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研究

当代人如何随处体认天理 弘扬甘泉文化—— 探访洪垣先生故乡及其后人之所悟

时间:2017/9/12 21:42:25  作者:湛柱辉  来源:湛氏家族古今志  查看:528  评论:0
内容摘要:当代人如何随处体认天理弘扬甘泉文化——探访洪垣先生故乡及其后人之所悟湛柱辉先祖湛甘泉提出的“随处体认天理”这一哲学命题,是他拜白沙先生为师后,得到老师精心指导,在老师以“心”为本体的基础上脱颖而出的。陈白沙认为:“为学当求诸心,必得所谓虚明静一者为之主,徐取古人紧要文字读之,庶能有所契合,不为影响依附以陷于询外自欺之弊...

当代人如何随处体认天理 弘扬甘泉文化
—— 探访洪垣先生故乡及其后人之所悟
湛柱辉

 

先祖湛甘泉提出的“随处体认天理”这一哲学命题,是他拜白沙先生为师后,得到老师精心指导,在老师以“心”为本体的基础上脱颖而出的。
陈白沙认为:“为学当求诸心,必得所谓虚明静一者为之主,徐取古人紧要文字读之,庶能有所契合,不为影响依附以陷于询外自欺之弊,此心学法门也”(《陈献章集》卷一《书自题大塘书屋诗后》)。又说:“为学须从静中养出个端倪来,方有商量处” (《陈献章集》卷二《与贺克恭黄门》)。
陈白沙复湛甘泉有:“民泽足下,去冬十月一日发来书,甚好。日用间随处体认天理,着此一鞭,何患不到佳处也……民泽在乡安否?祸福原于人情,不可不仔细察也。漫及之,不一一。戌午季春三月初二日,石翁在碧玉楼力疾书” (《陈献章集》卷二《与湛泽民》)。从陈白沙这封信的落款日期看,戌午是弘治十一年戌午,公元1498年,信中说的“去冬十月一日”当然就是弘治十年丁巳,公元1497年,也就是说湛甘泉在公元1497年十月一日给老师陈白沙的信中已明确提出了“随处体认天理” 这一哲学命题,并相伴其一生。
今天来研究、阅读湛甘泉的著作,弘扬甘泉精神,弘扬甘泉文化,领悟其“随处体认天理”的哲学真谛,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工作,乃至于生活,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基于这样的理念,2016年10月2日,我和促进会会员何以根,怀着敬仰的心情,探访洪垣先生故乡,拜会其后人。
    我最初知道洪垣这个名字,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是从远近闻名的新塘“尚书府”(现菊泉中学)前门的匾额开始的。这是明代真儒,礼、吏、兵三部尚书,先祖湛甘泉的府邸,包括有三个小岛的“三塾塘”、“三世尚书”题刻的牌楼、前门、天井、中堂、后堂、后楼、庭院……,建筑物毁于文革时期。匾额上书正文“真儒甘泉湛先生祠”,落款为“巡按广东监察御史门人洪垣题”及两方印章,一为“婺源”,一为“洪垣”。
    一是1992年间,第一次阅读《湛甘泉先生墓志铭》,落款是“门人婺源洪垣撰”。文中有“庚申二月,致书新安,约垣辈复游武夷,时翁九十五矣。垣走侯洪都,诉流南上,至南安,闻先生讣,以四月二十二日终于愚山精舍。走其家哭之,越二月而归"。先祖甘泉公之门生洪垣,从此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后来,随着社会对岭南先贤湛甘泉的尊崇之风日起,对先祖甘泉公与其门生洪垣的史实典故日渐增多,引起我对洪垣故乡探秘和与洪垣后人一叙的强烈愿望。
    据《婺源县志》载:“洪垣(1507—1593),字峻之,号觉山先生,江西婺源人,嘉靖十年中应天乡试举人,嘉靖十一年进士,其时礼部侍郎湛若水讲学京师,洪垣和同乡方瓘久仰大名,同往执弟子之礼。”洪垣是先祖甘泉公的四大入门弟子(另三人为吕怀、何迁、唐枢)之一。甘泉公与洪垣师生情深,洪垣为官,恪于职守,弹劾贪官污吏,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百姓,深受老师之影响。
    洪垣先是授职永康知县,因为政绩突出,考评优秀,授监察御史,任职七年,职责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维护朝廷纲纪;刚正不阿、秉公执法。1538年,洪垣按巡两淮盐政。返回婺源时,甘泉公为其践行,赠诗曰:
   “有美一人兮,在福山之冈。爰服四美兮,两淮之光。淮之清深兮,流之洋洋。维扬之士民兮,念与之长。念之长兮何如?靴不可兮得脱。民之口碑兮,若何可忘归途?会化兮三山之阳,同志翕聚兮天日。堂堂大道如砥兮,孰示周行?岂伊人之岐径兮,无然伥伥。”对弟子洪垣体恤百姓,赞许有加。
    同年,甘泉公撰写完《洪子问疑录》,该书是洪垣对《尚书》的提问,甘泉公作答。甘泉公写道:“吾近极欲无言,一切文字尽欲废之。念吾峻之好学,勉强逐条具答,未知然否。”
    嘉靖十八年(1539),世宗南巡,册立皇太子,命夏言、顾鼎臣选辅导太子的老师,时任监察御史的洪垣,职责所在,向世宗上疏,指出夏言、顾鼎臣推荐的温仁和、张衍庆、胡守仲等十人都是平庸之辈,千万别让此种人辅导太子(未来的皇帝),世宗根据洪垣的奏折,免除了温仁和等辅导太子的提名。
    不久,洪垣又上疏弹劾多人,都是官场贿赂,或无所作为;或弄虚作假,谎报政绩之辈,世宗将奏章转都察院和吏部审查,结果情况属实。于是涉案官员或坐牢、或撤职为民、或降职,并追责吏部尚书许赞,都御史王廷桐等人,使御史王之臣和考功郎曹世盛下属,单是获罪下狱官员达二十余人。王之臣被降职,曹世盛调往他部,一时惊动朝野。
    洪垣担任监察御史七年,“疏谏巡幸选官僚、革余盐、清选法、黜贪欺、讨篡逆,前后奏疏数百。皆以实学发为忠搅。世庙每温旨嘉纳,称其言一人”(民国九年《重修婺源县志》卷21“儒林”)。 一身正气,跃然纸上。
    御史是“位卑而权重”的道德模范。监督、制约朝廷重臣是其主要职责,从中央到地方,从天子到九品芝麻官,从国家大事到民众福祉,他都尽职上疏。爱国不怕死,“必国而忘家,忠而忘身”,正派刚直,敢言,通政爱民,不贪财,有节气,能干事。
洪垣也因此得罪了朝廷不少人。遭到不少诬告,朝廷将洪垣“外补”温州担任知府。    
嘉靖十九年(1540)4月洪垣开始巡按广东,甘泉公于当年致仕,5月28日致仕令下,9月10日返到广东罗浮山,居住朱明洞。洪垣在赴温州知府任前,专程到罗浮山拜访恩师甘泉公,倾诉心事,并曰:“某此行,必谢官来,卒学于罗浮西樵间耳。”甘泉公作《送大巡觉山洪君外温州太守诗序》,对洪垣赴任给予鼓励,曰:“泰山之高,不可撬也。日月之明,不可掩也。觉山在令则为名令,在御史则为名御史,在守则为名守也,必矣"。鼓励洪垣身正不怕影斜,为社稷为百姓,做好新岗位的工作,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其时,洪垣以赐进士山东道监察御史的身份,开始编纂、刊刻《泉翁大全集》85卷,并撰《泉翁大全序》。
  洪垣离开广东时,就与甘泉公约定“垣此行必谢官,谢官必复来,卒学于罗浮西樵之间”。
    洪垣在温州知府任上三年,尽忠职守,“居官务行其所学,绝不宠辱介意,宦辙所至,捐俸各立书院,创赡田。聚人士讲论,即下逮氓庶,吏胥亦令环立而听,重以斯学遍醒人心,士民德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深受百姓爱戴,“守温三年,兴学致治有闻”。可惜天有不测之风云,“岁饥,有闭籴者,饥民杀之,垣坐落职归”,温州闹饥荒,有粮商囤积居奇,不售卖粮,被饥民杀死,闹出人命大案,洪垣因此受问责,给撤职返乡。其时为嘉靖二十四年(1545),洪垣才38岁。
     早在1541年洪垣准备赴温州担任知府时,甘泉公76岁高寿,有意将衣钵传予洪垣,曰:“石翁谓达摩传衣为信,江门钓台亦衣钵也。即以付公矣,敢授此例,愿乞武夷风月以为衣钵之信。”赋诗曰:“武夷风月与人同,光霁之体无彼我无忠穷。宇宙充塞,流行大通。风月阅人知多少,人不见风月之始终。尧舜亦在光被中,回视浮云点太空。千古此明月,万古此清风。风来无迹,月去无踪,口不可授神可融,回也卓尔末由从。武龙风月匪衣钵,以付洪子得其宗。得之衣钵亦无有,老拳搥碎还穹窿。辛丑夏四月三日,甘泉居士湛若水书于胥江舟中。”
    1547年,洪垣被撤职返乡两年,与邑人方瓘前往广东西樵山,“即如约来卒业矣”,如约来完成学业。甘泉公特筑“二妙阁”,安置洪垣两人。“甘泉子筑二妙阁西樵云谷之西坑,以处洪方二子”。洪垣和方瓘,“问甘泉于西樵之墟,访烟霞之洞,入朱明之天,憩青霞之馆,蹬黄龙,步明月,与叙履历之途,叩进修之次。二子曰:垣也,瓘也,别先生数年,惟遵天理之训,随处体认之功耳矣,而人或以为外也。”洪、方问学甘泉公,随甘泉公到广东各书院讲学,专心致志研究,得“随处体认天理”的真谛。

其时,因为赡田之事,洪垣方瓘要返回婺源,甘泉公多次挽留,不得效果,依依不舍之下,甘泉公作组诗《赠洪觉山方时素归福山五首》赠之。洪垣返婺源后,两年未与甘泉公联系,先生十分挂念他,在与其他门人通书信时时常问及,洪垣“赡田事杳不见报,岂有难处耶?愿闻其故耳”。嘉靖二十八年(1549),甘泉公亲给洪垣修书一封《与洪觉山己酉十二月十五日》,曰:“别后得逾岭一封,到家后二年,杳无消息,使八十四老人徒驰神于四千里之外,不知进修何如?赡田能成否?时素书来二次,不相及觉山,何故也?……昨时素书来,亦赴龙虎之会,闻几千人,不知吾觉山惟仁亦往否?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如何?如何?谨启。”其时先生84岁高龄,但始终收不到洪垣的复信。从1546年起,甘泉公六年未收到洪垣的音信了。嘉靖三十一年(1552),甘泉公再给洪垣寄出信件,曰:““水于觉山、觉山之于水、其相爱之深、相信之笃、相期之远、相授受之真,水遍观海内,孰有能过之者乎?觉山诚亦遍观海内,孰有能过之者乎?虽海内之士观吾两人之相孚,孰有能过之者乎?”云牵梦绕,梦中都记挂着洪垣,赋诗曰:“闻邹东廓有相会上清之报,即怀觉山于上清;方月窗有相会饶州之报,即怀觉山于饶州;及闻方时素之逝,即怀觉山,当有讣也而渺然,曷尝旦夕而忘觉山哉?”
    直到嘉靖三十四年(1555)底,其时甘泉公90高寿,才收到洪垣10月份寄出的信函,这是自1546年起,事隔九年之漫长岁月,甘泉公才收到洪垣的第一封信函,先生喜不自禁,立即复函《答洪觉山峻之》曰:“拜读喜不自胜,悲而复喜。悲者,悲六载音问之断绝也,喜者,喜旧念之犹存也!白沙先师诗有云:‘世维识宝人,爱宝如爱子。宝为物所掩,念之颜色瘁,一朝宝复来,辄复喜不已。此吾爱宝之情也。所以爱觉山者,海内无双,安得不悲喜之深哉!”嘉靖三十九年(1560)二月,95岁高龄的甘泉公,约洪垣复游武夷山,在洪垣前往途中,甘泉公溘然仙逝。自1546年,甘泉公与洪垣分别十四年中,生前始终未见上一面。其时洪垣53岁,洪垣为恩师撰写的《湛甘泉先生墓志铭》铭文,曰:“庚申二月,致书新安,约垣辈复游武夷,时翁九十五矣。垣走侯洪都,诉流南上,至南安,闻先生讣,以四月二十二日终于禺山精舍。走其家哭之,越两月而归。”
    一代真儒湛甘泉先生与门生洪垣的情意,使人感动。洪垣26岁走上仕途起,就得到恩师甘泉公的淳淳教导和指导,在其仕途遭遇风浪,给予鼓励;在其仕途遭遇毁灭性打击(撤职为民),委屈、愤懑、前途一片黑暗之时、意志最消沉之时,给予开导,心灵慰藉,世界是光明的,有真才实学,是金子总会发光。先祖甘泉公对晚辈,淳淳善导、无私帮助,其心胸广阔,气高亮节,诲人不倦,名师风范,一代真儒,名至实归。
    甘泉公仙逝456年的今天,我作为甘泉公的第十六代嫡孙,探访甘泉公门生洪垣故乡及其后人,激动之情油然而生。
    由于福山书院离洪垣故乡段乡官有120多公里,况且,官坑村是婺源县最北面的村,汽车到村道就尽头了,再步行15华里,就到安徽省黄山市地界了,听讲婺源县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属于安徽省的。村里无旅舍,所以我与何以根商量,决定中午在中云村吃完午饭后,马上乘小巴赶往段莘乡所在地(官坑村是段莘乡辖下的村),晚上住下来,10月2日一早赶往官坑村。
    同样是乘那种十几座的中巴车,段莘乡境内群山绵恒,中巴沿着建在山涧边的逶迤的沙石公路,时快时慢,快也不超过40公里/时速,慢时呢,对面有辆小车或中巴迎面而来,只能双方很礼让的选择该地段两辆车可以擦身而过的地方,车慢慢挪动,避让通行。公路两边青山绿水,沿途人迹少见。太阳落山时分才到达乡府所在地,中巴在乡府大院(终点站)停下。中巴待明天再启程了。乡府大街,是一条路宽约是十多米,不足200米长的水泥大街,放眼望去,商铺约十余家,有两栋四层的,是最大型的,集住宿、餐饮一体的,别无选择;其余都是百货、什货、衣服、药材、医药、诊所,倒也齐全,别无分店。
    下榻后,与店家闲聊,为啥婺源县属下,有的叫“镇”,有的叫“乡”,原来,人口和生产总值达不到“镇”一级级别的,就叫“乡”。段莘乡人口不足17000人口,却分布在12条村委会75个自然村。
    一觉醒来,店家吩咐我们在店里吃早餐,说村里无小食店的。乘头班车往官坑村。中巴到官坑村,已是公路的尽头了。这就是村府所在地了,但见三五百平方的空地,一侧是有五六间临街房屋,仅有两间经营烟、酒、饮料、炮仗,小百货、小五金,店铺前闲坐着村民,见到陌生人,窃窃私语。真的连间小食店都没有。
    早已联系好,现任村书记宋炳平迎接,是今年刚选上的小伙子,四十岁左右,转业军人。小倾,老书记赶来。临街房屋,其中有一间是他的,引进屋里小叙,老书记叫洪高华,1948年出生,1968年参军到广东惠阳军分区42军,是罗浮山部队的,他是部队干部转业,“政府派他回乡当书记,已当了三十几年了,现在培养了小宋,由他当了”,老书记说。说起广东,老书记打开了话匣子。增城,老书记很有感情,他的女儿在深圳工作。转业回家乡后,仅是在九十年代到了广东一次。我们对他讲,广州增城变化很大,欢迎他到新塘来。我们说明来意,想看看洪垣故居,会一会洪垣的后人,看看洪垣家的族谱。
    老书记引见了一位洪姓村民,老书记讲,此人叫洪昭和,是与洪垣血脉最近的了,他家里还有族谱。
    洪昭和中等个头,黑黑实实,敦厚,穿着好像刚从田间劳作回来。洪昭和家是间红砖砌墙的两层混凝结构的房屋,低矮、潮湿,前后开门,过堂风吹过,驱散闷气,昭和拿出族谱,是手抄纸宣纸那种,用毛笔抄,写的字体不规范,封面有1、“丹阳郡洪氏垣房支谱”字样;内页有2、“甘泉湛夫子叙新安洪氏通谱表叙”字样;内页有3、“嘉靖二十六年岁次丁末年闰九吉日赐进士出身资政大夫前南京兵部尚书奉参赞机务国子监祭酒翰林侍读同修国史经筵讲官赐一品服增城八十二甘泉湛若水撰”字样;内页还有4、“二十六世祖垣公元行四,字峻之,号觉山,嘉靖壬辰年登林钦榜进士,授浙江永康知县丙申招为山东道监察御史,戊戌巡盐两淮,乙亥巡按广东,庚子主试事抗疏出守温州,万历辛卯六月殁葬谢坑大墓心”字样;内页还有5、“四十世祖,昭和生于公元一九六五年十二月二十六寅时”字样。这么算来,洪昭和应是洪垣的第十五代嫡孙。我问昭和,族谱原版哪去了?答:“文革”时,破“四旧”烧族谱,他的父辈们急忙之间偷偷将族谱赶抄下来了,否则连这些都留不下来。
    我对昭和说,打算去拜祭洪垣墓,我在杂货店购买了炮仗、香烛、金银元宝,这些杂货店还是很齐备的。走了十几分钟,来到村边的一处约200平方的空旷地,芒草丛生,但见尽头有一墓碑,走前一看,见青灰色的碑上刻有“始祖纶公墓,二十六世孙垣立”,我告诉昭和,这是你们新安洪氏始祖洪经纶的墓。洪经纶,唐天宝十六年即至德二载(757年)以明登进士弟,官至谏议大夫,是迁江南的新安洪氏始祖,并非“洪垣墓”,只不过是洪垣立而已。昭和表示十分茫然,他说,每年都到这里拜祭,以为是洪垣墓,洪垣墓究竟在哪,他根本不清楚,我十分诧异。我们知道洪垣墓在“谢坑大墓心”,县志也记载“御史洪垣墓在十二都”,逐询问村民,村民告知离村里较远,山上路也很难走,故只能等到以后了。
    时至中午,村里招待我俩吃顿工作餐,由于街上没有饭店,村里招待餐设在内巷的一农户家里。
    最有特色的菜是当地的“豆腐角”,最奢侈的菜是一条煮鲮鱼,最高档的酒当地产的婺源牌“白石干”的酒。
    席间,老书记谈起,官坑村之前叫“官源”村的,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极左”思潮下,认为本村古代出了大官,如洪经纶、洪垣,但他们是封建士大夫,出封建士的“官源”要不得,要破旧立新,故将“官源“改为“官坑”,这样一改,“坑”了村里百姓几十年,缺衣少食,贫困落后。现在婺源县大力发展美丽乡村旅游业,村里利用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名人,大力推进,将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吸引回来,回乡创业,繁荣家乡。
    我们将明代真儒湛甘泉和洪垣的相关历史资料及书籍赠与村委,着他们在宣传本村美丽乡村时,将这些元素揉合进去,建议村委到九华山考察。明代三部尚书湛甘泉在九华山旅游和文化是宣传亮点。新老书记欣然接受建议。
    书记讲,现在节假日也有十部八部自驾游客人,但由于村里还未有民宿,解决不了食宿,来了也仅是看看村庄,看看田野,历史遗迹,文化名人是空白,極待改进。
    诚哉斯言!陈白沙与湛甘泉是师生关系,湛甘泉与洪垣也是师生关系,但各地对先贤文化的发掘存在差异。由于江门与增城都是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对文化比较重视,江门市在保护陈白沙故居,研究陈白沙心学方面硕果累累。增城早在1992年,已出版了《湛甘泉研究文集》,作为纪念湛甘泉诞生525周年的学术研究成果。2011年成立增城市湛甘泉文化促进会后,更是佳绩频频,现已出版发行了湛甘泉文化研究系列丛书八期,成功举办过两届湛甘泉文化节,这些成果反映了当代研究湛甘泉的新塘现象,取得了极好的社会效果。
洪垣故乡婺源自然环境好,重视生态保护,当地党政领导如果抓好旅游硬件设施建设,结合当地历史人文丰富资源,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洪垣故乡的文化建设一定会迅速赶上老师湛甘泉的故乡新塘!

其时,因为赡田之事,洪垣方瓘要返回婺源,甘泉公多次挽留,不得效果,依依不舍之下,甘泉公作组诗《赠洪觉山方时素归福山五首》赠之。洪垣返婺源后,两年未与甘泉公联系,先生十分挂念他,在与其他门人通书信时时常问及,洪垣“赡田事杳不见报,岂有难处耶?愿闻其故耳”。嘉靖二十八年(1549),甘泉公亲给洪垣修书一封《与洪觉山己酉十二月十五日》,曰:“别后得逾岭一封,到家后二年,杳无消息,使八十四老人徒驰神于四千里之外,不知进修何如?赡田能成否?时素书来二次,不相及觉山,何故也?……昨时素书来,亦赴龙虎之会,闻几千人,不知吾觉山惟仁亦往否?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如何?如何?谨启。”其时先生84岁高龄,但始终收不到洪垣的复信。从1546年起,甘泉公六年未收到洪垣的音信了。嘉靖三十一年(1552),甘泉公再给洪垣寄出信件,曰:““水于觉山、觉山之于水、其相爱之深、相信之笃、相期之远、相授受之真,水遍观海内,孰有能过之者乎?觉山诚亦遍观海内,孰有能过之者乎?虽海内之士观吾两人之相孚,孰有能过之者乎?”云牵梦绕,梦中都记挂着洪垣,赋诗曰:“闻邹东廓有相会上清之报,即怀觉山于上清;方月窗有相会饶州之报,即怀觉山于饶州;及闻方时素之逝,即怀觉山,当有讣也而渺然,曷尝旦夕而忘觉山哉?”
    直到嘉靖三十四年(1555)底,其时甘泉公90高寿,才收到洪垣10月份寄出的信函,这是自1546年起,事隔九年之漫长岁月,甘泉公才收到洪垣的第一封信函,先生喜不自禁,立即复函《答洪觉山峻之》曰:“拜读喜不自胜,悲而复喜。悲者,悲六载音问之断绝也,喜者,喜旧念之犹存也!白沙先师诗有云:‘世维识宝人,爱宝如爱子。宝为物所掩,念之颜色瘁,一朝宝复来,辄复喜不已。此吾爱宝之情也。所以爱觉山者,海内无双,安得不悲喜之深哉!”嘉靖三十九年(1560)二月,95岁高龄的甘泉公,约洪垣复游武夷山,在洪垣前往途中,甘泉公溘然仙逝。自1546年,甘泉公与洪垣分别十四年中,生前始终未见上一面。其时洪垣53岁,洪垣为恩师撰写的《湛甘泉先生墓志铭》铭文,曰:“庚申二月,致书新安,约垣辈复游武夷,时翁九十五矣。垣走侯洪都,诉流南上,至南安,闻先生讣,以四月二十二日终于禺山精舍。走其家哭之,越两月而归。”
    一代真儒湛甘泉先生与门生洪垣的情意,使人感动。洪垣26岁走上仕途起,就得到恩师甘泉公的淳淳教导和指导,在其仕途遭遇风浪,给予鼓励;在其仕途遭遇毁灭性打击(撤职为民),委屈、愤懑、前途一片黑暗之时、意志最消沉之时,给予开导,心灵慰藉,世界是光明的,有真才实学,是金子总会发光。先祖甘泉公对晚辈,淳淳善导、无私帮助,其心胸广阔,气高亮节,诲人不倦,名师风范,一代真儒,名至实归。
    甘泉公仙逝456年的今天,我作为甘泉公的第十六代嫡孙,探访甘泉公门生洪垣故乡及其后人,激动之情油然而生。
    由于福山书院离洪垣故乡段乡官有120多公里,况且,官坑村是婺源县最北面的村,汽车到村道就尽头了,再步行15华里,就到安徽省黄山市地界了,听讲婺源县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属于安徽省的。村里无旅舍,所以我与何以根商量,决定中午在中云村吃完午饭后,马上乘小巴赶往段莘乡所在地(官坑村是段莘乡辖下的村),晚上住下来,10月2日一早赶往官坑村。
    同样是乘那种十几座的中巴车,段莘乡境内群山绵恒,中巴沿着建在山涧边的逶迤的沙石公路,时快时慢,快也不超过40公里/时速,慢时呢,对面有辆小车或中巴迎面而来,只能双方很礼让的选择该地段两辆车可以擦身而过的地方,车慢慢挪动,避让通行。公路两边青山绿水,沿途人迹少见。太阳落山时分才到达乡府所在地,中巴在乡府大院(终点站)停下。中巴待明天再启程了。乡府大街,是一条路宽约是十多米,不足200米长的水泥大街,放眼望去,商铺约十余家,有两栋四层的,是最大型的,集住宿、餐饮一体的,别无选择;其余都是百货、什货、衣服、药材、医药、诊所,倒也齐全,别无分店。
    下榻后,与店家闲聊,为啥婺源县属下,有的叫“镇”,有的叫“乡”,原来,人口和生产总值达不到“镇”一级级别的,就叫“乡”。段莘乡人口不足17000人口,却分布在12条村委会75个自然村。
    一觉醒来,店家吩咐我们在店里吃早餐,说村里无小食店的。乘头班车往官坑村。中巴到官坑村,已是公路的尽头了。这就是村府所在地了,但见三五百平方的空地,一侧是有五六间临街房屋,仅有两间经营烟、酒、饮料、炮仗,小百货、小五金,店铺前闲坐着村民,见到陌生人,窃窃私语。真的连间小食店都没有。
    早已联系好,现任村书记宋炳平迎接,是今年刚选上的小伙子,四十岁左右,转业军人。小倾,老书记赶来。临街房屋,其中有一间是他的,引进屋里小叙,老书记叫洪高华,1948年出生,1968年参军到广东惠阳军分区42军,是罗浮山部队的,他是部队干部转业,“政府派他回乡当书记,已当了三十几年了,现在培养了小宋,由他当了”,老书记说。说起广东,老书记打开了话匣子。增城,老书记很有感情,他的女儿在深圳工作。转业回家乡后,仅是在九十年代到了广东一次。我们对他讲,广州增城变化很大,欢迎他到新塘来。我们说明来意,想看看洪垣故居,会一会洪垣的后人,看看洪垣家的族谱。
    老书记引见了一位洪姓村民,老书记讲,此人叫洪昭和,是与洪垣血脉最近的了,他家里还有族谱。
    洪昭和中等个头,黑黑实实,敦厚,穿着好像刚从田间劳作回来。洪昭和家是间红砖砌墙的两层混凝结构的房屋,低矮、潮湿,前后开门,过堂风吹过,驱散闷气,昭和拿出族谱,是手抄纸宣纸那种,用毛笔抄,写的字体不规范,封面有1、“丹阳郡洪氏垣房支谱”字样;内页有2、“甘泉湛夫子叙新安洪氏通谱表叙”字样;内页有3、“嘉靖二十六年岁次丁末年闰九吉日赐进士出身资政大夫前南京兵部尚书奉参赞机务国子监祭酒翰林侍读同修国史经筵讲官赐一品服增城八十二甘泉湛若水撰”字样;内页还有4、“二十六世祖垣公元行四,字峻之,号觉山,嘉靖壬辰年登林钦榜进士,授浙江永康知县丙申招为山东道监察御史,戊戌巡盐两淮,乙亥巡按广东,庚子主试事抗疏出守温州,万历辛卯六月殁葬谢坑大墓心”字样;内页还有5、“四十世祖,昭和生于公元一九六五年十二月二十六寅时”字样。这么算来,洪昭和应是洪垣的第十五代嫡孙。我问昭和,族谱原版哪去了?答:“文革”时,破“四旧”烧族谱,他的父辈们急忙之间偷偷将族谱赶抄下来了,否则连这些都留不下来。
    我对昭和说,打算去拜祭洪垣墓,我在杂货店购买了炮仗、香烛、金银元宝,这些杂货店还是很齐备的。走了十几分钟,来到村边的一处约200平方的空旷地,芒草丛生,但见尽头有一墓碑,走前一看,见青灰色的碑上刻有“始祖纶公墓,二十六世孙垣立”,我告诉昭和,这是你们新安洪氏始祖洪经纶的墓。洪经纶,唐天宝十六年即至德二载(757年)以明登进士弟,官至谏议大夫,是迁江南的新安洪氏始祖,并非“洪垣墓”,只不过是洪垣立而已。昭和表示十分茫然,他说,每年都到这里拜祭,以为是洪垣墓,洪垣墓究竟在哪,他根本不清楚,我十分诧异。我们知道洪垣墓在“谢坑大墓心”,县志也记载“御史洪垣墓在十二都”,逐询问村民,村民告知离村里较远,山上路也很难走,故只能等到以后了。
    时至中午,村里招待我俩吃顿工作餐,由于街上没有饭店,村里招待餐设在内巷的一农户家里。
    最有特色的菜是当地的“豆腐角”,最奢侈的菜是一条煮鲮鱼,最高档的酒当地产的婺源牌“白石干”的酒。
    席间,老书记谈起,官坑村之前叫“官源”村的,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极左”思潮下,认为本村古代出了大官,如洪经纶、洪垣,但他们是封建士大夫,出封建士的“官源”要不得,要破旧立新,故将“官源“改为“官坑”,这样一改,“坑”了村里百姓几十年,缺衣少食,贫困落后。现在婺源县大力发展美丽乡村旅游业,村里利用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名人,大力推进,将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吸引回来,回乡创业,繁荣家乡。
    我们将明代真儒湛甘泉和洪垣的相关历史资料及书籍赠与村委,着他们在宣传本村美丽乡村时,将这些元素揉合进去,建议村委到九华山考察。明代三部尚书湛甘泉在九华山旅游和文化是宣传亮点。新老书记欣然接受建议。
    书记讲,现在节假日也有十部八部自驾游客人,但由于村里还未有民宿,解决不了食宿,来了也仅是看看村庄,看看田野,历史遗迹,文化名人是空白,極待改进。
    诚哉斯言!陈白沙与湛甘泉是师生关系,湛甘泉与洪垣也是师生关系,但各地对先贤文化的发掘存在差异。由于江门与增城都是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对文化比较重视,江门市在保护陈白沙故居,研究陈白沙心学方面硕果累累。增城早在1992年,已出版了《湛甘泉研究文集》,作为纪念湛甘泉诞生525周年的学术研究成果。2011年成立增城市湛甘泉文化促进会后,更是佳绩频频,现已出版发行了湛甘泉文化研究系列丛书八期,成功举办过两届湛甘泉文化节,这些成果反映了当代研究湛甘泉的新塘现象,取得了极好的社会效果。
洪垣故乡婺源自然环境好,重视生态保护,当地党政领导如果抓好旅游硬件设施建设,结合当地历史人文丰富资源,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洪垣故乡的文化建设一定会迅速赶上老师湛甘泉的故乡新塘!

 

标签:当代 当代人 如何 随处 天理 

出处:湛氏家族古今志网址:http://zhanganquan.com   http://www.zhanganquan.com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相关评论
评论者: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421号

    渝ICP备12002000号-1

Powered by OTCMS V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