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研究

尊师重教守道重友之表现

时间:2011/6/4 22:55:04  作者:湛凌松  来源:湛甘泉文化促进会  查看:835  评论:1
内容摘要:甘泉公是非常尊敬师长,固守传统道德和尊重情谊的人。他一生所到之处,必建书院,热心赞助办理书院四十多所,书院都塑白沙先生像以为纪念,祭祀之用。他说过:“君子之求师友,所以传道也,其可苟乎哉”?“父生之,君食之,师教之。师之义至于君父等;”“道义之师,成我者与生我者等。”白沙先生去世...

甘泉公是非常尊敬师长,固守传统道德和尊重情谊的人。他一生所到之处,必建书院,热心赞助办理书院四十多所,书院都塑白沙先生像以为纪念,祭祀之用。他说过:“君子之求师友,所以传道也,其可苟乎哉”?“父生之,君食之,师教之。师之义至君父等;”“道义之师,成我者与生我者等。”白沙先生去世后,他撰写的祭文情感真挚,亲切感人,并且为师守墓三年,如丧考妣。他在《问闻人谤师当如何?谤师嘲师者如何?》一文中明确回答:“闻谤师者如闻谤君父,击之斥之可也。”并举从孔子到他以来的几件事情为例,其中举白沙先生的一例云“昔先师石翁闻康斋公之弟谤康斋,面斥之:‘吾二人(白沙与何潜)数千里先生高风来从学,尔枉家庭之内,乃如此’,以手挥之曰:‘尔再不必说。’何等英气!”并云:“吾在庶吉士时,闻梁厚斋公道乡人谤石翁之言云云,吾怒之,述陈远峰画士。京师时有乡人谤石翁者,将其人打踢落楼,公默然。近肖师孔闻其从弟谤议老朽,即踢打之曰:‘吾师也,尔如何谤之。’此段英气不可无,无则不足与为善,终亦必忘之而已矣。”

甘泉公四十岁考中进士的弘治十八年,在北京初识王阳明,两人一见定交,终生视为知己同志。王阳明对人说:“吾求友三十年,未见此人。”甘泉公后来也对人说:“某平生与阳明云同志,他年当同作一传矣。”他们相识后,在京师各自主掌教坛,宣讲格物之道。据1992年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本《王阳明全集·卷三十三·年谱一》载:“(弘治)十有八年乙丑,先生三十四岁,在京师。是年先生门人始进。学者溺于词章记诵,不复知有身心之学。先生首倡言之,使人先立必为圣人之志。闻者渐觉兴起,有愿执贽及门者,至是专志授徒讲学。然师友之道久废,咸目以为立异好名,唯甘泉湛先生若水时为翰林庶吉士,一见定交,共以倡明圣学为事。”正德元年,王阳明因南京科道戴铣、薄彦徽等谏忤旨下狱,第一个站出来上疏救这班忠臣,亦被下诏狱,已而廷杖四十,罚跪午门,几绝性命,不久谪贵州龙场驿(今修文县)驿丞。这时,王阳明尚未悟道,而甘泉公据“随处体认天理”之说已八九年。

正德二年丁卯,甘泉公四十二岁,阳明三十六岁。甘泉公作《九章赠别》,王阳明作《阳明子之南也其友湛元明歌九章以赠崔子钟和之以五诗于是阳明子作八泳以答之》,足见二人道义之交在患难时的卓尔不群。1508年正德三年春,王阳明到龙场,居处“万山丛棘中,蛇虺魍魉,蠱毒瘴疠,与居夷人鴃舌难语,可通语者皆中土亡命”等万般艰难,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日夜端居澄默,以求静一,一日半夜忽然大悟“格物致知”之旨,不觉欢呼雀跃,从人大惊。正德四年,王阳明在贵阳书院始论“知行合一”之说。自此,阳明心学开始大振,但直到五十岁时的正德十六年,才在历经磨难后悟出“致良知”之真谛。《王阳明全集·卷三十四·年谱二》载:“(正德)十有六年卒巳,先生五十岁,在江西。正月,居南昌。是年先生始揭致良知之教。先生闻前月十日武宗驾入宫,始舒忧念。自经宸濠、忠、泰之变,益信良知真足以忘患难,出生死,所谓考三王,建天地、质鬼神,俟后圣,无弗同者。乃遗书守益曰:‘近来信得致良知三字,真圣门正法眼藏。往年尚疑未尽,今自多事以来,只此良知无不具足。譬之操舟得舵,平澜浅濑,无不如意,虽遇颠风逆浪,舵柄在手,可免没溺之患矣。”故甘泉阳明二人都是很自信,很坚守道统,很尊重朋友的伟人。

 
标签:  白沙 甘泉 孔子 

出处:湛氏家族古今志网址:http://zhanganquan.com   http://www.zhanganquan.com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相关评论
评论者: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421号

    渝ICP备12002000号-1

Powered by OTCMS V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