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氏源流

湛姓家谱文献

时间:2012/10/31 21:17:21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查看:2919  评论:35
内容摘要:湛[湛、媅、?,读音作zhàn(ㄓㄢˋ)]←“湛”的古体汉字“?”显示不出来者,请安装《方正超大汉字集库》。 一.姓氏用字:二.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姒姓,出自夏王朝早期大禹氏族后代,属于以国名为氏。  夏王朝时期,胶东半岛有个古老的斟灌氏国,是大禹的...
湛[湛、媅、?,读音作zhàn(ㄓㄢˋ)]←“湛”的古体汉字“?”显示不出来者,请安装《方正超大汉字集库》。

 一.姓氏用字:

湛姓家谱文献

二.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姒姓,出自夏王朝早期大禹氏族后代,属于以国名为氏。

  夏王朝时期,胶东半岛有个古老的斟灌氏国,是大禹的氏族中的一支建立的方国,姒姓,故址在今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县东北四十里斟灌店一带。

  到了姒太康失国之后,东夷族人寒浞又杀了后羿自己称王,由于斟灌氏国一直支持姒氏家族,后因收容并协助夏后相,因此寒浞派遣儿子寒浇率兵攻灭了斟灌氏国。

  亡国之后,原斟灌氏族人为避害,便约定把原国姓斟灌二字合并,各取一半,合成一个湛字,即去斗去雚为姓,遂成湛氏。子孙沿袭,传延至今,已有四千余年。

  这在典籍《百家姓》中有注释:“湛,系出姒姓,夏同姓诸侯斟灌氏,其后子孙去斗去雚,合二字为湛氏。”

   第二个渊源:源于尹祁氏,出自上古尧帝的第三子之后裔大节,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据家谱文献《荆州谌氏祖谱》记载:“谌氏为尧之后,封大节于洛阳,始有谌氏。”

  远古尧帝有九子二女,其中第三子的后裔子孙到了西周末期有一个人叫大节。大节在周平王姬宜臼执政期间(公元前 770~前720年)为洛阳令,率军兴晋伐戎,恢复周王朝有功,在周平王迁都成周(今河南洛阳)之后,被赐与成周之东的谌地(礁阳,今河南洛阳),为礁阳令,遂以封邑为姓氏,称谌氏,从此始有谌氏一族,世代相传至今已达八十八世,人丁甚是兴旺。

  谌氏一族在东汉顺帝刘保执政时期(公元126~144年),出了一位赫赫有名的大臣叫谌重,字文叠,江西坞土塘人,后迁豫章(今江西南昌),谌重被“高第除郡博士”,官至京辅都尉、右内史卫尉、大司农诏加奉车都尉,后出任荆州刺史,敕封汉昌侯。谌重是全国各地谌氏族人的重要先祖之一。

  到唐朝时期,太常博士林宝于唐宪宗李纯元和七年(公元812年)奉诏组织编撰了著名的《元和姓纂》,在该书中,林宝将“谌”误为“湛”字,以谌重为“湛”姓,记载为“湛重,南昌人,汉末大司农。”

  据本书考证,在隋、唐时期,谌氏族人聚集的新淦(今江西樟树),的确有一个称作“湛溪镇”的地方,大概就是因地名而误笔之故。

   第三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国大夫裨谌,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在清朝学者张澍所著的《姓氏寻源》里记载:“湛氏,宜出郑国时期的复姓裨谌氏……五里族盛,析居本邑凡十余处外,徙近而邻邑,远而湘黔,皆根本五里。”

  裨谌,是春秋时期郑简公执政期间的郑国大夫,博学多谋,曾大力协助国相公孙侨(子产)处理国政。

  史书记载:“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有事乃载裨谌与之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断之,使公孙挥为之辞令,成乃受子太叔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也。”

  在裨谌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谌氏,世代相传。

  但该支谌氏与第二个渊源类似,古代的许多姓氏学家已经把“谌”误为“湛”。因此,望出豫章郡的谌氏族人,早在唐、宋、明、清以来就带着“湛”之姓氏,源源不断地迁徙祖国大江南北各地了。

   第四个渊源: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居住在湛地住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湛,水名,汝河的一条支流,源出古应国犨县鱼齿山(今河南宝丰),东向流经叶县至襄城县境之后,汇入于北汝河。

  湛邑,在春秋初期属于郑国,继而被楚国所占,后又属于晋国。

  到了战国初期,湛邑又属于韩国。秦国灭韩国之后,在湛邑设置了父城县,汉朝时期因之。隋、唐时期,这个湛邑先后被称为汝南县、滍阳县、武兴县、龙兴县等。

  春秋、战国时期居于湛邑的住民,多有以地名为姓氏者,称湛氏,其中姬姓、芈姓、赢姓的皆有,其后代沿袭湛氏至今,姓源繁复,不可一论。

  本书按:

  到了宋朝徽宗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因当时湛邑境内有兴旺的白酒酿造、汝官瓷窑、冶铁工场等工业,使得当地物兴源沛,宝货丰发,宋徽宗赵佶因此特敕赐其名为“宝丰县”。

  宝丰县当地最著名的特产即是“宝丰酒”,比之所谓“国窖1573”的泸州老窖酒历史还要早四百五十三年。

  “宝丰酒”得天独厚,诞生在冬小麦产量占全国1/5的河南省腹地,其独特的全麦加珍珠花生(圆粒小花生)酿造工艺,“绵软香郁,醉不上头,饮酒一斗,吟诗百篇”。

  只可惜,如今的湛邑人不会来事,吝啬于广告投资,以至于除了今河南省的平顶山市一带以外,世人皆不识拿已经有八百九十年以上传统历史的“宝丰酒”。

   得姓始祖:大节、裨谌。

 
三.各支始祖:

  湛福六:明朝洪武年间自江西铁树观迁平江哲宗。是为湖南平江湛氏始祖。

  湛若水:公元1466~1560年,字元明,号甘泉;广东增城甘泉都,学者称甘泉先生。著名明朝大臣、学者,为南京礼、吏、兵三部尚书。是为岭南湛氏鼻祖,现下所称湛氏甘泉衍派,即湛若水的后裔子孙。
四.迁徙分布:

  湛氏是一个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但在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进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二百七十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一百零三位门阀,多以浔阳、豫章为郡望。

  湛氏族人在唐末五代以后大批南迁,在豫章郡(今江西南昌)发展成望族,世称豫章望。史籍《路史》中记载:河阳轵只有湛水,傍有湛城。

  今重庆市的黔江区、涪陵区,山东省的登州市、文登县、济南市、邹城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玉林市、桂林市、灌阳县、北海市,贵州省的福泉县,广东省的高州市、河源市、乐昌市、增城市,湖北省的汉川市、孝昌县、黄梅县,安徽省的寿县,河南省的平顶山市宝丰县、信阳市,湖南省的岳阳市汨罗县、平江县、长沙市,北京市,上海市,辽宁省的沈阳市、辽阳市,江西省的赣县,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的唐山市,陕西省的旬阳县、三原县,福建省的莆田市,美国的西雅图市,日本国的神戸县等地,均有湛氏族人分布。

 五.郡望堂号:

  1.郡望:

  豫章郡:亦称南昌府、南昌郡。原为春秋时期的洪州之地,战国时期秦国置为九江郡。楚、汉之际置豫章郡,治所在豫章(今江西南昌),其时辖地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南朝陈时包有今江西锦江流域、南昌、清江、九江、历陵、彭泽、柴桑等十八县和两个候国,即今江西省北部地区。隋朝时期为洪州治所。唐朝以后又改为豫章郡洪州,后期曾改为钟陵县,再后又改为南昌。五代时期的南唐及明、清诸朝为南昌府治,明朝初期曾为洪都府治,其时辖地均为今江西省南昌市。

  浔阳郡:亦称河阳郡,西晋朝永兴元年(甲子,公元304年)置浔阳郡,治所在浔阳(今江西九江)。唐朝时期改九江郡为江洲,唐朝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为河阳郡,至唐朝乾元元年(戊戌,公元758年)又复为江洲。另外,汉朝时期有一河阳县,治所在今河南省孟县西部。

   2.堂号:

  浔阳堂:以望立堂,亦称河阳堂。

  豫章堂:以望立堂,亦称南昌堂、九江堂、锦江堂。
六.家谱文献:

  江西杨雅湛氏联修族谱,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初修,明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二修,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三修,清康熙四十年(公元1725年)四修,清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五修,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六修,1996年杨雅、芜田联合六修,(现代)湛志晶主编,2005年计算机排印本六册。原稿现被收藏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大埠乡杨雅村杨雅小学湛志晶处。

  湖南平江湛氏族谱,(清)湛宗久等纂修,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豫章堂木刻活字印本邑册,今仅存第二集第二卷、卷首。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江西省博物馆、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西赣县元田湛氏五修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江西高安五里谌氏族谱五十四卷,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五十二册。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广东阳江湛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末民国初年手抄本。现被收藏在广东省阳江市湛达允处。

  湛氏族谱三十六卷,著者待考,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豫章堂铅印本,今仅存第三十四册,缺第二卷、第四卷、第十五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重庆丰都湛氏族谱,(民国)湛习之编,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石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七.字辈排行:

  河南信阳湛氏字辈:“正大光明文宗绪祥开世德新”。

  安徽寿县湛氏字辈:“传善西长庆家生黄”。

  山东长清湛氏字辈:“乙夫兴景光在玉”。

  湖南汨罗湛氏字辈:“培本茂中……”

  湛氏一支字辈:“光明正大贤能显达芬芳传世仁和祥发道统其昌家振广华”。

  湛氏一支字辈:“秦琮绪祥凯世德磬”。

标签: 王朝 山东省 潍坊市 汉字 

出处:湛氏家族古今志网址:http://zhanganquan.com   http://www.zhanganquan.com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相关评论
评论者: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421号

    渝ICP备12002000号-1

Powered by OTCMS V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