读山川志,则志律水土之心起矣。读秩官志,则志思报称之心起矣。读风俗志,则志化理之心起矣。读物产志,则志若于上下草木之心起矣。读户赋志,则志损上益下以悦民之心起矣。读学校志,则志教民成性之心起矣。读举用志,则志贤才之心起矣。读武备志,则志安攘之心起矣。读人物志,则志文献之心起矣。读外志,则志排异端之心起矣。分分而亲内矣。斯志也,是以排异端,尊常道,而政治普于一邑矣。虽扩之省郡,行之天下可也,而廓斋子之所尝试于抚邕二州者也。其信吾言之不诬也乎!岂但序志已哉!”

     曾汝檀(1499-1564?),字惟馨,世称廓斋先生,自号凝碧子,福建漳平县和睦里(今新桥)人。嘉靖初年,曾汝檀以贡生入南京国子监,受学于湛甘泉,受到器重,常加将掖,师生关系密切。嘉靖四年(1525)考中举人。嘉靖十一年孝中进士。为漳平建县后第一个中进士的人。汝檀历任都察院都事,南京户部员外郎、礼部郎中、抚州知府、南宁知府、安庆知府、山东盐运使等职。因病逝于官所。其具体政绩,后人评价,詹拍山老师文章中已有祥细介绍。笔者只在这里列举湛甘泉先生与学生曾汝檀之间的交往情况,建立深厚交情的实例,以证明由于受到甘泉先生的精心培养,敦勉指导,曾汝檀才能成为甘泉的得力门生,才能称为栋梁之材,才为后世所赞颂。

    《泉翁大全卷之六》中有关“雍语”叙述,在南京国子监学习时,众学生与老师之间采取问答,既生动活泼也使学生深刻启发。曾汝檀参与了虚实第十凡十八章”的学习。曾汝檀问:【『斯须不和不乐,则鄙诈之心入之矣。(注:来自礼记·乐记)』然则初学可以主和乐呼?】甘泉子曰:【心有主而后和乐生焉!存之又存,反身而诚,乐莫大焉。】曰:【乐由敬生也乎?】曰:【然。】曾汝檀问:【近识同体之 仁,而犹恐其涉于虚。】甘泉子曰:【知至至之,则所见皆实矣。】甘泉子曰:【人心广大高明,其即天地之覆载万物乎!体而存之,故能与天地准。】《泉翁大全集卷之六十八》新泉问辨录,是湛甘泉与众学生,在南京新泉书院问答辩论关于“随处体认天理”学说的记录,曾汝檀也参与学习。曾檀问:【『坤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注:来自周易。坤卦六二译:在理的常规的做法是在安定的情况下,不读书学习的人没有不在土地上耕种的。)』其文言曰:『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注:来自周易。释:以敬心矫正内在的思想,以义德规范外在的行为。)』敬义,孔子盖并言之,而程子释之,谓『主一之谓敬,但存此涵养,久之,自然天理明。』则是所习惟敬,而义举之矣,又何必云『敬义夹持』?愿闻其所以习者。】【敬以直内,义在方外。】两句,只是一段功夫,在心为敬,应事为义,合内外之道也。当敬直时,义涵于敬;当义方时,敬行乎义,原非二物,后面【敬义立而德不孤】,【立】字即敬义合一也,【夹持】,义亦如此,非谓惟习敬而义举之也。习只便是如此,持养即随处体认天理,檀又问……

     以上学于湛甘泉的答问还有好几段,就不一一列举了。可见曾汝檀多年于南京得甘泉先生的教诲受益匪浅。

     《泉翁大全卷之四十四》记载,嘉靖十七年(1538)三月五日甘泉先生同曾惟馨、郑世迪诸君游三山寺观自鹭洲。同行者还有郑生经哲、夏生仲、洪生梓、王生奉、柴生惟道、徐生贤、杨生舟、、马生翀、王生性仁、丛生茂林、俞生介、温生如泉、王生为宁、潘生钅宏 、方生瑞,连老师十八人,浩浩荡荡,前往位于南京西南的三山寺,观看正在江中心的白鹭洲聚集嬉戏的白鹭。师生共游体验自然。甘泉先生即兴赋诗一首:

公余静扃户, 倏忽已春暮。

生意尚可观, 诸子扣门告。

肩舆遵江曲, 轧轧向何处?

三山在天外, 以远人莫到。

如彼幽深土, 不入俗眼妒。

鸡呜迅宵征, 近午起风雾。

将天秘神景, 诫此浅土露。

幽合临长江, 中洲蹇独步。(即白沙洲也)

吾欲观逝川, 于此巢云构。

    《泉翁大全卷之四十六》,嘉靖十七年(1538),甘泉先生赠送一幅自己的画像给曾汝檀收藏,并题诗一首:

题曾春官惟馨藏予小影

无言是吾真, 君若请益起;

默识如愚外, 曾子可与此。

     福建省寿宁县原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缪长钻应邀为此诗作了注解 春官:礼部官称。予:我。小影:画像。吾真:我们的友情是真挚的,彼此之间开诚相见。请益起:《礼记·曲礼》:“请益即起。”学生请老师示诲要起立。默识:暗中记住。愚外:外愚的倒装词,指外形笨拙憨厚。又作了译文:我们之间无话不说,那是因为我们的友情是真挚的,彼此之间开诚相见。你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外形 笨拙憨厚,其实内心机智聪明。你是这样的人。

    《泉翁大全集卷之八十五》归去纪行录中述:嘉靖十九年(1540),甘泉先生75岁退休回乡。六月二十一日,“诸同志户曹高君翀、董君汉儒、艾君希淳,礼曹赵君宪、姜君节、曾君汝檀、伦君以诜,兵曹苏君术,刑曹张君珪,大守郑君淮,锦衣徐君世礼,同饯于同人馆。”并作诗言别。(同人馆是甘泉所办书院)。

    《甘泉先生绩编大全卷之十六》中述:“龙江关 · 括与诸同志临岐语留别,兼似冼奕倩。是别也,曾君汝檀、张君邦瑞、吴君藩、吴君麟、陈君贯、苏君术、王君畿、杨君成、陈君锭、赵君伊、郑君淮、徐君世礼”。并赋诗赠临别作教言:“圣学主忠信,此外无余事。中心谓之忠,心中便无伪。别名为至诚,纯德合天地。问心何能中?休休无事是。不信临岐言,自观自然自。”经刻实应是七月初三日,甘泉乘舟到达早已在龙江关等候的冼奕倩会合,曾汝檀与一众送行人员也至聚会。两度参与送别老师的记载,可见师生交情之深。龙江关,在南京下关热河路今鲜鱼巷龙江桥附近,是一官府设置的征税机构。龙江关在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就是从龙江关出发的。郑和因劳累过度一病不起,于宣德八年(1433)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逝世,时仅62岁。

    《甘泉先生续编大全卷之四》载,嘉靖廿一年(1542)十一月,甘泉撰《抚州府新创三贤词记》,记中赞赏任抚州知府的曾汝檀,全力提倡心学,为宋、元、明理学家,抚州先贤陆九渊、吴澄、吴与弼建“三贤祠“,给当地百姓作榜样。甘泉先生无时无刻都在关心着学生的进步。

    《甘泉先生绩编大全卷之七》中记载:嘉靖廿四年(1546),正对在远方的学生“久念旷年无音,神亦劳止”之时,忽然收到曾汝檀的来信和寄送来的丝织品礼物,感到如在空旷幽深的山谷,听到脚步声一样,连呼“感慰!感慰!”。即写《复曾廓斋太守》一信,告知学生,刚在西樵山创建云谷书院,与诸贤共同讲习,並“恨不得与廓斋共之耳”。甘泉先生在信中怀念过去的种种,由于现在没有跟学生在一起甚感惘然不快,犹言不尽。对学生的思念之情跃然纸上,充满感慨。

    《甘泉先生续编大全卷这十七》记载,嘉靖廿七年(1548),曾汝檀与一众同窗,随甘泉老师到广东罗浮游。一次是:“同方时素、洪觉山、曾廓斋、何悔斋、李中冈、冯左山、郑孔新、邓粤艮罗浮行,望见云阴,停驻不散久之,即天华精舍也”老师赋诗如下:

罗浮岂去远? 飞天忽神游。

此神岂在远? 只在我心头。

天宇晴光散, 天盖云阴浮。

中有彩霞屋, 花卉无冬秋。

问之此何境, 不答意悠悠。

另一次是:“同洪觉山、方时素、曾廓斋为罗浮之游,遂饯别江门钓台,因以为赠”甘泉赋诗如下:

前日迎二妙(方洪), 今日迎五马。

相见十年余, 乐意满天下。

今日送五马, 明日送二妙。

聚散罗浮云, 令我心悄悄。

我心悄以豫, 大道无来去。

钱别江上台, 江水常流注。

(注 江门钓台:指甘泉家乡的江门钓台。方洪:方时素、洪垣。五马:汉时太守乘坐的车用五匹马驾辕,喻太守的代称。悄悄:寂静;声音低微,不声不响。豫:欢喜,快乐。)

这后一次游罗浮的诗可以讲是甘泉先生专为洪垣、方时素、曾廓斋而写的。而诗意可证曾汝檀曾来过甘泉家乡。同游罗浮山后返回新塘,于江门钓台,甘泉钱别三位学生。

《甘泉先生续编大全卷之十七》中,有湛甘泉撰《送南宁太守曾君归养诗有序》。序文中记述了曾汝檀是于嘉靖廿十八年(1549)从广西南宁回乡途中到广州天关书院造访甘泉老师的。曾汝檀速速回归的原因是辞官侍养在家的父母,序文中赞扬学生的举动是“孝弟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天地明察,神明通矣,尧舜 之道,不是过焉。”序后还作五言诗一章赠送学生。以嘉靖版甘泉《漳平县新志序》文中所署年份知道;曾汝檀是这次归养途中从甘泉老师手上取得序文真迹而回福建漳平的。临摹刊印序文能留存至今,实属难得。湛甘泉与门生曾汝檀20多年之间的感情交往无疑是长久的,真挚的,深厚的,值得我们好好回味。

标签:真迹 临摹 县志 门生 深厚 

出处:湛氏家族古今志网址:http://zhanganquan.com   http://www.zhanganquan.com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相关评论
评论者: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421号

    渝ICP备12002000号-1

Powered by OTCMS V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