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

高峻渺远:髙岳万丈峻,长湖千里清

时间:2018/9/1 16:07:52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查看:255  评论:0
内容摘要:高峻渺远:髙岳万丈峻,长湖千里清   仔细赏玩中国古代的诸多行旅图画作,我们就会发现,除部分南宋的山水小品之外,大多数行旅图在形式上多采用巨幅或者长卷,而内容则是山岳峰峦、江河湖泊、羊肠小道和各色行旅,并且山岳峰峦一般是层峦叠嶂、高峻...
高峻渺远:髙岳万丈峻,长湖千里清   仔细赏玩中国古代的诸多行旅图画作,我们就会发现,除部分南宋的山水小品之外,大多数行旅图在形式上多采用巨幅或者长卷,而内容则是山岳峰峦、江河湖泊、羊肠小道和各色行旅,并且山岳峰峦一般是层峦叠嶂、高峻峭拔,江河湖泊一般是浩瀚无边、横无际涯,这种恢弘的江山图景具有一种伟岸之力和崇高之美,正应了东晋湛方生《还都帆诗》中的“髙岳万丈峻,长湖千里清”一句,给人高峻渺远之感。 中国古代山水画行旅题材欣赏 北宋 屈鼎《夏山图》 纵:45.3厘米,横:115.2厘米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高峻渺远,正是不少行旅图画家竭力要在画作中表现出来的创作风神。如北宋画家屈鼎的《夏山图》就是可以看出行旅劳苦悲辛的一幅山水长卷,全卷采用全景构图,画面从右至左,我们可以看到,江连山绕,绵延而来,由远及近,渐渐凸显;画图中部,群山巍峨,高耸入天;江水自远处潺湲而来,浩渺无涯;江面上,扁舟几叶,随意东西;沙岸边,大船泊岸,帆隐桅高;群山峻岭间,绿树葱茏,庙宇楼阁,隐约可见;山麓水湄,小道羊肠,伸向远方,小桥几座,依山而筑;行旅在道中,与崇山峻岭、浩淼烟波相比,“两三粒而已”。“髙岳万丈峻,长湖千里清”正可谓此画之最佳注脚!画中行旅,或策蹇慢行,或戴笠而行,或荷担而行,或拄杖而行,各具姿态,颇露艰辛。 行旅的劳苦悲辛在自我渺小与江山巨大、自我柔弱与自然刚健的对比中,早已无需多言了。之所以说巨大、崇高给行旅者以悲辛,那是因为“我们看到山高耸入云,心中往往有一种恐惧的感觉,一个笼罩着自我的实在是如此的巨大,唤起人对自身地位的思考,使人产生一种超乎现象的思考。”[1]这种恐惧感于“离家远游”的行旅者而言,当是“雪上加霜”或是“霜上加雪”了——虽然屈鼎的《夏山图》是描绘夏天江山风物,却依然给人一种冷峻之感。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北宋张舜民《画墁集·跋百之诗画》),中国行旅图中高峻渺远的自然山水景色中体现出来的行旅劳苦悲辛之感,让人想到了南朝刘宋的诗人谢灵运的诗作《七里濑》,诗中有句云“孤客伤逝湍,徒旅苦奔峭。石浅水潺湲,日落山照曜”,区区两句不仅描绘出浙江桐庐七里濑周遭江山的高峻渺远,而且也道出了天下行旅之人旅途中的物哀与苦辛:流水潺潺,发孤客伤时之痛,高崖摩天,引旅人恐愕之情。因此,高峻渺远的山水与劳苦悲辛的情绪的互参关系成为中国古代行旅图中不可忽视的一种审美关系。

出处:湛氏家族古今志网址:http://zhanganquan.com   http://www.zhanganquan.com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相关评论
评论者: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421号

    渝ICP备12002000号-1

Powered by OTCMS V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