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氏源流

皖西皖南湛氏考察纪实

时间:2023/1/30 16:23:34  作者:湛凌松  来源:湛氏家族古今志  查看:593  评论:0
内容摘要:皖西皖南湛氏考察纪实湛凌松    籍此《皖西皖南湛氏考察纪实》的撰写,先讲讲湛族同宗联谊会。湛族同宗联谊会自1992年成立以来,本着追根溯源逐步理清湛氏历史、敦亲睦族广泛联谊各地湛氏宗亲、精诚团结共修《中华湛氏族谱》的宗旨,创办了《甘泉报》、甘泉诗社、湛氏爱心基金会、湛甘泉研究网、湛氏古今志网站等。出版发行了八百部《湛...

皖西皖南湛氏考察纪实

湛凌松

 

 

 

 

籍此《皖西皖南湛氏考察纪实》的撰写,先讲讲湛族同宗联谊会。

湛族同宗联谊会自1992年成立以来,本着追根溯源逐步理清湛氏历史、敦亲睦族广泛联谊各地湛氏宗亲、精诚团结共修《中华湛氏族谱》的宗旨,创办了《甘泉报》、甘泉诗社、湛氏爱心基金会、湛甘泉研究网、湛氏古今志网站等。出版发行了八百部《湛氏史志》、一千本《湛族同宗联谊会文集荟萃》、121期《甘泉报》,使各地湛氏宗亲的文章、诗词、书画、摄影作品得以及时发表,满足了宗亲的精神诉求,展示了盛世中国湛氏家族的整体风貌。借助增城市湛甘泉文化促进会弘扬甘泉心学思想、教育理论及丰富实践、诗教典范出版发行了“湛甘泉文化研究系列”丛书汇编第一期:报道增城市湛甘泉文化促进会的成立及其倡议书,着重介绍湛甘泉生平事迹、弟子门生;第二期:发表由湛凌松辑录的《明儒湛若水诗歌颂赋铭辞表赞特集》,除收录了湛甘泉各类诗体、颂、赋、辞的全部之外,还选录了部份墓志铭、旌铭、寿表、像赞类文体的或全文或节选,附录了他对诗歌的独特见解的文论及弟子门生给他撰写的墓志铭,墓表等;第三期:着重介绍湛甘泉《过清溪》诗碑发现的全过程及系列报道文章、福建寿宁县球岩湛甘泉摩崖石刻、增城市凤凰山湛甘泉《题崔清献公言行录》碑考辨及其它研究、酬答诗文;第四期:湛凌松辑录释义的《甘泉文化读本》。这些活动和研究成果,不仅仅是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湛氏人群中产生了良好的宣传教育作用,最主要的是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迅速扩大了当代社会研究湛若水著述及其社会政治思想的运动。已召开了十三届湛族同宗联谊会,其中第一至七届是川黔在湛氏聚居的大村落召开的农村联谊会,第八届是川黔和广东新塘湛氏在遵义召开的首次城市联谊会,第九届以后均是全国性的大型会议。历次联谊会议、特别是全国性的大型会议,都有各地有经济实力的宗亲大佬慷慨解囊积极赞助,使会议代表高兴而来满意而去,使会议顺利召开圆满结束,在十几万湛氏宗亲中产生了日益深远的影响。回顾二十二年走过的里程,湛族同宗联谊会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些成就,与湛族同宗联谊会领导集体一贯坚持遵守党纪国法,一切活动以不违反四项基本原则为准绳密不可分,与我们执着坚持“发扬甘泉精神,磨砺湛卢宝剑,铸造上善理想,团结奋进共创新文明”这一全族共识为准绳密不可分。湛族同宗联谊会要继续生存下去,就要继续高举这面精神旗帜毫不动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与振兴中华的伟大的民族复兴携手并进,为同圆中国梦而共同奋斗,与各地分会紧密联系、精诚团结,为各地有困难的宗亲排忧解难。

安徽省的湛氏,湛族同宗联谊会前几年就注意到了寿县众兴镇湛家楼的信息,并有了联系,寄发过《甘泉报》给他们,却没有派人接触联谊;至于皖南湛氏,只是今年春才在网上发现,为了解安徽省湛氏现状,我决定做一次访问。

20141118121,我参加首届甘泉文化节期间,与湛族同宗联谊会常务副理事长湛伟健先生和增城市湛甘泉文化促进会会长湛柱辉先生、新塘商会会长湛学驹先生等联谊会主要领导商量,想借去淮南参加外孙女婚礼的机会顺便访问安徽皖西(寿县、六安)、皖南(无为、繁昌、南陵)湛氏村落,为新塘宗亲明年访问安徽湛氏打前站,我的想法得到他们的支持、赞同。会后,我带着十套湛甘泉文化研究系列丛书汇编第二期、第三期、第四期,《甘泉报》第12120份、2006101出版发行的《湛族同宗联谊会文集荟萃》六部等珍贵史料,前往皖西皖南湛氏村落进行考察。

1119,伟龙送我,因路上塞车,误了乘K309次广州东至合肥的列车,我和永焕乘地铁到广州南站,买好到安徽的车票,打电话给洪波来接我到番禺。20日大清早,洪波开车送我到广州南,乘G208次高铁列车赴安徽,14时许到蚌埠南,由侄女婿王登喜和胞弟凌杉来接我到淮南。21时许,我给寿县质监局局长湛锐发了一个短信:“湛锐局长:我已到淮南,急于一见。”他收到后与我通话,安排次日与寿县宗亲见面。

1121,湛锐局长和湛有文医生开车到淮南接我,堂兄开鸿、胞弟凌杉陪同我开始了对皖西湛氏的考察活动。由于众兴镇离县城很远,湛锐只安排了住在县城的老父亲湛传礼(皖西籍湛氏联谊会会长)、侄儿湛有文与我们在祥云楼共进午餐,其他人全部通知赶到众兴镇见面。这次见面,我简要介绍了湛族同宗联谊会成立22年来的主要成就、全国湛氏联谊的概况、首届甘泉文化节的盛况及我来访的主要目的,赠送了湛甘泉文化研究系列丛书汇编第二期、第三期、第四期、《甘泉报》第121期、《湛族同宗联谊会文集荟萃》各两份,他们则赠送了我一套2008年新修的皖西籍《湛氏宗谱》,大家畅谈族事,频频举杯,非常高兴。

午餐后,湛有文医生回医院。下午1448,我们离开酒店赴众兴镇湛家楼。湛锐局长开车,父子俩陪同我们绕城一周,观览古城风光。然后一路上观看皖西大地和瓦埠湖风光,还顺道参观了孙叔敖纪念馆。

傍晚时分到湛家楼,与已从六安特地赶过来的湛传开等宗亲和众兴镇的宗亲汇合,大家握手寒暄,相见恨晚,先去拜谒湛时灿墓并留影。从墓地回镇上时,天已黑尽,便一同前往安排好的酒店举行座谈会。晚餐有湛传礼、湛锐、湛传开、湛成善老支书、湛传俊、湛子忠、湛有华、湛成善老师、贵州湛凌松、湛凌杉、湛开鸿等十多人。宗亲们很重视这次见面,湛传开副会长致欢迎词(稿件另发),湛传礼会长向我们介绍了皖西籍湛氏迁徙及2008年修成《湛氏宗谱》的基本情况,我则重点介绍了湛族同宗联谊会的成立、《湛氏史志》的出版发行和第九届至第十三届湛族同宗联谊会这五次全国性的会议的基本情况,赠送了湛甘泉文化研究系列丛书汇编第二期、第三期、第四期、《湛族同宗联谊会文集荟萃》各一套,《甘泉报》第121期几份。因为不了解情况,准备专程赴六安市考察,故只带了一套给众兴镇湛家楼的宗亲,想不到六安市离湛家楼这么近,讲好请湛锐局长带两套以上资料给六安市的宗亲,这次就不去六安市考察,请湛传开副会长转告大家,明年我一定与新塘宗亲一道去看望六安市各村的宗亲。当晚,我们返回淮南,湛锐局长随同到铁三处取书,再返回寿县。

2008年新修的《皖西籍湛氏宗谱》明确记载:

“湛家楼湛氏系豫章郡豫章堂湛氏后裔。

安徽省寿县众兴镇湛家楼湛姓,早在明朝初年,随江西饶州府移民于瓦屑坝登舟北上,顺长江东下,于安庆登岸,迁徙于此,至今已有六百余年。太始祖自江西迁徙至此地数代先祖的名讳、生平、事迹及宝贵资料,皆已失考。但太始祖的坟冢现依然尚存,仍宏伟高大,气势磅礴。

有文字记载的先祖名叫湛时灿,今皖西籍湛氏后人习惯地尊他为一世祖。湛时灿一子名海(二世祖),湛海有殿魁、殿星、殿楼(三世祖)三子。殿魁公生汤志、汤盘、汤典、汤聘、汤秋、汤珠六子;殿星公生应X一子;殿楼公生有几子不详,后人迁徙何地不详。

这支湛氏迁徙此地后,诚信守道,忠厚友善,正直淳朴,乐于助人,勤俭持家,与当地土著和睦相处。加之当时朝廷对移民予以优惠政策,凡是移民开垦的土地,不仅能合法登记为私有财产,还能在一定的期限内享受赋税优惠。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开垦了大片土地,以农耕为主,耕读传家,世代繁衍,历经沧桑,逐步发展成望族。

太始祖及历代先祖在湛家楼立足之后,大约于康熙年间在此地大展宏图,建造起赫赫有名的湛家楼,其楼为砖瓦结构,楼高三层,宏伟壮观。先祖们重视农业与其它行业共同发展,在鼎盛时期,建有药房、纺织、酿酒、榨油、磨粉、制糖等各种大中型作坊。更重视买田置地,壮大家产。

据史料记载,湛家楼占地面积有一万平方米,是烟锁池塘柳,炮镇城河楼,其规模之大,气势之恢宏,令人惊叹。庄园前有大门楼,后有小门楼。大门楼又称瓦堂屋,为砖瓦结构的五间古式大瓦房。八幢堂楼鳞次栉比,楼房建筑均呈勾心斗角、玲珑剔透的明朝特色。中间是行人过道,两旁是锤瓷屏风隔开的会客厅。整个庄园春夏秋冬四季云蒸霞蔚,老少人丁朝气蓬勃,事业兴旺。文人墨客不时来访,风流才子代有记载。庄园被两层护城河环环相扣,护城河上的拱形石桥造型美观,正对大门楼的主门,河中的荷花亭亭玉立,清香扑鼻。

护城河外西南角是小竹园和花园,西北角是品茗的茶花园。早晨则群鸟纷飞,傍晚则百鸟归巢,风景如画,天人合一,怡然自得。东北角有庙名唤鸡楼,优雅别致,香烟袅绕,求神拜佛者终年络绎不绝。登高俯瞰湛家楼,楼台耸翠,竹掩飞檐,水映台阁亭榭,犹如碧玉盘中的一颗青螺,令人神往。

湛家楼是皖西地区湛氏家族的发祥地,是皖西籍湛氏族人的主要集居地,以她为核心,辐射合肥、六安、淮南、马鞍山、巢湖、寿县、霍邱、凤台等市县。她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版图上,深藏在从这里走出的子孙们心中。

如今的众兴镇湛家楼,正在重振雄风,新农村建设蒸蒸日上,城市化住宅像雨后春笋一样破土而出,公路四通八达。这里粮丰物茂,河湖如网,鸟语花香。湛氏后人早已步入小康大道,他们以崭新的面貌,热情迎接四面八方寻访故地的湛氏宗亲。”

《皖西籍湛氏宗谱》有以上这样明确的记载,归功于全体皖西籍湛氏宗亲的团结协作,更与以湛传礼湛传开两位德高望重的族长为首的皖西籍湛氏联谊会分不开,没有他们的精心策划、认真组织、无私奉献,就不会有这部族谱。                                                                              

正如这部族谱的《序言》所说:“湛家楼支系六百多年来没有一部完整的族谱,这是历史的遗憾……这次皖西籍寿县湛家楼支派、三龙支派、六安南四十铺(张店)支派、瓦房套支派、独山龙门冲支派、马头集支派(同宗同脉)联合立谱,符合全体族人的愿望,顺应当今社会潮流,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美德,更是传承湛氏宗族家族文化的传统美德,弘扬湛氏先祖们为国家、为社会、为湛氏本家做贡献的光荣传统。”

皖西籍湛氏联谊会本着 “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促进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家族和睦,科学立谱。破除陈规陋习,渗透现代观念。其中主要是破宗法陈规,立遵纪守法;破宗族派性,立各族和谐;破男尊女卑,立男女平等;破多子多福,立优生优育;破仕途独尊,立各业平等;破封建迷信,立科教兴族” 的修谱宗旨,自始至终坚持这一原则。所以,《皖西籍湛氏宗谱》修得非常好,十分成功。

我在《初晤皖西湛传礼湛锐父子歌》中表达了对皖西籍湛氏的敬意,歌云:

来前电话先知会,握手言欢话更多。接待哥仨祥云馆,特色佳肴上满桌。

  赠书赠报赠族谱,颂党颂国皆颂歌。报告首届文化节,甘泉精神注心窝。

  家珍倒豆联谊会,族报捐款热评说。皖西湛氏移民处,湛家楼有护城河。

  寿县六安宗亲乐,联谊静待南海螺。新谱墨香馨四卷,溯源直追豫章坡。

  粤赣蜀黔村名湛,湘鄂豫皖湛家坨。青山埋玉遗迹在,臼磨曾经出香禾。

  九州四海子孙众,湛水同源汇巨波。待到宗谱成一统,日月齐辉仰巍峨。

 

皖西籍湛氏,自洪武年间移民至此,六百年来没有族谱,族中有识之士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八十年代就欲修谱,因条件不成熟作罢。直到20071230日,皖西籍湛氏代表22人在湛家楼召开第一次皖西籍湛氏立谱筹备会,会议由湛锐主持,选举了临时会长湛传礼、临时常务副会长湛传开、临时副会长湛子和、湛鑫国等一干领导,开始了组织严密、分工细致、合作协调的修谱工作。有289人捐款71770元用来修谱,总支出76700元,尽管支出大于收入,但还是克服了重重困难,于200812月修谱成功。

这部《皖西籍湛氏宗谱》分上中下三卷,将皖西籍湛氏湛家楼支派、三龙支派、瓦房套支派、六安南四十铺(张店)支派、马头集支派、六安独山龙门冲支派共三千余众收入谱中。2013年冬,又将六安市裕安区江家店湛氏支派作为独立的篇章纳入《皖西籍湛氏宗谱》,作为第四分册,使这支由东湛家楼三世祖湛殿星后裔迁徙到江家店二百年的湛氏支派得归所依,圆了八世祖湛金贵、湛金堂、湛金谋后裔认祖归宗的家族梦。

这部《皖西籍湛氏宗谱》设计古色古香,庄重得体,内容完备,四册共分26个栏目,其中的《族规》、《家训》两章脱去封建宗法的伦理说教,完全以新时代新法制新观念的思想订立规矩,非常符合时宜,有好多好的经验值得编纂《中华湛氏族谱》借鉴吸收。

 

112223日,我和胞弟夫妇、大姐在女儿一家陪同下,游览舜耕山和泉山湖。23日下午,我和胞弟夫妇、大姐乘火车旅游黄山。25日我在黄山午餐后,与他们道别,购票赴皖南继续进行对湛氏村落的考察。这一路上,我一直在与湛叶树、湛梦霖父子及湛少进煲电话,因为他们给我的联系老家湛少云、湛先才、湛少祥等人的电话一直联系不上,而他们又在外地打工,不知道能否与芜湖地区的湛氏联系上,心里没底。13:20搭合肥车赴铜陵大桥,15:20到;转车到铜陵市客车站,上铜陵至无为县客车,16:1018:10抵达无为县城,宿瑞鑫宾馆,晚餐,理发。我回到瑞鑫宾馆后,又与湛梦霖湛少进商量办法,他们告诉我,可以直接去汤沟镇,那里有很多姓湛的,在新埂村、群利村、湛杨村都可以找到,不用担心,说老家的宗亲很热情的。一夜无眠,便写诗表达当时的心情。

 

芜湖访亲

 

我在网上闻说芜湖有很多湛氏

于是参加完首届甘泉文化节

便急匆匆赶赴安徽访亲

先访皖西的寿县和六安

湛锐局长驾车从北到南

带我们去众兴镇拜始祖

与湛传礼湛传开族长握手

与宗亲们举杯庆祝湛氏繁荣昌盛

陪大姐游完雨中黄山

带着余兴直奔皖南

一路与湛叶树湛少进聊天

聊出湛梦霖这位热情青年

连同群长湛伟胜的积极协助

使我的访亲之旅呈现艳阳天

 

20141126子时于无为县瑞鑫宾馆

 

26日早晨,我带上两套资料和《甘泉报》,怀着忐忑的心情赶赴汤沟镇考察。到汤沟镇后,问清情况,乘摩托到湛杨村,找到湛先发说明来意,少叙片刻,开电瓶车送我到镇上找到在社区工作的湛先锋。湛先锋在村里检查工作,在百忙中回到办公室,赠了一套书和甘泉报给他,简单说明来意,问我有什么需要帮忙,说最需要的是能看到老谱,于是连忙四处打电话联系,打了十几个电话,终于联系到保管谱书的人,因有任务在身,又赶回检查工作的村里,让我和湛先发在办公室等他回来。已下班很久,他才回来,请我们一道去用餐。与镇上几位领导共进午餐后,我们又一同奔赴很远的三元中心村,找到湛先刚、湛业文,说明来意,他们拿出六本旧族谱,我非常高兴。大家边热烈交谈,我边打电话给湛伟健告诉好消息,边用手机拍照发给有关联谊会的领导。湛先锋因工作繁忙,就返回镇里。湛少进打电话给我,晚上在县城请我吃饭。湛先锋下班后,开车过来,与湛先明、湛业文等人陪我去县城与湛少进会见。湛少进夫妇请我们共进晚餐后,我送了一套书和一份第121期《甘泉报》给他,其它的则全部赠送汤沟镇的宗亲,他们连夜返回高沟镇,我们则回汤沟镇,我宿湛先明府。

我翻看族谱,十分兴奋,夜不能寐,又写了一首诗表达当时的心情。

112730日。27日用过早餐,与热情好客的湛先明一家别过,打的到无为县城,转道庐江赴舒城看望亲家。在路上,用手机写阅读《濡须湛氏宗谱》的感受,诗云:

访芜湖始祖湛楷后裔

 

我高兴地拜读《濡须湛氏宗谱》

369年前九世祖湛天润的序

想象那时修谱的情景

现在手捧的这部族谱

修于同治七年

古旧 沧桑 沉甸甸

存六 缺一 不遗憾

有了这部重要族谱

就能焊接湛氏历史

让明清的祖先

和他们当代的后裔

展开追根溯源的对话

共同探讨家国情怀

和对随处体认天理的最新认识

 

20141127写于无为庐江舒城旅次

 

不读宗谱者,不知修谱之难、修谱之重要。修谱,不论古今,都是全族头等大事,非有慎终追远、尊宗敬祖、敦亲睦族者流全力以赴经营其间,全体宗亲思想统一、精诚团结、积极协作力求功德圆满,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天下赵王张李皆然,不独湛氏也。拜读《濡须湛氏宗谱》,这一认识更加深切。《濡须湛氏宗谱》同治七年续修,之前的版本,不得而知,但应有始祖湛楷带来的祖本。因这次修谱的规模大,几乎难寻祖本的旧貌,所收序跋和《湛氏迁派考》诸篇章,就说明至少无为县的湛氏早在清初的顺治年间(按湛天润的序是顺治二年乙酉岁公元1645年)已修过族谱,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是续修,后来在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又第三次修谱(主要是卷五、卷六和已缺失的卷七),才使我有幸拜读这部《濡须湛氏宗谱》,何等快哉!

 

这部《濡须湛氏宗谱》,记载有什么重要内容呢?

{C}第一、{C}说芜湖市境内的湛氏源于增城沙贝湛氏,与新塘关系密切。

{C}第二、{C}说芜湖濡须湛氏始祖湛楷是甘泉公的近派子孙。

{C}第三、{C}说甘泉公的孙湛天润曾经为《濡须湛氏宗谱》写序。

{C}第四、{C}有明确的字辈用字,方便理清世系,加速芜湖市境内的湛氏与新塘湛

氏、云贵川及全国湛氏的联谊。也会推进皖西湛氏与全国湛氏的联谊。

这部族谱本有七卷,分到六支族人保管,现存六卷,极有可能是仅存的一部,所以万分珍贵。这也是湛先明不准我带走原版谱书的原因,我很理解他的心情,他们复印了一套送给我进行研究,我很感谢。为让各地宗亲了解这部族谱的主要内容和其重要性,我按其内容顺序,依次打出,公诸天下,把幸福分享给大家。

 

{C}一、   {C}刻板正规、内容完整

谱名:濡须湛氏宗谱  谱名印于各卷封面并在扉页标明《濡须湛氏宗谱》的卷秩、字号,使人知道是那一支族人掌管的族谱,各卷在书心版页标明内容、页码,查阅方便。

1、《濡须湛氏宗谱·卷之一》首先是“木本水源”四字,而且是一字一页,彰显了族谱的重要性,告诫子孙尊宗敬祖,珍视来历。

2、接下来是双龙捧珠的图案,两条五爪巨龙从大海迎面直立飞起,将“奉天敕”三字一个字一个字分三次捧出,字字加框阳刻,凸显大气和对朝廷的敬重。再接下来是小框中阳刻“聖諭”二字,大框中阳刻两条四爪巨龙龙头上扬且一爪按地一爪扶住聖諭,配以大海扬波、祥云飞动、山岳高耸、火龙珠放光的吉祥图案,将十六条圣谕分四页刻完,每页大框内阳刻圣谕的具体内容,大框外每两页为一大幅呈六龙在祥云中飞舞状,形象生动,寓意深刻。

上谕十六条的具体内容为:

重农桑以足衣食  和乡党以息争讼  笃宗族以昭雍睦  倡孝悌以重人伦

尚节俭以惜财用  隆学校以端士习  黜异端以崇正学  讲律法以儆愚顽

明礼让以厚风俗  务本业以定民志  训子弟以禁非为  息争讼以全良善

戒窝逃以免株连  完钱粮以省催科  联保甲以弭盗贼  解仇忿以重身命

这十六条圣谕,虽是封建时代颁布的,但细细考究起来,今天仍然具有一定的合情合理性,对照当今颁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条款,值得我们深思。

3、《濡须湛氏宗谱·卷之一·重修宗谱序》,依次收录了吴麟《湛氏重修宗谱序》、朱照林《湛氏刊修宗谱序》、朱前诲《湛氏刊修宗谱序》、朱前诲《湛氏刊修宗谱跋》、湛天润《濡须千家脑湛氏支谱序》(这些序将另文打出)。

4、《濡须湛氏宗谱·卷之一·领谱字号列后》

礼字一号克和执谱一副    乐字二号必坤执谱一副

射字三号继友执谱一副    御字肆号必信执谱一副

书字五号继文执谱一副    数字陆号应寿执谱一副

以上宗谱六套,每套计四簿(当时尚无卷五以后各卷),端肃整齐,务要谨慎收执,不可朽烂损伤等弊,倘有此情,公同罚处。

5、《濡须湛氏宗谱·卷之一·领谱字号·乐字号》

是两幅图,一幅是水中跃起的鲤鱼托住画框装裱的“乐字号”三字,一幅是龙在天上飞舞,凤在地上寻觅,配以祥云、兰草、灵芝,图案祥和安宁。那么,这部谱书是乐字号湛必坤传给他的后裔,而他的子孙也没有辜负他的重托,幸甚。

6、《濡须湛氏宗谱·卷之一·家礼图·服制图》

分为:长子冠图、众子冠图、蘸壻图、蘸女图、本宗五服之图、出嫁女为本宗降服之图、妻为夫党服图、妾为家长族服之图、外族母党妻党服图、三父八母服制之图、正寝时祭之图、每位设馔雚图、两位竝设馔图。

7、《濡须湛氏宗谱·卷之一·家规家训》

分为: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诸条款,各有若干内容,以告诫家族父慈子孝等伦理道德,明白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清楚做人的基本道理。

8、《濡须湛氏宗谱·卷之一·谱有六不书》

一曰弃祖、二曰叛党、三曰刑犯、四曰败伦、五曰背义、六曰杂贱。

以上诸多内容证明,濡须湛氏在修谱时,标准是十分严格,十分谨慎的。

 

二、木本水源、家乘传宝

1、《濡须湛氏宗谱·卷之二·源流引》

第一页为“历代源流世系XX”八个大篆字

第三页至第七页为程可治撰《历代源流世系引》(另文打出)

 

第八页《湛氏迁派考》 全文如下:

迁增城:德章公 若水公 和公 露公 茂之公  迁宜阳:佗公 海珍公 元公 盛发公    迁宜春:贲公 林公 敏公 石泉公 世琨公   迁闽县:俞公 康公 存公 宗公    迁新会:鸿公 福公    迁丰都:清公 潜公 品公 云公    迁钱塘:礼公 刚公 锐公    迁无为:楷公  

湛氏迁派,散见于统谱卷中,骤难悉举,兹特汇为一篇,俾一展卷而遂得之。然止就名族之迁派,不论远近之省邑,略为录入。设有迁中之派,派中之迁,慨不录者,虑难稽也。惟我增城一支,与无为陶家圩千家脑,血脉相亲,其迁派尤明如指掌云。

这部分内容,不仅说明了增城与无为县(现在是整个芜湖市地区)湛氏的“血脉相亲”的密切关系,对编撰《中华湛氏族谱》时,遍布九州四海的各地湛氏的祖先迁徙情况,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2、广州府增城派湛氏支系 

湛荃

    本松 ——— 本道    一世

                

    荣芳        荣葆    二世

         

    万科万林  万淮    三世

         

    若水        若训    四世

                

           五世

这张世系表与《增城沙隄湛氏族谱》世系不同,录在此,供大家研究之用。该谱有“增城天润集录”字样,湛天润系甘泉公长孙,且很有学问,断然不会把自己祖上的世系搞错。我认为,这张世系表上的人物,除若水外,均应该是湛荃的后裔;所以借重湛若水湛天润祖孙来说事,很可能是湛荃与沙贝湛氏有某种渊源关系,或者旨在提醒后嗣要往更远的莆田时期追溯。原表将若水与若训并列为四世祖,并且按“湛荃→本松→荣芳→万科→若水→楫 榛”这一顺序排列,但实际的状态不应该是这样,而是如下:

 

增城系       濡须系

始祖湛露     XXXX

            

二世祖世忠晚丁  XXXX

            

三世祖怀德      湛荃

          

四世祖果成      本松 ——  本道

          

五世祖宗远      荣芳       荣葆      

          

六世祖伯琛      万科万林 万淮

          

七世祖若水      若训   

          

八世祖     楫榛模楷(湛楷为迁濡须始祖,楫榛模后裔待考)

新塘晚丁系江派为东之柬之来之,湘之未载入谱待考,云贵川为永洋永浩

九世祖新塘天润敬先光先恭先,云贵川为应荣应华,安徽无为县为宏起宏智。原人物传略文字移到第五部份。

 

 那么,濡须系始祖湛楷,就应该与新塘的八世祖东之公一代相同,以此类推,他的后裔的代数也就世系清楚了。另外,从“若训:行六,字元会;生于成化癸卯,殁嘉靖己亥”这一文字记录,也可透露不少信息:湛若训起码有六弟兄,故云行六;与湛若水,字元明,字辈相同,用“元”字取名;湛若水生于成化二年丙戌(1466年),湛若训生于成化十九年癸卯(1483年),小十七岁,可上溯四代至湛荃与沙贝三世祖湛怀德同辈,第七代的湛若训与湛若水年龄只差十七岁,完全属于正常范围。新塘宗亲有个流传,说当年始祖湛露回莆田与兄长商量,想将父母的坟墓迁到沙贝,以便子孙拜祭,兄长说那你把父母的坟墓迁走,我的子孙拜祭谁啊?我们拈阄吧,拈到谁就迁谁,结果露公拈到了母亲,父亲的坟墓保留在莆田原址不动,留给了兄长及其子孙,所以新塘现在的太祖府僉公夫妇墓,实际上只是老祖婆的墓。伟健他们几次去莆田拜祖,都没有找到一个姓湛的,湛荃是否是露公兄长的后代,湛荃至湛若训是否居住在福建莆田,我们不得而知,但湛楷迁到皖南无为州陶家圩千家脑却是肯定的。

3、无为州陶家圩千家脑派

湛楷

宏起———————————————————— 宏智            六世

                                          

天富————————— 天贵———天荣        天爵天禄      七世

                                                           

爱钟  爱沈  爱钺 爱鏴  爱敖      爱金        爱钦  爱镇      八世

                                       

廷汉  廷瑚  廷柯  廷沛 廷文 廷沛 廷泮        廷鹏  廷润廷清九世

                                      

友仁    友义 友礼  友礼 礼文 直德贤元谅善 友德 友麟 友麒 十世

同上,世系应与新塘衔接,表上六世至十世是原谱的记录,可供参考。原人物传略文字移到第五部份。

4《濡须湛氏宗谱·卷之三·世派字》

先行议立世派字列后

天爱廷友国 文之大必应 克继存先业 绍宗永世昌

这二十个字,应当是湛楷公时或以前祖先所立,现在使用到了“永”字辈。

又议立世派字列后

一代兴仁孝 荣华庆泽长 修心纯正学 从道光家邦

这二十个字,应当是同治七年重修这部族谱时所立。

5家乘传宝 一字一页,大楷字,载《濡须湛氏宗谱·卷四》,接下来是祖先图像,一图一赞,或诗或文,用以说明历代祖先的功德。依次为:

大司马德璋公像

传曰:公河南南阳府湛水人也,当汉时官大司马,文事武备,内靖外安,为一代名大臣,后解缨归田,徙居增城,以上寿终,子孙日繁盛焉。

太子太保文简公像

行实

公讳若水,字元明,以理学名世,号甘泉先生。明弘治中举进士第,授翰林院编修,继任南京兵部尚书。嘉靖癸丑岁,年八十八,游衡山讲明正学,楚士为立书院。逾三年,时九十一,再游南岳。卒于隆庆间,赠以太子太保,謚文简。

四世若训公像

肇百世之基,创千秋之业;纬武经文,人中之杰;徜徉濡水芝山,啸傲临湖偃月;垂裕后昆,于今为烈。

五世楷公像

忠昭烈日清,凛秋霜功宠。一时之彰声,名百世之芳。

九世儒彦汉公像

才高德邵,风度翩翩。观光上国,凤翥鸾骞。

九世处士瑚公像

字极鈡王之妙,才高李杜之工。宜子孙之济美,足生色于江东。

十二世太学生衡公像

公之年逾八十,绢帛肉米,领给耕读善贻谋;惠爱在周急,朴诚浑厚可风;严气正性特立,所谓有注获寿,公乎身集。

十四世寿耆受公像

公之为人,心迹鲜有;才足称奇,德莫为偶;处世谦和,居心忠厚;受报于天,庇荫悠久。

十四世寿耆满公像

心存继述志在斯,文雄才出众,大略超群。重承先也,则肯堂肯构;重裕后也,则惟读惟耕。追忆我公之风范兮,可质诸耳目之所见闻。

十五世寿耆成公像

公捐馆久矣,未曾识荆一奚辞赞。然窃卜之于阿婿范子柏台,温其如玉者也。夫偦为玉润,则翁必水清,怀贞履洁,微公将谁与归?

十五世寿耆文公像

耄年偕老,相敬如宾;教育儿孙,是训是型;存心宽厚,处物和平;鸠建宗祠,殚力竭心;公今虽往,遗像犹存。

十五世登仕佐郎信翁像

浑穆成性,淑慎威仪;言坊行表,名著丹墀;亲宗睦族,家乘董修;光前裕后,百代垂留。    邑庠生姻愚侄章鸿诰拜

十六世武庠生松公像

孝友为重,乡党称贤;修身立己,无党无偏;陶情淑性,常戒三愆;规行矩步,如临冰渊。

十六世寿翁像

行恒言物,躁释矜平;冰壶心印,介石操贞;捐资慷慨,家乘赞成;引之勿替,百世香生。    业儒姻晚孙廷寿拜撰

十六世太学生麟翁像

端方举趾,言行胥真;英才磊落,名策成均。

邑庠生教弟曹恭先拜撰

十七世和翁像

敬以律己,忠以与人;风敦古处,言行存真;损囊则董修家乘,耕读则垂裕后昆。           邑庠生姻世弟朱前诲拜撰

十八世文翁像

刚以柔济,守兴创优;言如学士,行异恒流;捐囊而乐修家乘,亲宗而厥后克昌。           邑庠生姻教弟李燮拜撰

十八世有翁像

闻义则徙,素位而行;有功不伐,责寔循名;敦伦饬纪,邻里品评;贻谋燕翼,厥后昌荣。           邑庠生眷生黄庚谨撰

这里表彰了十八位祖先或此次修谱的族中贤达、耆老、功臣,有像有赞,很有启迪教育作用。其中对大司马德璋公的叙述,对研究湛氏的古代历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料。这位德璋,就是东汉的大司农湛重,当然,有的典籍为谌重,但详细生平还有待考证。对甘泉公的叙述,也不够准确。

 

三、宣统三修 光前裕后

1、《濡须湛氏宗谱·卷五·树兹堂》所收序言

湛琳宣统三年《续修宗谱自叙》

张荣甲宣统三年《湛氏续修宗谱序》

杨廷栋宣统三年《岳父如山公传》

朱树甲《用和砚弟先生传》

2、《濡须湛氏宗谱·卷六·树兹堂》所收人物像赞

十六世耆老应槐喜像   喜像之意,应是其人当时健在者。

立身处世忠厚和平,好施乐善素信真经;续修华乘获建伟功,精神矍铄咸有长之者之风。           邑庠生姻愚弟孙康侯顿首拜撰

十七世克家喜像

有为有失以光祖德,存诚存信以继父风,续修谱牒襄赞鸠工,任劳任怨其功居多。其行己也恭,其待人也恕,无偏无党,先进是从。

                   邑增生眷侍生朱树甲拜撰

十七世太学生克修喜像

频年攻苦,壮志未伸;聊偿素愿,名重成均;襟怀洒落,雅慕泉林;汇修华乘,校缮堪称;卓哉伟人,行神如空,行气如虹。

                    邑庠生姻愚弟杨廷栋顿首拜撰

十八世继前喜像

学富五车,才储八斗;布衣大雅,言行不苟;持己持家,有为有守;品重乡邻,望孚亲友;宗谱纂修,功勋垂后;卓哉斯人,谁出其右。

                    五品蓝翎姻愚弟姚选卿顿首拜撰

十八世继敏喜像

处世和平,言行不苟;存信存诚,有为有守;乐修宗谱,荣昌厥后;任劳任怨,功莫居右。          邑庠生教愚弟朱肇元顿首拜撰

十八世继水喜像

克勤克俭,家道兴隆;持家持己,以继父风;乐修华乘,睦族敬宗;任劳任怨,不伐有功。          廪膳生姻愚弟汪文炳顿首拜撰

 

二十世邑庠生先宝喜像

继先君之学兮,述事象贤;采泮水之芹兮,有志光前;孝友齐家兮,天性纯全;忠厚待人兮,乡里传宣;闲闲自乐兮,行止超然。

                     奥龙分司愚弟冯葆真顿首拜撰

 

四、国子监教谕湛天润、恩贡生候选知县吴麟、太学生朱照林、庠生朱前诲等序跋中涉及的人物考证

 

湛天润在《濡须千家脑湛氏支谱序》中有云:“余以金陵之游,舟泊濡须陶家圩之江堤侧,距千家脑仅里许,见滨江烟火数十家,翕然成村。乘暇过其室,初通姓氏,接廷汉廷瑚者族孙也。留数日,具鸡黍,甚欢。细询之,而知其始迁之嫡祖楷,即文简公之近派裔孙,谈故乡坵墓所在,犹历历传记如见。”这里提到的始祖湛楷是何许人?接待他的湛廷汉湛廷瑚的族孙是谁?非常值得搞清楚。

假借湛天润所作的这篇序,介绍了当时千家脑湛氏的基本生存状态“烟火数十家,翕然成村”,并提到了始迁祖湛楷,他是何许人?据《濡须湛氏宗谱·卷二·支系·无为州陶家圩千家脑派》的记载,他是湛若训的第四子,也是湛若水的侄儿一辈人物,而廷汉廷瑚则是他的第四代玄孙。湛楷(1507-1594):行四,字瑞珍;生于正德丁卯十月十六申时,殁万历甲午五月初十未时;娶董氏生于正德丁卯(1507)九月二十寅时,殁嘉靖壬辰三月十五申时;子一,智。继娶师氏,生于正德辛巳(1521)十月初七卯时,殁万历丁亥三月十九午时,子一,起。世系为……→湛荃→本道→荣葆→万淮→若训→湛楷→宏起→天富→爱钟→廷汉……

吴麟在《湛氏重修宗谱序》中有云:“明弘治间,有太子太保文简公之嫡派裔孙讳楷者,由增城徙家于州境之东隅,见有土名千家脑,风土人情最为近古,以为宅。”按吴麟的说法,湛楷是弘治年间由增城迁徙到千家脑的,应该不准确,因为湛楷生于正德二年丁卯岁,他的长子湛宏智生于嘉靖四年乙酉岁,时年十八岁,所以他应该是嘉靖初年迁徙到千家脑的,至于是否由增城迁来,还有待考证。

湛楷在千家脑定居后,经历自嘉靖至同治三个半世纪的岁月,已繁衍了十四五代人丁,在当地形成了一支望族,所以才具有了大规模修谱的能力。为同治七年即公元1868年《濡须湛氏宗谱》作序的吴麟,学历是恩贡生,官职是候选知县,与湛氏的关系则自称姻世弟,学问人品都应该是一流,而太学生朱照林、邑庠生朱前诲等人,不仅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而且与湛氏的关系非常密切,这从他们留下的序跋和书法作品就可一目了然。这次修谱中提到的湛必信、湛应寿、湛继文、湛继友等诸君子公忠勤劳、肩任固殷的风范,集腋之裘不足,补之以捐囊的无私奉献,至今读来还令人感动不已。

四十年后,族中又有湛琳、湛克加、湛克修、湛继前、湛继敏、湛应怀等人,请到邑增生张荣甲、书法家王洸、邑庠生杨廷栋、邑庠生朱树甲等当时地方名流,为三修《濡须湛氏宗谱》作序,留下了今天的卷五、卷六的丰硕成果,据湛先明、湛业文等人介绍,应该还有第七卷,但是已经毁掉了。

这两次参与编修《濡须湛氏宗谱》的以上族人,多数在谱中有像有赞,事迹感人,形象高大,值得代代湛氏后人敬仰。

 

五、濡须湛氏宗谱世系考证实录(为与增城新塘谱系衔接,附录三世至八世简介)

→三世祖湛荃(相当于增城新塘三世祖湛怀德时期)

→增城新塘三世祖湛怀德(1316-1377),晚丁子,字志高,生于延佑三年丙辰,卒于洪武十年丁巳三月十三日;德配熊氏林氏,子汪。

→四世祖本松本道:湛本道(1420-1473):荃子。行七,字永清;生于永乐庚子,殁成化癸巳;娶阮氏生于永乐壬寅,殁成化甲午;子一,葆。

→增城新塘四世祖湛汪(1376-1426),怀德子,字果成,生于洪武九年丙辰,卒于宣德九年丙午;德配温氏(1376-1451)生于洪武九年丙辰,卒于景泰二年辛未,合葬白江,子五,汶、淮、江、濂、澄。

→五世祖荣芳荣葆:湛荣葆(1441-1497):行二,字树堂;生于正统辛酉,殁弘治丁巳;娶王氏生于正统壬戌,殁弘治戊午;子一,淮。

→增城新塘五世祖湛江(1409-1477),汪第三子,字宗远,号樵林,因孙贵封资政大夫、礼部尚书;生于永乐七年己丑八月十三日,卒于成化十年甲午九月十六日;德配梁氏(1407-1483)生于永乐五年丁亥四月十八日,卒于成化十九年癸卯四月初一,因孙贵封赠夫人,合葬白江;子瑛。

→六世祖万科万林万淮:湛万淮(1462-1517):行四,字汉雄;生于天顺壬午,殁正德壬寅(有误,正德无壬寅,只有正德元年丙寅1506和十三年戊寅1518,姑且以此计算。);娶聂氏生于天顺癸未,殁正德癸卯;子一,训。若训(1483-1539):行六,字元会;生于成化癸卯,殁嘉靖己亥;娶杜氏生于成化乙巳,殁嘉靖丁酉;子二,模楷;楷迁无为州千家脑。

→增城新塘六世祖湛瑛(1436-1484),江子,字伯琛,号怡菴,因子贵封赠翰林院编修、礼部尚书;生于正统元年丙辰,卒于成化二十年甲辰;德配陈氏(1437-1515)生于正统二年丁巳,卒于正德十年乙亥,因子贵封赠太孺人、夫人;子一,若水。

→七世祖湛若训(与湛若水同辈)若训(1483-1539):行六,字元会;生于成化癸卯,殁嘉靖己亥;娶杜氏生于成化乙巳,殁嘉靖丁酉;子二,模楷;楷迁无为州千家脑。

→增城新塘七世祖湛若水(1466-1560),瑛子,字元明,号甘泉;初名露,字民泽,弘治五年中举人时因避始祖讳改名雨,弘治十八年中进士二甲三名,定名若水,选翰林院庶吉士;生于成化二年丙戌十月十三日巳时广东省增城县甘泉都沙贝村(今新塘镇),卒于嘉靖三十九年庚申四月二十二日戌时广州府小禺洞天关精舍(即湛家花园尚书府);德配袁氏(1468-1529)生于成化四年戊子,卒于嘉靖八年己丑,封赠夫人,收义子永洋、永浩,生子东之;侧室李氏封宜人,生柬之;侧室蒯氏生来之;侧室某氏生湘之,湘之公生卒、阅历及子孙待考。

→八世祖楫榛模楷。湛模(1504-1572):行三,字旨南;生于弘治甲子,殁万历壬申(有误,应是隆庆六年壬申);娶杜氏生于成化乙巳,殁嘉靖丁酉;子三,元、亨、利。湛楷(1507-1594):行四,字瑞珍;生于正德丁卯十月十六申时,殁万历甲午五月初十未时;娶董氏生于正德丁卯(1507)九月二十寅时,殁嘉靖壬辰三月十五申时;子一,智。继娶师氏,生于正德辛巳(1521)十月初七卯时,殁万历丁亥三月十九午时,子一,起。

→江西临江府知府八世祖湛永洋,字东海,子应荣;应荣公系麻城县令,致仕后未回增城,沿长江南下,卜居丰都白鹤湾,系入川始祖;员外郎湛永浩,字东汉,子应华;应华公由江西庐陵县贸易至黔,经筑城、开州,定居湄潭大面山湛家坡。

→增城新塘八世祖湛东之(1490-1533),字少防,号太霞,国子监监生,生于弘治三年庚戌十一月初六日,卒于嘉靖十二年癸巳七月初七日,享年四十三岁,葬窝角牛,午丁向;配室黎氏生于弘治四年辛亥,卒于嘉靖十八年己亥,与夫合葬;副室张氏葬甘泉洞,午丁向,生一子敬先。湛柬之(1518-1551),字少理,号肖泉,恩荫国子监监生,授南京左军都督府事,升前军都督府经历,转宗人府经历,迁中顺大夫,广西太平府知府,生于正德十三年戊寅十一月初四日,卒于嘉靖三十年辛亥春,享年三十三岁,葬小埔;配彭氏,诰封宜人,生于正德十三年戊寅,卒于嘉靖某年,葬花果园,生一子光先。湛来之(1525-1552),字少修,号后泉,郡庠生,赠承德郎、国子监学录,生于嘉靖四年乙酉十二月十五日,卒于嘉靖三十一年壬子十一月,享年二十八岁,;配霍氏,太子少保文敏公长女,诰封宜人,生于嘉靖五年丙戌十一月二十一日,卒于万历某年,学道、府县勘奖,贞节旌表;侧室梁氏生于嘉靖某年,二子,天润原长房日东次子,后入继为嗣,生遗腹子恭先。

→九世祖湛宏智(1525-1603):始祖湛楷长子,生于嘉靖乙酉三月十四亥时,卒于万历癸卯十月十二卯时;娶杨氏生于嘉靖丁未正月十三丑时,卒于万历辛丑十一月初三巳时;子二,爵禄。

→九世祖湛宏起(1528-1583):始祖湛楷次子,生于嘉靖戊子五月初四未时,卒于万历癸未十月初七戌时;娶郎氏生于嘉靖庚寅二月初二子时,卒于万历甲申十月十四酉时;子三,富贵荣。

→十世祖湛天富(1551-1595):生于嘉靖辛亥正月十五寅时,卒于万历乙未七月初三卯时;娶吴氏生于嘉靖己酉四月十六未时,卒于万历丙午九月初九酉时;子六,钟沈钺敖鏴金;金过继三弟荣为嗣。濡须湛氏字派从这一代开始使用。

→十世祖湛天贵:生于嘉靖癸丑三月十一辰时,卒于天启丙寅八月二十六戌时;娶汪氏生于嘉靖甲寅十月十八亥时,卒于康熙丁未三月十七酉时;无子,过继胞兄天富第五子鏴为嗣。

→十一世祖湛爱钟(1573-1626):生于万历癸酉三月十六未时,卒于天启丙寅五月初九辰时;娶伍氏生于万历丙子正月二十三巳时,卒于崇祯辛未十二月十四戌时;子五,汉瑚柯文沛;瑚过继二弟沈为嗣。柯过继三弟钺为嗣。文过继四弟敖为嗣。沛过继五弟鏴六弟金双祧为嗣。

→十一世祖湛爱沈(沈字为金字旁,1575-1624):天富次子,生于万历乙亥正月二十四未时,卒于天启甲子九月十六卯时;娶林氏生于万历丁丑六月二十六子时,卒于崇祯丙子三月十七酉时;无子,过继胞兄次子为嗣。

→十一世祖湛爱钺(1578-1625):天富第三子,生于万历戊寅五月十二申时,卒于天启乙丑八月十八酉时;娶杜氏生于万历丁丑九月初四子时,卒于崇祯辛未十二月初十酉时;无子,过继胞兄爱钟第三子廷柯为嗣。

→十一世祖湛爱傲((傲字为金字旁,):天富第四子,生于万历庚辰九月十一未时,卒于崇祯甲戌二月十四卯时;娶郎氏生于万历壬午十一月二十八辰时,卒于崇祯己卯六月初四申时;无子,过继胞兄爱钟第四子文为嗣。

→十一世祖湛爱鏴(1582-1631):天富第五子,生于万历壬午二月初一辰时,卒于崇祯辛未四月二十二丑时;娶杜氏生于万历甲申八月十七卯时,卒于崇祯己卯二月十九酉时;无子,过继胞兄爱钟第五子沛与六弟金双祧为嗣。

→十一世祖湛爱金(1585-1621),天富第六子,生于万历乙酉六月十三卯时,卒于天启辛酉四月二十四子时;娶某氏无子,过继胞兄爱钟第五子沛与二兄双祧为嗣。

→十二世祖湛廷汉(1598-1659):生于万历二十六年戊戌八月十九申时,卒于顺治十六年己亥四月初三巳时;娶陈氏生于万历丁酉七月十七子时,卒于顺治癸巳三月初八戌时;子三,仁义礼;义过继二弟瑚、三弟柯为嗣。

→十二世祖湛廷瑚(1600-1657):生于万历二十八年庚子月初十卯时,卒于顺治十四年丁酉九月十四申时;娶初氏生于万历壬寅四月十七子时,卒于顺治丙申三月十八午时;无子,过继胞兄廷汉次子义与胞弟廷柯双祧为嗣。

→十二世祖湛廷柯:生于万历壬寅八月初八午时,卒于顺治己丑十月初十寅时;无子,过继胞兄廷汉次子友义为嗣。

→十二世祖湛廷沛:生于万历丁未五月初四酉时,卒于顺治丁亥十月二十五巳时;过继胞兄廷汉第三子友礼与四兄廷文双祧为嗣。

→十三世祖湛友仁(1621-1722):生于天启辛酉七月初八申时,卒于康熙壬寅四月十九酉时;娶李氏生于天启甲子三月十二寅时,卒于康熙癸丑九月初四戌时;子一,祥。

→十三世祖湛友义:生于天启癸亥八月十七未时,卒于康熙庚戌五月二十四申时;娶徐氏生于天启甲子九月十一辰时,卒于顺治癸巳四月初七申时;继娶何氏生于崇祯甲戌三月初三卯时,卒于康熙戊寅八月十九丑时;子三,太蛟顺;蛟因沛公下礼过继友礼为子;顺过继廷柯公为嗣。

→十三世祖湛友礼:生于天启乙丑正月初二卯时,卒于康熙壬戌四月二十二未时;娶李氏生于崇祯庚午四月十四巳时,卒于康熙庚辰六月十五戌时;子一,诏。

→十四世祖湛国祥(1644-1696),友仁子,生于顺治甲申三月十四未时,卒于康熙丙子七月十八卯时;娶叶氏生于顺治丁亥八月十一子时,卒于康熙乙卯四月十三巳时;子三,魁元试。

→十五世祖湛文魁(1667-1724),生于康熙丁未六月十四未时,卒于雍正甲辰四月十八申时;娶谢氏生于康熙丙午五月初十酉时,卒于雍正癸卯十月二十二辰时;子一,仟。

→十六世祖湛之仟(1693-1745),字永禄,生于康熙癸酉十月十一子时,卒于乾隆乙丑三月十四未时;娶汪氏生于康熙辛未正月初十子时,卒于乾隆壬戌八月十九申时;子二,宗寿。大寿继堂弟次子义为嗣。

→十七世祖湛大宗(1718-1763),字盛友,生于康熙戊戌十月初三午时,卒于乾隆癸未三月十五卯时;娶张氏生于康熙丁酉四月初四未时,卒于乾隆甲申六月初十巳时;子四,科宽任才;女一,适徐宅。

→十八世祖湛必科(1743-1799),字连吉,生于乾隆癸亥八月十四寅时,卒于嘉庆己未三月二十二丑时;娶王氏生于乾隆戊午七月初六寅时,卒于嘉庆辛酉二月二十八卯时;子四,潮涛鳌彩。

→十九世祖湛应潮(1766-1829),生于乾隆丙戌六月初三亥时,卒于道光己丑二月二十五亥时;娶汤氏生于乾隆丁亥七月初六丑时,卒于光九年癸未二月二十八亥时;子二,善体,女一,适鲁宅。

→二十世祖湛克善(1797-1850),字元长,生于嘉庆丁巳九月十七亥时,卒于道光庚戌八月初八子时;娶黄氏生于嘉庆己未二月二十二巳时,卒于光绪九年癸未八月二十辰时;子四,有福得财。福继胞弟体为嗣,得继堂弟周为嗣。

→二十一世祖湛继有(1820-?),字相求,生于嘉庆庚辰三月初十未时,卒于光绪五年己卯五月二十午时;娶江氏生于嘉庆戊寅(1818)五月初六寅时,卒于光绪十年甲申八月二十二子时;女一,适杨宅。继胞弟福子义为嗣。

→二十一世祖湛继文(1818-1901):字从周,生于嘉庆戊寅正月二十九日子时,卒于光绪十七年辛卯十月二十四日亥时;德配王氏生于道光丙戌正月十四日子时,卒于光绪二十八年壬寅正月初二丑时;并葬金公处向亦同。子一,存美;女一,适姚宅。

→二十二世祖湛存美(1856-?),字用和,官印炳南,邑增生,生于咸丰六年丙辰十二月初五寅时,德配王氏生于咸丰七年丁巳正月初六日子时,子五,先宝、先霖、先雨、先甲、先禄。女三,长适九连圩七房王村王义丙为妻;次适琵琶圩彭村太学生彭加喜第三子延珩为妻;三女适大鲁村登仕佐郎鲁宗海为妻。

→二十二世祖湛存义(1865-?),生于同治四年乙丑七月初十戌时;配陆氏生于光绪二年丙子正月二十五卯时,卒于光绪二十年甲午十一月十九子时;子一,海。继配某氏生先来、先焕。

→二十三世祖湛先宝(1876-?),字楚卿,官印琳,邑庠生,生于光绪二年丙子八月二十八日戌时,德配竹丝园邑庠生张兆麟长女,生于光绪二年丙子前五月十九日酉时。继胞弟先霖长子宽双祧为嗣。

→二十三世祖湛先霖(1883-?),字雨卿,生于光绪九年癸未八月二十八日酉时,德配十连圩二房村太学生王璧卿长女,生于光绪十年甲申六月十六日午时;子二,业宽、业宏;业宽承继胞兄先宝双祧为嗣,业宏承继胞弟先雨为嗣。先霖先雨系双胞胎。

→二十三世祖湛先雨(1883-1889),字齐卿,生于光绪九年癸未八月二十八日亥时,卒于光绪十五年八月初十巳时;德配烟墩邑庠生李庶仁长女,生于光绪十年甲申三月二十日辰时,卒于光绪三十年十月初四戌时。继二胞兄先霖次子业宏为嗣。【湛凌松按:湛先雨差十八天满六岁而夭,未婚妻李氏才五岁,受封建礼教毒害,为夫节守,虽活了二十年,居然“赞美入祠,有光宗谱”,族谱记载了此事,作为妇女的楷模,湛氏的荣耀,是对人性的戕害,是旧时代的悲剧。原谱在此处记载云:贤哉李女,流芳千古。五岁丧夫,节守自苦,誓不重婚,多方自处,气若泰山,义出肺腑;生得其名,死得其所;赞美入祠,有光宗谱。贤哉李女,流芳千古。】

→二十三世祖湛先甲(1886-?),字汉卿,生于光绪十二年丙戌正月初八日巳时,德配草垣王村太学生王长云次女,光绪十三年丁亥正月二十一日丑时,子一,业滨,女一未字。

→二十三世祖湛先禄(1889-?),字云卿,生于光绪十五年己丑九月十五日亥时,德配千家脑葛前培长女,生于光绪十七年辛卯十二月二十四日未时,子一,业旺。

→二十三世祖湛先海(1893-?),生于光绪十九年癸巳十二月二十日午时。湛先来(1902-?)生于光绪二十八年壬寅四月初四寅时。湛先焕(1910-?)生于宣统二年庚戌十一月初八亥时。

→二十四世祖湛业宽(1904-?),先霖长子,字广惠,生于光绪三十年甲辰十一月二十一日丑时,德配千家脑太学生王安才次女,生于光绪二十六年庚子八月十三日子时。

→二十四世祖湛业宏(1909-?),先霖次子,字德纯,生于宣统元年己酉九月二十三日子时。

→二十四世祖湛业滨(1910-?),先甲子,字濯江,生于宣统二年庚戌十二月二十一日丑时。

以上家族史料证明,据《濡须湛氏宗谱》准确记载,自三世祖湛荃至二十四世祖湛业滨后裔迄今的历史有考,也就是说至少从明永乐十八年庚子岁公元1420年至今的世系可考。根据我这次考察的第一手资料,起码有2225代的基本情况完全能够搞清楚明白。【湛本道(1420-1473):荃子,行七,字永清;生于永乐庚子,殁成化癸巳。湛业滨(1910-?):先甲子,字濯江;生于宣统二年庚戌十二月二十一日丑时。】

 

六、濡须湛氏宗谱世系考证简表及世派实际使用字

(一)、世系简表

→三世祖湛荃(相当于增城新塘三世祖湛怀德时期)→四世祖本松本道→五世祖荣芳荣葆→六世祖万科万林万淮→七世祖湛若训(1483-1539):行六,字元会(与湛若水同辈,湛若水1466-1560,湛瑛子,字元明,号甘泉)→八世祖楫榛模楷。湛模(1504-1572):行三,字旨南;湛楷(1507-1594):行四,字瑞珍→九世祖湛宏智(1525-1603)、湛宏起(1528-1583)→十世祖湛天富(1551-1595)→十一世祖湛爱钟(1573-1626)→十二世祖湛廷汉(1598-1659)、湛廷瑚(1600-1657→十三世祖湛友仁(1621-1722)→十四世祖湛国祥(1644-1696)→十五世祖湛文魁(1667-1724)→十六世祖湛之仟(1693-1745)→十七世祖湛大宗(1718-1763)→十八世祖湛必科(1743-1799)→十九世祖湛应潮(1766-1829)→二十世祖湛克善(1797-1850)→二十一世祖湛继有(1820-?)、湛继文(1818-1901)→二十二世祖湛存美(1856-?)→二十三世祖湛先宝(1876-?)→二十四世祖湛业宽(1904-?)、祖湛业宏(1909-?)、祖湛业滨(1910-?)

(二)、世派实际使用字

7世湛若训 8世湛模、湛楷、湛楫、湛榛 9世湛宏起、湛宏智

    从第十代天字辈开始使用以下世派二十字,如:十世祖湛天富、十一世祖湛爱钟、十二世祖湛廷汉,已用到第二十七代的永字。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梳理家族历史,是件很费时费力的事,而且要有族谱等资料为据,而这些资料往往因前人囿于无文字记录、依父祖辈口头相传,所以错漏颇多,需要冷静思考,反复比对各种有关联的族谱、典籍、史料,方能搞清问题。好在我手头有《濡须湛氏宗谱》、《皖西籍湛氏宗谱》和其它族谱等资料,要不真是难为无米之炊了,敬请皖西、皖南的宗亲看过此文后指出错误,将问题反馈给我,以便修改。

 

本文参考资料:《皖西籍湛氏宗谱》、《濡须湛氏宗谱》、《增城沙堤湛氏族谱》、湛德深湛得澄光绪十八年修正安县《湛氏族谱》、关步勋等编著《湛甘泉研究文集》、陈裕荣《湛甘泉年谱》、黎业明《湛若水年谱》、《湛甘泉先生文集》、民国十年本《增城县志》。

 

 

斟灌正子松梅轩主人沙贝露公二十三世孙凌松

公元二O一五年元月十二日撰于遵义市种诗园

 

 

 

 

 

 

   皖南《濡须湛氏宗谱》序跋选

 

濡须千家脑湛氏支谱序

湛天润

 

考欧阳文忠公之论谱曰“序而有别”,知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史不备,则无以鉴治乱兴衰之迹而记载疏;谱不修,则无以辨远近疏戚之殊而支派混,然则谱之为事也,顾不重哉?

虽然,谱有统有支。统谱者,统一族之巅末源流,与夫离合聚散之不齐,无不荟萃而备载之,至详且尽也。支谱者,就其始迁之嫡祖而别为一支,以求世序之不紊而已,非略也,如植木然。由木而及枝,由枝而及叶,虽叶非一枝而枝总一本矣。

我族望出豫章,先世为有夏臣,食邑湛水,遂以为氏,历商周秦以来,代远年湮,未堪深考。而汉之德璋公,以大司马解组,筑居增城,爱其山水明秀,因家焉。厥后子若孙日益繁盛,增城之有湛氏,由此始也。阅数朝,以迄于明弘治年,中间名臣大儒,孝子节妇,其有光家乘者,固已代不胜纪矣。所最著者,若太子太保文简公讳若水,世号甘泉先生,为一代理学宗允,称增之望族焉,岂惟以仕宦功名绵世德于勿替也哉?夫我族增城土著固多,而散处他省他邑者,亦自不少。.

余以金陵之游,舟泊濡须陶家圩之江堤侧,距千家脑仅里许,见滨江烟火数十家,翕然成村。乘暇过其室,初通姓氏,接廷汉廷瑚者族孙也。留数日,具鸡黍,甚欢。细询之,而知其始迁之嫡祖楷,即文简公之近派裔孙,谈故乡坵墓所在,犹历历传记如见。

余归里,证诸统谱,与汉瑚等有不爽,叹实由增城而徙家于彼也;四千里外,瓜瓞遥绵,余族何幸如之!余遂驰书,约同集增城,会修谱牒,无忘所自。乃辞,云道路阻修,艰于旋返,愿以濡须派许修支谱焉,旋函墨藁至增城,请序于余。余乐可其请,并示以统谱支谱之分。兹者濡须一派,其以楷为始迁之祖而下详世序,也可至;由楷而上溯之于我增城统谱中,载之详矣。异日,即十世、百世、沿及千万世,继继绳绳,以支谱而接诸统谱,分之固各系一支,合之实仍归一本,则增城濡须也夫何间。

顺治乙酉年应钟月吉日

文简公四世孙国子监教谕天润题

——载《濡须湛氏宗谱·卷之一·重修宗谱序》

 

湛凌松按:这篇序载《濡须湛氏宗谱·卷之一·重修宗谱序》,刚阅读时,我很高兴,也很激动,但审阅再三,发现了问题:1、湛天润是甘泉公三世孙,而不是四世孙;2、明朝给甘泉公的谥号文简是对的,但称“太子太保”却不准确,应是“太子少保”;3、写序的时间落款为“顺治乙酉年”,好像晚于他的卒年,但人在旅途,手中没有资料,还拿不准。回来后吗,我查阅了资料,果然有问题。穆宗皇帝隆庆元年十月二十二日颁布《故兵部尚书湛若水加赠太子少保诰命》圣旨全文:制曰:朝廷恩礼大臣,靡间存殁,盖以笃始终之义,寓激劝之微也。缅兹彝章,端故老,故南京兵部尚书湛若水,发迹贤科,蜚声词苑,出使命亲藩,与彝藩而交播声名;入典试,文闱暨武闱而并收俊杰;抽毫史局,效劳于两朝;振铎成均,申规范于多士;大礼郊礼之议,既博洽乎古今圣学圣德之陈,尤勤渠于启沃;留心往训,覃意斯文,博综六籍之言,自成一家之旨;卿曹六转历二京,简畀留枢,荐升华秩;既允归老之请,遂获考终之休,藻行骘评,竟克谅于士类。搜遗应诏,乃交疏于宪田,用追往劳,爰申恤典,兹特赠为太子少保,谥文简,锡之诰命。于戏!穷阶懋进,岂为儒者之光荣?令问昭垂,永作后人之楷式。贲兹泉壤,尚服宠嘉。”穆宗皇帝的圣旨明确写的是“太子少保,谥文简。湛天润应该见过这道圣旨,不应该记错。查阅《增城沙堤湛氏族谱·卷十九·晚丁三房江派·江后世系图·江后世系纪》为:“九世  敬先,东之子(余略)。光先,柬之子(余略)。 天润:来之继子,字貌卿,号莲樵,岁贡生,官国子监学录,升广西平乐府通判。生正德辛未九月二十九日,卒万历丙申二月二十九日,享寿八十六。配刘氏,诰封孺人,生正德甲戌六月十二日,卒万历甲申二月初九日,享寿七十一,合葬绥福都土名斨庄白牛窽卯乙山酉辛向。二子,长寿智,有传;次寿曾,出继敬先。”所以,湛天润(1511-1596)生正德六年辛未九月二十九日,卒万历二十四年丙申二月二十九日,早在1596已经逝世,怎么可能在1645年即顺治二年乙酉为濡须湛氏宗谱作序呢?所以这篇序是伪托之作,但写得入情入理,还是可资考证的。

 

湛氏重修宗谱序

吴麟

 

礼大传有曰:“尊祖坟,敬宗。敬宗坟,收族。”此即同姓宗合族属之道也,盖宗有大宗,有小宗。

自大宗之法废而人不知尊祖,自小宗之法废而人不知敬禰甚,且不知祖宗之所自出与子孙之所由分,世次茫如弊遂至此。三代而后,太史公著年表而作世谱,辨族姓,详支系,序昭穆,别尊卑,而谱牒以兴。嗣是仁人孝子讲明于谱,学者遂洛阳纸贵矣。

吾乡湛氏,巨族也,祖籍豫章。历夏商周秦以来,至汉德璋公为一时能吏,有政声,致仕后卜宅于增,厥后子孙繁昌,绵延益甚。明弘治间,有太子太保文简公之嫡派裔孙讳楷者,由增城徙家于州境之东隅,见有土名千家脑,风土人情最为近古,以为宅。尔宅畋,尔田有干有年,可以长子孙者,蔑有加于此矣,爰于是定居而隸籍焉。自是由前明以迄本朝食德服畴,相传已十数世矣。讵料嘉庆初年,江潮冲突,滨江一带日见倾圮,湛氏田庐悉坍于水以坟,逃往乡邑者有人,散处他乡者有人,荡析离居,罔有定所。加以道光及咸丰年间水旱频仍,兵燹继至,盖令转徙无常,播迁靡定,若不思有以纠合之,窃恐代远年湮,虽以一本之亲,几有相逢不识而视若途人者矣。湛氏诸君子于流离稍定时,恻然于水之有源,木之有本,而人顾可忘所自始乎?爰鸠族议修家乘,族之人咸首肯焉。旋取国子监教谕天润公在增所寄谱藁,并湛氏以后家存遗藁,纂查世系,汇辑成编,兼仿欧苏两式,缮写墨本,择日开雕,不数月而其工告竣。余请而细阅之,见其于已往者名讳、年月、卒葬详载分明,即于后起者亦缕析条分,行派罔乱不洵,有得于大传所云“尊祖、敬宗、收族”之遗意也乎。诗曰:“岂无他。”人不如我同姓,亦可于斯谱之成而预卜湛氏之继继承承者,其相延勿替也夫。是为序。

同治七年岁次戊辰榴月吉日

恩贡生候选知县姻世弟吴麟拜撰

——载《濡须湛氏宗谱·卷之一·重修宗谱序》

 

湛凌松按:这篇序云:“明弘治间,有太子太保文简公之嫡派裔孙讳楷者,由增城徙家于州境之东隅,见有土名千家脑,风土人情最为近古,以为宅。尔宅畋,尔田有干有年,可以长子孙者,蔑有加于此矣,爰于是定居而隸籍焉。自是由前明以迄本朝食德服畴,相传已十数世矣。”去伪存真后,可以得出,濡须始祖湛楷于明弘治(1488-1505)年间由增城迁徙到无为州,到同治七年公元1868修谱时,已历经三百八十多年,繁衍十多代人了,这是比较符合人口发展情况的。

 

湛氏刊修宗谱序

朱照林

 

昔人云:“三世不修谱,谓之不孝。”良由谱也者,所以辨亲疏,别长幼,明尊卑,序昭穆,本根于此,固伦理于此敦也。

吾乡湛氏,祖居陶家圩千家脑,于林世为姻娅。今年春,有中表之子必信,偕其侄应寿、曾孙继文,携墨谱并原叙以来。林盥手展阅再三,知为派衍增城,久推望族,名臣之世胄,理学之贤裔,绵绵延延,箕裘勿替,以故晓畅大义,以刊修谱牒为急。遂属林校正年表,且作序焉。然林愧非著述才用,谢不敏无已,即勉从其意,请举所欲序之本意,缕述而代纪之可也。渠等楸然曰:嘻!抱恨累世,夫何言哉!自我祖楷公于前明迁濡须之东,结庐而处,前带大江,风颿云水,蒹葭绕门,无尘俗缘,有烟霞契;其左右则田肥土腴,麦秀春三,稻香秋九,槓耒共,槓经俱适,为农与为士咸宜;择地佳也,贻谋善也,裕后远也,阅数世瓜绵瓞茂,东西两分,俱烟火成村。得增城天润公见过,赠支谱序,我祖汉瑚二公,满拟刊修,以续增城之遗派。痛遭崩江之厄,沧桑奇变,乐土也而忽成流水,比户也而散作晨星,是以刊谱一事垂成,辄阻自兹。以往族中狼狈,盖百有余年矣。洎乎道光之初,散者略聚,败者略兴;又复冯夷迭患,谋生救死不赡;况咸丰之十一年中,被粤逆蹂躏者十经八九,旦夕忧危,奚暇及谱事哉?兹幸烽烟不警,岁稔民安,时乎时乎,不可失矣。我辈不得不速纂付梓,以继先人之志于九京也。言毕默尔而退。

林闻之,悯其诚,嘉其孝,乃援笔而为之序。时

同治戊辰年二月谷旦

眷生太学生朱照林拜撰

——载《濡须湛氏宗谱·卷之一·重修宗谱序》

 

湛氏刊修宗谱序

朱前诲

 

夫源之清者流不浊,根之深者叶必茂。观同里湛氏一门,信有徵矣。

诲馆于继文兄家数年,接其有论丰采,俱彬彬有古君子风,去年冬席集其族曾祖必信、族昧祖应寿、房昧克和房弟继友诸君,筹及谱牒事,深以累世未刊为憾。诲适在座,得闻其详焉。

渠族自楷公始由增城迁居濡东,迄后数世瓜绵瓞蔓,廷汉廷瑚两公意欲纂修宗谱,以续增城之派,复得天润公作序详明,满拟随付枣梨,用昭不朽。不幸沧桑忽变,田庐尽成烟水,村墟散若星棋,家由此贫,人由此困,不堪有矣。兹者以兵燹余生,稍获有年,文兄与其祖昧昆弟竭力于宗谱巨务,欧苏程式,必求无憾而后已。

诲课读之暇,批阅谱系,其间巨卿名士未及枚举,惟若水公体认天理,仕至尚书,曾从新会白沙翁游。夫白沙翁德器粹美,名动京师,独超造化牢笼之外,寄兴烟云风月间,尝称若水公曰:“此子参前倚衡之学也。”以故知湛氏一门,渊源有自矣。

且夫谱之修也难,而伊之谱之修也尤难;谊虽一本,迹散四方,盖几经栉风沐雨,不辞跋涉之劳,继晷焚膏,不惮纂辑之瘁,而后昭穆序,尊卑明,敬宗收族,克成仁孝之事也夫。

同治戊辰年暮春之谷旦

邑庠生教弟朱前诲拜撰

——载《濡须湛氏宗谱·卷之一·重修宗谱序》

 

湛氏刊修宗谱跋

朱前诲

 

盖闻明德之后必有达人,故继志述事,仁孝之大端也,而于宗谱一事为尤重。

诲馆于湛君继文家累年矣,初延诲时于村之东偏构书屋,数间竹篱茅舍,颇有高士趣。仅一子,无溺爱意,甫十岁,以成人期属之。诲意甚笃,且愿其子多得益友,共鸡窗为助,酬给虽纷,豁如也。

每酒阑茶罢,谈及谱牒事,深以累世未刊为恨。去年冬与其族昧祖应寿、集族曾祖必信,房昧克和房弟继友等,倡议纂修,辛勤备至,并出墨藁,请校正年表于诲,叔照林公务期毫无遗憾,然后付之枣梨。是役也,文寿二君之肩任固殷,而信和友诸君之赞成亦力,集腋之裘不足,补之以捐囊。绵瓞之派易淆,理之若抽茧,而且绝世必求继续九京,少就馁之魂,受田不论有无,一例切。敬宗之义,种种善举,诲窃奇之,何为知明处当若此?及细阅其世系由来,而知为司马德璋公之遗裔,文简公讳若水之近派,名臣大儒,流泽孔长。百世而上,百世而下,其真源之清者流不浊,本之固者叶自茂兴。自兹以往,家乘详明,昭穆序矣,尊卑别矣,孝友于此出矣,姻睦于此敦矣。治平之伟绩绳祖武而世德无忘,理学之真传绵家法而箕裘勿替。

诲于之氏一门有厚望焉,是为跋。

同治七年岁次戊辰清和月之吉

邑庠生教弟朱前诲谨撰

——载《濡须湛氏宗谱·卷之一·重修宗谱序》

 

历代源流世系引

程可治

 

易昭乾坤而生六,子相生至六十四卦,而变易无穷;乐以律吕而荡五音,相济至八十一数,百咏间不息。占易者,得其一爻亦足以钯而不发。阴阳之合沐作乐者,理专一音亦足以娱。而示之本,永之克谐。

夫人本天祖而生,一姓相传,云礽无极。厥不归一脉如源,倘不犯诸谱系,叛历世久,繁衍涣散,势必尊者失其为尊而不知,敬视者失其为亲而不知,爱各支专支,忘其本宗骨肉而秦越,不犹占一词而昧乾坤之大义,聆一音而不浸大成之声振也哉!故谱牒之作,上溯由本,下分支派,麟次臑列,挈领提纲;纵视之由身而父而祖,以溯于曾高太史公一气之流传;横视之由亲而一从再从以逮,夫曾定疏远皆一脉之流贯。犹之八八分爻,无非乾坤健顺之所施;九九定数,无非律吕阴阳之不荡。

源远者专流长,本固者专枝茂;祖宗万年,绵绵绳绳;子孙千亿,林林总总;敬所尊爱,不视仁孝之思,易其有极。

 

续修宗谱自叙

湛琳

 

昔尧舜之治天下也,一以亲睦,一以孝悌。

夫亲睦孝悌之道,岂必宝指乎谱哉?而谱则隐寓亲睦孝悌之义焉。彼未明斯义者,请设一有谱无谱之想。曷言其有谱而可明此义也,盖谱敬宗收族,定尊卑,序昭穆,别远近,俾后世子孙春秋举祀,一瞻拜间而知其义者、同宗义者,一本尊卑长幼,秩然不淆,其足以伸其孝敬者,不显有通于亲睦之义乎?曷言其无谱而更可明此义也?无谱则不知支系所从出,迁居所由来,甚至年湮代远,移徙无常,尊卑失序,庆吊不通,一本也而视之不亲也、不睦也,而孝悌更何有焉?然则谱之为事也,顾不重哉!

琳今者从事于谱牒,非敢谓享于亲睦孝悌之义焉,窃于斯谱而深惧其无也,况先人先我而惧者,故于同治年间刊修谱牒,实先人之难为而为之者也。自我祖楷公于明朝由增城迁濡须之东地名千家脑,虽无崇山峻岭而地形平坦,人事循良,可以长子孙,绵世系不已,巍然而成一巨族乎。无如滨临大江,嘉庆年间潮势冲突,房屋倾颓,四顾茫然,桑田沧海。伤心哉!洪涛捲地,巨浪滔天,田庐漂没,以致栖身失所,糊口无资。迨及咸同间,又被兵燹之乱,南北东西如星涣散,或远离于他邑,或托处于他乡,会少离多,萍踪莫卜,谊虽一体,迹散四方。幸有我祖文公、族祖应寿公、克和公、克己公不辞跋涉之劳,纂查支系,汇辑成编,付之枣梨,不数月以竣其事,是先人之难为而为之,又明示后人以可为之具矣。

自同治迄今,又有四十年矣,若不及时修续,孝悌之道有亏,亲睦之义亦不讲矣。去岁冬,与族曾祖克加克修、叔祖继前继敏、族长应怀等,集议秦家坝克加处,取先人刊修谱牒而遍观之,见其始迁由来,叙次详明,直则父子相承,横则兄弟并列,世派年表深得欧苏体式,且于尊祖、敬宗、收族之道犹见先王之遗风焉。琳与族众商议,仿先人之法,后续两部,族之人咸谓其可也。

琳于是遍查支系,缮写清稿,择吉付梓,不日告成。噫!琳岂敢告无罪先灵哉,亦欲传之后世子孙,不至疏而不亲,乖而不睦焉,则幸矣。后有长才者出,其当鉴琳之心,勿视修谱为缓图可耳。是为序。

宣统三年清和月谷旦

邑庠生裔孙琳谨撰

——载《濡须湛氏宗谱·卷五·树兹堂·序》

 

 

湛氏续修宗谱序

张荣甲

 

闻之,三十年不修谱,曰不孝。

夫三十年间生死者固多,卒葬者亦不少,如不修谱,势必生死难考,卒葬难稽;如或迁流转徙不当,厥后一经遗泊,将一本九族之亲直如秦越人之相视,敬宗收族之道失之远矣,谓之不孝亦复何辞,我为湛氏诸君子深为此惧。

去冬,族尊应槐集众会议。言稍延,必致失时之悔;言重刻,又苦筹划之难;爰仿谱制之规,权为续修之计。篆例仍本前人欧苏,梳理支派,期贻后嗣,昭穆谨焕,于是远纠稽,近细访,汇辑制编,创稿则有克家继前,缮清则有克修,校正则有先宝,主酬费、购办诸务则克兴继敏继水存义诸人肩厥任焉,集议于去冬之末,告制于今夏之初,此诸君子公忠勤劳之何辞也。礼大传云:尊祖如敬宗,敬宗如收族,其是之谓乎?后之览者,此后勤修谱牒,无蹈不孝之辙,可预为湛氏子孙卜矣。将解雕,嘱余为序,不获以谤陋辞,因戚询巅末、纪其略以应之焉。

湛氏源远流长,支分派缕,名臣之世胄流泽孔长,理学之家声渊源有自,前序详之矣,此不复为之赘云。

宣统三年清和月谷旦

同里邑增生张荣甲顿首拜撰

里人藻北王洸

沐手敬书

——载《濡须湛氏宗谱·卷五·树兹堂·序》

 

岳父如山公传

杨廷栋

 

公讳应寿,号如山,尊府之族长,闾里之老成也。

质家庭则孝友无亏,睦乡邻则恤施并济。秉性刚直,生平则无党无偏;排难解纷,处事则至公至正。际其素蕴优游,精神矍铄,俨然有古彦方风焉。奈生不逢辰,迭遭兵燹,未尝深事诗书,终生以此为憾焉。窃即公之行略述之,少时形单失恃,壮年独立持家;事祖母则孝养兼赅,待堂弟则友让为重;纠族众而纂修家史,工难竣而慷慨解囊,此公之敦宗收族、孝友传家之义尽焉。

婿忝赘东床,分居其末,童稚时从师在外游泮,后就管公家,无非欲亲聆其训歟,讵料公寿登大耋,悠然捐馆,岳母不逾年弃世,婿徒恨未得事之如父已耳。则见子紹裘、孙绳武,瓜丁繁衍,支派绵匕,皆公之贻谋积善,有以获报之也。兹值华乘重修,虽贵府诸君子倡率,犹赖令子家以赞襄,此克家兄洵足称述先启后者也。婿本驽才,略难备述,不过因平昔述闻于吾父者志之简编,聊表芳徽于大概云云。敢竭鄙侱,思颂厚德,爰笔而赞之曰:

公之少壮兮,力事田畴;公之负性兮,老气横秋;持身接物兮,忠信不苟;纂修谱牒兮,伟绩堪传;齿德俱尊兮,宜克昌于厥后;垂之华乘兮,仰仪型于不朽。

宣统三年岁次辛亥六月上漧

邑庠生愚子婿杨廷栋熏沐顿首百拜撰

——载《濡须湛氏宗谱·卷五·树兹堂·序》

 

 

用和砚弟先生传

朱树甲

 

砚弟湛公用和,名存美,邑增生也。天性亶聪,父母珍爱,幼读诗书,壮游泮水,诚湛府杰出者也。

余试即其长者表之,其事亲也孝,问视无间于晨昏,服劳不辞于早晚;其持己也恭,言行不苟,动容中礼;其为学也精,不惟文章擅月露之奇,而且医卜通神灵之妙;其处事也和,富而无骄,犯而不校;乐善好施,疏财仗义,于亲戚之自困者济之,于邻里之有危者扶之;宜其造福后人,故有孝友齐家。令子名楚卿者,敬承其父之道,紹家学之渊源,亦采其芹乔。梓胥荣而兰桂齐芳,以光大门楣者,皆我砚弟阴骘所致也。彼今之家号素封,贪吝不仁而荣耀只及一实者,岂能有我砚弟之器量也哉。惜乎!仅得一衿而三战棘闱,莫偿奢愿,不能吐气扬眉,于是敛迹逍迹,行止优游,非其友不交,非其事不干,笑傲自适,而享父子天伦之乐,没世之后犹留隐君子风,令人景慕焉。

用和与余志无异焉,因约述其梗概而为之传,附于湛府华乘,以垂不朽云。

邑庠生同窗友朱树甲顿首拜撰

——载《濡须湛氏宗谱·卷五·树兹堂·序》

 

 

斟灌正子松梅轩主人沙贝露公二十三世孙凌松

公元二O一五年元月九日整理于遵义市种诗园

 

 

 

皖西湛氏宗亲会常务副会长湛传开致欢迎词

 

尊敬的湛凌松先生一行宗亲:

你们好!

你们经受数千里程遥远之颠簸,不辞辛苦与劳累,亲临我安徽皖西湛氏发祥地——寿县湛家楼,来访宗亲,共议中华湛氏族文化及发展,弘扬祖先正能量之大业,我们不胜荣幸,倍感亲切与兴奋。在此,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你们的到来!

斟灌延世,万古流芳;甘泉精神,世代发扬。我们为中华湛氏有一位名垂千古的甘泉先生而倍感自豪。有了甘泉先生的精神,就能敦促后人积极向上,代代弘扬。更有当今慷慨解囊建设希望学校的爱国华侨湛兆霖、向《甘泉报》捐款十万元的上海华一联合集团基金会理事长湛银阶、曾长期捐助联谊会及《甘泉报》经费的新塘镇甘涌村老书记湛荫祥、新塘镇东华村湛树澎书记、新塘商会湛学驹会长及各地热心家族事务的宗亲,都是我们皖西全体湛氏学习的榜样。湛族同宗联谊会自1992年成立以来,历届常务理事会一班人率领全族精诚团结,加强联谊,促进合作,并在第九届湛族同宗联谊会上明确提出“发扬甘泉精神,磨砺湛卢宝剑,铸造上善理想,团结奋进共创湛氏家族新文明”的响亮口号,我们每每从《甘泉报》和家族网站上获取这些重要信息后,都奔走相告,十分高兴!现在,有湛凌松、湛伟健、湛伟龙、湛高约、湛耀权等位宗亲领头编撰《中华湛氏族谱》这件功在千秋的大事,为中华湛氏族文化的研究、继承弘扬祖先的光荣传统,做出了不可估量的巨大贡献,我代表皖西湛氏表示热烈祝贺!积极支持!真诚感谢!

我们皖西籍湛氏源出何地、根在何方,现在还无准确定论。只听先祖们代代口传,祖先是来自江西饶州府的移民,但无文字记载或有价值的考证。大约六百多年前定居于此,世代繁衍生息,至今发展到三千余口人丁,子孙遍及全国各地。

皖西籍湛氏联谊会起步较晚,时间短,工作刚刚启动,宗亲们敦亲睦族、尊宗敬祖的观念还有待加强,族人的凝聚力还有待提高。加之皖西地区经济条件较差,尤其是寿县是我们安徽的省级贫困县,这次各位宗亲来访,招待不周,敬请谅解!

最后,祝湛氏宗亲的友谊天长地久!甘泉精神永放光芒!祝来访宗亲们身心健康,一路平安!

注:致词时间是20141121日晚

 

 

标签:考察 纪实 

出处:湛氏家族古今志网址:http://zhanganquan.com   http://www.zhanganquan.com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相关评论
评论者: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421号

    渝ICP备12002000号-1

Powered by OTCMS V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