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古迹

平江县唯一的文峰塔,你见过吗?

时间:2016/12/11 0:52:17  作者:湛氏家族古今志  来源:湛氏家族古今志  查看:2435  评论:2
内容摘要:平江县唯一的文峰塔,你见过吗?2016-05-05 山哥 老油铺  琵琶语 赵聪 - 琵琶新语 梅仙镇哲寮村——孤本的文峰塔干宵塔       哲寮溪缓缓流过五桥九堰十三陂,从西南出境由大洲倒流滩注入昌江。传统村落规划建置最看重河流出境的水口嘴。船形山海拔仅两百零六米,溪口左岸立有翔霄石塔,右岸建...

平江县唯一的文峰塔,你见过吗?

2016-05-05 山哥 

 

平江县唯一的文峰塔,你见过吗? 琵琶语 赵聪 - 琵琶新语 平江县唯一的文峰塔,你见过吗?

梅仙镇哲寮村——孤本的文峰塔

干宵塔

       哲寮溪缓缓流过五桥九堰十三陂,从西南出境由大洲倒流滩注入昌江。传统村落规划建置最看重河流出境的水口嘴。船形山海拔仅两百零六米,溪口左岸立有翔霄石塔,右岸建有哲寮水庙,共同把守一方文脉的天经地纬。
       云天茫茫,芳草萋萋,翔霄塔本名干霄塔,全部用长条麻石垒砌,塔高十二米,外形呈六边形,边长两米,共七层,每层塔檐翘角整齐划一,保持浮图宝塔的神圣。钻进塔心空间,底座周围一丈有余,高层拱门、石框光照明亮无由抵达。“干霄塔”青石板匾额面对哲寮村庄,底层南面“翔霄塔”碑文,首事湛瑞生撰,详细叙说建塔的重要功能。
       哲寮胜地由幕阜黄龙蜿蜒而来,绵亘数十余里,山水环绕,势若星拱,苍翠诡状,绮绾绣错。我族自福六公鼑迁於斯,由明迄今代有伟人,但拾巍科、居台辅的少。追根究源是水口地理文峰所缺。据《相宅经纂》注释,凡都、省、州、县、乡村,文人不利,不发科甲者,可于甲巽丙丁四字方位选择吉地立一文笔尖峰。只要高过别山,即发科甲。湛瑞生亦即同治年间秀才,尽管不出公差和免纳田粮,累败累战心存翔云之志。俗话说华表可以捍门户,层塔可以作峰南。他坚定地认为,水口西北船形山嘴的低沉地势,事有不必传之於古,而可创之于今。清光绪二年(1876),湛瑞生为首捐资,召集宗祠公议,众皆踊跃输金,遂甃石建塔。他取名“翔霄塔”,希望本族后来者科甲连登,翔腾霄汉。
       其实同治年间哲寮湛氏曾经出过一个最高级别的武官——诰封正一品建威将军。太平天国战乱,十八世湛其英由平江营入老湘营,以军功累保花翎总兵,后来随左宗棠平定叛乱收复新疆,奉旨授记名提督。三十九岁被俄罗斯洋枪中弹阵亡,同治十一年(1873)赏号扬勇巴图鲁,赏正一品封典。
       不论翔霄塔功德如何,哲寮村崇文尚武民风纯毅,从来便是出人才、出干部的地方。新中国以来该村有一百四十多人考入高校,出国留学七人,研究生十余人人。各类科级干部扎堆,县处级领导干部五人、师厅级领导干部两人。

       古塔依然耸立草木茂盛的船形山头,像高高的桅灯照亮村庄田野,清清溪河弯弯曲曲绕过山脚冲泄西去,风雨沧桑守望幕阜昌江。梅仙哲寮,岳阜古道歇脚的茶寮酒肆。记忆中那悠远的蹉跎岁月,从长沙至武汉必经姜源陡岭的阻遏,古往今来歇脚喝茶其实是无奈的诗意。如今高速公路悬桥隧道轻便地穿越时空,寻访道仙哲人对饮的灵山秀水,倒也闲情惬意而自由自在。平江县唯一的文峰塔,你见过吗?

平江县唯一的文峰塔,你见过吗?

哲寮翔宵塔——平江最后的文峰塔

        什么是文峰塔?文峰塔为七级楼阁式塔,通高约28米,砖石结构,底层为条石筑成,余为砖砌,塔顶为六角攒尖葫芦宝顶!塔身呈六边形,层层上收。进门从左侧沿石阶旋至二层,以上为木楼梯至顶,每层有窗洞两个,可极目山城数十里。

     干宵塔位于湖南省平江县梅仙镇哲寮村。此古塔名为翔霄塔,又叫干霄塔,塔上刻有铭记,塔高12米,塔边长2米,周长12米,直径3.4米,外形呈六边形,共七层,东西朝向,占地面积60平方米。海拔高度为206米,由长方形麻石构成,为清代建筑风格,古朴庄重,美观大方。  据《湛氏族谱》记载:此地由幕阜黄龙蜿蜒而来,绵亘数十余里,山水环绕,势若星拱,苍翠诡状,绮绾绣错,盖天钟秀。  文物普查人员走访考证得知,翔霄塔始建于清代(公元1876年),系清代湛瑞生为首捐资修建。

 

碧龙峡

      一只白顶溪鸲站立溪涧岩石,黑色体态白色头顶栗色腹尾,我行它进,几度翻飞降落,不停地点头甩尾逗乐。溪流潺潺,层林叠叠,“追呀~”一声尖亮的啾鸣随风钻进高低起伏的灌木丛中。这种山溪灵鸟繁殖季节躲藏高山泉水源头避暑,等候冬季沿溪流垂迁而下,及早逃离寒冷的冰封。乡人叫它看水童子,如今很难遇见。那天恰逢初冬小雪时令,晴朗的峡谷空气清新温暖洋洋,巧遇它的欢乐倩影,我心里热乎乎的感觉有缘。
       谁家黄狗也喜欢猎奇,一声不吭从我身旁飞箭似的冲上前去,抬头探望前方,又回头等候,与我们一起走进碧龙峡。清澈明亮的哲寮水依然涓涓细流,顺山走势悄悄然与沟壑河床对阵,亿万千百年的激情与和睦交锋。奇形怪状的花岗岩或龙盘虎踞,或牛饮马奔,哗啦哗啦瀑布飞溅,叮咚叮咚逐浪翻滚,光照与水汽组合生命之泉,滋养青苔绿藓草木丛林,溪沟石潭铺卷七彩斑斓的画卷。脚踏山径险路随意品味旷野荒僻,遍地枯枝落叶无人处,掩藏泥沙石墩的溜之乎也。采一朵金黄石蒜,摘一枝橙红黄栀,山茶花的艳丽,野桂花的清香,湿漉漉水灵灵的天然气象,有声有色冉冉升腾在森林溪涧。
       哲寮水源分两支,一出黄柏山芦栗坡,一出椽皮岩黄泥坑。黄柏山本名黄檗山,盛产中药材黄檗树。相传西汉王莽篡政之时,南昌尉梅福弃官隐居此山,炼丹成仙留下梅仙镇名。从黄泥坑再往高峰尖的鸡公岩,悬崖绝顶有座鸡公寨,高百余丈,一般人爬不上去,元末乡人避乱,平江四十八寨之一。
       碧龙峡自然龙多,卧龙潭,盘龙洞,双蛇出山,双龙击鼓,山石藤木瀑布深潭多呈龙脉龙舞态势,天工作美果然名副其实。

碧龙峡井眼泉

       依照村民的说法,哲寮人心明眼亮,主要是喝了碧龙峡的山沁泉水。龙王爷治疗眼疾,连湖北通城经常有人搭客班车来敬请。那天清晨我特访岩泉龙王神庙,巧遇汲水先生,他说去梅仙幼儿园上班,下班回南江镇家,每天驾车路过必带一桶好水。我试试,果然清甜可口。红石岩层崖壁小庙前,香烛残炉立有善修功德碑,字迹风化依稀可知,此是皇清康熙伍拾年辛卯岁(1711)的乡村故事。

平江县唯一的文峰塔,你见过吗?

平江县唯一的文峰塔,你见过吗?

 

白鹤啣书——哲寮湛公福六大人墓

        夜宿碧龙峡,柴火吊壶烧得热气腾腾,约请年尊乡贤围炉茶话,乡村老教师湛雅平先生说话从容文雅,几位湛姓老哲寮争相呼应,聊起祖先,噼啪炸响的烟火飘散着团年的味道。
        元末明初,鼻祖福六公从江西迁居平江,选择这片风水宝地,湛氏家族开枝散叶,繁衍二十八世,人丁已过万,哲寮村聚居三千余人。一脉哲寮水经碧龙峡岩前盘缠不舍,进山上十里,出山下十里,山水与人烟相互毗连,数百年风雨沧桑,如今保存有古建筑十五栋,石拱桥五座,古井、古庙、古塔生机盎然。尽管世事如棋局局新,本族一世祖湛公福六大人墓,二世祖华叟公墓,三世祖仁先、义先、宗先墓,十七世祖启云公墓,十八世祖湛公其英墓,还有改迁的唐朝盘琪公墓,古墓碑刻保存完好,二世祖白鹤啣书最为显耀。

       晨雾弥漫,苍山迷蒙,黄泥坑细公垅山谷左龙腾右虎跃,听中央松曲泉琴,白鹤啣书的地理风水约隐约现,二世祖湛公华叟之墓石鼓香炉骏烈清芬沉默无语,守望碧龙峡过去又叫笔筒坑的龙脉,越加显露祖德流芳宗功庇荫的神秘感。

平江县唯一的文峰塔,你见过吗?

哲寮湛氏宗祠

        哲寮湛氏发家之道应当是漕运商机。话说明朝建都北京,兑解京仓的漕粮仍运往南京,永乐八年(1410)开辟漕河。平江漕运每年正米六千八百四十四石,每石运输成本加耗米三斗六升,三六耗米达二千四百六十三石八斗四升。当时民运粮船从昌江过洞庭、下长江,运至淮安、临清、滁州、德州,转交通州、天津二仓,经常船翻粮毁,往返劳损之至苦不堪言。华叟公主持漕运数十年,负责解运平江及巴陵、湘阴、长沙、浏阳、湖北通城、江西义宁共周边七县一州,深感国饷急需而民苦役事,他以国事为重,坚持勤王利民,喜施济分仁。凡商号因灾欠债不还的,他年年岁岁从不立卷、不问偿,其慈惠之名众口皆碑。他作出的最大贡献,请求朝廷将南米改为兑运,民运转漕给官军,由官军补船费,从此双方便利。此法开辟,成化七年(1471)南粮终于改兑运为官军长运,平江等县纳粮只需运至岳州黄华亭交兑官军。华叟公如此功德圆满,终是福禄寿齐,眼观五代。明宣德元年(1426)仙逝,享年八十一岁。因功勋卓著,皇恩浩荡永封湛家子孙承当粮运官。这份恩赐永续享受,皇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湛氏宗祠门前立有“奉上饬例”告示,遇有乡保社长夫役草料采买等差,军丁概予准免,毋得违例混派。倘敢故违,定行深究。
湛家富雄一方,但心中总有遗憾。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子子孙孙参加科举考试迟迟未见发迹,在地方上面对书香门第终是做不起骜人。

       一个举人的成功,显然会给子孙后代带来典范推动。众族忙碌的头件大事,照例便是修缮宗祠。现存的湛氏宗祠乾隆五十年(1792)合族捐建,清道光年间扩建,祠堂构架依然保持旧貌。道光二十八年(1848)吉冬,湛氏大、二、三房及阖族八门捐修案堂,总理督修、派修首事及捐钱功德碑,永久记录湛族的兴盛。
       我更感兴趣的事,倒是祠西外墙中华民国二年捐修族学校。碑刻《湛氏建修族学校记》开篇言志:“周礼师氏教以三德,曰至德以为道本,敏德以为行本,孝德以知逆恶保氏养。”先祖福六公、华叟君功德圆满,故后嗣椒衍人文鹊起。或以文章显,或以武功著。十七世裔启云公“质直好义,群称为端人也。”中华民国初建,时逢外侮之日,深世变之。学校者政教之本,无古今、无中外,今虽为华夷角逐之天下,而推原国本者,仍以普通教育为强国基础。湛氏有识乡贤聚众谋划,在祠之西旁建筑讲舍操场厨浴各室。建校者说,更望湛氏以三德六艺教其族之人,勿皇皇於名利之志。今爱祖国,以保国粹、敦实学而到富强,将中西毕贯,本末兼赅,种族以殖,国基以固,则学校非无本之源泉,培人才,善风俗,尽快走向振兴之路。
       中华文明三德六艺等诸多传统文化,凡遇国难乱世或太平盛世,乡绅贤达蛟龙潜水那般藏伏,维系在民间的生命本源。我有幸翻阅湛族学校庚吾公亲笔撰抄的教义笔记,习习然跨越时空与百年先哲对话,他那手书字体之楷,文公家礼之全,白纸墨水依然清香扑鼻,令我洗耳恭听三德六艺。我忽然想起台湾林安梧先生最新注释,孔老夫子提倡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礼说的是分寸节度,乐说的是和合同一,射是指对象的确定,御是主体的掌握,书是典籍的教养,数是逻辑的思辩。这恰是当今充满现代气息的全人教育,是回到总体的根源性的教育。
       “秀野春光风景新,踏青斗草乐芳辰。今年易过来春又,未必年年趁好春。叹人生一辈新人换旧人。”我仔细对读,发现《潇湘八景》组诗它并非《清道光洞庭湖志》著名的米芾潇湘八景图诗,就连《昌江八景》也不是《清同治平江县志》明代邑人郭本的七律。十六首七绝短章,我孤陋寡闻全然不知何家诗作,末尾那“叹人生”,每首诗都加注人生感叹之词,噫乎叹为观止。

平江县唯一的文峰塔,你见过吗?

平江县唯一的文峰塔,你见过吗?

旗杆石

       时光如流水转折清朝乾隆盛世,十七世湛启云科考中举,三百多年后哲寮湛家终于扬眉吐气。
       湛启云旧居北山屋依然门庭祥瑞,梁架上双鹤啣莲金碧辉煌,撑拱、雀替雕花精美。神龛顶梁悬挂“庆合三星”贺匾,落款为原任广西全省提刑按察使司余有钦题,赞叹哲寮湛氏瓜瓞绵绵,北斗魁星光芒耀亮。
       两块麻石柱远远把守路口,我以为是拴马的,最初并未在意。伴池塘流水靠近屋场,地坪前左四柱、右六柱,一排石栏杆像皇家卫士形态严肃。麻石柱高六尺,宽一尺,厚半尺,上方刻成乌斗曲线形态,柱体两个洞孔天方地圆。左边首块篆刻字迹清晰:“乾隆四十四年己亥岁恩科乡试中试第十三名举人湛启云立”。第二块:“乾隆四十年岁次乙未六月初十日巳时太学生湛启第竖立”。第三块字迹不清,不知何人何职。边际那块:“大清嘉庆三年戊午季冬月吉旦贡生湛先万立”。依据哲寮村湛姓辈分,平安得胜功,惟伯万朝文,显祖荣宗远,佑启先培德。这三位“启先”同族显然兄弟侄子共享荣华富贵。
       我第一次见到如此整齐生动的旗杆石,据《清同治平江县志》载,自南宋至清末全县先后有七百二十三人取得举人、进士、贡生、翰林资格。从大清起,或许功德之家过于兴盛的缘故,牌坊、牌楼等坊表不再官建。凡举乡科登甲第照例由旌典官拨银三十两,听其家族自行修建。允许厅堂走廊前列屏树斗,或设于门,或建他所,或四柱,或二柱。旗杆顶部带有乌斗图形,一斗为举人,二斗为进士,宣耀经魁折桂的功德。明清时期平江多处建有登科坊,世科坊,鱼跃天池坊,父子进士坊,父子簪缨坊,然而早随科举制度废止而消亡。哲寮村科第世家旗杆石,已成绝世孤本。

平江县唯一的文峰塔,你见过吗?

作者——潘刚强(因无法联系到原文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公众号客服)

平江县唯一的文峰塔,你见过吗?

平江县唯一的文峰塔,你见过吗?

      老油铺位于湖南省平江县梅仙镇哲辽村碧龙峡风景区旁,始于1881年光绪年间,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主营山茶油、芝麻油、菜籽油、花生油等农副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是平江县境内唯一的老木榨,也是平江县唯一用古法工艺压榨生产食用油的百年老店。 老油铺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扬,店名由湖南省文联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一级作家、省政协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那山、那人、那狗》作者-彭见明先生亲笔书写。

 

 

平江县唯一的文峰塔,你见过吗?


标签:唯一 唯一的 见过 

出处:湛氏家族古今志网址:http://zhanganquan.com   http://www.zhanganquan.com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相关评论
评论者: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421号

    渝ICP备12002000号-1

Powered by OTCMS V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