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

禅坐入静气功与养生七项

时间:2008/6/6 23:54:48  作者:湛潮泰  来源:湛氏家族古今志  查看:507  评论:3
内容摘要:一、禅坐入静气功 在2500年前,儒(孔子)、道(老子)、佛(释迦牟尼)均有禅坐入静法。一直流传至今,是由于对人体有很大益处。我在30岁及49岁两次患慢性病,中西医药无法治愈。是两次禅坐入静气功助我战胜病魔。我亲身体会其效益,故有推广必要。 1.功法与姿势:有...
一、禅坐入静气功
    在2500年前,儒(孔子)、道(老子)、佛(释迦牟尼)均有禅坐入静法。一直流传至今,是由于对人体有很大益处。我在30岁及49岁两次患慢性病,中西医药无法治愈。是两次禅坐入静气功助我战胜病魔。我亲身体会其效益,故有推广必要。
    1.功法与姿势:有盘坐式与平坐式。老人以平坐式为宜。入坐后即宽衣解带(解裤带,松颈、领扣,手表等)使感觉舒适,自然放松。
    2.冥想。守一基本。意守丹田,即闭目内心存想,注意力集中于肚脐下一寸三分处,这是意守内景。还有一种意守外景。即默念田园诗。例如王维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反复体会其间景象,便身心置于其景,忘记了自己的存在。(也可以选择其他田园诗)
    3.入静。通过反复意守丹田或田园风景诗后,慢慢地以一念代万念,慢排除杂念而进入静景,脑海出现幻象,或出现不由自主的奇怪的东话。或“空无”景缘,或忘记了自己的存在。
    4.效应。这功法使人脑细胞回复有序化,其脑电波是年轻人的脑电波,从而使脑细胞进入安详状态,久练此功会使人体平衡阴阳,向恢复健康身体的方向迈进。
    这种功法,从前不叫气功,是1957年刘贯珍写的《气功疗法实践》便普遍改叫气功了。其实这是意功,养神功从外表看是坐着不动,其实是内动。不要片面叫“生命在于运动”,应是“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脑健才能体健。
    5.禅坐与睡眠的关系。睡眠很重要,人们平日一定要维护好睡眠质量。但老人已有脑细胞衰退与损伤,要加上练好禅坐入静气功,使脑细胞回复有序化。两者均有必要。
    每天中午练习30一50分钟,晚上临睡前练习20一30分钟,会有催眠作用。
二、养生七项
    这是两千年前《黄帝内经》提出的较全面而完整的养生之道的方法,即“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以怡愉为务,治未病。”怎么理解?“和于术数”是用各种术数(锻炼的养生之道的)方法来调和病躯,使之阴阳平衡(即却病强身,恢复健康)那么是用什么术数方法为好呢?应在日常生活方式上改变引起脑供血不足的体位,和损害脑细胞的七情刺激。要首先在这两个关键问题上下功夫。l.天天有早午晚的平卧竖高脚的锻炼及步行锻炼(步行也可反馈健康脑细胞,同时也增强腿力)这都要循序渐进。2.以怡愉为务。“怡静”就是天天练习禅坐入静气功,愉快就是做人要乐观,笑笑笑,天天享受欢乐与健康。这两项是重点。3.饮食有节。吃饭要吃“七八成饱”以维护肠胃平安。4.起居有常。即天天生活规律化。定时睡眠起床,定时进食,定时步行锻炼。还要定时在大树下活动,以呼吸新鲜空气,保持肺部呼吸畅顺。5.不妄作劳。老人要珍惜自己体力,凡事要力所能及,不过急,留有余力。6.治未病。做好这养生七项,是治未病的最好方法。
    当然还有很多细节,篇幅所限,另述。
2008.6.6

标签:气功  空山新雨后 慢性病 田园诗 

出处:湛氏家族古今志网址:http://zhanganquan.com   http://www.zhanganquan.com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相关评论
评论者: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421号

    渝ICP备12002000号-1

Powered by OTCMS V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