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研究

湛汝松在纪念湛甘泉诞辰540周年研讨会上的论文

时间:2008/3/23 10:58:35  作者:湛汝松  来源:湛氏家族古今志  查看:171  评论:2
内容摘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建设和谐现代新塘】湛若水的“中和汤”与和谐——浅谈湛若水思想和实践中的和谐观 湛若水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教育家,他官至南京礼、吏、兵三部尚书,其著作《湛甘泉文集》32卷流传于世。“随处体认天理”是湛若水哲学思想的核心。其...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建设和谐现代新塘】

湛若水的“中和汤”与和谐
——浅谈湛若水思想和实践中的和谐观

    湛若水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教育家,他官至南京礼、吏、兵三部尚书,其著作《湛甘泉文集》32卷流传于世。“随处体认天理”是湛若水哲学思想的核心。其本人称之为包医百病的“中和汤”。他说“随处体认天理,此吾之中和汤也。服得时,即百病之邪自然立地退听;常常服之,则百病不生”(《明儒学案》卷37《甘泉学案一•语录》)。“随处体认天理”是湛若水理论学说的高度概括。他把其说成是“中和汤”,并以图用其“中和汤”去治理社会中的百病,构建一个理想的“太平天下”。今天,我们要构建一个和谐社会,可以从这服“中和汤”的理论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明代中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时代。湛若水在分析这个社会时说,只要百姓“有田则足食,食足则善心生,善心生则伦理明,伦理明则风俗厚,风俗厚则礼乐兴,礼乐兴则和气致,和气致则天地亲,万物若” (《甘泉文集》卷2《新论》)。这就是他心目中的“太平天下”,理想中的和谐社会。下面就让我们用现代和谐的观点,在湛若水的论述和实践中寻找“中和汤”这历史的痕迹。
    一、湛若水政治上提出“天下民庶实为邦本”(《甘泉文集》卷19《乞上下一心同济圣治疏》)的治国安帮思想。他反对暴力,主张行王道,施仁政,主张用“恤民”政策调和社会矛盾。他入朝即上《经筵讲学疏》,劝皇帝亲贤远奸,收敛精神,研究理学以图太平之业。“豫戒游逸,以谨君德”,“臣愿圣明以深居静思为本,以温习寻求为业,以敬亲事天为职分,以勤政亲贤为急务,随处操存体认天理”(《初入朝豫戒游逸疏》)。他说:“民心一散,不可复合,天心一去,不可复留。到这时节,君不见其可爱而民愈见其可畏也。臣惟人君以九重之尊,临兆民之卑,鲜不轻视其民,以为不足恤者,然尝观天人之际,甚可惧也。得乎民之心,则得天下之心,而天位安,失乎民之心,则失天之心,而天位危。盖天民一理,上下无间,其得失存亡之机系乎人君一心之敬否。故敬者乃圣学之要,乃致治保邦之本也,为人君者不可不加之意哉”(《甘泉文集》卷20《经筵讲章》)。他认为君主的贤愚,官吏的好坏,很大程度决定政治是否清明,社会是否安定,生产是否发展,人民是否康宁。人君一心,扶正祛邪,才能致治保邦,才能有一个太平天下。
    二、湛若水经济上主张“重农”。他劝告皇帝要“念天下财尽民穷,降宽贷之田”(《甘泉文集》卷14《讲章》),认为“农圃事是为太平基”,“农桑乃农食之原”,官员应了解“细民之稼穑艰难”(《甘泉文集》卷26《治官舍后小圃种蔬大吟》),提出实行“劝农”、“恤农”政策(《甘泉文集》卷20《讲章》),要求地方官吏鼓励农民安于农亩,主张“分田”和储谷防饥,免至流离失所,产生社会矛盾。他说,“天下尚多山,崎岖不可犁,安得尽经理,井授无流离”(《甘泉文集》卷26《治官舍后小圃种蔬大吟》)。他提出“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有所养,则政事成而化举焉”(《韶州府翁源县创建预备仓记》);他认为重视农业和农民,是构建太平天下的根本。笔者认为,其实这也是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之根本。
    他还倡导“平物价,以苏铺行”的恤商政策,主张革除买办制度中派生的弊病。明中页,凡商人都要著籍于官府,官府依仗权势,购物压价或拖欠款项,使商人“富者必贫,贫者必转徒”,“损貨失业,困极日怨”。(《世宗实录》卷306、卷25)。湛若水指出,“南京大小衙门批牌取货,强抑减价,候领又难,宜行所在诸司痛加禁革”(《明史》卷78《食货志》)。他主张革除买办制度,要让商人有一个公平和谐的发展环境。湛若水的恤商政策,对我们今天发展经济,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在财政方面,他主张勤俭去奢,节省国家开支,提倡国家仓库收支设立统一的标准度量,避免贪污作弊。他痛斥官僚“衣轻乘肥,非贵戚之藏获,即貂璫之仆,……远近效尤”(《世宗实录》卷117),宴饮“水陆奇珍百余品”,“动费百金”造成国家财政年年亏空,影响社会安定。他揭露“内官监供用库监收白银,私造大斗,需索百端,率一石倍输二三石,解户苦之”(《世宗实录》卷95);他主张“会计当科量平”,仓库钱粮管理要用统一的标准量器,才能公平。
    湛若水做到“举箸思民疲”。他欣赏鲁子躬耕而食,徐孺子非其力不食,称赞丘文庄“只住小屋,至极品不易。平生不交内臣,平生手不择卷”(《甘泉文集》卷10《向疑录》)。他在自己官舍后园种蔬菜吃,薪俸所入除生活费用外,积下来用于修建学校,建置学田,筑陂建闸。他还积极参予查处品宫坟莹,奢丽逾制的腐败事件,为实现太平和谐天下而身体力行。
    三、在社会生活方面,湛若水主张通过“尚礼义、恤患难、立臧否、行保甲、躬巡省”(《沙堤乡约》),达到社会和谐。在他与伍克刚主持制定的《沙堤乡约》中,提倡“父子相亲,兄弟相友,长幼相爱,夫妻相敬,朋友相信,有恩相亲,有礼相接”,“凡坐,不可分上户下户,率以齿为序(不可论财富官职,而以年龄为序)”等礼义;要求同甲者患难相恤,“凡有疾病,必相向疗;有水火盗贼之灾,必相救援;有死丧,必相吊慰;……同甲有人被诬害,则二十四家率一乡之人共保白之”;主张“德业相助,过失相规”,“一人为非,则共往戒之,务使不为恶而后巳。一人为善,则共赞之务使成其善而后巳。久久行之,则……为善者日长,为恶者日消,不仁者远矣,是为善俗”;规定“甲内互相保察,互相亲睦,相勉为善,不许为非。甲内一人为非,二十四家举呈乡正,闻官究治”;规定乡中“主约、副主约、约正、副同乡正,巡行各甲而警察之”对行为善、行为孝、行为悌和行为不善、行为不孝不悌之人以警之。《沙堤乡约》的规定,对我们今天提倡村民自治,建设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仍可值得借镜。
    四、在教育方面,湛若水认为“圣学修而万事举矣”(《甘泉文集》卷19),只有“学则聪明日生,不学则聪明日室”(《甘泉文集》卷18),人只有通过教育和学习,才能摆脱愚昧无知,才能成材,天下才能富足安定。
    湛若水一生为兴教育贤,致力营造公平和谐的教育环境,可谓殚精竭虑。他在西樵办大科书院,公开招收四方生员,在中国教育史上写下变官学为乡学的第一页。他培养弟子3900余人,学生不分“陈李张王何”;他所到之处,必修书院,资助与创立书院40多家,而且规定书院必设置“赡田”、仓廪,以学谷周济贫苦学生,让穷苦人家子弟都有入学机会。他主张为百姓提供一个比较公平的受教育机会,从而促进了全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可以说,湛若水关于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是一份留给后人的珍贵遗产。

    “随处体认天理”,是湛若水哲学理论的核心。他在《答阳明王都宪格物论》中阐述“吾之所谓随处云者,随心,随意,随身,随家,随国,随天下;盖随其所寂所感时耳”;“天理无内外也”(《甘泉文集》卷7《答阳明王都宪格物论》)。他说,“随处体认天理,此吾之中和汤也。服得时,即百病之邪自然立地退听;常常服之,则百病不生” (《明儒学案》卷37《甘泉学案一•语录》)。不难看出,湛若水的“中和汤”是对儒家“中庸之道”的继承和发展,是500多年前中国封建社会中的进步思潮。但是,由于其所处的时代是封建社会没落的时代,而且他在朝庭中没有实权,其主张很难付于实施;所以他的“中和汤”还是治不了封建社会所有的弊病。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和谐现代社会。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精神,我认为湛若水这服治理社会百病的“传统中药”,很值得我们现代人研究和借鉴。

  作者简介:湛汝松,广东省增城市人,现为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增城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标签:  教育家 哲学家 政治家 

出处:湛氏家族古今志网址:http://zhanganquan.com   http://www.zhanganquan.com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相关评论
评论者: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421号

    渝ICP备12002000号-1

Powered by OTCMS V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