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连载

明月堡(12)政见

时间:2013/10/8 22:16:15  作者:湛泉水  来源:湛氏家族古今志  查看:199  评论:0
内容摘要:明月堡(12)政见(2013-07-15 19:45:51)十二、政见郭承琪自省城归来,不仅带回省城政军经界动态,受到亲阎派大员的接见,还带回令家人振奋的消息。歧贤因揭发省行贿银事件,替觊觎行长之位者扳倒了对手,被提拔为省府机要秘书;歧清亦在肃乱剿匪中屡立...
明月堡(12)政见(2013-07-15 19:45:51)

十二、政见

郭承琪自省城归来,不仅带回省城政军经界动态,受到亲阎派大员的接见,还带回令家人振奋的消息。

歧贤因揭发省行贿银事件,替觊觎行长之位者扳倒了对手,被提拔为省府机要秘书;歧清亦在肃乱剿匪中屡立军功,由文书、连副,一步步升至团参谋。这二子一文一武,前途坦荡,令郭承琪无比欣慰,吃着也香,睡着也甜,想着也美。

此外,他还不避嫌疑,专程前往河边村拜谒。彼时,因阎伯川避难在外,二人未得谋面,只在电话中交谈多时。其时,亦有亲阎诸人在河边,大家朝夕偕游,行而词赋、坐而论道,交流思想,好不惬意。

郭承琪一回来,各色人等接连登门拜访,请客的堂口也多起来,令他迎接不暇。他贵为一县之长,在绵上三亩二分地上说了算,到外面照样自矮三分,委曲结交于上下、周旋打点于左右,少不得也要钱使,因此对那些送钱送物的,只要不是直棱棱行贿的,也不驳人家颜面。此乃官场潜规则,非他一人如此,又何必世人皆醉我独醒!

绵上县因有春秋时割股奉君、耻于贪天之功的介之推,东汉时博通典籍、名倾天下的太学生领袖郭泰,北宋时候出将入相、四朝名相文彦博而誉称“三贤故里”。此处士绅庶民受三贤遗风之熏陶,历来急公好义、胸怀宽厚,乐于捐输,也很少难为官家。自古以来,凡在绵上为官者,俱得升迁或平调,绝无被罢黜者。并非为官的俱善,实是民风使然。

为官敬民一尺,百姓敬官十分。

郭承琪对富商谦逊礼敬,对平民百姓宽容大量,于公于私执中而为,留有余地,因此每到关键时候,大家都乐于撑门面、救急需。去年劳军,区区小县捐输的军费银洋竟达二十多万,为晋地诸县之最。

至于那些官员差役,既在仕途和生计上仰赖他,自然个个俯首帖耳,小心效力。不怕他们平时贪图些蝇头小利,也不怕他们钻营法律空隙,只要不拆自己台、不踩自己脚根、不毁自己声誉,他便乐为遮人之伞、渡人之舟。

最费油盐的,是那些不正经读书的读书人。他们难缠又不好惹,离他不得又放纵不得。他们既会歌功颂德极尽巴结逢迎,也会牢骚满腹到处造谣生事。他们会编造绯闻、会满大街张贴传单、会蛊惑良善抗租抗捐、会啸聚山林打家劫舍,地方安定,多半在他们身上。

郭承琪也是读书人出身,且从政之前是教育救国论的追随者和实践者。国家要长治久安,不仅要让人人懂廉耻、有知识、明是非,更要紧的是,要统一思想和主义,要以阎先生“中”的哲学处理万事万物,并一以贯之。正经只要一本足矣,岂容乱蓬蓬杂草丛生。必得先管住读书人的嘴、收服读书人的心,方能使大家齐心、不生乱心。

基于此,就任以降,郭承琪对教育之关注远胜其前任,也舍得投精力、花银子。他不仅在各镇建起了公学,还亲自委派校长和教员。学校开什么课、老师讲什么内容,都要志人督察和暗访。对本县大亦、最负盛名的林宗书院,郭承琪更是关照备至,除要督学每周书面通报而外,每月要亲自巡视一次。老师但有不轨之言行举止,初犯训诫,再犯辞退,重者依法拿问。由于他用心,各书院、学堂无论先生、后生都认得他,亦都领教地过其谆谆教诲。

处理完公事,郭承琪由若干官员陪同到林宗书院。

被簇拥着巡视一番之后,校董将学生们召集到先贤郭泰有道雕塑前,请他训话。他讲了通忠孝仁义的大道理,讲了本县惠民的种种举措,又引经据典宣讲阎百川处请教来的时髦学说,可谓情之切切、言之凿凿。

讲到前些时的反动传单,郭承琪要大家不受蛊惑,专心读书,以期将来为国家效力,要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劝阻之、远离之,见到反政府之恶行,则奋起举报之、抗拒之、消灭之;他又特别要求教师们,要效法古之圣贤,为人师表、慎独忠恕,不妄议国家是非、不听信赤党邪说,要做学生之良师益友,不得将学生引入歧途……

赵易生也在下面听讲。

他听得很专注,寒风飘逸着胡须,掀动着衣裾,他私毫不为所动,边听边思考,并礼节性地带动大家鼓掌。不时而起的掌声,令郭承琪深受鼓舞,遂更加着意言词和事理,以免有秕露之处。多数学子为县长的宏论折服,只有少数露出茫然的眼神。

训话完毕,师生们渐渐散去。

郭承琪快步走向赵先生:“赵先生,请一步说话。”

赵先生拱手施礼:“县长大人有何指教?”

郭承琪谦虚道:“先生面前,我不过是班门弄斧。正要向先生求教。”

赵先生道:“我乃一介书生,哪敢妄加评论。县长你上承阎公厚意,内蕴为政心得,其论甚妙。然所谈与所为,似有背谬。若真如县长所说,能够付诸实行,所为多一分善行,则百姓福大一分,所为多三分德政,百姓则利大三分。吾妄言之,县长勿怪。”

郭县长道:“哪里。依承琪看来,为政者之首要,在于和民心、除民怨;要和民心、除民怨,必先要讲公道。为官的能事事讲公道、依天理,那么百姓们心气便顺,怨言便少。公道便是法度,若能够让百姓们知法度,大家便都有怯惧之心,枉法之事便可大减。先生以为如何?”

先生说道:“历来民怨俱是因不公而生,要和民心、除民怨,先要找到不公之症候所在,对症下药。法度不公而欲使百姓无怨,只怕是缘木而求鱼啊。”

郭承琪问道:“先生以为当今社会,不公之症候在何处呢?”

先生答道:“耕者无田、劳者无产,贫富悬殊。”

郭承琪笑道:“先生所言,有一半对,另一半却不敢苟同。那有万顷良田的、有万贯家财的,固然不免有巧取豪夺而来,然大多却是祖祖辈辈勤劳之积蓄;那在乡为人耕田、在城为人出力的穷苦人,固然有败了家业而穷困潦倒的,然大多却是无知无识、积贫积弱造就的。要说不公平,也只是时运不济,该怨自己命苦,却怪不得政府。”

先生说道:“穷者缺衣少食,富者锦衣玉食;穷者当牛做马,富者不劳而获;整日劳作之人,偏处于最底层,既无话语权,更无应有之保障。贪腐者众,清廉者寡;为富不仁者多,良善者寡。自满蒙退位,民国建制以来,战乱不休,民不聊生,义者啸聚、弱者敛言,奸者为盗、良女为娼。民怨冲天,执政者自然要概括承受,若不能痛苦反思,任由民怨累积,覆舟之乱必不远。”

郭承琪说道:“我中华百年以来饱受列强欺凌,积疴也深,幸得民国振兴才见曙光。然如久病之人,岂能一日而治乎?国家之兴旺,必要有人付出代价,忍一时之苦楚。”

先生说:“历来百姓最是能忍。若国家一心为大众着想,百姓们穷也忍得,苦也忍得,罪也忍得,并无怨言,反而会众志成城,爆发巨大创造力,国家也因此生机盎然;若国家只为少数人着想,只顾维护既得利者,而弃弱小于不顾,怕是仇富之心愈炽,求变之心愈烈,到忍无可忍之时,天翻地覆,终不可免。”

郭承琪说:“家无规不守,国无法不立。国家立法,正是为保障社会秩序。对于勤谨本分之良民,只要他按时完粮纳税,政府绝不会为难于他。若是暴力抗法、劫富济私、以种种不正当手段图利的话,那么国法昭昭,断然容不得他胡作非为。”

先生说道:“完粮纳税,自然是百姓本分,然而政府本分又何在呢?天灾年馑,百姓流离失所,卖儿卖女、人人相食之时,政府又何在呢?今年夏征秋粮,多少人家啃榆皮、吃野菜,政府又有何惜民之举措呢?只取不与,百姓能无怨吗?至于警察和监狱,若不顾正义,单为少数人保驾护航,压迫多数民众之怨望,与盗贼又有何异?”

郭承琪正待反驳,刘三桂过来附耳说了几句话。郭承琪转身、执先生手告辞道:“先生此言,似有偏见。今日有要事处置,先行别过,改日当再登门请教。”

先生目送郭承琪离去,摇摇头,陷入沉思之中。

……

中午,一些学生到赵易生书房闲聊。

先生书房向来是倾向新学的青年聚集之地。先生喜欢和青年相处,而大家亦钦佩他博学睿智、亲切又随和,将他视做当代之郭泰,以恩师事之。

讨论的自然是郭县长视察书院之事。

赵先生问:“你们可曾知五十步笑百步之典故?”都说知道。赵先生乃说:“所谓中者,并非不偏不倚之中,而是在一个度上行事,依我看,阎公行事,正如彼跑五十步者。瞻前且不忘顾后,趋利之时,惟恐有所不及,却故做谦和之态;避害之时,惟恐有所不及,却故做抗争之态,皆为博得好评,占得高度。”

有学生问道:“如此不是很稳妥么?”

先生道:“确是稳妥。然而,于已有用就是有理,于已无用就是无理,所以永无定理。依此处世,惟有自私自利之图,永无公利公益之谋耳。”先生走到门口,一脚踏在门里,一脚踏在门外,不出亦不进。学生正诧异,先生摇头晃脑、如念台词道:

“吾欲进乎,吾欲出乎?”

学生笑道:“我等如何晓得?全由你心思而已。”

先生正色道:“这便是了。你若想我出时,我便进来;你若想我入时,我便出去。又譬如我等座谈,我若欲留你时,便说天色尚早;我若烦你们坐久,便说天色已晚。换作诸位,若想听我说时,便以奉承话哄我;若不想听时,便以先生尚未用饭托辞离去。情景一类,机变而已矣。”

学生听先生提到用饭,纷纷起来告辞。

赵先生挽留道:“一个也不能走,我还有话说。”大家便又坐下,先生却哈哈大笑起来。

“你们看,是谁的理呢?”

标签:电话 动态 秘书 前途 

出处:湛氏家族古今志网址:http://zhanganquan.com   http://www.zhanganquan.com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相关评论
评论者: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421号

    渝ICP备12002000号-1

Powered by OTCMS V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