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宗工作

全国统一族谱各地源考邀请函

时间:2011/11/25 21:43:04  作者:中华湛氏联谊交流信息源  来源:湛甘泉研究会  查看:3027  评论:41
内容摘要:全国统一族谱、各地源考。 时间:2008-9-5 0:52:25      ...

全国统一族谱、各地源考。
 
 时间:2008-9-5 0:52:25    

 
                                                              

中华湛氏族谱编纂动员大会暨第十一届湛族同宗联谊会

邀  请  函 

尊敬的湛氏宗亲:

    天下湛氏本是一家,无论您身在何处,同宗同祖、血脉相连的骨肉深情将我们紧紧连在一起。

    为加强各地湛氏宗亲的交流,增进各地湛氏宗亲的友谊,架起联络各地宗亲的桥梁,经湛族同宗联谊会决定,在江西省赣县召开中华湛氏族谱编纂动员大会暨第十一届湛族同宗联谊会。具体事宜如下:

    一、会议时间:2008年10月1日-4日(1日报到,2、3日开会及联谊,4日结束)。

    二、会议地点: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县城(具体地点另通知)。

    三、会议内容:祭拜扬雅湛氏祖墓及扬雅、元田湛氏宗祠;修谱动员会;参观赣县客家文化城等。

    四、参会人员:外地来宾,名额不限,自愿参加;赣县宗亲代表由各村协商推荐一至二名。

    五、会议经费:参加本次会议的人员要求每人捐款300元以上,多捐不限,食住统一安排。捐资500元以上,将在甘泉报上登名字表扬;捐资1000元以上,在甘泉报上登名字、照片表扬;捐资2000元以上,在甘泉报上登名字、照片、个人简介;捐资3000元以上,成为本届名誉会长(每5年一届)。 (2008年已向赣州分会捐款300元以上的免交)。

    六、交通路线:赣县位于江西省南部,赣江上游,环绕赣州市区,赣县县城距赣州火车站10公里,距赣州汽车站7公里,距赣州民航机场17公里。自己驾车的宗亲宜中巴车以下的车型,因去扬雅的水泥公路路窄弯多。四面路线为:

        东面:经323国道至赣县县城,或经赣龙铁路至赣州火车站;

      南面:经105国道至赣州汽车站,或经赣粤高速至赣州出口—赣州市区—赣县县城,或经京九铁路至赣州火车站;

     西面:经大广高速至赣州出口—赣州市区—赣县县城,或经京九铁路至赣州火车站;

    北面:经九江市-赣州高速至赣州出口—赣州市区—赣县县城,或经京九铁路至赣州火车站。

   七、交通工具:是否带车来参会,请在回执中注明,以便安排赴赣州火车站、赣州汽车站、赣州民航机场往返车辆。

    八、联系方式:为做好接待、安排工作,凡来参会的宗亲,请于9月10日以前做好准确回执,回执采取邮箱、QQ、电话等方式,QQ:591524579、电子邮箱:jxgxzsqhy@sina.com、手机短信息13576667969、信函:赣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湛诗权 邮编341100。

    诚挚邀请您参加!

    您的到来,就像春天的阳光,温暖我们的心房!

    我们衷心地期待及热烈地欢迎您及家人的莅临!

    顺祝

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财源广进、合家欢乐!

    赣县联络员:湛礼诠  电话:013576731969  

湛诗权  电话:013576667969

赣州联络员:湛先荣  电话:015879790787

湛志荣  电话:0797-5861885

湛族同宗联谊会赣州分会

                                               二00八年七月一日

附:中 华 湛 氏 族 谱 编 纂 动 员 大 会 暨 第 十 一 届 湛 族 同 宗 联 谊 会

回   执

 姓   名
 性  别
 住  址
 是否自驾车
 是否需联系旅行社
 联系方式
 
 
 
 
 
 
 
 
 
 
 
 
 
 
 
 
 
 
 
 
 
 
 
 
 
 
 
 
 

                                                            (可另纸书写)

 

 

 

关于沙贝太祖考湛四郎与扬雅谱载祖考湛付四郎的辨证思考

湛凌松

    近两年,随着赣粤两省湛氏宗亲的密切联谊,关于湛四郎与湛付四郎是否同一人的问题被提了出来。如何认识、解决好这一问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对沙贝太祖考湛四郎,我在《湘粤湛氏祖先考》中有过论述,曰:“关于太祖考府佥公及德配夫人何氏的生平,或因旧谱失传,或因碑铭损坏,沙堤谱没有详细记载。就是当年治中公立碑时,也只知他们的卒年而不知其生年。”

查民国十年所修《增城沙堤湛氏族谱·卷二十六·列传·治中公传》之首段云:“公讳露,其先闽中莆田人也,在元为广东道德庆路总管府治中,宣授奉训大夫。自莆迁南雄,转迁增城,卜居甘泉都之沙堤乡。奉其考府佥公、妣何氏夫人骸骨迁葬于沙堤之社坛冈,大德元年长至日重志其墓,以示子孙勿忘。至元三十年夏四月,葬其配邝氏夫人于甘泉里白冈北山。厥后长子讳世忠次子讳晚丁葬公于北山,与邝氏县君(原注:元制五品妻封县君)合墓。七世孙明资政大夫、南京兵部尚书若水倡族人建祠于独冈,以祀之,遂为沙堤湛氏始祖。”

其中“重志其墓”四字,有无透露更多信息呢?有,但不多。在《增城沙堤湛氏族谱·卷十三·山坟图》的第一幅图中,有碑文如下:“考行四郎卒于庚子,妣行五娘卒于癸酉,正月初七日合葬社坛冈之原。显考府佥湛公、显妣夫人何氏墓。大德元年长至日孝子奉训大夫德庆路总管府治中露志。”你看,太祖考府佥公的名讳字号,及他们夫妇的出生年月,连作为孝子的奉训大夫、德庆路总管府治中的新塘始祖露公也不清楚,无法刻之碑铭。而在《增城沙堤湛氏族谱·卷一·始祖总图纪》中,关于始祖露公的记载,也缺少出生记录,云:“一世露,四郎子;官广东道德庆路总管府治中,宣授奉训大夫,崇祀本邑旌善祠;配丹扬邝氏;卒至元癸巳,合葬本邑白冈,丁位向;二子,长世忠,次晚丁;有传。”

而“卒至元癸巳”的记录有误,我在《湛氏史志》中叙述露公的文字时,也是用的这个错误记录,认为卒于1293年。为什么呢?这个“至元”,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年号;这个“癸巳”,是天干地支的计年方法,代表年岁之意;而“至元癸巳”,即至元三十年癸巳,是公元1293年。上文的大德元年,岁在丁酉,是公元1297年。岂有露公1293年已死,而四年后的1297年却为父母立碑的道理?带着这个疑问,细查《中国历史年表》,在不足百年的元朝历史中,有两位皇帝用过“至元”这一年号。一是元世祖忽必烈,用了31年,其癸巳岁是公元1293年;二是元惠宗妥欢帖睦尔,用了6年,无癸巳岁,他三换年号,有元统、至元、至正,在至正十三年正是癸巳,即公元1353年;虽是一字之差,却是不计较不知道,一计较吓死个人,60年啊,整整一个花甲子。因此,可断定新塘始祖露公卒于至正十三年癸巳,即公元1353年。而从他为次子命名晚丁(晚丁公出生时,其兄长世忠公已有原显、禘锡、禘德三子,其中第二子禘锡大晚丁七岁而第四子丙孙小晚丁四岁),和晚丁公生于1292年,卒于1352年(比露公早逝一年)来推断,新塘始祖露公还是位高寿的人,起码享寿九十以上。这样一来,不仅上文所疑冰消雪化,而且得出露公高寿的结论,何其快哉!

我在《湘粤湛氏祖先考》中,已对治中公为父母所立碑文中“考行四郎卒于庚子,妣行五娘卒于癸酉”考证为:太祖考府佥公卒于宋理宗四年庚子,即公元1240年;太祖妣何氏夫人卒于宋度宗咸淳九年癸酉,即公元1273年。在《治中公传》中,对新塘始祖露公的迁徙路线交代得很清楚“自莆迁南雄,转迁增城,卜居甘泉都之沙堤乡”;太祖考府佥公如何到的莆田,没有一字交代,这就为我们研究江西位思堂《赣县杨雅湛氏联修族谱》及其谱载七世祖湛付四郎提供了文字依据。祖先们早自秦汉,中经唐宋,晚至元明的迁徙路线,可否大致推论为:秦汉魏晋南北朝时祖居豫章新淦,隋唐五代十国宋时有祖先自豫章新淦迁徙河南山东等中原地区并南往闽粤等地发展,元明清时已有湛氏望族在江西福建湖广川黔台湾等地先后出现。谱说太祖考府佥公的祖先来自开封,而江西湖南谱根在豫章、川黔谱根在增城、台湾苗栗谱根在潮洲,均可据谱寻源,理出大致的线索。

湛公付四郎,据《赣县扬雅湛氏联修族谱·英三郎公派下世系庆源图·位思堂》第十六页上的文字记载,为:“生于宋宝佑六年戊午十月初十丑时,自壮商于广州增城县,取妻于彼居之,今有子孙殷富繁衍,理学甘泉公即其后也。”这段文字,很值得分析研究。因为按《增城沙堤湛氏族谱·卷十三·山坟图》治中公所立碑文 “考行四郎卒于庚子,妣行五娘卒于癸酉,正月初七日合葬社坛冈之原。显考府佥湛公、显妣夫人何氏墓。大德元年长至日孝子奉训大夫德庆路总管府治中露志”的确载,太祖考府佥公卒于宋理宗四年庚子即公元1240年,而宋宝佑六年戊午即公元1258年湛公付四郎出生时,则太祖考府佥公湛四郎其人已死18年,从一般道理上讲,是不通的。揭开迷团,还有待发掘其它有力证据。

如果此说成立,那么是谱有关文字可资研究,据该谱其父祖两代的记录:“小四郞(1213-1256),生于宋嘉定六年癸酉三月十一寅时,卒于宋宝祐四年丙辰七月十五日戌时;配张氏(1216-1267),生于宋嘉定九年丙子正月初三卯时,卒于宋咸淳三年丁卯十一月十四辰时,夫妇同葬本里河坑,生一子,二十郞。二十郞(1234-1258),生于宋端平元年甲午二月十四申时,卒于宋宝佑六年戊午十二月十九酉时;配刘氏,生殁未详,生一子,付四郞。” 可知付四郞的祖父享年43岁,祖母享年51岁,祖父祖母死后葬在杨雅祖宅故地;而他的父母则不那么幸运了,离开了故地,流离他乡,故父亲因奔波劳累,24岁便离开人世,母亲刘氏的情况则更加不详。这一家子,会不会是展转流离,最后迁徙到福建莆田定居的湛四郎一家呢?但从杨雅谱和沙堤谱上看来,都记述简略,不知详情;杨雅谱对这一支记录至此,别无下文,情况有如川黔旧谱多处多次出现的那样;沙堤谱则湛四郎以上没有记录,漠然不知所自,情况亦有如川黔旧谱对甘泉公以上祖先无有记录,或语焉不详,只是以下逐渐清楚明晰,详载配氏子女功德事迹一样;两谱只是在他(付四郞=?行四郎)所属行四这一点上高度肯定,难道是巧合么?各位须知,沙堤谱最早是七世祖甘泉公弘治十二年(1499年)所修,代数近十代,去太祖考府佥公湛四郎卒259年,去新塘始祖露公为父母立碑202年,没有文字记录以资考证,凭着一腔热情和感人的孝悌精神“访诸族人之老”,结果是“杰者仅得其大略,然犹莫知上世之所自,可知者府佥公而下而已,虽府佥公之名,亦已亡焉,而况其他耶?”故这是我们湛氏历史上的一段公案,不才且姑妄言之,请大家批评指正。

据《赣县扬雅湛氏联修族谱》的记载,杨雅谱系为:

1、唐朝一世祖湛贵(767-829)至宋朝十六世祖湛英三郎(1116-1196)

嘉庆八年癸亥谢龙光撰《位思堂记》:“远祖贞元间登第职贵公,贵公以下源流世系,旧谱已遭兵燹,未有副本,赖公心记手录,而湛氏宗祊得以上有所承,下有所接者,系公维持之力。”康熙四十一年湛自彬撰《扬雅湛氏四修族谱序》:“今吾族英三郎公,为杨雅鼻祖也。逆而溯之,自临江新淦湛贵公所出,则贵公固水之源、木之本也。无如英公自临江徙赣,携来家乘遭宋乾道之变,冠燹作难而尽付之;灰烬之余,虽然谱固无存,而孝思仍复不匮;我祖英三郎公心记手录,三复致意,实为元至正间允忠公初修底本,而新淦之世系赖以不坠。”可惜的是这部湛英三郎自临江徙赣携来的家乘,即《新淦湛氏族谱》,遭宋乾道之变而失传,很多唐宋以前的珍贵资料永远无法面世了。关于新淦始祖湛贵的详细档案,杨雅谱记载为:“ 新淦始祖湛贵,字仕显,生于唐大历二年丁未正月二十日子时;于贞元十二年丙子以诗赋登第,除授筠州高安令,甚有政声,得台谏器重,徙县治于元阳观;殁于唐大和三年己酉。配陈氏新淦县(人氏),赠宜人,殁于唐长庆四年甲辰;生三子,湛铁、湛铖、湛镜。”

2、1356年(至正十六年丙申)湛允忠(1320-1358)修成《湛氏初修族谱》,解决了自十六世祖湛英三郎至其时人丁(十六世至二十五世前后)的繁衍承传问题。    

3、1488年(弘治元年戊申)湛彦鼎湛复能湛象贤等人二修《赣县扬雅湛氏族谱》。

以上三次修谱,虽然规模小,但均早于沙堤谱。其中湛允忠所修《湛氏初修族谱》,比甘泉公所修《沙堤湛氏族谱》早143年;湛彦鼎湛复能湛象贤等人二修的《赣县扬雅湛氏族谱》,也比甘泉公所修《沙堤湛氏族谱》早11年,有很多珍贵的史料,其价值还未开发出来。

4、1559年(嘉靖三十八年己未)湛惟辎等人三修《赣县扬雅湛氏联修族谱》。

5、1702年(康熙四十一年壬午)湛自渭湛自振湛自默等人四修《赣县扬雅湛氏联修族谱》

6、1803年(嘉庆八年癸亥)湛振衍湛光暄湛大骏湛振茗等人五修《赣县扬雅湛氏联修族谱》。

7、改革开放后,赣州市湛氏宗亲秉承祖先光荣传统,挟当今盛世修谱之春风,精诚团结,万众一心,修成六修《赣县扬雅湛氏联修族谱》六大部。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虽还有分歧和疑问,但湛四郎与湛付四郎是否同一人的问题,基本可以认定解决,这对团结全国湛氏,推动《中国湛氏族谱》的工作进程,都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二00八年元月十四日于松梅轩

 

凌松《付四郎的辩证思考》读后浅谈

湛国楠

    我因最近较忙,来不及把凌松理事长的传真来的资料细读,只是粗阅了一下,就发现几个重大的问题:

一、露公何以会在府佥公死后23年才出生呢?

    按凌松的“推算”,露公卒年为1353,“起码享寿九十以上”,那么1353-90=1263,就是说露公出生于1263左右了。而府佥公卒于1240,岂不是父亲死了23年儿子才出生?太谬矣!

    二 、付四郎公仅大露公5岁?

    接上一点数据,1263-1258=5。1258年是付四郎公生日,即是说仅比露公大5岁,要露公作付四郎公的儿子,只能是天大的笑话!

二、            回头看看《江西豫章湛氏源流考》第22、23条其衔接关系是露公直接接上去的,如果真的决定是如此,那么府佥公就成为“编外之人”了,我们后人这么做法,对得住先祖吗?露公九泉有知,也会难过!

注: 沙堤湛氏族谱中,关于露公葬丧事颇为奇特叙述的有两处:其一为谱的卷一《始祖总图纪》的"一世露,四郎子,宫广东道德庆路总管府治中,宣授奉训大夫,崇祀本邑旌善祠;配丹扬邝氏;卒至元癸巳,合葬本邑白冈,丁位向"。"另一处的《治中公传》中写道:…重志其墓,以示子孙勿忘。至元30年夏四月(元至元夏),葬其配邝氏夫人于甘泉里白冈北山。厥后长子讳世宗次子讳晚丁葬公于北山,与邝氏县君合墓"。两次葬事都是在至元30年(癸已)。但前者概略.着重讲的是露公与配偶邝氏夫妻最终合葬之事;后者讲的只为露公之配偶邝氏个人丧葬事,其时露公还在世,并未卒去。《辨证思考》的作者,抓住前者发挥地写,对后者实际过程不予一究,就断定露公卒于后至元癸已。如此处理,令我费解!以我个人看法:"卒至元癸已者,邡氏夫人也;并非露公。"回头再看看其一的那几句文字:"…;配丹扬邝氏;卒至元癸巳,…"。该段文字并无铁定露公的忌年就在至元癸巳。何以见得?假如把该段中间两句的标点符号改动一下,成为"配丹扬邝氏,卒至元癸巳;"只对调了标点,让分号放在"癸已"之后边,则该忌年是属邝氏的了。所以,点校用的标点符号的差异,就导致句义的变化。以上只是我的大胆猜设,不对之处,诚请批评指正。                                         

 

 

付四郎公就是府佥公吗?

----读谱笔记心得

                             湛国楠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首先须弄清以下诸关键的史实:

    一、彼此生卒年份是否一致或相差不大(比如二十年以内),

    根据扬雅谱载,付四郎公生于宋宝祜六年(1258),卒年不详。而根据新塘谱及墓碑记录府佥公卒于公元1240年,生年不详。照此计算,府佥公死后18年付四郎才出生,非常有力地证明:付四郎不是府佥公!曾有人说,上述生卒年份可靠吗?答曰:绝对可靠!因为付四郎公的生年是扬雅族谱清清楚楚记录的,而且上有付四郎公的父亲祖父祖辈的生卒年月一级一级管住,绝对不会发生子大过父的年岁之事。府佥公的卒年不但沙隄族谱有清晰记载;而且有府佥公墓碑作物证;同时该族谱是甘泉公写的、墓碑是露公亲立的,不会有错。凡此种种,不可改变。除非另有更铁的事实为据。

    二、彼此经历是否相同或近似?

    扬雅族谱记载,付四郎“自壮商于广州增城县娶妻于彼居之”。沙隄族谱记载及有关资料叙述,说明府佥公从未到过新塘或增城,死后才由其子湛露把骸骨迁葬新塘;公之妻也在福建娶的,生在福建死在福建。府佥公是当官(小官)的,无经商的纪录。所以付四郎与府佥公的生活和工作经历没有丝毫相同之处。

    三、彼此的家庭和五服内的亲属是否相似?

    付四郎公上溯是三代单传,这是扬雅族谱的清楚记载,公是独子并无兄弟,虽叫四郎,这是按叔伯兄弟一起排行的。但府佥公不是独子,属亲兄弟排行第四,乃称“行四郎”。这是增城方面有关资料记载的。有个别人曾说过:“付四郎-行四郎,是否将付字写成“行”字之误?答曰;“付”是辈份字(称字辈),“行”是序号的前置字,所谓“行四郎”乃是排行第四之意(指亲兄弟排行)。因此我认为付四郎与府佥公的家庭组合情况有很大的不同。

    四、有无第三方面族谱可以印证?

    答复:是有的。如湖南罗湘,平江、汨罗等总族谱及分谱可以查阅印证。特别是石林先生所提到的《河南(付)四郎公谱》更可印证。不过石林先生提该谱时,写得较含糊,“四郎”公是哪个四郎公?如认定是“付四郎”,为何要在付字加上括号?写(付),令人觉得怀疑:是否真的付四郎?如真的是付四郎,就皆大欢喜,无论对扬雅或增城都可以深入研究付四郎是否即府佥公的疑问。如果该谱不是写付四郎而写府佥公,那就乃沙堤人之大幸。因此要千方百计把该谱弄来一读(我己去信扬雅族亲设法找到该谱),以免大家在“瞎子摸象”。

    总而言之,修谱、续谱不是写小说而是写史,是—件很严肃的工作。再不要出现如汨罗的“东之”问题了。前不久,不知哪位先生,把扬雅的念九郎公的片断资料提供给阳春族亲,请他们接上扬雅念九郎公去修阳春的族谱,殊不知阳春先祖佰七郎公当时还不是姓湛而是姓谌,湛姓是分支来广东的谌氏人,由谌改湛的。现阳春湛氏的先祖佰七郎原为福建永定的谌佰七郎,不是扬雅的湛念九郎,怎能“张冠李戴”去修改谱碟?我希望这么不严肃的事不要再发生了。宗亲们,你说是吗?

                                                               2007年01月18日

   

掀一掀  点一点

一卒至元癸巳者邝氏夫人也

最近粤川黔部分湛氏族亲,对露公“卒至元癸巳”问题进行若干议论。大致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认为露公不是卒于“至元癸巳”。其根据是沙堤湛氏族谱《始祖总图纪》的“配丹扬邝氏;卒至元癸已,合葬本邑自冈……”句中的“卒至元癸巳”是“卒至正癸巳”之误。如真的“卒于至元癸巳,就不可能在四年后的大德元年为父母立碑”。并推定公的卒年为“至正癸巳”,即1353年。另一说也认为公不是卒于至元癸巳年,因根据沙堤谱《治中公传》记载,公在至元三十年(癸巳)还为其配邝氏办葬事于白冈北山,如公已死,怎能为夫人办葬事呢?但不认同露公“卒至正癸已”之说,因为此一推算违反伦理逻辑(注)。(父死23年后,子才出世)

   为辨明上述两版本各自所持的论据,须对族谱掀—掀、对有关原文点一点。

《增城沙堤湛氏族谱•卷一一始祖总图纪》,关于露公的记载,云:“—”世露四郎子官广东道德庆路总管府治中宣授奉训大夫崇祀本邑旌善祠配丹扬邝氏卒至元癸巳合葬本邑白冈丁位向二子长世忠次晚丁有传”原文没标点符号且是繁体字。《关于沙贝太祖考湛四郎与扬雅谱祖考湛付四郎的辨证思考》(凌松提供),在原文加了标点符号并改为简体字。整段便成为;“一世露,四郎子;官广东道德庆路总管府治中,宣授奉训大夫,崇祀本邑旌善祠;配丹扬邝氏;卒至元癸巳,合葬本邑白冈,丁位向;二子,长世忠,次晚丁,有传”。对该段原文的解读,标点符号是关键。如“配丹扬邝氏卒至元癸巳合葬本邑白冈”这一小段文字,按凌松提供的标点,可解释为露公“卒至元癸巳”年。如把这一小段文字标点改为“配丹扬邝氏,卒至元癸巳;合葬本邑白冈:”即只把“邝氏”后边的分号改逗号,“癸巳”后边的逗号改为分号,则“卒至元癸巳”者是邝氏,而非露公了。下边另有印证。

  再来看看《沙堤湛氏族谱·列传·治中公传》之首段云:“公讳露,其先闽中莆田人也,在元为广东道德庆路总管府治中,宣授奉训大夫。自莆迁南雄,转迁增城,卜居甘泉都之沙堤乡。奉其考府佥公、妣何氏夫人骸骨迁葬于沙堤之社坛冈,大德元年长至日重志其墓,以示子孙勿忘。至元三十年夏四月,葬其配邝氏夫人于甘泉里白冈北山。厥后长子讳世宗次子讳晚丁葬公于北山,与邝氏县君(原注:元制五晶妻封县君)合墓。七世孙明资政大夫、南京兵部尚书若水倡族人建祠于独冈,以祀之,遂为沙堤湛氏始祖。”(此段文字及标点符号是凌松提供的,族谱原文无标点)。

  对上段文字的解读没有什么困难,标点符号基本清晰,找不出什么疑问。情况叙述也较详细,可以说是对《族谱卷一·始祖总图纪》的补充。“至元癸已(即至元三十年),露公确实还在世,才能去葬其配邝氏夫人于自冈北山;“与邝氏县君合墓”是以后若干年的事(至少晚于1297年)。“卒至元癸巳”者实邝氏夫人!

  综上所述,“卒至元癸巳”者不是霹公。那么露公卒于何年?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就有待高明去研究了!不赘。

湛国楠08.2.15

(注):详我写的《凌松  {付四郎的辨证思考)读后浅谈》

 

    (湛伟健的个人意见,要编全国统一的族谱,肯定有些东西要编上去,而且要编得承上启下,如果不是这样,根本就不可能全国统一族谱。究竟还要不要全国统一族谱?还是只保持现在的各分会为团体,不搞全国统一族谱了,请各宗亲来稿发表自已的意见。)

 

 

 

                           

关于联合编撰《中国湛氏族谱》的意见

                                                                                                                                                                                                      湛凌松

    乱世毁谱失谱亡谱,盛世集谱撰谱合谱。这是普遍规律,我们湛氏也不例外。在我们湛氏四千多年的历史上,历代祖先为子孙计,不无繁简精粗的各式族谱;这些族谱有的传了下来,使我们能够依稀了解旧时久远的家族风貌,令人心潮澎湃浮想联翩;有的则散失毁坏在历史的烟云烽火中,永远无法理清历史这团盘根错节的乱麻,徒留浩叹。

    我们湛氏是轩辕黄帝的分支,是治水英雄大禹的后代,系出远古姒姓;自夏代诸侯国复姓斟灌改单姓湛氏以来,虽人少力薄,但代有贤达名宦。如东汉大司农湛重、东晋诗人卫军谘议参军湛方生、唐贞元十二年进士官高安令赣州始祖湛贵(767-829)、五代十国时光州人官御史大夫国子监祭酒湛温、宋景祐时进士官屯田郎中湛俞、元大德时官广东道德庆路总管府治中沙贝始祖湛露(?-1353)、明弘治十八年进士官南京礼吏兵三部尚书沙贝七世祖湛若水(1466-1560)、明成化官长沙府八台总兵湛清、明永乐进士官内江令湛礼、明赠武显将军湛东之(湖南汨罗始祖,原居豫章新淦,元末由江西南昌府丰城县铁树观率次子四子六子迁湖南长沙府湘阴县洞庭磊石白塘湖习礼街杏子园落业,明洪武三年庚戌长子自心迎回江右)、清川黔有湛重贡生官教谕湛清贡生官杭州府湛钥嘉庆三年戊午举人官浙江缙方知县湛琚嘉庆癸亥科武生甲子科武举、清乾隆四十五年庚子科举人连捷进士官江西永宁知县嘉庆三年戊午浮梁同考试官暑定南厅同知兼署永丰县事沙贝十八世祖湛祖贵、清道光二十八年督标咸丰初奉调随征转战广西两湖浙江等省擢升广西全州中军守备赏换花翎同治元年授湖南沅州协中军都司补南韶连镇中军游击奉旨以参将尽先补用加总兵衔同治六年七年署三江口黄冈等协副将八年实授黄冈协副将并赏给振勇巴图鲁勇号十二年遇有总兵缺出尽先简放并着署理潮州镇总兵兼办善后事宜卒年五十二督抚奏闻上甚悼惜追赠振威将军照实缺总兵军营立功后病故例赐恤着王大臣撰给祭文赐祭一坛遣官致祭并赏治丧银五百两荫一子以二品荫生俟及岁归部引见铨选赠封三代二品妻封夫人其长子名锡高承荫沙贝十九世祖湛恩荣号渭波、清随左宗棠收复新疆立下战功钦赐巴图鲁封提督总兵平叛大将军的平江人湛其英等等。如无谱书典籍,这些祖先也将淹没无闻矣。

在当今太平盛世,我们如何联合修好承先启后的《中国湛氏族谱》?值得大家讨论研究。继《江西豫章湛氏源流考》之后,为激发大家的兴趣,集学习研究各种不同版本的《湛氏族谱》二十余年的经验,不揣冒昧,大胆陈言,袒露心声,就教方家与全体湛氏父老兄弟。

各地认真编修《湛氏族谱》的同仁,大概都会有相同感受:当搞清一点疑问,我们会欣喜如狂;当解决一个难点,我们会欣喜如狂;当认定一个事实,我们会欣喜如狂;当弄清楚一处旧谱有载而几百年互无往来,终于因联络上而把酒言欢、共叙亲情、共商族事、共谋发展时,我们会欣喜如狂!当某一问题揪积于心百无一解时,我们会寝食难安,愁容满面;当某一祖先去向不明忽隐忽现时,我们会梦绕魂牵,苦苦寻觅;当某一宗支因修谱而突然来访,我们会热情相待,据实以告,双方会因共同理清根源而喜悦满怀,双方会因上溯无路而怅然若失,双方会因肝胆相照而奋发图强。凡认真研读《湛氏族谱》的同仁,大概都会有相同认知,旧谱因年代久远而残破不堪,有的地方无法辨认;祖先们修谱时往往只局限一地,对旁祖别支记录不确,或张冠李戴,或名讳颠倒;祖先们修谱时均以天干地支或年号记年,往往有误,我们手头需要一部准确的《中国历史年表》,以备不时对照查阅。

    在当今太平盛世,我们要想联合修好承先启后的《中国湛氏族谱》,愚意以为应遵循如下原则,方能做到求同存异,较为顺利地达到目的。

    一、组织到位,通力合作

    因为是编撰《中国湛氏族谱》,牵涉的面广,必然会遇到许多认识不一致或不尽一致的地方,就要要求各地族长求同存异,不要固执己见,以《中国湛氏族谱》编辑委员会的集体决定为准,做到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

各省各地的湛族同宗联谊会所辖分会或筹备组,要先行组织当地有文化、有见解、有热情的德高望重的族中长老,年富力强的族中俊彦,参与到编撰《中国湛氏族谱》的工作中来,积极做好本地湛氏始祖与全国湛氏始祖(暂定唐贞元十二年进士官高安令赣州始祖湛贵即江西扬雅谱所载豫章新淦始祖湛贵)的衔接工作。《中国湛氏族谱》编辑委员会,将于第十一届湛族同宗联谊会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民主协商定出。

    二、资金到位,多捐为荣

     编撰《中国湛氏族谱》,是件举族荣耀并光照千秋的大事,卷数多,内容全,肯定要花费巨资,不是一人一地所能负担,要求各地有经济实力的宗亲,自觉多多认捐,共襄盛举,成就我们湛氏的千秋大业,让您的英名万古流传。各地尊宗敬祖敦亲睦族的殷实宗亲,也应慷慨解囊乐做雪中送炭锦上添花之举,以上慰祖宗下为子孙树立榜样,成就我们湛氏的千秋大业,您的英名也会万古传扬。各地急公好义勤劳善良的成千上万的湛氏父老兄弟,定会少抽一条烟少喝一瓶酒,拿出自己的血汗钱,高高兴兴地捐到《中国湛氏族谱》编辑委员会,同做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显我湛氏万众一心的平生豪壮之事,成就我们湛氏的千秋大业,您的英名同样也会万古传扬。

    三、谋定后动,刻期成功

     各地《湛氏族谱》,均载有祖先们修谱时精诚团结全族动员的精彩故事,我们要编撰的《中国湛氏族谱》,事涉全国、台港澳甚至海外散处的湛氏同胞,我们做的是虽前无古人但定有来者的大事,《中国湛氏族谱》编辑委员会定会精密筹划,恪尽职守,积极工作,不负天下湛氏父老兄弟的殷切期望,顺利成功。

    四、实事求是,科学辨证

    历代祖先们修谱时,虽说能够做到“辨宗支,定昭穆,搜遗文,谘轶事,正伪舛,考异同,肩户垂帏,殚精竭虑”而成不朽之文献;但也或因世远族疏而疑信难考,或因谱亡失记而名讳相犯,或因居遥难询而姑仍其旧,或因信以传信疑以传疑而瑕瑜互见自相矛盾,留下诸多问题有待我们一一解决。故我们责任沉重,使命艰巨,要做很多调查考辩的费力费时功夫,要认真阅读旧谱熟悉它谱的审读积累,要细心考证大胆求索,更要胸怀全局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虚心求教,冷静思考,或能方可做到不辱使命。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科学辨证的态度,坚定有偏纠偏有错改错的决心,坚定不达目的决不后退的兵卒精神,无私奉献,鞠躬尽瘁而后已。

                                                                                                                                        二00八年元月十二日于松梅轩

 

 

 

搞湛姓全国统一族谱之我见

凌松.伟健理事长:

     还是伟健的意见好,全国湛氏族谱要搞,但在未较准确地搞出全国统一族谱的情况下,只保持现在各分会为团体,有各分会的族谱.

     搞全国统一族谱,的确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看来设一个专门的编委会,专职几人用十年二十年能编出并得到全国.海内外十多万宗亲的认同的统一族谱,那算是最好的啦.搞全国统一族谱,必须寻根问祖.湛氏起源有两说,一曰斟灌说,至今已4000多年,始祖是谁?所育后代?去处?所处年代?二世是谁?后代?去处?年代?......直到自己属第几代?全国各地各分支如何涵接?各分支的世系又如何?起源二曰地名说,至今已2000多年,上所提各世系分支亦一样要搞清.我们全国湛氏大家族如一棵参天大树,树有根茎枝叶,统一族谱也一样,有始祖(根)各世系,(茎)各分支(叶),支繁叶茂.要办妥这些,一定要跑遍或联系全国各分支,查全国的.各地的史料,勘查祖墓祠堂…….我们期待着能完成此巨大的系统工程,编出全国统一族谱.

     还是健哥说得现实:保持现在各分会为团体,暂未搞全国统一族谱.

     要求各分会各湛氏分支搞好各自的族谱,为将来搞全国统一族谱做准备.

     现江西豫章湛氏源流考只是湛氏大家族中的一个大的分支,应花力气搞出较准确的分支族谱,为各分会做出榜样.

     上意见正确与否?请指正.

                                                       湛振康  2008年1月29日

 

                                                        

 

关于请各分会进行换届改选工作、请各筹备组组织成立分会的通知

斟灌(2008)湛字第2号湛族同宗联谊会各分会、筹备组:

    按《湛族同宗联谊会会章》第四章第八条的规定,各分会应每三年改选一次。除前年、去年新成立的分会外,原来的分会大多数因老领导故去或其它原因已不在当地生活,成员有所变化,不利于开展工作。为有利工作,积极组织各项活动,更为配合好今年将在江西召开的第十一届湛族同宗联谊会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经常委会研究决定,请各地老分会加紧组织换届改选工作;请新成立的分会有如同河源分会理事长湛明兴因病不幸故去这种情况的做好补选工作;请各地筹备组或已与湛族同宗联谊会总部取得联系即收到寄发的甘泉族报的湛姓村落,抓紧组织成立分会。

第十一届湛族同宗联谊会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最主要的一项议程就是讨论通过编撰《中国湛氏族谱》这件大事,如各地湛氏不能派出德高望重并且关注家族命运的贤能有为之士,将不能顺利进行。为做到凡事谋定而后动,抓好抓紧组织领导工作十分重要。故要求各分会、筹备组高度重视,对广大宗亲讲明湛族同宗联谊会总部的这一意图,坚定决心,克服万难,共襄盛举。

                                        请新老分会、筹备组上报改选或成立名单时(含电话号码、通信地址、邮编),有什么良策、有什么建议,也一并报来,以供决策。

特此通知

湛族同宗联谊会 中国湛氏促进会 湛甘泉研究会 二零零八年春节

 

 

 

 

关于请各地湛氏

以江西新淦鼻祖湛贵(767-829)公

为共同始祖调治传承代序的通知

斟灌(2008)湛字第1号

湛族同宗联谊会各分会、筹备组、湛氏五百人以上大村落:

    为配合今年将在江西召开的第十一届湛族同宗联谊会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经常委会研究决定,将湛族同宗联谊会名誉理事长湛文仲初稿、湛族同宗联谊会理事长湛凌松修改补充的《江西豫章湛氏源流考》作为调治各地湛氏传承代序的样板,通过第二期甘泉报发表,以期作为统一修谱的依据。

    请各分会、筹备组、湛氏五百人以上大村落的领导和德高望重的族长,见通知后,认真组织讨论,仔细研究,做好大致的衔接工作,拿出贵宗支新的传承代序关系的书面材料。并于会前寄到湛族同宗联谊会总部,来不及寄总部的,请将书面材料带到大会。这项工作有一定难度,各地始祖如何与江西扬雅谱相应的祖先衔接更加合理?更加准确?更加科学?更加基本符合历史真实?这是需要当地族贤动动脑筋的,肯定有分歧,但要做到求同存异,顾全大局,达到我们这一代修成《中国湛氏族谱》之目的。

    特此通知

                                                                                                                                  湛族同宗联谊会 中国湛氏促进会 湛甘泉研究会 二零零八年春节

附:

江西豫章湛氏源流考

湛文仲初稿   湛凌松修改补充

01.湛贵(767-829):育湛铁、湛铖、湛镜。江西新淦鼻祖

02.湛镜(795-861):育通淮、通海。

03.通淮(824-887):育时植、时概、时棑。

04.时植(848-906):育湛喜。

05.湛喜(873-926):育盛增、昌增。

06.盛增(894-948):育九清、九涟、九河。

07.九清(912-?):育容麒、容麟。

08.容麒(933-?):育逢吉。

09.逢吉(955-?):育湛辛、湛幸、湛华。

10.湛幸(974-?):育同水、同冰。

11.同冰(997-?):育湛宏、湛素、湛滋。

12.湛素(1021-?):育皎然。

13.皎然(1046-?):育连一郎、连二郎。

14.连二郎(1069-?):育茂一郎。

15.茂一郎(1094-1150):育英三郎。

16.英三郎(1116-1196),生于宋政和六年丙申正月初一午时,卒于宋庆元二年丙辰七月十五寅时。葬本村大颈坳,享年81岁,为扬雅云江团湛氏第一鼻祖。配封氏,育少四郎、少七郎、少八郎、少九郎。

17.少七郎(1140-1202),生于宋绍兴十年庚申五月初一辰时,卒于宋嘉泰二年壬戌八月十四子时,葬本里东坑园,享年62岁。配钟氏,育念七郎、念八郞、念九郎。

18.念七郞(1156-1226),生于宋绍兴二十六年丙子五月初五辰时,卒于宋宝庆二年丙戌二月十五子时,配刘氏,育王五郞、王六郞、王七郞。

19.王六郞(1170-1233),生于宋乾道六年庚寅十二月十三申时,卒于宋绍定六年癸巳四月二十二亥时,配潘氏,育小五郞。

20.小五郞(1186-1252),生于宋淳熙十三年丙午二月十二丑时,卒于宋淳祐十二年壬子四月初七寅时,配郭氏,育十七郞。

21.十七郞(1203-1261),生于宋嘉泰三年癸亥七月初十午时,卒于宋景定二年辛酉十二月十四戌时,配王氏,育付六郞、付八郞、付九郞。

22.付六郞(1218-1237),生于宋嘉定十一年戊寅九月十二丑时,卒于宋嘉熙元年丁酉五月初三亥时,配陈氏,育举二郞。

23.举二郞(1233-1279),生于宋绍定六年癸巳二月初九卯时,卒于宋祥兴二年己卯(同元朝至元十六年己卯),配胡氏,育世臣、世官。

24.世臣(1249-1295),生于宋淳祐九年己酉四月初六子时,卒于元朝元贞元年乙未十月十八申时,配黄氏,育太一郞。世臣是江西赣县韩坊乡元田村鼻祖。

25.太一郞(1264-1304),生于宋景定五年甲子七月十八巳时,卒于元大德八年甲辰六月初二亥时,配罗氏,育如环、如水、如淋。

26.如环(1277-1325),生于宋景炎二年丁丑二月初一午时,卒于元泰定二年乙丑九月二十三子时,配罗氏,育作周。

27.作周(1301-1342),生于元大德五年辛丑正月十三寅时,卒于元至正二年壬午三月初八丑时,配刘氏,育以仁。

28.以仁(1331-1393),生于至顺二年辛未四月初三午时,卒于洪武二十六年癸酉十一月十一日,配张氏,育禄崇、禄一。

29.禄崇(1362-1409),生于至正二十二年壬寅正月初四午时,卒于永乐七年年己丑十月十二未时,配谢氏,育明辉、明玉、洪海。

30.明辉:育用清。

31.用清:育文明、文升。

32.文明:育德仁、德秀、德贤。

32.文升:育德化、德魁、德善、德英。

 

17.少七郎(1140-1202),生于宋绍兴十年庚申五月初一辰时,卒于宋嘉泰二年壬戌八月十四子时,葬本里东坑园,享年62岁。配钟氏,育念七郎、念八郞、念九郎。

18.念八郞:旁祖不详。

18.念九郞(1163-1219),名聪,生于隆兴元年癸未正月十五,卒于宋嘉定十二年已卯三月初九戌时,葬本村桑园岭,享年56。配刘氏,育王八郞、王十郞。

19.王八郞(1184-1243),字云江,名遁叟 ,生于宋淳熙十一年甲辰二月十五巳时,卒于宋淳祐三年癸卯八月初三申时,配潭氏,育小一郞、小二郞、小三郞。

20.小三郞(1211-1277),生于宋嘉定四年辛未正月初七寅时,卒于宋景炎二年丁丑九月初九辰时,配刘氏,育十八郞、十九郞。

21.十九郞(1228-1296),生于宋绍定元年戊子七月十八申时,卒于元朝元贞二年丙申三月初六巳时;配赖氏,育付一郞、付二郞;配夏氏,育付三郞。

22.付一郞(1250-1313),字可达,生于宋淳祐十年庚戌十二月初六酉时,卒于元朝皇庆二年癸丑四月十二午时;配刘氏,育举五。

23.举五(1274-1338),字文华,生于宋咸淳十年甲戌二月十三寅时,卒于元朝至元四年戊寅十月初七子时,配潭氏,育世祥、世隆。

22.付二郞(1252-1317),生于宋淳祐十二年壬子九月初九子时,卒于元朝延祐四年丁巳十月十四未时;:配饶氏,育举三。

23.举三(1271-1336),字天昭,生于宋咸淳七年辛未正月二十四寅时,卒于元朝至元二年丙子七月初八巳时,配谢氏,育世康、世瑞、世能、世珍、世杰。

22.付三郞(1255-1313),生于宋宝祐三年乙卯二月十五日丑时,卒于元朝皇庆二年癸丑二月初七申时;配朱氏,育举四。

23.举四(1273-1334),生于宋咸淳九年癸酉五月初一酉时,卒于元朝元统二年甲戌七月十八亥时,配刘氏,育安八郞、安九郞、庆九郞。

17.少八郞(1144-1205),生于宋绍兴十四年甲子十二月初九午时,卒于宋开禧元年乙丑三月二十六子时;配陈氏(1142-1197),生于宋绍兴十二年壬戌七月二十亥时,卒于宋庆元三年丁巳九月十六寅时;夫妇同葬本里古车坑,育念十郞。

18.念十郞(1166-1234),生于宋乾道二年丙戌二月十六寅时,卒于宋端平元年甲午正月二十六子时,配邱氏,育王九郞。

 

17.少七郎(1140-1202),生于宋绍兴十年庚申五月初一辰时,卒于宋嘉泰二年壬戌八月十四子时,葬本里东坑园,享年62岁。配钟氏,育念七郎、念八郞、念九郎。

18.念九郞(1163-1219),名聪,生于隆兴元年癸未正月十五,卒于宋嘉定十二年已卯三月初九戌时,葬本村桑园岭,享年56。配刘氏,育王八郞、王十郞。

19.王十郞(1189-1228),生于宋淳熙十六年己酉六月十五申时,卒于宋绍定元年戊子三月十一未时;配陈氏(1191-1253),生于宋绍熙二年辛亥六月初一戌时,卒于宋宝佑元年十月十四子时,享年62岁,葬本里南坑;育小四郞。

20.小四郞(1213-1256),生于宋嘉定六年癸酉三月十一寅时,卒于宋宝祐四年丙辰七月十五日戌时;配张氏(1216-1267),生于宋嘉定九年丙子正月初三卯时,卒于宋咸淳三年丁卯十一月十四辰时,享年56岁,夫妇同葬本里河坑。育二十郞。

21.二十郞(1234-1258),生于宋端平元年甲午二月十四申时,卒于宋宝佑六年戊午十二月十九酉时,享年24岁。配刘氏,生付四郞。

22.付四郞(1258-?)是否是沙贝太祖考湛四郎(?-1240)?湛付四郞,关于此公,《赣县扬雅湛氏联修族谱·英三郎公派下世系庆源图·位思堂》第十六页文字记载为:“生于宋宝佑六年戊午十月初十丑时,自壮商于广州增城县,取妻于彼居之,今有子孙殷富繁衍,理学甘泉公即其后也。”这段文字,虽与《增城沙堤湛氏族谱》所记有异,但很值得分析研究。在《增城沙堤湛氏族谱·卷二十一·山坟图》的第一幅图中,有碑文如下:“考行四郎卒于庚子,妣行五娘卒于癸酉,正月初七日合葬社坛冈之原。显考府佥湛公、显妣夫人何氏墓。大德元年长至日孝子奉训大夫德庆路总管府治中露志。” 这一确载证明,太祖考府佥公卒于宋理宗四年庚子即公元1240年,而宋宝佑六年戊午即公元1258年湛公付四郎出生时,则太祖考府佥公湛四郎其人已死18年,从一般道理上讲,是不通的。揭开迷团,还有待发掘其它有力证据。假如湛付四郞就是沙贝太祖考湛四郎其人之说成立,故湛文仲所云“付四郞育湛露。付四郞由赣南迁福建莆田,再迁至广东增城新塘” 之说也就成立(广东、广西、海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湛氏从此衔接)。

23.湛露(?-1353),卒于元至元三十年癸巳,葬本邑白江。配邝氏,育世忠、晚丁。湛露是广东省增城新塘始祖。

24.湛晚丁(1292-1352),露次子,生至元二十九年壬辰七月十四,卒至正十二年壬辰,享年61岁。配刘氏,育怀德。合葬塔岗。

25.湛怀德(1316-1377),晚丁子,生延佑三年丙辰,卒明洪武十年三月十三,享年61岁。配熊氏、林氏。育湛汪。

26.湛汪(1376-1426),怀德子,字果成。生明洪武九年丙辰,卒明宣德元年丙午,享年50岁。配温氏,育湛汶号雪松,湛淮号石泉,湛江号樵林,湛濂号秋月,湛澄号雪梅五子。

27.湛江(1409-1477),汪第三子,字宗远,号樵林,因孙若水封资政大夫、南京礼部尚书。生永乐七年己丑八月十三,卒成化十年甲午九月十六,享年66岁。配梁氏,因孙若水封夫人,育湛瑛。

28.湛瑛(1436-1484),江子,字伯深,号怡菴,因子若水封资政大夫、南京礼部尚书。生正统元年丙辰,卒成化二十年甲辰,享年48岁。配陈氏,因子若水封夫人,育若水。

29.湛若水(1466-1560),字元明,号甘泉。生成化二年丙辰十月十三日已时,卒嘉靖三十九年庚申四月廿戌时,享年95岁,葬增城永和镇天蚕岭;配袁氏、李氏、蒯氏、王氏,袁氏生永洋、永浩、东之,李氏生柬之,王氏生涞之。南京礼、吏、兵三部尚书。

30.湛永浩:号东海,生卒、配氏无考,育应荣。江西临江府知府。

31.湛应荣:字号、生卒、配氏无考,育大宠、大海、大居。湛应荣正德七年入川,为入川始祖。

32.湛本(1530-?),字大宠,贡生,生嘉靖九年,卒年无考,配王氏。育朝武、朝宗、朝华、朝龙。

33.湛朝武(1548-?),号凤才。生嘉靖廿七年,卒年无考,配张氏。育国斗、国炳、国斌。

34.湛国斗(1567-1596),号德星。生隆庆元年腊廿二日,卒万历廿四年丙申岁。配偶赵氏生于嘉靖四十四年乙丑岁。生金带。卒于万历二十四年四月初二,二人合葬于长冲宗祠垭口右边(见《湛氏史志》一九九七年丁丑版192页)。

35.湛金带(1586-1633),号司农。原(《湛氏史志》一九九七年丁丑版192页)记载有误,查湛德深湛德澄于光绪十八年在正安所修《湛氏族谱》:“金带,号司农,生于丙戌年,崇祯六年癸酉科举人,当年身故,葬于新开河宅后中井;周氏生于丁酉,亡于崇祯十五年壬午,葬新开河宅后中右井,申山寅向;生子春魁,号太还”。

36.湛春魁(1622-1676),号太还。生于天启二年壬戌十二月十五日子时,卒于康熙十五年丙辰四月二十三日巳时,葬下屋沟宅后,申山寅向;配范氏(1622-1717),查湛德深湛德澄于光绪十八年在正安所修《湛氏族谱》:“范氏生于天启二年,长寿县沙镇里范家坛人氏,亡于康熙五十六年丁酉七月二十五日寅时,葬下屋沟宅后,生子文长,号秀海”。

37.湛文长(1661-1743),号秀海。生于顺治十八年辛丑十月初七日辰时,贵州思南府朗溪司木黄场人氏,卒于乾隆八年癸亥十二月初三日,葬于长冲郭二廓耳坡,乾山巽向。配徐氏(1665-1742),查湛德深湛德澄于光绪十八年在正安所修《湛氏族谱》徐氏:“生于康熙四年乙巳,徐家坨人氏,亡于乾隆七年壬戌,亦葬廓耳坡,乾山巽向,有碑;生七子,永浚、永灏、永涛、永瀚、永瀛、永润、永潆”。

38.湛永浚(1680-1737),号常声。生于康熙十九年二月初三日辰时,卒于年乾隆二年丁巳五月十七日辰时,葬于长冲宅后。配偶张氏(1677-1752),生于康熙十六年丁巳五月二十七日巳时,卒于乾隆十七年壬申六月廿四日子时,合葬于长冲土堡宅后,乾山巽向,立碑为证。生源泗、源清、源滨。

39湛源清:号岐山。配偶周氏,生湛潮、湛溥(见《湛氏史志》一九九七年丁丑版193页)。

40..湛溥:号时君。配偶肖氏,生绍典、绍谟、绍古、绍禹、绍先、绍训(见《湛氏史志》一九九七年丁丑版193页)。

41.湛绍古:配偶徐氏,生启银、启发、启玉(见《湛氏史志》一九九七年丁丑版193页)。

42.湛启玉:号琢堂。配偶吴氏,生于淳、于皋、于漳、于澧。(见《湛氏史志》一九九七年丁丑版197页)。

43.湛于淳:号艺圃。配偶周氏,生家修、家庆、家吉(见《湛氏史志》一九九七年丁丑版193页)。

44.湛家吉:号陆楷。配偶徐道寿,生云章、鸿章、鸥章、琴章、平章;女:以珍、以诚(见《湛氏史志》一九九七年丁丑版198页)。

45.湛以信:号鸥章。配偶余夭吉,生懋康、懋星、懋初、懋藩;女:玉洁、玉淑、玉筠(见《湛氏史志》一九九七年丁丑版198页)。

46.湛有权:号懋星,生于1930年5月5日。配偶夏泽芝,生于1933年11月28日,生川航、湛征、湛岗(见《湛氏史志》一九九七年丁丑版198页)。

                                               湛伟健 湛凌杉打字

 

 

 

关于川黔旧谱几个问题的商榷函

湛凌松

    现在,各地各分会(含筹备组)正在按湛族同宗联谊会的安排,为今年将在江西召开的全国代表会议积极准备。为实现2004年在遵义隆重召开的第八届湛族同宗联谊会暨中国湛氏促进会成立时共同决定的各项目标和第九第十届湛族同宗联谊会召开之后呈现的大好局面,经常委会研究决定,第十一届湛族同宗联谊会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最主要的一项议程就是讨论通过编撰《中国湛氏族谱》这件大事。关于编撰《中国湛氏族谱》这件大事的一系列讲话、决议,早已收录在《 湛族同宗联谊会文集荟萃》和2004年5月以后的甘泉报上,此文不再赘述。

为在编撰《中国湛氏族谱》时顺利衔接和纳入川黔湛氏的全部内容,川黔湛氏旧谱上一直存在并有争议的几个问题(其它省份、地区同样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大同小异的问题),我想通过此文首先提出我的意见与川黔湛氏宗亲商榷。

    一、关于应荣公入川的确切时间

关于应荣公入川的时间,川黔湛氏旧谱上一律记载为正德七年,一直没有人认为有什么问题,我们在编撰《湛氏史志》时,湛族同宗联谊会名誉理事长湛坤耀给我来信提出质疑,认为应当在隆庆以后。为什么呢?因为按沙堤谱的记载计算,正德七年(1512年)甘泉公46岁,东之公才22岁,如何有应荣公这样大的孙子率子入川呢?如是隆庆元年(1567年)以后入川,则有可能,也较为合情合理,东之公(1490-1533),享年43岁,到隆庆元年时,已去世34年,如还健在,已是77岁高龄,方可有子孙入川。我将此信转寄有权后,丰都涪陵诸长老未能同意,当时虽复信婉言作答,但此事一直放心不下。 川黔湛氏旧谱上对祖先生卒有准确记录的人,第一个是湛德星。见湛德深(1868-?)湛德澄(1871-?)光绪十八年壬辰于正安所修《湛氏族谱》(湛德深,文生 ,字深,号造之;晚年又名湛帝德,字尧天,号勋臣、放勋。湛德澄,字炯荧,号逄原;晚年又名湛同德,字乐天,号康臣、鸿勋。之所以要不胜其烦地夹注二人的诸多字号,因为对辨识哪些川黔湛氏旧谱是他们所修,十分重要而且大有帮助)记载:“《新开河大佛顶茶林沟长冲祖宗人丁根源》:湛大宠长子朝武,号凤才,张氏,葬于龙房湾宅后;生子德星,号国斗,生于隆庆元年,亡于万历二十四年丙申岁,葬长冲垭口生基中井。”而此前出生之人的生卒年代,均无记录。因此,我认为川黔湛氏旧谱上对入川始祖应荣公于正德七年率子入川的记录和祖孙三代缺生卒等项记录的原因,是湛之淮于嘉庆二十年乙亥(1815)于武隆长坝首修《湛氏族谱》时,一是自应荣公入川至嘉庆二十年,在时间上相隔303年,二是无族谱相传,靠推断写定,难免有误,而以后湛方相、湛方华、湛方朗、湛德深、湛德澄、湛多文等公修谱时又沿用这一记录,其实都是严肃认真的结果,是知之为知之,是信以传信的正确态度;而对应荣公正德七年率子入川,没有怀疑过,因为没有见过沙堤谱的任何记载,也未象我们现在这样与沙堤湛氏同宗合族定谱,无法了解甘泉公父子生卒的准确信息,是疑以传疑的结果,态度也是严肃认真的,这一点无可厚非。我们现在知道了更多的情况、更多的信息,加以纠正,是应该的,是可行的,祖先也不会怪罪。怎么改呢?我建议运用数学上的模糊理论,定位为:

隆庆年间至万历初,应荣公率子入川,是为入川始祖。

    二、关于应荣公率几子入川的正确结论

关于应荣公率几子入川的正确结论,本来早在1995年春节笔者为《湛氏史志》所写的总序中就已作出,但是遭到正安会议上川黔代表几乎一致的反对,害怕引起纠纷,达不到两省联合修谱的目的,故按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组织的原则,同意了大会决议。在正式出版的《湛氏史志》中,这个《湛氏史志总序》被删掉了叙述这一部分内容的3400余字,就是现在第七页总序最后两个自然段中间的内容(而且,现在倒数第二自然段中,也未经我允许加进了五子这一错误内容,当时在白鹤湾发书时看到后,我很生气)。正安会议后,我又分别致函两位副主编湛有权湛文仲、大寿大鹤分会的理事长及其他联谊会主要领导,除两位副主编回函同意我的观点外,其余或回函表示不同意,或未能回函,湛有权在回信中说,光我们同意没用,要群众心服口服才行。再后来,联谊会应邀分别在大寿大鹤分会召开的两届大会上,我也找过两个分会的主要领导细谈过此事,意在征求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应荣公率大宠大海大居三子入川才是正确的历史事实,但要说清这一问题,却颇费功夫,因为有的旧谱多有舛讹、改动,不熟悉族谱的人,一时很难理清。兹举未经任何改动的两部族谱为例:

    1、湛之淮嘉庆二十年乙亥(1815)于武隆长坝所修《湛氏族谱》记载:“《入川始祖湛应荣世系》:一代湛应荣,正德七年入川,随带三子,湛清号大海、湛本号大宠、湛全号大居。应荣殁后葬于丰都七甲地名白鹤湾宅后生基中井。”

    2、湛德深湛德澄光绪十八年壬辰(1892)于正安所修《湛氏族谱》记载:“正德七年壬申,湛应荣随三子湛本号大宠、湛清号大海、湛全号大居入蜀。”

这样虽已说清了问题,但恐怕还有宗亲有疑惑之处,请看《湛氏史志总序》被删掉的3400余字部份的原文字内容,或可尽释心中疑惑。请格外注意,原文字内容中提到的《湛氏史志》是指湛有权总纂的1992年壬申版油印本《湛氏史志》,非后来由我主编的1996年乙亥初版本和1997年丁丑再版本精装印刷的《湛氏史志》。

 

    《湛氏史志总序》被删掉的内容如下(为叙述方便和更有逻辑性,略有改动但基本是原文):

    因为川黔湛氏家族经历甲申兵变的动乱,在清朝267年之间,之淮公于1815年首修《湛氏族谱》,方朗公于1851年增修绘图作序,德深公于1892年增修作序时分别录谱存窑溪、珍溪、江口和正安(正安一册经湄潭、遵义府城、遵义茅坡等地保存至今),这三次十分重要的修谱工作,均明确应荣公入川时只有湛本、湛清、湛全三子,而无大寿大鹤二子的记载,显系清末民初或更晚时族人修谱所误,故应纠正,不再误传。所有川黔《湛氏族谱》,都对本宗支详加叙述,也较为准确,而对其他宗支叙述简略且较多错讹;而各宗支在修谱时,未进行广泛地联系,或独立修谱,或请出某支族谱为据增修,并定下各自不同的谱诀,未能执行方华公所定“懋之方作德,礼义传家长,官守清廉吉,名成思保常”二十字谱诀;故时有代序不明,矛盾迭出,张冠李戴,名和字用错等事发生,对不熟悉整个川黔湛氏历史变化的人,实难一览全貌。

    《湛氏史志·大寿公支系》:“大寿子万朝万桥。万朝王氏生国顺、国治、国庆、国攀、国振。国攀子金选、金通、金达、金甲、金益。” 大寿不存在,这里的大寿实际是大海之误,请看:

    1、德深湛德澄光绪十八年壬辰(1892)于正安所修《湛氏族谱》记载:“湛大海生朝岗朝冯、朝清(二公误记为朝湖,从列表和文字叙述其子孙名字看,正是朝清之后,故改回,下同)、朝柏……《綦江清羊市祖宗人丁根源图》:应荣子大海大宠大居;大海子朝冯朝岗朝清朝柏;朝岗子国顺国治国庆国攀国玺;国庆子金选金道金达;金选子应基应甲应策;应策子湛柏湛宾湛宣湛宋。《云阳县江口祖宗图》:国庆子金选金道金达;金选子应基应甲应策;应甲子承荣承贵。《合州明东里四新七甲鸡母沟小米溪云门镇总图》:国玺子金平金伦;金平子朝福袁氏生启鸿启鹏;启鹏陈氏生国印国明国治。《石滩子岩上蔡家大田黑石祖宗人丁根源》:始祖湛清字大海生四子,湛朝冯字万桥,子国忠国启国法国孝,住贵州遵义府绥阳县。湛朝岗字万朝,子国顺国治国庆,亦住绥阳,国玺迁居合州;国攀生二子金龙金柱,俱乏嗣,招婿作子;湛金柱孙氏,招婿冉文之,受业黑石田地一份,后复冉姓;湛金龙生二女,长招婿蔡文彬,受业蔡家大田,后还宗复姓;次招婿沟池秦永嵩,请凭族中湛汇渝等更名湛永嵩,受业石滩子、岩上,生湛引渭李氏,湛引沂谭氏。

    2、湛家堡湛应铭于民国三十五年抄录《湛氏族谱》记载:“朝冯朝岗兄弟二人,系四川省丰都县白鹤湾屋基高阶堰居住,因甲申兵变逃至贵州遵义府绥阳县旺草五六二甲分住。朝冯公住肖家坪,朝岗公住高家岩青杠坪。朝冯柏氏生四子,长名国启,次名国忠,三名国孝,四名国法;朝冯卒葬于梅子湾人行大路坎下,土坟一所即是;柏氏卒葬于白蜡园挨国启公生基右边,土坟一所即是。朝岗公卒葬于高家岩尖堡下,在陈姓所包之坟上面,土坟一所即是;朝岗生国现,后迁于遵义府城内三关楼。湛万桥张氏陈氏生三子,不识名号。湛万朝王氏生三子,长名国庆,二三不识名号。”

    3、道真县忠信镇湛义发藏《湛氏族谱》记载:“湛朝冯号万桥,湛朝岗号万朝,万朝生国顺国治国庆国攀国俊。”

    4、湛多文《湛氏宗谱录•源远流长》记载:“此谱传世,系万朝(明贵)祖发派,其子孙迁至遵义府绥阳县旺草岭石邱关,后迁綦江县清羊市居住,至今不知其后。湛大海生长子明贵,字朝岗,号万朝;次子朝冯,号万桥;三子明河,字朝清;四子宗河,字朝柏弟兄四人。”

综上所述,应荣公入川时只有湛本号大宠、湛清号大海、湛全号大居三子,现川黔湛氏(除汤家桥国寅公一支外)后裔,均系此三公之后;大寿系大海之误,现三种版本的《湛氏史志》所列大寿人丁,实为湛大海长子湛明贵,字朝岗,号万朝之后。

 

   《湛氏史志·大鹤公支系》:“大鹤子本源。本源秦氏生湛荣湛华,湛华何氏生俸林,俸林况氏生应试,应试余氏生文公文道文甫。” 大鹤不存在,这里的大鹤实际也是大海之误;而“本源秦氏生湛荣湛华,湛华何氏生俸林,俸林况氏生应试,应试余氏生文公文道文甫”这一记录很紊乱,不知源自何谱何处。本源应系朝清之误或号名,笔者所见族谱均未见此名;俸林是湛荣贵的号名,秦氏是其配氏生湛荣,湛荣何氏生应试,应试余氏生文公文道文甫;湛华则是湛有贵所出。请看:

    1、湛多文《湛氏宗谱录•源远流长》记载:“湛明河字朝清,罗氏,生于丰邑,于万历年间到武隆县,生子四人。长子荣贵字德富号俸林,秦氏;次子有贵字德荣号俸年,冉氏;三子德贵,彭氏;四子子贵字德华,罗氏。四房子贵从贵州回转涪州,只有荣贵有贵德贵三人迁于遵义府正安州思里七甲地名曾家沟、长岭岗、段家屋基、腊湾、大水井居住……湛荣贵及蒲氏,亦葬于段家屋基德贵祖之坟旁;湛有贵及冉氏,葬于大屋基;湛子贵及罗氏,葬于土溪靖……湛应贵曾氏、洪氏,曾氏生长子文湟,次子文滔,三子文渊,四子文源。应贵父子回涪州洪家桥之渡人湾,曾氏死后葬于冯屋基,有白鹤栖庙为证。其后又迁川东永宁、长寿、涪州铜岭,定居于重庆府巴县江北镇书馆,再娶洪氏生洞淇。洞淇字录斋,贡生,余氏生长子光昌,次子光震,三子光章,四子光国,五子光远,六子光表。湛光昌字孚文,廪生,杨氏,出任大宁县训导。后湛洞淇之妻余氏回到祖籍,湛洞淇父子至卜地坝复祖业时,有前母之子二胞兄文滔同往,念在同脉归宗,将一家山地田产并祖坟旁之沙子边付送。湛文滔字永江,隆氏生长子汇中,次子汇东,三子汇海。”

    2、湛德深湛德澄光绪十八年壬辰(1892)于正安所修《湛氏族谱》记载:“《贵州绥阳綦江铜锣铺祖宗人丁根源》:湛荣贵号俸林,湛有贵号俸年,现住白屋许家山。《白屋许家山祖宗人丁根源》:湛荣贵号俸林,秦氏子湛金荣(金字系后人红笔所加);金荣何氏子应试;应试余氏生文道文藻文甫文元;文道王氏,文藻陈氏,文甫薛氏,文元刘氏;湛有贵号俸年,冉氏生湛金华(金字系后人红笔所加);金华李氏生应富应弘应贵;应富李氏生文彬,文彬李氏生盈川,盈川张氏生朝宗;应贵曾氏生文滔文郁文淇文碧。”

    3、湛德深湛德澄光绪十八年壬辰(1892)于正安所修《湛氏族谱》,还精心绘制了《庙边白鹤湾河沟子石滩子岩上合州南川长寿黑石白屋许家山重庆龚家嘴罗家冲岩脚贵州绥阳綦江铜锣铺祖宗总图》,其中大宠一宗朝武朝宗朝华朝龙四支图谱十分完整准确,大海一宗朝岗朝冯两支完整准确而朝清一支有误(将荣贵有贵列出后,又将荣贵有贵子贵三人的字德富德荣德华和德贵另列入朝湖图系,故知朝湖系朝清之误;并可知湛荣贵除金荣一子之外还有启俸启望二子,湛有贵除金华一子之外还有启清启朝二子,湛子贵字德华有子启通等重要信息,可补充湛多文《湛氏宗谱录•源远流长》没有记载的内容;德贵子孙记录无误)。这些图谱珍贵无比,可与其它川黔湛氏旧谱进行对比研究,纠正别谱错误,故我曾复印了两大张十小张,大张的一份连同湛习之所修谱复印件赠送给湛兆霖先生,一份自留研究,十小张附在十部《闽粤川黔湛氏族谱》(公元1301-1995年)之中,赠送给湛族同宗联谊会主要领导存阅。

综上所述,大鹤也系大海之误,本源应系朝清之误或号名,现三种版本的《湛氏史志》所列大鹤人丁,实为湛大海三子湛朝清之长子荣贵字德富号俸林秦氏和次子有贵字德荣号俸年冉氏二人的后裔。

 

    关于大寿大鹤均系大海之误,本源应系朝清之误或号名,现三种版本的《湛氏史志》所列大寿后裔实为大海长子朝岗之子孙,大鹤后裔实为大海三子朝清长子荣贵、次子有贵之子孙,经严密考证旧谱,确定无疑。但是,造成这些错误的原因很多,不必也不应该追究前人的责任,如没有他们留下的这些哪怕有错误的族谱,我们不仅根本无法搞清孰对孰错,可真要成为数典忘祖的不孝子孙了。

    这篇文章,是我按照手中掌握的川黔湛氏旧谱和《增城沙堤湛氏族谱》,对川黔湛氏旧谱上一直存在并有争议的几个问题(其它省份、地区同样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大同小异的问题),斗胆阐明的我个人的观点,或许有唐突冒犯之处,敬请族人批评赐教,特别敬请大寿大鹤分会的族人批评赐教。我想将此文作为与川黔湛氏宗亲商榷的公开信,以便做到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正确的历史资料,以便给各地各分会为将要编撰的《中国湛氏族谱》提供些微帮助,并请当代族人和后世子孙鉴察。

                                                                                二00八年元月十九日于松梅轩

 

 

 

家谱的起源及其他

湛和平

    一、家谱的起源

    家谱又称族谱。

    家谱的起始与士族门阀制度有重大关系。自魏晋以后,谱牒之学大盛,一些士族门官以此互为夸耀。郑樵在《通志·氏族略》中说:“自随唐而上,官有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所人尚谱系之学,家藏谱牒之书。”但随唐及其以前的谱牒早已基本亡佚殆尽,宋、元及明朝的家谱也所存寥寥。现在能见到的,主要是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家谱。

    家谱的名称很多,大体唐以前都称家谱、家传,也有叫家牒、世传的,宋代又有宗谱和族谱之谓。到了明代,特别是清代以后,名称更多。如宗谱、世牒、世谱、家谱、族谱、家乘、家志、谱录等。

    二、当代续修族谱的政策依据

    1、1984年11月20,国家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联合发出国档会[1984]7号文件,标题是:“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通知。”文件开头就指出:“家谱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中亟待发掘的一部分,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经济史、人物传记、宗族制度及地方史的资料,它不仅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而且对当前某些工作也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2、1990年,成立了中国谱牒学研究会。《社会科学报》1991年10月24日发表了记者采访中国谱谍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武新立研究员的报道。武新立说:“近年来家谱研究开始受到重视。中国家谱主要记述某一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迁、居住迁徙及婚姻状况、家族成员在科举、官封名谥等、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迹以及家族的管理、教化族众而制定的族规、家法等活动的历史。正因为如此,家谱是一种能忠实反映历史面貌、时代精神、社会风尚的载籍。”武新立还强调说:“由于家谱蕴藏了传统的宗法思想、家族制度、经济史、人口问题、人物传记、科举与教育、地方史志、少数民族史和重大历史事件等资料,实际上成为一个巨大的文化资料宝库。”

    三、当代续修族谱的意义

族谱之于一家一族,亦犹国史之于一朝一代,所以鉴往知来,承先启后,溯本求根,垂训奕叶,有其伦理文化传承之意义。当今在社会主义制度,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提倡在前辈基础上续修新家谱,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可以激励人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和增强民族自豪感及伦理道德修养;

    2、可以为多科学、多领域提供大量有价值的历史资料

    3、可以“明血脉”,“五代同姓不通婚”有利于优生优育,提高人口质量;

    4、可以增进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同胞亲情,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说明:为参加今年十月在江西召开的全国湛族同宗联谊会第11届代表大会,研讨修全国联谱寻找有关理论依据,本人游览了有关政策法规及文书档案,本文仅是个人认识和意见,仰祈本族同仁赐教)

                                                 作者住址:湖南省汨罗市城区归义街文昌阁59号

                                                  联系电话:13762742885

 

 

 

 

湛族同宗联谊会、各分会领导:

诸位好!

    《甘泉报》曾多次透露消息,今年秋季准备在赣州召开全国族亲联谊会,共商湛氏统一编谱大事。此举令人欣喜,凡是湛氏的人都希望有这一天的到来。但先祖承传世系图年代久远,加兵燹之祸,族人又遍布全国各地等原因,一时难以澄清和衔接。例如:我们平江分会以福六公为迁平始祖,已经历了六次编修族谱。自明洪武之四年至一九九二年止,有628年的历史,世系清楚,有史可见。但追溯始祖福六公以上,尚无历史鉴证。仅在二修时清咸丰辛亥年由启字辈学庆公撰写谱序有一段文字记载:“世系由夏商周、以迄于唐则有若贵公由江西南昌府新建县生米铁柱宫分支以来,则有若英三郎迁赣州之扬雅,由唐逮宋时有若小三郎之次子十九郎,自十九至付二郎以及元世珍之次子,则又有若大八郎,我 福六公即大八郎是也。由此观之代远年湮子姓蕃衍或东或西或吴或楚星罗棋布,所在多有而欲以谱联之,会归于一势,必不能然远稽先朝,则略而弗备而近,溯昭代则详而有要。故我族之肇修谱系也,于明洪武间, 福六公亦由江西迁平邑之北乡哲寮,因以福六公为始迁之始祖也。”由此可见,上辈先人又何尝没有追根溯源愿望!平江湛氏历史状况如此,可以推想全国各地湛氏分居群落(除广州增城湛氏之外),恐怕还不如我们平江。为了不久的将来最终实现全国湛氏统谱梦想和理想,我们建议:

    一、理事会设全国统一族谱常设机构,派老中青三结合的精干人员专门负责全国统一族谱工作。

    二、今年赣州之行,只能尽最大限度地联络各地分居湛氏群落,参与者可带已修谱(复印件)、祠堂照片,以可澄清历史的古代遗物(照片)。莫作游山玩水之旅。

    三、增城新塘族亲人才济济,资金雄厚,可加大《甘泉报》的力度与宣传范畴,以利全国统一族谱作先期准备工作。

    以上否当,仅供参考。

                                                           平江分会:湛福欧 湛佳生 湛华章 湛俏春

                                                                                         2008年3月16日

 

 

 

瓮安湛云斗后裔谱系

湛凌松

    这次瓮安之行,收获时很大的,不仅成立了湛族同宗联谊会瓮安分会,还找到了19世祖湛和远的后代。可以说,按座谈会上由湛明富宗亲详细介绍的其祖先由正安迁湄潭、再迁瓮安的历史和由湛光远宗亲详细介绍的其祖父湛大江与湛明富的祖父湛紹清、伯祖父湛井、叔祖父湛紹怀以来世代交往的情况,远在湛紹清三兄弟与湛大江认识并交往时,就称呼湛大江为叔,历代延续不变这些基本情况,这样衔接是可行的。查民国十三年甲子1924年正月内湛多文在湛滘誊录本《湛氏族谱》,虽有“六代祖湛子贵字德华,罗氏生志望。七代祖湛志望生启元、启清乏嗣、启俸。  八代祖湛启俸,抱婿孙灿枝更名湛廷辉字朝元。九代祖湛廷辉字朝元,生子云升、云可、云斗、云甲四子。  十代祖湛云升生湛浒、湛汲。湛云可生子堂,子堂抱与罗姓承宗配汤氏,后复姓湛。湛云斗生子业、子芳、子乐。湛云甲生子仁、子贡”这一记载,并且应当是与正安二世祖湛德贵之弟湛子贵字德华的后代核实过的文字记录,不然不会这样准确完整,我认为是可信可靠的文字。因与湛明富宗亲提供的线索有异,孰是孰非,确实有待其它史料的出现才能定论。

    现根据我带回来的湛明富宗亲提供的文字资料,以《增城沙堤湛氏族谱》、民国十三年甲子湛滘誊录本《湛氏族谱》、1959年多文公续修《湛氏宗谱录•源远流长》谱和《湛氏史志》丁丑在版本的相关部份,整理出云斗公后裔世系(暂定)。世系中“世”表示祖先或已去世者,“代”表示健在的人。湛公20世祖云斗后裔世系(暂定)如下:

    1世祖湛露-2世祖湛晚丁(湛世忠)-3世祖湛怀德-4世祖湛果成-5世祖湛宗远-6世祖湛瑛-7世祖湛若水字元明号甘泉-8世祖湛永洋字东海(湛永浩字东汉)-9世祖湛应荣-10世祖湛清字大海(湛本字大宠、湛全字大居)-11世祖湛明河字朝清(湛明贵字朝岗号万朝、湛朝冯号万桥、湛宗河字朝柏)-12世祖湛德贵(湛荣贵字德富号俸林、湛有贵字德荣号俸年、湛子贵字德华)-13世祖湛恩选(湛君选、湛思选、湛朝选、湛应选、湛文选)-14世祖湛应蛟(湛应露、湛应凤、湛应明、湛应武、湛应朝)-15世祖湛翔字鹏然(湛珣、湛礼、湛智)-16世祖湛志学(湛志院)-17世祖湛正训号善堂王氏(湛正荣、湛正谦)-18世祖湛光弟(1789-1864年)号四风万氏(1787-1864年),光弟为长子(湛光照宋氏、湛光回王氏乏嗣、湛光魁号四能王氏、湛光贵万氏、湛光×)-19世祖湛和远万氏(山远冯氏、海远万氏、怀远万氏)-20世祖湛云斗董氏(依据湛明富提供的线索暂定)-21世祖湛紹清任氏(湛井吕氏苟氏乏嗣、湛紹怀刘氏郑氏)-22世祖湛光才冉志林(湛克珍胡德荣)

    -22世祖湛光才冉志林-23代湛明富易胜兰-24代长子湛国林李德群生子湛兴科、女湛兴娣,次子湛国顺雷成敏生子湛兴成、女湛兴春,三子湛国军杨胜碧生子湛兴友、女湛兴琴,四子湛国发谢华英生子湛兴昱、女湛兴婧。

    -22世祖湛克珍胡德荣-23代湛明轩,湛明芳,女:湛明书、湛明进、湛明友、湛明碧、湛明祥。-23代湛明轩陈先书生子湛国兵、女湛国群、湛国琴。-23代湛明芳沈碧荣生子湛国江、湛国章,女湛国先。-24代湛国江李治琴生子湛兴伦、湛兴义。湛国章胡先菊生子湛兴奎。

    -22世祖湛银城雷德珍住瓮安茅坡,生女湛桥英。

    -21世祖湛紹怀刘氏郑氏-22世祖湛光明吴仕菊生长子湛开荣、次子湛开华、三子湛开富、四子湛开贵;女:湛开秀、湛开玉、湛开琴。-23代湛开荣雷兆琴生子湛国军、湛国辉。湛开华刘老六生子湛国建、生女湛国毅。湛开富罗安群生子湛国胜、湛国举。湛开贵未婚。

现在计有14户55人。

 

    附:福泉县湛克旭世系(湛克旭一家从四川省丰都县偏刀水酥麻湾迁贵州省凤冈县,再迁福泉县牛场区马龙井至今),请丰都县偏刀水酥麻湾宗亲见报后,积极联系!

     湛克旭何氏生子湛银高湛银华。

    湛银高王小妹生子湛光华、湛光荣,生女湛光英。湛光华秦顺兰生三男三女:长子湛青福、次子湛青友、三子湛青洪,女:湛珠妹、湛青先、湛幺妹。湛青福李国英生子湛龙友、生女湛龙琴。湛青友鄢国洪生子湛江。湛光荣黄治莲生子湛青国,生女湛青秀、湛青珍、湛青碧、湛青菊。湛青国李忠菊生子湛龙祥、湛龙鹏,生女湛龙飞。

    湛银华李氏生子湛臣富、湛臣贵、湛臣举。湛臣富韩翠珍生女湛妹。湛臣贵吴庆霞三子一女,长子湛小平、次子湛小江、三子湛明珍,生女湛小红。湛小平文少华生女湛亚利。湛小江刘文秀生女湛培沙。湛明珍曾红梅生女湛兴宇。湛臣举徐明秀生四男一女,长子湛小军、次子湛小祥、湛小刚、湛小江,湛小红。湛小军邓代秀生子湛亚全,生女湛亚琴、湛亚芳、湛亚飞。湛小祥秋琴生子湛树林、湛亚利。湛小刚王清燕生子湛亚坤、生女湛亚杰。

    现在计有9户35人。

    这样,湛族同宗联谊会瓮安分会共有30户110人。如从道光十七年(1838年)湛和远离开正安长岭岗算起,170年来不论世界风云如何变换,人世怎样沧桑,生活多么艰难,只要湛氏存在,她的子孙总有最后团聚的一天!

                  斟灌正子湛凌松2008年8月1日于松梅轩

 

 

 

 

探讨应荣公率三子入川的确切时间

湛凌杉

    关于应荣公率三子入川的时间,川黔所有湛氏旧谱上一律记载为正德七年,在当今科技进步的信息时代,所有湛氏后裔都知道,明正德七年(1512)甘泉公奉命出使安南册封国王,这一年,甘泉公时年47岁,三子东之公(1490—1533)才22岁,如何有应荣公这样大的孙子率子入川呢?按推理也太不符合逻辑了。

    应荣公及他的父亲永洋公号东海虽无生卒年月可考,但我们也可以从有记载的生卒年月的他的长子湛本号大宠,生于嘉靖九年(1530—?);长孙湛朝武号凤才,生于嘉靖廿七年(1548—?);长曾孙湛国斗号德星,生于隆庆元年腊月廿二日(1567—1596)来推断。

     大宠公生于嘉靖九年(1530),嘉靖廿七年(1548),大宠公18岁时生长子湛朝武号凤才。

     朝武公生于嘉靖廿七年(1548),隆庆元年(1567),朝武公19岁时生长子湛国斗号德星。

     按现有的记载大宠公、朝武公父子的生辰年月看,都是十八九岁结婚生子,这是符合古人的生男育女年龄的。甘泉公生于明成化二年(1466),我们也可以这样推断,成化二十年(1484)甘泉公十八岁生长子永洋公号东海;成化二十三年(1487)甘泉公二十一岁生次子永浩公;弘治三年(1490)甘泉公二十四岁生东之公,(陈裕荣先生的《湛甘全年谱》甘泉公25岁是虚岁,东之公为长子)实为三子,应纠正。甘泉公十八岁生长子,每隔三岁生一子,正好和东之公的出生吻合。

假定永洋公生于成化二十年(1484),弘治十五年(1502),永洋公十八岁时生长子应荣公,这一年,甘泉公38岁,是为师陈白沙服丧的第三年,弘治十六年(1503)甘泉公39岁,为师服丧满,听从母亲的劝导准备上京赴考,作《新春试笔》一诗:

    新岁题诗发兴新,新梅枝上太撩人。三元甲子周天日,一十六回弘治春。

    天上经纶知有自,人间竿木小随身。强颜欲索慈颜笑,毛义终惭捧檄频。

    正德七年(1512)甘泉公48岁,任出使安南国册封安南王正使,赐一品服。这时的应荣公才10岁,怎会有亲率三子入川的事呢?

   假定应荣公生于弘治十五年(1502),正德二十年(1520)应荣公十八岁生大宠公,有资料记载,大宠公生于嘉靖九年(1530),这中间有十年的时间差不对,显然不正确。那么是什么原因出现这种差距呢?是晚婚吗?不对!在封建社会的时代,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而且,应荣公的父亲还是在任的江西临江府知府,更不可能推迟到应荣公二十七八岁才结婚吧?我认为,应荣公的出生时间还应推迟才对,原因是弘治十五年(1502)永洋公的确结婚生育,而且生育的是应荣公的三个姐姐(或兄),分别是:

假定弘治十五年(1502)永洋公十八岁生育长女(或兄),弘治十八年(1505)生育次女(或兄),正德三年(1508)生育三女(或兄),正德七年(1512)永洋公才生育长子(或为次子)应荣公。这一年,甘泉公48岁,任出使安南国册封安南王正使,赐一品服。这时的应荣公才出生,怎会有亲率三子入川的道理呢?

    假定应荣公生于正德七年(1512),嘉靖九年(1530)应荣公十八岁生育长子大宠公,正好吻合。

    大宠公生于嘉靖九年(1530),嘉靖廿七年(1548),大宠公18岁生长子湛朝武号凤才。

   朝武公生于嘉靖廿七年(1548),隆庆元年(1567),朝武公19岁生长子湛国斗号德星。

   凌松兄在编撰《湛氏史志》时,湛族同宗联谊会名誉理事长湛坤耀曾提出质疑,认为应荣公率三子入川应该在隆庆以后较为合理。我认为,应荣公率三子的确切时间应该是隆庆元年以后才较为合理,因为这一年按假定的应荣公的生辰年月应是55岁,这一年初到四川垫江绿鸭池居住,长孙湛国斗出生,应是巴蜀大地上诞生的湛氏第一个后裔。

二00八年七月十一日于遵义插旗山柳杉书斋

 

 

 

 

 

清代民初川黔湛氏修谱概况

湛凌松

    川黔湛氏,据现在可见的旧谱记载,是入川始祖湛应荣于正德七年率子卜居丰都白鹤湾,但从我们现在掌握的历史资料判定,这一入川时间不够准确,大约应在隆庆至万历初。

    我在《关于川黔旧谱几个问题的商榷函》一文中的第一部份,做过这样的表述:

    关于应荣公入川的时间,川黔湛氏旧谱上一律记载为正德七年,一直没有人认为有什么问题,我们在编撰《湛氏史志》时,湛族同宗联谊会名誉理事长湛坤耀给我来信提出质疑,认为应当在隆庆以后。为什么呢?因为按沙堤谱的记载计算,正德七年(1512年)甘泉公46岁,东之公才22岁,如何有应荣公这样大的孙子率子入川呢?如是隆庆元年(1567年)以后入川,则有可能,也较为合情合理,东之公(1490-1533),享年43岁,到隆庆元年时,已去世34年,如还健在,已是77岁高龄,方可有子孙入川。我将此信转寄有权后,丰都涪陵诸长老未能同意,当时虽复信婉言作答,但此事一直放心不下。 川黔湛氏旧谱上对祖先生卒有准确记录的人,第一个是湛德星。见湛德深(1868-1925)湛德澄(1871-1925)光绪十八年壬辰于正安所修《湛氏族谱》(湛德深,文生 ,字深,号造之;晚年又名湛帝德,字尧天,号勋臣、放勋。湛德澄,字炯荧,号逄原;晚年又名湛同德,字乐天,号康臣、鸿勋。之所以要不胜其烦地夹注二人的诸多字号,因为对辨识哪些川黔湛氏旧谱是他们所修,十分重要而且大有帮助)记载:“《新开河大佛顶茶林沟长冲祖宗人丁根源》:湛大宠长子朝武,号凤才,张氏,葬于龙房湾宅后;生子德星,号国斗,生于隆庆元年,亡于万历二十四年丙申岁,葬长冲垭口生基中井。”而此前出生之人的生卒年代,均无记录。因此,我认为川黔湛氏旧谱上对入川始祖应荣公于正德七年率子入川的记录和祖孙三代缺生卒等项记录的原因,是湛之淮于嘉庆二十年乙亥(1815)于武隆长坝首修《湛氏族谱》时,一是自应荣公入川至嘉庆二十年,在时间上相隔303年,二是无族谱相传,靠推断写定,难免有误,而以后湛方相、湛方华、湛方朗、湛德深、湛德澄、湛多文等公修谱时又沿用这一记录,其实都是严肃认真的结果,是知之为知之,是信以传信的正确态度;而对应荣公正德七年率子入川,没有怀疑过,因为没有见过沙堤谱的任何记载,也未象我们现在这样与沙堤湛氏同宗合族定谱,无法了解甘泉公父子生卒的准确信息,是疑以传疑的结果,态度也是严肃认真的,这一点无可厚非。我们现在知道了更多的情况、更多的信息,加以纠正,是应该的,是可行的,祖先也不会怪罪。怎么改呢?我建议运用数学上的模糊理论,定位为:隆庆年间至万历初,应荣公率子入川,是为入川始祖。

如按人类生息繁衍的代数来进行推算,以川黔湛氏旧谱上对祖先生卒有准确记录的第一个人湛德星为例,他生于隆庆元年,亡于万历二十四年丙申岁,换成公历是1567年生,1596年卒,享年29岁。从甘泉公至他:历经甘泉-永洋-应荣-大宠-朝武-德星六代;甘泉公生年1466年至他生年1567年计101年,按25年产生一代人计算应有四代,恰是永洋-应荣-大宠-朝武四代。从而反, , 证出应荣公率子入川不会是正德七年(1512年),而应是德星公出生后的隆庆年间至万历初即公元1567-1577年,较为合情合理,比较符合历史的真实。

川黔湛氏,从始祖应荣公率子入川,到湛之淮嘉庆二十年乙亥(1815)于武隆长坝篆修《湛氏族谱》,上距甘泉公生年1466年350年,甘泉公卒年1560年255年,这255年至350年间,川黔湛氏与增城沙贝湛氏完全断绝联系,故对应荣公以前祖先的纪录不够准确,我们阅读旧谱时要特别注意。而对应荣公以降,各宗支在修谱时,限于当时条件,对本支纪录详细而准确,对旁祖别支的纪录则错误较多,或张冠李戴,或代序颠倒,或前后矛盾,或此处纪录正确而彼处错误,或它谱纪录详而确、本支续谱反而误而乱,不一而足,故我们阅读旧谱时不仅要特别注意,还要格外细致而耐心,才能头脑清醒,理出头绪。

现有多部《湛氏族谱》记载,湛之淮应是川黔湛氏篆修《湛氏族谱》的第一人。

    湛方朗咸丰元年《湛氏根源序》:“朗生也晚,自幼业儒,志未克逮,舌耕乡曲。暮岁归家,见先君讳淮公手创族谱以贻后人,至详且尽矣。先兄讳华,曾见谱中自高曾祖以下字派纷靡,无有纪律,因编成二十字曰‘懋之方作德,礼义传家长,官守清廉吉,名成思保常',一时远近传闻,族中咸多遵行,其联属后人,俾百世不迁者,又虑之也周,惜未载于谱。朗处馆课,遐时追忆先君创谱与前,先兄编字派于后,吾不妨绘图而并载。朗非敢掠奇玄异也,不过使后之人一览途中,知某祖发派某支,易为了然于目耳。因附序于首。”

湛方朗是湛之淮次子,他这篇咸丰元年撰写的《湛氏根源序》,载于很多新旧族谱,文中明确说“先君讳淮公手创族谱”,是例证之一。

    湛方相《复善堂增序》作于湛之淮手创族谱的第二年,即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序中有“兹为历览涪邑小河长坝堂伯湛瀛洲传出单目谱牒,难忘其伊手创之意”,这篇序也载于很多新旧族谱,文中明确说“湛瀛洲传出单目谱牒,难忘其伊手创之意”,是例证之二。我首次读这篇序,是1987年正月初七在洋心研究湛德澄于光绪二十年所撰甲午版《湛氏族谱》,是篇十分华丽流畅的草书,与湛德深、湛德澄昆仲于光绪十八年壬辰在正安所修《湛氏族谱》上的同一篇序的小楷大异其趣。小楷当系湛德深的墨宝,草书不知是何人所留。

湛昌明撰《家谱序》,这篇序很长,内容十分丰富,对甲申兵变给丰都湛氏造成的巨大影响论述尤其完整而全面,若研究川黔湛氏历史,此序不能不读。兹录应荣公率子入川至甲申兵变时的原文如下:“迨后东海育生湛应荣,庠生,自江西省迁居湖广麻城县。因正德七年访贤,随带三子,湛清字大海、次湛本字大宠贡生、湛全字大居,父子四人俱因官累,由湖广入四川……长房住十八垭;二房住湛家坝、白鹤湾、烂泥沟、高山、丁家坝、中坝、河沟子、楼凤湾、湛家坪、火烧岩;三房住湛家长冲、湛家园、十八垭口、金井庙。至大明(末),人丁繁盛,传有千余户,田连阡陌。因甲申兵变,逃于四方,死于兵荒者,难以枚数。” 这篇序虽未谈到谁是川黔湛氏修谱第一人的问题,因出自三房大居公之后湛昌明的手笔,有两点明显的不同,一是说“自江西省迁居湖广麻城县……由湖广入四川”,与大宠系朝宗支后代湛之淮至湛德深、湛德澄谱载“自广东省增城县菊坡亭迁居湖广麻城县”有异;二是很详细的叙述了大居公系统朝钦、朝实两大宗支后代在甲申兵变时的迁徙路线,哀婉动人,惊心动魄。这篇序在湛德深、湛德澄昆仲于光绪十八年壬辰在正安所修《湛氏族谱》和湛德澄于光绪二十年甲在正安洋兴所修《湛氏族谱》上的内容完全一致,但在湛习之于民国三十七年所修的《湛氏族谱》上,则作了许多改动。

我们现在知道,湛德深、湛德澄昆仲曾于光绪十八年壬辰分别在姚溪、珍溪、云阳、正安修过四部《湛氏族谱》,除云阳一部之外,其它三部都先后面世,我也有幸阅读并复印在手以便随时进行研究。只是二人费时半年修成的云阳谱,无缘一识庐山真面目,我问过云阳分会的宗亲,据说已经失传,但愿此说有误,总有一天传来喜讯。

    还有一定研究价值的清代旧谱,除光绪十八年姚溪、珍溪、正安谱之外,光绪二十年洋心谱、湛德澄参与黄慎斋作序的长寿谱(不知是否还在),湛朝发2003年正月发现湛林于嘉庆十二年(1807)所撰《湛氏族谱》(我还无缘拜读),也是一部珍贵文物。珍溪谱,与其它清代旧谱有所不同,在民国四年续修时,对湛德深、湛德澄昆仲的原序作过较大改动,并对大海系统中朝岗、朝清两支未作深入调查研究功夫,使其后裔有的归入现大寿、有的归入现大鹤,造成混乱,一直影响到现当代的修谱活动。可以负责任地说,现武隆残谱、道真残谱、湛滘多文公民国十三年抄谱、多文公1959年续谱时依据的明贵公传谱,湛习之于民国三十七年所修的《湛氏族谱》,湛有权1992年主编的《湛氏史志》,我1996年主编的《湛氏史志》乙亥本、1997年主编的《湛氏史志》丁丑再版本,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其影响。

呜呼!修谱之难,道路何其艰!有志者,让我们精诚团结,放眼未来,去伪存真,留其精华,弃其糟粕,修出经得起子孙后世检验的《湛氏族谱》,并问心无愧地告慰列祖列宗。

 

 

 

 

 

携手修谱,造福后代

    今年十月在江西赣县召开全国族亲联谊会,共商湛氏统一编谱大事,为推动促进这项浩繁伟大的工程,各分会纷纷出谋献策,将竭尽全力支持此举。回忆今年1月新塘兄弟首次访问雷州分会,在徐闻新寮后坡村开会时,有一位大嫂突然赶来会场,连脚还未站稳,就大胆用雷州话问,“兄弟,现在打什么‘派’序”,意思是“辈”字没有,无法称呼,此举令人欣喜,凡是湛氏的人都希望有这一天的到来。首先感谢湛族同宗族联谊会理事长湛凌松写(关于联合编撰《中国湛氏族谱》的意见)及积极筹划会议的常务理事长湛伟健,在当今太平盛世,我们如何联合修好承先启后的《中国湛氏族谱》,是一件不容易的大事。但是,有我们族贤湛凌松先生大胆陈言,袒露心声,且有二十多年编谱的经验,只要我们积极支持理事长湛凌松、常务理事长湛伟健的编谱工作,面对新的时代挑战,应该以新的思维、大的智慧、真的诚意、搁置争议、顾全大局、通力合作,就一定会成功。同时,我很赞赏平江分会的建议。今年十月赣州之行,不是作游山玩水之旅,而是要认真研究编谱工作。当然,研究过程中,难免有争议,像湛振康宗亲所提到世系分支情况要搞清,我们全国湛氏大家族如一棵参天大树,树有根茎枝叶,统一族谱也一样,有始祖(根)、各世系(茎)、各分支(叶)、支繁叶茂,要办妥,如何考证、如何衔接,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科学辩证,妥善处理。

    2004年遵义隆重召开的第八届湛族同宗联谊会暨中国湛氏促进会成立,会议提出今后的工作重点,以党和政府重视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恢复与继承为政治背景,为弘扬我们历代宗功祖德,调动全族的积极投入,对我们湛氏的历史进行一次认真梳理,以达到正本清源,承先启后。编制《中国湛氏族谱》是利国、利族、利民的大事,是一项刻不容缓而光荣的历史使命。让我们携手编谱,造福后代,让中国湛氏更好地与中华民族一道凤舞龙腾,创造更加灿烂辉煌的伟大中国新时代。

            雷州分会 湛泽  二○○八年七月三日

 

 

 

 

关于瓮安湛氏谱系的考证

    湛凌松

    自瓮安回来后,查民国十三年甲子1924年正月内湛多文在湛滘誊录本《湛氏族谱》,1959年湛多文续修《湛氏宗谱录•源远流长》两部族谱,对瓮安境内湛氏的历史,做了认真考证。

    一、             关于湛明富所提供的祖先湛云斗的考证

查民国十三年甲子1924年正月内湛多文在湛滘誊录本《湛氏族谱》:“一代祖湛若水,字元明,号甘泉。生子永洋、永浩。  二代祖湛永洋,字东海,生应荣。永浩字东汉。  三代祖湛应荣生湛本字大宠、湛全字大居、湛清字大海。   四代祖湛大海生朝岗、朝冯、朝清、朝柏四子。   五代祖湛明河,字朝清,罗氏生四子:长子荣贵字德富号俸年蒲氏,次子有贵字德荣冉氏,三子德贵彭氏,四子子贵字德华。  六代祖湛子贵字德华,罗氏生志望。 七代祖湛志望生启元、启清乏嗣、启俸。  八代祖湛启俸,抱婿孙灿枝更名湛廷辉字朝元。九代祖湛廷辉字朝元,生子云升、云可、云斗、云甲四子。  十代祖湛云升生湛浒、湛汲。湛云可生子堂,子堂抱与罗姓承宗配汤氏,后复姓湛。湛云斗生子业、子芳、子乐。湛云甲生子仁、子贡。”这里的代数,是未与广东新塘湛氏合族定谱前的代数,与广东新塘湛氏合族定谱后的代数,应在各代基础上加六代,如五代祖湛明河应是第11代,十代祖湛云斗应是第16代,余类推。如以此谱为准,湛云斗是第16代,则与21袋的湛井湛紹清湛紹怀三兄弟称呼20代的湛大江为叔的实际情况不相吻合。此谱记载湛云斗之子为子业、子芳、子乐,而湛明富提供的资料说湛云斗之子是湛井湛紹清湛紹怀,各自不同,虽然同名,但仍非一人,此湛云斗非彼湛云斗者也。查《川黔湛氏各世系所用字派归代对照表》,21代有朝宗一支用“紹”字,但非正安湛氏所用,也与湛井湛紹清湛紹怀三兄弟自称来自正安不符。查1959年湛多文续修《湛氏宗谱录•源远流长》,无湛云斗这方面的一字记录。在瓮安县湛氏宗亲举行的座谈会上,根据我对正安县湛氏历史的了解,将湛明富作为湛和远之后,排出其世系为:19世湛和远-20世湛云斗-21世湛井湛紹清湛紹怀-22世湛光才-23代湛明富-24代湛国林-25代湛兴科,这一世系虽然比较符合湛明富所提供的资料和近百年两支人交往的实际,并得到座谈会与会宗亲的一致赞同,但这里的记载我认为更加可靠,应当是与12代祖湛子贵字德华即正安二代祖湛德贵之弟的后代核实过的文字记录,不然不会这样准确完整。孰是孰非,有待其它史料出现。

    二、             关于湛光远湛春臣与祖籍湛滘的关系考证

    查民国十三年甲子1924年正月内湛多文在湛滘誊录本《湛氏族谱》:“十代祖湛志院,姜氏生子六人:长子湛正文万氏、次子正魁邓氏、三子正举吴氏、四子正蒿幼夭、五子正廷王氏、六子正刚宋氏。  十一代祖湛正刚,号未钦,宋氏生子二人,长子光宇号荣高、次子光碧。  十二代祖湛光碧,姜氏生庠远、炳远、介远。  十三代祖湛庠远,号长发,王氏生三子,长子大宾王氏、次子大湖万氏旺氏、三子大江吴氏。  十四代祖湛大湖,万氏旺氏,生子二人,长子文源、次子文渊; 湛大江,号秀峰,吴氏生文彬”。

    收入《湛氏史志》第616-617页时为:

“18 光碧 姜氏 子祥远 炳远

19 祥远 王氏 子大湖 大江(迁居贵州省瓮安县)

20 一 大湖 旺氏 子文源 文渊

21 一 文源 周润芝  仲臣 春臣 女:秋银 雪二桂花

22 一 仲臣 君明 旺子英 子开禄 开棋

23 一 开禄 王秀君 子国毅 女:卫红

23 二 开棋 吴晓维 子红勇 红军 红三    

22 二 春臣 君发 王定银生女:湛维 湛二 开英 开美

      丁兴玉生开学 开祥 女:开菊(贵州大学毕业)

23 一 开学 蔡菊 子湛杰(贵州大学毕业,现在上海工作)

23 二 开祥(原贵州工学院副教授,现全家与开菊一家钧定居广东顺德市)蒋敏佳(大学本科) 子湛卢   

20 二 大江 吴氏 子文才(迁居贵州省瓮安县)

21 文才 李兴明 子光远 女:银书 光珍

22 光远 杨光荣 子开国(天津第二炮兵学院毕业),现正在桂林服役,中尉军衔”。

    据湛光远介绍,大富公之后现在凤冈茅坡,户数人数不详。

    现大湖大江两公在瓮安生活过并从瓮安走出去的后裔有7户20人。

    最早到瓮安的湛氏,是湛大江母子五人。湛庠远(祥远)、王氏、湛大江诸人的生卒,虽然谱书上没有记录,但据湛光远提供的其父湛文才生于民国五年丙辰十一月初八(1916.11.3)这一线索,可假设湛大江二十岁时生湛文才,则湛大江当生于1896年即光绪二十二年丙申。据湛光远讲,祥远公死后,王氏留下长子湛大湖守祖业,带领湛大江湛大富及两个女儿行乞来到瓮安,靠卖糍粑把四个儿女抚养长大,并一一给他们安了家。则至少湛大江十岁左右,留下的长子湛大湖起码也要十五六岁才可能守住祖业。1906年至1916年这十年,大约是湛大江母子五人到瓮安的时间。其间,历尽千辛万苦,到湛大江湛大富长大成人,成了猎户,可以猎虎时,应是二三十岁的强壮汉子,当在1916年至1926年即民国五年至民国十五年时期。

    湛明富的祖父辈与湛大江一家交往的最初时间,因无文字记录,仍按假设进行推理。湛明富现年65岁,生于1943年,1948年5岁时其父湛光才过世,时年33岁,当生于1915年。假设其父湛绍清20岁时生湛光才,是1895年即清末光绪二十一年乙未;如湛井大湛绍清5岁应是1890年;如湛井之父湛云斗20岁时生他,是1870年即同治九年。1916年湛云斗46岁,湛井26岁,湛绍清21岁,湛大江20岁。按湛明富湛光远双方提供的文字、口头资料,湛云斗湛大江同属20代的弟兄,故湛井湛紹清湛紹怀称湛大江湛大富为叔。

综上所述,由19世祖祥远公配偶王氏带到瓮安县永和镇的湛大江兄弟姐妹一家五口人,应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也就是清末民初便与后到此县的湛云斗父子建立了宗亲联系。

    查民国十三年甲子1924年正月内湛多文在湛滘誊录本《湛氏族谱》的记载:“十二代祖湛光弟,万氏四子:长子和远乏嗣,次子海远,三子山远,四子怀远。海远子大德。山远三子,长子大恩黄氏,次子大漠李氏,三子大礼。怀远二子,长子大泽陈氏,次子大体雷氏”。这里“山远三子,长子大恩黄氏,次子大漠李氏,三子大礼” 的记录不同于湛多文续修《湛氏宗谱录•源远流长》。湛多文续修《湛氏宗谱录•源远流长》的记录为:“湛光弟万氏生四子:长子湛和远,万氏乏嗣,出川做生意,不知死于何时何地,万氏祖婆后易姓在花池龙塘关杀牛荡刘家,生子刘八爷,孙刘瓜生;二子湛海远田氏;三子湛山远冯氏;四子湛怀远万氏。湛海远、湛山远冯氏之安葬地,均在羊角坳青冈林人行大路当岭直下落底之田大面,人面朝火烧岩,有石碑为记,右边是海远公,左边是山远公及冯氏”。更与家父《九代家史•豫章郡湛氏贵州正安长岭岗支实录》:“道光十七年(1838年)我堂曾祖和远、山远弟兄二人同去四川做生意,遇难身亡。万氏祖婆无依无靠,生活十分艰苦,难以度日!后改嫁花池刘八爷,生刘瓜生。山远妻冯氏祖婆,因山远与和远祖弟兄二人同去四川做生意,遇难身亡。冯氏祖婆与其儿子湛大模媳李氏,另有一个小孙女湛莲,凄苦地生活着,后来湛莲于归中子沟叶家”。

这些不同的记录,作为研究文字,虽可以互为补充,但极易造成混乱。多文公“有石碑为记,右边是海远公,左边是山远公及冯氏”较为可靠,山远公并未远出四川贸易,死后与妻合葬羊角坳青冈林人行大路当岭直下落底之田大面,故家父的记录有误,而“山远三子,长子大恩黄氏,次子大漠李氏,三子大礼”就是纠正这一错误的力证。

     湛云斗后裔世系传承简录:

     11朝清-12德贵-13恩选-14营蛟-15鹏然-16志院-17正训-18光弟-19和远(海远山远怀远)-20云斗- 21绍清(湛井绍怀)-22光才(克珍)-23明富-24国林(国顺国军国发)-25兴科。21绍怀、22克珍、24国顺国军国发等各代各支,请自己对照排出。

现已成立了湛族同宗联谊会瓮安分会,瓮安(含福泉)境内湛氏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必定能够发扬光荣传统,团结和睦,把同宗联谊活动推向新阶段!

 

2008年7月30日于松梅轩

 

 

 

 

伟健常务理事长:

     平江分会写的《平江湛氏情况》汇报,甘泉报93期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他们的虹桥湛氏始祖磐琪公生于唐文宗二年(公元828年),原籍江西南昌洪都铁柱(树)观碧湘街,是否属湛贵那支派人,还不得而知?但查杨雅谱贵公生于唐大历元年(766年),而磐琪公生于(828),相当于贵公下属第四代(848)时段的人。查贵公第四代是“时”字派,似与磐琪公对不上号。会不会是旁祖的支派子孙,就有待再考证了。不过,磐琪公出生年代比杨雅英三郎公早十二代这一点,是肯定的。这十二代的年差约二百多年。

纵观全国湛族同宗联谊会现有知道的资料,在目前所了解的湛氏族群中,平江磐琪公那支族群是“大哥大”的一支人。还有无更早的族群,就有待努力寻访发现了。您以为然否?

     顺颂

近祺!

                                                       国楠   08-6-30

 

读国楠秘书长6月30日致伟健常务理事长信

湛凌松

     国楠秘书长致伟健常务理事长的信中,主要谈虹桥湛氏始祖磐琪公与杨雅谱贵公的关系问题,并论证:

     查杨雅谱贵公生于唐大历元年(766年),而磐琪公生于(828),相当于贵公下属第四代(848)时段的人。查贵公第四代是“时”字派,似与磐琪公对不上号。会不会是旁祖的支派子孙,就有待再考证了。

查杨雅谱贵公生于唐大历元年(766年),这个公元766年有误,应为767年。

    请看《湛氏联修族谱庆源图》的原文字记录:“新淦始祖湛贵,字仕显,生于唐大历元年丁未正月二十日子时;于贞元十二年丙子以诗赋登第,除授筠州高安令,甚有政声,得台谏器重,徙县治于元阳关;殁于唐大和三年己酉”。查《中国历史年表》,大历元年为丙午岁即公元766年,大历二年才为丁未岁即公元767年。古人对甲子是很熟悉的,故这个“丁未”不会错,而大历元年还是二年就不一定记得准了,故这个“大历元年”有误,应是“大历二年”才对。

     湛贵有湛铁、湛钺、湛镜三子,杨雅谱说湛铁、湛钺“旁祖未详”,记录湛镜长子湛洙字通淮,生于唐长庆四年甲辰正月初四子时,长庆四年甲辰为公元824年,比虹桥湛氏始祖磐琪公大四岁,如湛磐琪与湛贵有血缘关系,当系湛镜次子湛通海或湛铁、湛钺的子孙。我案头没有两地族谱,无法展开研究。

湛石林先生说:“湘阴丁未总谱,溯唐,贵公至赣州宋`英公以下,三十余世系,历历记载清楚”。“自益公世珍,八郎公是也(考证:世珍是付二郎公之孙,八郎公是付三郎之孙。自益是八朗公之子侄辈 ,付三郎之曾孙也)。凭赣州扬雅谱考证和迁湘湛氏三老谱之文字记载以核对。我迁湘始祖是付三郎之曾孙,八郎公之子侄辈。自运公比八郎公小二十余岁,与付四郎公之曾孙怀德公的生存时代相同,年岁相近(相差12岁)。付四郎 与付一,二,三郎 为堂兄弟辈共祖念九郎。他们是亲族。”可请湛石林先生写出详细的考证文章。

     纵观湛族同宗联谊会现在知道的族谱资料,在目前所了解的湛氏族群中,杨雅谱所载新淦始祖湛贵“生于唐大历二年丁未正月二十日子时”,是全国《湛氏族谱》明确记载的最早的祖先。

       2008-7-19于松梅轩

 

 

 

 

 

 

 

 
 

相关评论
评论者: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421号

    渝ICP备12002000号-1

Powered by OTCMS V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