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研究

【散文】 若水墓前的思索

时间:2007/5/1 11:06:02  作者:湛汝松  来源:湛汝松博客  查看:347  评论:0
内容摘要:2005年10月3目全国湛氏联谊会公祭湛若水活动在新塘举行。我参加了祭墓活动和座谈会,心有感触,在座谈会上发言。后将讲话稿整理成文,先后在《增城日报》、《老人报》、《南方都市报》、《甘泉报》发表。         若水墓前的思索         文/湛汝松  ...
 2005年10月3目全国湛氏联谊会公祭湛若水活动在新塘举行。我参加了祭墓活动和座谈会,心有感触,在座谈会上发言。后将讲话稿整理成文,先后在《增城日报》、《老人报》、《南方都市报》、《甘泉报》发表。
 

       【散文】_若水墓前的思索 若水墓前的思索       

  文/湛汝松

 

 广州东部的新塘镇陂头村,有座美丽的天蚕山。天蚕山南麓,有一座规模宏伟的古墓。古墓下,长眠着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千载真儒湛若水。2005年国庆期间,来自重庆、贵州、江西、湖南、台湾、香港和广东各地的湛氏代表,来到湛若水的家乡——增城市新塘镇,在这广博而肃穆的墓前,第一次为若水举办了全国性的民间祭典。

   顺坡而上的古墓,面仰天上日月,前朝大海潮汐,背靠大地黄土。当人们在宽阔的墓堂里无比虔诚地为先贤上香参拜的时候,我也站在人群里,仰对若水的墓碑,深情地鞠躬。这时,香烟索绕,欢声荡漾;我仿佛听到从墓里传出一个苍老的声音:你们理解我的思想吗?你们了解我的追求吗?

   我不知道周围的人有没有听到这个声音;我无法打开每个人的心锁,只能让自己的思绪沿着那声音徘徊:

   湛若水是著名的哲学家。他自幼家境不顺,14岁才上学,但16岁就考入广州府庠就读。27岁中举人。当时的中国,科举是官场之门。湛若水本可从此踏入仕途,然而他却前往江门,拜当时全国著名的理学家陈献章为师。为了表示从师学习的决心,若水烧掉自己参加科举殿试的“路引”。从此,他孜孜不倦地地在哲学的天地里追求探索。他不但专心跟着老师读书,深得陈献章赏识,而且创立“随处体认天理”的哲学思想,既师承陈献章的心学又修正其心学。他敢于挑战当时“望高位崇”的王阳明理学,与其“致良知”学说分庭抗礼,各立门户;从而冲破了宋代以来理学僵化禁锢的思想牢笼,为古老的儒学带来了一派生气。若水的哲学博大精深,才疏学浅的我远未能领悟其真谛。但我觉得若水那种融汇创新的开拓精神,却永远催人进奋。

   湛若水是著名的教育家,一生以兴学育贤为己任。他编篡教材,制定教学方针。他在西樵办“大科书院”,开宗明义招收四方生员,在中国教育史上写下了变官学为乡学的第一页。他捐资办学,所到之处必修书院,广东、江苏、安徽、湖南、福建等地共有他兴办或捐助的书院40多间。他亲临书院,开馆讲学,足迹遍及江南各地,仅在南岳衡山的白沙书院,就先后讲学7次,共有学生近4000人。他还用自已的积蓄为所到之书院设“赡田”,以学谷周济贫苦学生,瞻养四方学子。今日,国家以教育兴国,地方以教育强市;若水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依然熠熠生辉,值得我们借鉴。

   湛若水官至南京礼吏兵三部尚书。他为官廉洁奉公,不弄权术。本来,若水无心仕途;但自幼丧父,由母亲陈氏抚养成长,而母亲认为“壮年居家,非事君之道”。为尽孝道,若水终于师从献章10年之后,遵奉母命,39岁才上京考试,举中进士而从此步入仕途,一直至75岁请辞获准,前后36年。为官期间,他主张“民庶实为邦本”,天子要得“民心”和“天心”;追求“衣食足,善心生,伦理明,风俗厚,礼乐兴,和气致,天地泰,万物若”的太平天下。今日,湛氏宗亲能相聚天蚕,为若水酹酒添香,正是国家繁荣昌盛,社会宽松和谐的体现。若水如泉下有知,定会倍感欣慰。

   “其洒落似濂溪,其温雅似明道,其气魄似阳明,其自得似白沙。”这是后人对湛若水思想和人格的评价。若水学说师承白沙,脉接程朱,根连孔孟;若水弟子四千,遍及“五湖四海”,不分“陈李张王”。若水为人胸怀坦荡,虽与王阳明观点分庭抗礼,但两人却交谊甚笃。在烟霞里沉醉着自豪的人们面前,若水正是一面光彩照人的历史明镜。

   烛光闪闪,鞭爆声声,我想起古祠堂里的宴会,觥筹交错中有人说若水是一道红线,下连大江南北的湛氏弟兄;上接湛氏入粤始祖湛露、东晋诗人湛方生、    东汉大司农湛重、直至远古时代在黄河畔的湛氏祖先斟灌氏族。不错,这是生命繁衍的红线。然而,作为思想家的湛若水,还有一条比他生命还重要的思想红线。这道红线决不只在宗族的上下左右中交织;它连着所有龙的传人,系着哺育炎黄子孙的黄河长江,连着整个中华民族,系着祖国的每一个城市和乡村。

   弥漫的烟霞渐渐散去,大地洒满灿烂的阳光。离开墓地时,有人高声吟诵若水出使安南古国时,赠给国王黄蜩的诗篇:“春风浩荡花同舞,化日昭回海共融,从此传宣天语意,永期中外太平同。”

                                                                                    载《南方都市报》

标签:南方都市报 联谊会 新塘镇 增城市 讲话稿 

出处:湛氏家族古今志网址:http://zhanganquan.com   http://www.zhanganquan.com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相关评论
评论者: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421号

    渝ICP备12002000号-1

Powered by OTCMS V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