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报

甘泉报200812 (101期)

时间:2017/2/10 15:48:19  作者:湛氏家族古今志  来源:湛氏家族古今志  查看:3591  评论:1
内容摘要:湛若水治国方略之十四《圣主躬肇农桑颂》大哉皇言,一哉皇心,可谓至矣。臣所以谓众美皆本于敬天者何也?万善同出一原也。天也者,道之大原也,盖无往而非天也。所以谓无往而非天者,天无所不覆也,无所不贯也。《记》曰“人者天地之心”,宋儒程颢曰“天人一也”,更不分别天地之气,乃吾气也。是故喘息呼吸皆天也,性情形体皆天也,好恶用舍皆...
甘泉报200812_(101期)

湛若水治国方略之十四《圣主躬肇农桑颂》

大哉皇言,一哉皇心,可谓至矣。臣所以谓众美皆本于敬天者何也?万善同出一原也。天也者,道之大原也,盖无往而非天也。所以谓无往而非天者,天无所不覆也,无所不贯也。《记》曰“人者天地之心”,宋儒程颢曰“天人一也”,更不分别天地之气,乃吾气也。是故喘息呼吸皆天也,性情形体皆天也,好恶用舍皆天也,食息起居皆天也。民,天之民也;贤,天之秀也;工,天之工也;故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诗》曰:“昊天日明,及尔出王。昊天日旦,及尔游衍”。《书》曰:“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又曰:“天叙有典,敕我无典。五淳哉,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又曰:“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由是观之,自心性存养而出王游衍,而视听好恶,而典礼命讨,何往而非事天之实乎?仰唯皇上稽古制,作分效祀,以专其事,精礼乐以致其飨,亲制文以通其诚,敬天可谓至矣。皇上之心必且至诚无息,故曰御经筵、召问大臣、诚祀祖考、敬事两宫、肇兴内教、亲农劝桑、君臣同游,凡若此者,皆天德王道之事,然皆本于敬天一念之端发之也。

                              ——湛若水《进天德王道第一疏》

 

多谢高州宗亲捐来2009年办报款1180元!

祝全国的湛氏宗亲新年快乐!

新的一年,新的希望!

 

在新的一年里,再铸湛氏辉煌!


总第101期改错(8)

                  09.2.11.

  

 

          第二版

   1.<<……4000…..仇人>>宗亲评说,凌松回复:恭请低两格,晚安抬头顶格,再下一行,杨先生改为柏杨先生.再下两行,印重迭.

     

 第三版

   2.世君对联选:3.4句中间1.2句对齐.

   3.快生简介:当代……,为纪念……共四行印重迭.

          第四版

   4.宣统版<<………>>…….人物:是沙?(6)

   5.….湛江一行只印一半字.

          第六版

   6.柱辉论文: 房子 , 四人帮 四个方框删去.(中逢在字左边)

          第七版

   7.甘泉三字经:天理…..两行印重迭.(甘泉资料下27.28)

          第八版

   8.<<广西宾阳…..简介>>:正局级改为正科级.(学驹下18)

上为振康再阅认为要修改的,其它未发现错漏。可付印了.
 

新塘宗亲参加江门市纪念陈白沙诞辰580周年活动

湛伟健

2008年11月13日星期四,广东增城新塘湛国平、湛淦洪夫妇、湛荣枢、湛伟业、湛展舒、李惠波、湛少华、湛锐枢、湛树熙、榆松夫妇、湛自光2人、湛海翔、湛沛钊、湛松柏、湛桂池、湛镇波、湛伟龙、湛伟健、叶蕴杰、湛润强等一行24人去参加江门市纪念陈白沙诞辰58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的参观活动。

早上7时15分在新塘太阳城停车场集中出发,经广深高速、虎门大桥、中江高速、但还差50公里到江门市区时前面有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堵了90分钟车,行程136公里,10时10分在gps卫星导航的指引下,到达了江门市陈白沙祠。首选映在我们眼前的在道路旁边是1996年新建的石大门牌坊,横批刻着“陈白沙纪念馆”,左联刻着“哲理绍程朱,紫水黄云兴邑里 一九九六”,右联刻着“真如传孔孟,光风霁月耀江门 陈一峰攒联,黄兆纪书”

陈白沙与宋明理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代表乘坐的大客车也刚到达,早在1111日就来江门参加会议的新塘会议代表湛汝松、湛柱辉、陈裕荣和我们一起握手打招呼。在蔡李佛醒狮队的欢迎下,我们进入了陈白沙祠。在陈白沙的铜像前有一古老石匾,上书:“千秋仰止”四个大字,上款:正德辛已,下款:门人湛若水题。

在陈白沙纪念馆工作了18年的老馆长梁炳尧、江门市博物馆的黄志强、陈氏宗亲的陈胜仔、陈就胜、林伯等向我们介绍了陈白沙纪念馆的情况:

纪念馆里的陈白沙祠和贞节牌坊,建筑保存完整,规模宏伟,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陈白沙纪念馆坐落在江门市区白沙乡仁贤里(西区大道44号),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馆内以陈白沙祠及贞节牌坊为中心,前面是白沙铜像广场,广场两侧是书画廊,是游客休闲品茗的场所。白沙祠的东侧是“小卢山书院”,现设为“陈白沙先生事迹陈列馆”,陈列展示陈白沙先生的生平资料及墨宝拓片;白沙祠的西侧是旧民居,称为“白沙故里”;白沙祠的后面是小卢山花园,保留了陈白沙先生父母合葬墓。

陈白沙原名陈献章,是明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书法家和诗人,明宣德三年十月二十一日(1428年11月27日)出生于广东新会县城北圭峰山下的都会村,童年时举家迁居白沙乡。陈白沙专治理学,其成就上承程朱理学,下启明儒心学,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生前被尊为“真儒”、“圣人”、“活孟子”,死后从祀孔庙,赐谥文恭。广东仅陈白沙得此殊荣,故有“岭南一人”之誉。他创制的茅龙笔及茅龙书法,在广东书坛独创一派,在中国书法史上亦占有重要位置。

陈白沙祠,其前身是陈白沙家祠,始建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由曾任南京礼部尚书何维柏、新会县知县袁奎等人为纪念陈献章,倡议捐资建造。白沙祠平面布局为四合院式,座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960平方米,其主体建筑排列在纵轴线上,共四进深,由祠门进依次为:春阳堂、贞节堂、崇正堂、碧玉楼。均为面阔进深各三间、山墙搁檀、硬山、绿琉璃剪边,前后之间的建筑以左右对称的庑廊相连接。

春阳堂是为纪念陈献章以其生前读书和讲学的处所“春阳台”而命名的。堂宽15.46米,深7.28米,建筑面积为112.55平方米。屋梁上刻有人物、花果、龙凤等多种图案。整个檐廊结构严谨,布局和谐,装饰精细,风格庄重,艺术优雅,为江门绝无仅有的古建筑。堂的大门宽4.1米,高3米,共4扇平板门。门上有匾额,书“圣代真儒”4字。

贞节堂以纪念陈献章母亲的贞节而命名,为祭祀陈献章父母之所。屋正脊饰有仰连状承托火焰形宝珠的陶塑,两端饰有鳌鱼陶塑的吻兽。堂面宽13.83米,进深9.27米,建筑面积为128.20平方米。该堂次间后有两侧卷顶门:左门曰“主静”,右门曰“致虚”。明间后有6扇抹头造型组成的后中门。贞节堂的柱础、金柱保存明代的造型,其余架构为清代维修时的建筑装修。“贞节堂”木匾为陈白沙的老师吴康斋所书。

崇正堂为祭祀陈献章之所。堂的总体结构与贞节堂基本相同。该堂所有的柱均为木质,梁架为双步梁结构。该堂明间后设置神龛,为木质结构,前面雕有花卉图案。神龛有须弥座,为砖石结构。龛内置有陈献章泥塑坐像,坐像高1.5米;像前置灵牌,刻阳文。“明徵授翰林院检讨理学名臣从祀文庙讳献章谥文恭石斋陈公位”。坐像两旁各有一灵牌,皆刻阳文,左灵牌为“明儒文恭公元配张氏夫人位”,右灵牌为“明儒文恭公继配罗氏夫人位”。堂的正门悬挂“崇正堂”匾额,该匾为何维柏所书。堂内有木刻对联:“道传孔孟三千载,学绍程朱第一支”,均为明万历二年(1574年)朝廷的赐额。

崇正堂左边走廊一侧是用大理石重刻的《慈元庙碑》,碑文是陈白沙晚年为慈元殿落成而撰并书,额为正楷,文行书,用自创茅龙笔写成,全文记载兴建慈元庙的经过。碑文后由陈白沙弟子增城人湛雨(字若水)题跋,记述竖此碑之因由。正文共599字,落款:“南海病夫陈献章识。跋共115字,落款:“门人增城湛雨跋,碑文书写刻工精致。原碑位于新会古井镇官冲慈元庙(今崖门古战场)内,是一块很有历史文物与书法艺术价值的碑刻,曾有港商出资千万求购。

碧玉楼原为陈献章的故居,因当年重获祖传碧玉而建楼志庆,是陈献章珍藏祖传碧玉及奉养母亲之所。陈献章逝世后,因年久失修,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重修扩建,并在楼前建陈白沙祠,与之成为一体。楼高二层,通面宽14.34米,进深12.24米,占地面积为175.52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51.04平方米。楼首层的柱及柱础均为花岗岩石。楼门由6扇六抹头造型的单门组成。明间置有神龛,龛前面镂雕花卉图案;龛内置有陈献章的祖先及其长兄的灵牌。二层楼面、檐廊和楼梯原为木板结构,1983年维修时改为混凝土。楼的结构除二楼的金柱柱础保留明代的特征外,其余为清代维修后的建筑装修。“碧玉楼”牌匾据传为陈白沙衣钵传人湛若水所书。

白沙祠内存有陈白沙手书的木刻、碑刻,以及其他与白沙祠有关的碑刻。

前馆长梁炳尧还介绍道,在94年左右,规划部门在陈白沙祠前准备建两座高层商品楼,并已经开始打桩,梁炳尧等人马上向有关部门反映说这样不行,你在陈白沙祠前建两座高楼,那这祠堂还有什么用呀,而且只剩一米多的小巷,人家怎么进来呀。反映后效果不明显,于是又组织政协的一些退下来的老干部再通过内部渠道反映这情况。政府说那你们有什么要求呀,见政府松口,梁炳尧等人马上去广州请专家设计了一个规划图,要求停建前面的商品楼,把周边50-100米内的新建筑物全部迁移出去,青砖结构的等旧建筑则保留下来。1985年陈白沙祠被辟为陈白沙纪念馆,到1996年江门市政府筹集专项资金750万元,对白沙祠周围环境实施美化工程,到200010月,市政府再投入600万元资金完成第二期扩建工程

在祠堂内,陈氏宗亲的领头人之一陈胜仔即席挥毫,用茅龙笔写下了湛若水的六字符诀“随处体认天理”。照了集体相片后,参观了陈白沙祠春阳堂东厢房,这里新增设白沙先生读书塑像、仆人送饭塑像和书架、书桌、椅子等物件。接着参观了另一栋在左侧建筑物里面的名家茅龙笔书法邀请展、江门市博物馆的一些文物。

祠的东侧建有仿明清民居风格的陈白沙史迹陈列馆,白沙祠的西侧保留了白沙故里多座具有五邑民居特色的明清建筑。

在陈白沙祠内,拜访了《岭南心学传人-湛若水》一书的作者刘兴邦教授,正在编写甘泉年谱的年青学者深圳大学文学院国学研究所的黎业明,见到了对湛、谌非常有研究的谌荣安博士。

中午在陈白沙墓园前的特色农家店用午餐,3席共900元,味美价廉,几好。饭后就沿着旁边的小泥路去陈白沙墓,陈白沙墓在蓬江区杜阮镇压松园村皂帽峰(席帽山)。墓起初在圭峰山,正德十六年(1521)由湛若水把此墓改葬今址。墓为灰砂夯筑,面积约50平方米,碑文刻翰林检讨白沙陈先生墓。墓前原有他的学生湛若水于明正德十六年(1521)撰《明故翰林院检讨白沙先生改葬墓碑铭》石刻,后移江门市白沙公园内。陈白沙墓1979年核定公布为新会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确认为江门市文物保护单位。陈姓宗亲介绍道,每年都有一千多人来拜祭陈白沙墓。梁炳尧馆长说这里2005年前该墓地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曾被20余穴其他墓地违规包围,200510,当地政府已经发出通告,要求席帽山上的违规墓地需在当年101日前由坟主自行清理,如今在蓬江区民政局及当地镇政府、村委会的努力下,乱葬坟已清理,其周边环境大为改善。政府将准备用30万元用于陈白沙墓的修葺,增建墓道至我们刚才吃饭的地方,即马路边。

扫完墓,继续坐上大巴,在一大桥的桥脚处停下,走路走了10多分钟,去参观白沙先生钓鱼台。钓台故址,198311月公布为江门市文物保护单位,当年陈献章常在这里钓鱼,并建有这样的一个小院子。后来陈献章效仿佛教传衣钵袈裟的做法,将这个钓鱼台作为自己的衣钵,传给最得意的弟子湛若水。在清代,钓鱼台是一座三进的建筑,民国时期修江边马路时将前面二进拆除。据《新会县志》记载,钓鱼台是陈白沙所建,为白沙讲学及余暇垂钓之所,故名钓鱼台。台为半月形,垒石为基,围以铁栅栏,登台可览尽江门市风光。1886年重建。当时闽浙总督何璟为钓鱼台重建而书钓台二字横额石刻。1927年,因修筑长堤路需要而拆毁第一、二进建筑物及临江的钓鱼台,现仅存第三进建筑物。故址内有岭南一人横匾一块,据说陈白沙死后,朝廷为彰其风范,诏从孔把,其牌位列山东曲阜孔庙,与历代王朝圣贤同受祭祀。能在孔庙受祭祀的广东古代名贤,仅陈白沙一人,故有:岭南一人之说。正中有白沙云石雕像一座,为民国年间重修旧址时所立。

我来到钓鱼台时,这里是售卖各种文物的文物商店,但平时都是关着门的,主要作仓库用,里面光线也很暗。在仅保存的第三进,我们看到了新塘湛润镠的父亲湛仲培、爷爷湛其俊赠送给钓台的两副木对联。湛润镠,19传,2005年主祭全国湛氏首次公祭祖墓时曾当主祭。对联如下:

揽胜迹于今辰纵几经反复波澜依旧高台临

溯通家于累世与此地平分风月会留片石在增江

                     湛资政堂其俊等敬跋

胜迹喜重光 缅前贤寄意钓台 源追泗水

通家联旧好 勉子弟潜心理学 道接江门

上联左旁款为“恭贺”,右旁款“文恭公钓台重光盛典”;下联旁款‘:增城沙堤乡湛资政堂主鬯孙仲培等敬贺柱英拜撰

再驱车10多分钟去参观白沙公园,白沙公园面积9672平方米,公园内立有陈白沙的立像。白沙公园为何选址于此?因为这里是“嘉会楼”旧址。明宏治甲寅(1494年),御史鸿逵仰慕陈白沙,拟在白沙乡为他建一座“道德坊”,陈白沙认为不可;鸿逵不得已,就改在村前建一座“嘉会楼”,作为陈白沙会晤嘉宾的地方,这一次,陈白沙认同了,于是有嘉会楼传于世。

但经过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嘉会楼不知毁于何时。楼址也没有详细的记载,因此有一段时间不知道楼是建在什么地方。到了民国,谭学衡于1917——1924年在江门开凿天沙河,在江会路白沙乡地段的河床下挖出一块“嘉会楼碑”,于是认定这就是陈白沙会友的嘉会楼旧址。新会名宿李淡愚得知后,欣然向新会县政府请地,并发动募捐,建“白沙公园”以资纪念。

建园之初,李淡愚把嘉会楼放在园中央,内有陈白沙立像和嘉会楼碑记,东面是“学生亭”,南面是“棠荫亭”,北面是“白沙先生改葬碑记亭”。建园过程中,新会侨商冯平山、陈瑞祺等解囊相助。因为此改葬碑记亭的四柱刻有外文,十年动乱期间,白沙公园被毁,到1983年、1984年,才由江门市政府重建,重建时的主要策划人就是馆长梁炳尧,增设了碑廊、石头象棋盘。

下午5点多,回到了新塘,在广园饭店开餐,760元三席。

我们新塘宗亲参与这次活动,又一次更清楚地看到了我祖甘泉公和其恩师陈白沙的光辉人生,我们为此感到骄傲与自豪。通过看展览,湛甘泉的随处体认天理,陈白沙、湛甘泉的心学,又一次给了我们巨大的教益。先贤是伟大的,让我们缅怀先辈,大力宣扬陈湛学说,让白沙、甘泉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不断实践科学的发展观,创造湛氏明天更大的辉煌。

以下不登报:

收入5008元:200元*24人=4800元,投炮竹208元。

支出4951元:33座大巴1500元,路费500,矿泉水炮竹香苹果113元,派专家光碟240元,江门午餐三席900元,广园饭店三席晚餐760元,晒大小相放怀德祠治中墓相片258元,镜字画放怀德祠680元。

做DVD光碟:57元。

结余:0.00元。

纪念陈白沙诞辰580周年的宋明理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

先辈甘泉公治学·环境·心境之我见

 湛柱辉      

先辈甘泉公的治学思想与办学实践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遗产瑰宝中的奇葩。当年,他奔赴白沙先生门下,以求深造,白沙先生觉得此子为参前倚衡之学者(注1)。视为是可承学脉的继承人,遂将楚云台赐给甘泉,以便其潜心治学。甘泉不辱师恩,最终形成了江门学派的陈湛思想学术体系,成为继白沙先生之后岭南学派的一代宗主。甘泉公进入仕途后,其「随处体认天理」的哲学思想体系与王阳明理论体系相随相伴相辩。追随弟子四千人,创立书院几十所,亲临书院讲学,是名扬中外的哲学家和教育家。

甘泉公的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及其实践,为何在当时和当今都得到人们的追随和推崇?其治学与环境心境相互关系的论述和实践,使我深受启迪。

甘泉公讲:体认天理而云随处,则动静﹑心事皆尽之矣(注2)。其意是无论动与静、思考和行动,都应随时随地不停地在事件中体认天理,这样天理才能自明,个人的举止和思考(文章)才能符合天理,人们的认识是随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这样才符合历史事物的发展规律。甘泉公还讲:心虚而见,犹心虚而占筮神……故予体认天理,必以勿忘勿助自然为至(注3)。那勿忘勿助是什么呢?他认为说勿忘勿助之间便是天理则不可,勿忘勿助之间即见天理耳(注4)。可见,勿忘勿助就是时刻保持心绪安静,毫无杂念,人的心境若处于此种状态中,天理”(符合客观规律)就出来了。

甘泉公告诉我们,但凡治学(做学问)之有大成者,注重的是保持虚怀若谷心无杂念的自然境界。若能融于这般的环境,自然会释放这般的心境,那么,在这种心境下所做的学问才能做得好。

甘泉公的有关治学与环境心境的悟性是承传了白沙先生学以自然为宗的心学核心。白沙先生将环境大自然融贯于其学说中,让心境与大自然胶融。白沙先生学以自然为宗在于日用间随处体认天理(注5)。近代名人梁启超评曰白沙心境与自然契合,与大自然一致,其自处永远是一种鸢飞鱼跃光风霁月的景象(注6)。

白沙先生当年设帐授徒之地,如碧玉楼春阳台楚云台小庐冈书室,都是充满了岭南乡村特色的宁静之地。

甘泉公对白沙先生学以自然为宗”之说一下子就领悟过来了。得其要领,潜心研究,曰:“夫自然者,圣人之中路也。圣人所以顺天地万物之化,而执乎天然自有之中也。”(注7)但是,甘泉公不主张“静坐”闭门造车式的“治学”,曰:“古之论者,未有以静坐为言者”(注8)。甘泉公主张治学要“动与静”结合,要多走一走,看一看,相处于大自然环境,要将自己的研究放在客观环境中,融为一体。这不仅仅是涵养方法,更是致于学问。

而且在治学(研究学问)上,甘泉公和白沙先生同样是一脉相承的。当年,甘泉公求学于白沙先生门下时,白沙先生得知其牵挂科举仕途之事。便讲:“此举非全放下,终难凑泊。”其意就是要甘泉公研究学问要专心致志,不得存在二心。甘泉为表矢志,毅然烧掉了上京会试的部檄(类似介绍信)。

同样,甘泉公设书院教授学生,严格要求麾下弟子,做学问要心绪安静,专心致志,神闲气静,切毋浮躁之心。甘泉公曰:“诸生为学,患心不宁。诸生读书时,须正其心平其气……  方能心与书合一。”(注9)

我生在新塘,长在新塘,新塘「尚书府」(即现菊泉中学,甘泉府第)和「樵林祠」(即现新塘新何小学(原菊泉小学)、甘泉祖父樵林府第)均是府前有水塘,塘的四周绿树成荫。环境十分优美,这是我童年学习和成长的地方。

    新塘西边,有「萝岗罗峰寺」,罗峰寺内有甘泉公所办的「玉岩书院」,周围山清野绿,溪水长流,是著名“罗峰香雪” 风景胜地。新塘西边,有粤中三樵之一矽南樵「南香山」,山上水秀石奇,花繁林密,山下东江如练,缓缓西流,是有近二千年历史的道教圣地,甘泉公在此创办莲洞书院。现在山中仍有甘泉公手书的石刻摩崖「湛子洞」。南海的西樵山、博罗的罗浮山,都是广东名山。甘泉公分别在西樵办了大科书院,在罗浮办了明洞书院

    其实走遍祖国大江南北,凡有书院之处,都是自然环境和谐的地方,也是我经常驻足的地方。

长沙岳麓山脚的「岳麓书院」,院内树木葱郁,环境清幽。中国近代史名人如曾国藩、左宗棠、蔡锷、蔡和森等均学成于此。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庐山的「白鹿洞书院」,理学家朱熹和心学家陆九渊曾于此治学讲学。书院藏于崇山峻岭腹地,别有洞天,苍松翠柏,鸟语花香,溪水淙淙。

    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曾是甘泉公和王阳明治学讲学之地。那里是两江交汇处,江水浩荡,江面渔船片片,岸边修竹茂密。 瞰视奔流而去的江水,翻滚的波涛,仿佛是历史长河的页页画卷,顿时使人的思绪回到久远的年代,勾起对历史的沉思。可惜书院建筑在抗战时期大部分毁于战火了。

    河南嵩山的「嵩阳书院」,它与少林寺建在同一山脉群上,程颢、程颐等理学家曾在此治学讲学,明清代年间是传播程朱理学兴盛之地。那里山峦起伏,峰峻岭奇。书院内的大将军二将军两株古柏犹如两位守卫神圣学府的卫士,使莘莘学子潜心治学不受干扰。

   武汉的「卧龙岗」。岗上的草庐, 门上大书一联「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那是当年孔明先生蛰伏之地,也是刘备三顾草庐恭请孔明出门之地。此处卧龙岗逶迤十数里,其山岗不高,坡度平缓,但绿草如茵;其林不密,但树木葱茏。放眼望去,翠绿的山岗和稀疏有序的林木包裹在蔚蓝色的万里苍穹中,使人心绪格外宁静。而就在此处(学府),孕育了运筹帷幄﹑决战于千里的一代智者孔明和他的雄才伟略——其著名的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的「隆中决策」在此成竹在胸

「西山红叶好」,陈毅元帅题字的北京西山,满山红叶,青灰色砖块砌建的房子掩蔽在红叶树丛中。就是在这幽静的山林中,叶剑英元帅以其深谋远虑,大智大勇,运筹帷幄,作出果断惊世之作,一举粉碎四人帮,挽救了国家。其谋略就是在这首都万籁郊野,漫山红叶丛中的房子酝酿决策的。天下之事,虑之贵祥。这里原来就是策划正义战胜邪恶的谋略的特殊书院

综上所述,凡研究学问有大成者,其所处的环境十分重要,良好的治学环境研究学问成功的第一步。环境主导心境,心境主导(影响)治学成果。治学的成果、环境、心境是互为因果的。

谓治学、谓环境、谓心境。毋环境、毋心境,何谓治学乎?

我上述所说的学府,都突现其远离浮华和喧嚣的特色:青山绿水,安宁静憩,人们呼吸着从各种树木﹑小草﹑花卉释放出的沁人肺腑的清香,或捕捉草梢上的蚂蚱、甲壳虫,或抚摸树皮的疙瘩,或偶拾草根、叶胚、茎块……。漫步之中,相互探讨;伏案之时,奋笔疾书。治学观点在其中交错、交融,真理、决策、著作由此诞生。况且,淙淙流水声,倍增和声细语。将散乱的心神凝聚一处,达到一种平静的身体状态和心灵。要达此,必需回归充满原生态状况的环境中,将自己与之融为一体。

      这是甘泉公所论治学之道和办学实践给我的最大启示。所以我认为,当代政界商界自然科学界社会科学界其他各界,要摒弃浮躁的心态,克服一蹴而就的急功近利思想,要心如止水,潜心钻研你的专业学问,这样才能给国家﹑社会和个人带来良多裨益。

古有孟母三迁,讲的是孟母为教子成才,凭孤儿寡妇之力,不惜三次搬迁,为的是什么?孟母深知客观学习环境对学子学有成材的重要性。

「泉清堪洗砚 ,山秀可藏书」。让我们用心领会其中的道理吧。

注一:陈郁夫「江门学记·白沙子学语」

注二:「明儒学案」卷三十七·甘泉学案一·语录

注三:甘泉文集卷二十三·天关语录

注四:甘泉文集」卷九·新儒问辩续录

注五:陈献章以湛民泽第十一书

注六:梁启超儒家哲学

注七:「甘泉文集卷二十一·自然堂铭序

注八:甘泉文集」卷七·答余督学书

注九:甘泉文集」卷五十四五十五

(作者湛柱辉是湛若水第十六代孙湛若水长子湛东之的后裔)
 

宣统版《增城县志》湛姓人物

几经周折,有幸寻得民国10年宣统版《增城县志》卷十五、卷十六、卷十七合订本,宣纸残本,赖际熙编纂。是记录宋、元、明、清时期的进士、举人、乡贡、封廕;武进士、武举、封廕。集各姓氏的增城人仕,现摘抄湛姓的出来供各地宗亲考究。至于代序、宗支、房别,恭请族中贤能细查《沙隄湛氏族谱》。

卷十七是记录宋、元、明、清时期在增城任职有较好的政声的官员,但未见有湛姓名字。也未见宾阳的仲宝、仲宾的名字出现,这对宾阳的宗亲来讲,确实是遗憾了。恭请各位宗亲多提宝贵意见,加以指导。

新的一年即将到来,在此向全体宗亲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湛镇波2008-12-3

增城县志卷之十五 选举表一

一、元:

辟举(顺帝朝) 湛德皋:至正间举茂才 官德庆路同知

二、明:

进士(弘治朝)  湛若水:沙贝人,登十八年乙丑(1505)雇鼎臣榜第二名,由翰林历官南京礼吏兵三部尚书,赠太子太保,谥文简。祀乡事.详本传。(族谱记载为赠太子少保)

举人(弘治朝) 湛若水:弘治五年(1492)壬子科,榜名露,因犯祖讳改名若水,详进士。

举人(万历朝) 湛自正:沙贝人,官广西平南知县有傅。

举人(万历朝) 湛懿:沙贝人,若水曾孙,万历三十一年(1603)癸卯科。

举人(万历朝) 湛慤:懿從弟,同科 据采访册增。

举人(万历朝) 湛宪观:举人之弟,万历三十四年(1606)丙午科。

举人(万历朝) 湛贲:亦懿之弟,万历三十四年(1606)丙午科。

举人(万历朝) 湛周闳:亦懿之弟,万历四十年(1612)壬子科。

举人(崇祯朝湛粹:沙贝人,崇祯八年(1635)乙亥特科。据采访册增。

举人(崇祯朝湛子云:沙贝人 壬午 有传 崇祯十五年(1642

举人(崇祯朝湛性谦:沙贝人,科分未详,据采访册。

乡贡(嘉靖朝湛心:沙贝人 二十八年己酉(1549)岁贡任监高教谕陞廉州府教授古道不为世俗所移。

乡贡(嘉靖朝湛天润:沙贝人 若水孙 国子学録迁平乐府通判。

乡贡(万历朝湛斯中:沙贝人,举人,子云之祖,己卯(1579

乡贡(万历朝湛躍虬:沙贝人 庚申 万历四十八年(1620)

乡贡(崇祯朝湛德新:沙贝人,崇祯九年(1636)丙子由广府学。

乡贡(崇祯朝湛家声:龙川训导。

乡贡(崇祯朝湛会谷:沙贝人,乐会训导重新,圣庙见乐会志,陞陵水教谕,著有《濯纓居草》。

乡贡(崇祯朝湛鼎:沙贝人,崇祯十二年(1643)癸未。

(弘治朝湛江以孙若水累赠礼部尚书。

(弘治朝湛瑛以子若水累赠礼部尚书。

(弘治朝湛柬之若水子 以父廕历任广西太平府知府。

(嘉靖朝湛浚:以子心赠文林郎廉州府教授。

(嘉靖朝湛来之:若水子,以子天润赠国子学録晋赠平乐府通判。

辟举(万历朝) 湛之喬:沙贝人,己丑举文学 授武英殿中书舍人。

(万历朝) 湛璣:以子自正赠文林郎广西平南知县。

三、明 武进士、武举、军功授(宋、元、明)、封荫:

武进士 湛耀之:沙贝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丙辰科,授钦州守备。前《志》作叙州误。据《钦州志》更正。

武举   湛汤:沙贝人,壬午。(未见国朝号)

武举   湛躍之:沙贝人 中万历壬子天启 辛酉官京营五军十营佐击 有传。

武举   湛耀之:躍之弟中万历四十三年(1615)乙卯科 详进士。

武举   湛应鹏:沙贝人,万历四十六年(1618)戊午。

军工授 湛怀德:沙贝人,详本传。

  军工授 湛文韬 沙贝人,明朝,官至守备。

封廕   湛德渊:以子躍之赠京营佐击将军,晋赠骠骑将军。

封廕   湛循德:以孙文韬赠武德骑尉。

  湛延:以子文韬赠武德骑尉。

四、恩例选任官年次无考。

湛希元

躍泮:沙贝人,附学监。

五、椽史辟任官年次无考

湛恭逊 交阯部主簿。(族谱记:赴京就任 未回)

 

增城县志卷之十六 选举表二(清)

一、清 进士、举人、五贡(恩、拔、优、岁、副)、铨选、封荫

进士(乾隆朝湛祖贵:沙贝人,登乾隆四十六年(1781)辛丑科,钱棨榜历江西永宁浮梁知县,有传。

举人(康熙朝湛凤光:沙贝人,康熙二年(1663)癸卯解元,深泽知县,有传。

举人(康熙朝湛宴:沙贝人,康熙四十一年(1702)壬子 迁安知县,有传。

举人(雍正朝湛致和:沙贝人,雍正四年(1726)丙午。

举人(乾隆朝湛梦峻:(湛梦峻应为湛梦蛟,应是笔误)沙贝人 乾隆二十五年(1760)庚辰恩科借补河源训导 陞高州府学教 授任四川井陘知县,有传。

举人(乾隆朝湛其源:沙贝人,乾隆三十九年(1774)甲午归善学教谕,有传。

举人(乾隆朝湛祖贵:详进士 乾隆四十五年(1780)庚子。

举人(乾隆朝湛文澜:沙贝人 乾隆六十年(1795)乙卯,开建教谕。(族谱列传记录更详)

举人(光绪朝湛一清:沙贝人。(族谱记 光绪元年(1862)乙亥恩科举人)

举人(光绪朝湛元禧:沙贝人。

恩贡(顺治朝湛祖厚:顺治五年(1648)戊子罗定州学正。

岁贡(顺治朝湛运祥:沙贝人。

恩贡(康熙朝湛德浩:沙贝人,顺治六年(1649)己丑饶平教谕。

岁贡(康熙朝湛凤光:壬

岁贡(康熙朝湛承询:沙贝人,康熙十一年(1672)壬子澄迈训导俸修学勤於课士,丁卯(1687)卒于任上,仅余俸金二两,邑宰陈大章并诸生赙助之,始得归其櫬。

岁贡(康熙朝湛文煜:沙贝人,康熙五十一年(1712)壬辰,雷州府学训导。

岁贡(康熙朝湛高臣:沙贝丙申。

岁贡(康熙朝湛宽:沙贝人,康熙六十一年(1722)壬寅。

岁贡(雍正朝湛源:沙贝人,子云子 雍正元年(1723)癸卯恩贡,雍正九年选任仁化教谕。

岁贡(雍正朝湛绳祊:沙贝人,雍正十年(1732)壬午优贡,乾隆三年(1738)戊午题举贤良方,正候选直隶州州同。

恩贡(乾隆朝湛应中:沙贝人,辛亥。

拔贡(乾隆朝湛文沾:沙贝人,乾隆六年(1741)辛酉。(族谱记:拔贡候选直隶州同)

岁贡(乾隆朝)  湛礼发:沙贝人,乾隆元年(1736)丙辰。【族谱记为乾隆四十八年(1783)癸卯,岁贡,有传】。

岁贡(乾隆朝湛上济:沙贝人,甲子,有传。

岁贡(乾隆朝湛淳:沙贝人,乾隆五十七年(1752)壬子。

岁贡(道光朝湛良骐:沙贝人,道光二十八年(1848)戊申。

恩贡(咸丰朝湛真仪:沙贝人,咸丰十一年(1861)辛酉,以团练叙功六品。

岁贡(咸丰朝湛庆治 沙贝人,咸丰七年(1857)丁巳。

岁贡(光绪朝湛宗夏 沙贝人,光绪二十二年(1896)丙申。

副贡(宣统朝溎芬 沙贝人, 廪贡生京师法律学堂毕业,奖副贡,历度支部主事。

封荫(顺治朝湛克宽 以子祖厚赠修职郎、罗定州学正。

封荫(康熙朝湛彦哲:以孙凤光貤赠文林郎、深泽知县。

封荫(康熙朝湛广德:以子凤光赠文林郎、深泽知县。

封荫(康熙朝湛会:  以孙宴貤赠文林郎选安知县。

封荫(康熙朝湛自修:以子承询赠修职佐郎、澄迈学训导。

封荫(乾隆朝衢:以子梦蛟赠修职郎,河源县训导,晋赠文林郎、井陘知县。

封荫(乾隆朝湛上济:岁贡,以孙祖贵貤赠文林郎、江西永宁知县。

封荫(乾隆朝湛华:以子祖贵敕封文林郎、江西永宁知县。

封荫(乾隆朝湛恕:以姪祖贵貤赠文林郎、江西浮梁知县。

封荫(乾隆朝湛崑:以子其源赠修职佐郎、归善学教谕。

封荫(乾隆朝湛大绅:以子文澜赠修职郎、开建教谕。

铨选(嘉庆朝湛祖伸:沙贝人,直隶怀柔知县。

铨选(嘉庆朝湛祖光:沙贝人,安徽安庆府经历。

封荫(嘉庆朝湛祖洽:以弟祖光貤赠修职郎,安徽安庆府经历。

封荫(宣统朝湛赞邦:以孙溎芬诰赠朝议大夫,度支部主事。

封荫(宣统朝湛联科:以子溎芬诰赠朝议大夫、度支部主事。

二、恩赐 (翰林国子监学正附、举人、副贡、封荫)

湛姓无名单。

三、武进士、武举、军功授、封荫

武举(乾隆朝)    湛康宁:沙贝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己酉。

军功授(乾隆朝湛起龙:沙贝人。

 

军功授(乾隆朝湛得高:沙贝人,顺德协把总。

军功授(咸丰朝湛恩荣:沙贝人,行伍出生,以军功累官至潮州镇总兵。卒赠振威将军,如例赠廕一子以二品廕生归部銓选,有传。

军功授(咸丰朝湛海润:沙贝人,随湛恩荣江南军营立功赏戴花翎历儘先游击归本省督标遇缺补用。

封荫(咸丰朝湛挺岳:沙贝人,以曾孙恩荣貤赠武翼都尉。

封荫(咸丰朝)  湛廷宝:沙贝人,以孙恩荣诰赠武功将军。

封荫(咸丰朝湛瑞麟:沙贝人,以子恩荣诰封武功将军。

封荫(咸丰朝湛锡高:沙贝人,廪生 以父恩荣廕归部銓选

四、附学例教职 新增据采、访册修

湛清钱 沙贝人。

五、例贡(依旧志)

湛澐:沙贝人,附学贡。

湛恕:沙贝人,廪贡。

湛九成:沙贝人,廪贡。

湛秋鼇:由贡 加捐中书 祖贵之子。

湛则高:沙贝人。

湛凤池:理问 沙贝人。

六、职监(依旧志)

没有湛姓名单。

七、乡宾(依旧志)

    湛宴:有传。

八、武职(依旧志)

没有湛姓名单。

 

增城县志卷之十七

一、宦绩

没有湛姓名单。

二、谪绩

没有湛姓名单。

                                    (湛镇波抄写,湛凌杉打字,湛伟健整理)

 

甘泉三字经

湛柏欣

前篇·传奇一生

湛若水,明大儒;载典籍,著述富。

事母孝,事君忠;称完人,谥文简。

礼义乡,育真儒;迟入学,晚成器。

迎抚台,拒跪拜;考乡试,脚不赤。

烧部檄,师白沙;悟天理,承衣钵。

奉母命,再举业;中进士,入翰林。

识阳明,定友谊;王湛学,天下知。

使安南,却厚礼;西樵山,创书院。

诬伪学,志更坚;矢圣学,不动摇。

祭东岳,告祖陵;办十事,显英才。

肩重任,屡升迁;至尚书,礼吏兵。

声誉隆,皓同门;归天蚕,留圣学。

湛若水,明大儒;载典籍,著述富。

     湛若水(1466-1560),字元明,表字民泽,号甘泉,是明代大儒学家。他一生潜心圣学,著作甚丰。

事母孝,事君忠;称完人,谥文简。

     湛若水重视孝道,是有名的孝子。他一生无论是为官、讲学、著书都广有声誉,死后,皇帝赐号文简。孔子认为事君之道是“勿欺也,而犯之”,(不欺骗君主,还要敢于直谏。)湛若水遵循孔子之道,不愧为真正的儒者。

礼义乡,育真儒;迟入学,晚成器。

    明朝时甘泉都沙贝村(今新塘)被誉为“礼义之乡”,“理学真儒”湛若水就出生在这里。

    湛若水因家庭遭遇变故,直到14岁才正式上学读书,不幸反而使他养成坚毅不屈的性格。他27岁参加乡试中举,40岁参加殿试中进士始入仕途,可谓大器晚成。 

迎抚台,拒跪拜;考乡试,脚不赤。

湛若水在广州府学读书期间,拒绝跪拜前来视察的抚台,理由是校门之外不是学校生员欢迎抚台的场所。

按当时的考场规定,参加乡试的考生必须赤脚进入考场,湛若水据理力争,认为这是对考生的不尊重,主考官听后取消了这一不合理的规定。

这两件事显示出湛若水善于独立思考、敢于质疑权威的品格。

烧部檄,师白沙;悟天理,承衣钵。

    “部檄”即参加礼部考试的准考证。湛若水殿试落第,慕名前往江门求学。陈白沙指出“此学非全放下,终难凑泊”,湛若水于是烧掉部檄,一心跟从陈白沙学习。

    湛若水江门求学时间不长却深得陈白沙真传且青出于蓝,“随处体认天理”让陈白沙认定湛若水为江门心学的传人。老师仿效佛教的作法,把江门钓台作为衣钵赠予学生。

奉母命,再举业;中进士,入翰林。

    受陈白沙影响,湛若水本已无心仕途,不过经母亲敦促,他还是上京进入国子监学习。次年,湛若水高中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从此步入仕途。

识阳明,定友谊;王湛学,天下知。

湛若水和王阳明“一见定交”,两人常有思想交锋、公开论学却无损友谊,成为一段佳话。

    王、湛公开论学、分庭抗礼,一时学者遂分王、湛之学。当时更有广大学子或师从于王结业于湛、或师从于湛结业于王的盛况。

使安南,却厚礼;西樵山,创书院。

湛若水被派出使安南(今越南)册封安南国王,朝廷赐一品大员礼服以出行。安南国王对湛若水赞赏有加,赐予厚礼,湛若水拒不接受,安南国王以诗赞曰:白沙门下更何人。

后来,安南莫氏反占地,湛若水提出激发安南官吏和人民与之抗争,就可以无须动用大明兵马夺回莫氏分地的计策。这个计策本来是《孙子兵法》“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最好的方法是以谋略取胜,其次是通过外交手段取胜,再次是使用武力取胜,最差的策略是进攻敌人的城池。)的实施,可惜被朝廷否决。

    湛若水一直希望能如老师陈白沙一样办书院讲学,他见正德皇帝无心国事,趁丁忧期满,上疏养病得许的机会,正德十三年(1518年)于西樵山创建大科书院。 

诬伪学,志更坚;矢圣学,不动摇。

湛若水的学说被腐儒在朝廷上诬蔑为伪学,他和王阳明分别创办的书院,也被诬陷为“伪学私创,广收无赖”。湛若水在朝廷虽然有一定的地位,其所办的书院还是成为明代第一次禁私人书院的对象。虽被诬蔑为“伪学还是勤于著书立说、敢于直谏一样,挫折并没有动摇湛若水从事教育的决心,众所周知,他退休后全心全意地投入办学活动中。

祭东岳,告祖陵;办十事,显英才。

    湛若水精通《易》,在担任吏部左侍郎时曾主持祭东岳仪式。他在担任礼部尚书时,更被委以祭告皇帝祖陵的重任。他处理政务显示出处理国计民生的卓越才能,《国榷》记载了他留守南京做的十件事,“平物价,急无告,劝耕桑,申礼制,宣圣训,躬骑操,修武教,编保甲,厉兵马,定四民”。

肩重任,屡升迁;至尚书,礼吏兵。

湛若水德才兼备,以人民、社稷为己任。他仕途通达,从翰林院庶吉士起多次升迁,官至尚书,先后担任过礼、吏、兵等三部尚书。

声誉隆,皓同门;归天蚕,留圣学。

    湛若水已年过七十还是广办书院,他本着“有教无类”的精神办学,名声极佳,甚至吸引了多位老人求学,造成“三皓”同门的教坛佳话。

    湛若水逝世后葬于天蚕岭(增城永和镇)。后人为湛若水而感到骄傲的原因不在于他当过大官,而在于他的光辉学说。

 

中篇·为政论学

先立志,勤体认;心中理,书唤醒。

求自得,不死记;弃功利,同天地。

心勿忘,性勿助;作圣功,贵自然。

君为轻,社稷重;社稷轻,民为重。

人君心,即民心;人民心,即天心。

出以刑,入以礼;君臣民,大舟。

爱其亲,及人亲;念皆仁,覆天下。

人有欲,不能无;理欲一,守中正。

分田地,民食足;善心生,伦理明。

风俗厚,礼乐兴;和气致,天地泰。

农圃事,太平基;民不生,人道息。

平物价,苏铺行;恤商人,以言利。

先立志,勤体认;心中理,书唤醒。

    湛若水除了是理学家还是身体力行的教育家,他对读书的认识是很独到的。他认为读书“必先立志”,然后在生活、学习中勤于体认天理。他又说,为求自己有所领悟,使个人之心觉醒而和天理统一,这就把读书提高到发挥人的本性和体现真理的地位,而偏离了这个方向人就偏离了读书的本质。 

求自得,不死记;弃功利,同天地。

    湛若水认为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自得”的能力。“天地之心”是自然和谐而无私欲的,所以说如果读书只是勉强去“记诵”,为了“利禄”,当然是与“天地之心不相似”。试想今天的“应试教育”、“功利教育”,湛若水的话依然发人深省。 

心勿忘,性勿助;作圣功,贵自然。

    “勿忘勿助”本是道家的修炼方法,湛若水提出全新意义的“勿忘勿助”作为体认天理时所应维持的心理状态,以此作为对陈献章以自然为宗思想的发展。

   天理是自然,心包含了天地万物,自然包括了天理,天理不在心外,故心对天理的体认是自然的、无条件地、随时随处的。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湛若水的作圣之功就十分推崇陈献章的“学贵自然”。 

君为轻,社稷重;社稷轻,民为重。

    湛若水发挥了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思想,直接拿君主和社稷、社稷和人民比较,得出“天下民庶实为邦本”的结论。 

人君心,即民心;人民心,即天心。

湛若水认为君主和人民是相互依赖的。皇帝自称“天子”,湛若水却说人民的心即上天的心,君主如果失去民心也就失去天心,那就等于说天子之位是以人民为基础的,这无疑是大胆、进步的观点。

    为什么说“人君心,即民心”呢?正如《孟子》所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把百姓的快乐当成自己的快乐的君主,百姓也会把他的快乐看成是自己的快乐;把百姓的忧愁当成是自己的忧愁的君主,百姓也会把他的忧愁看成自己的忧愁。)一个好的政府,不应该是这样的吗?

出以刑,入以礼;君臣民,大舟。

湛若水认为治国应该刑、礼(道德风尚)并用,而且是以礼为主,刑罚为辅。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思想,在湛若水看来是使君主和人民对立为二,他认为君主、大臣、人民都同在一条大船上,只是分工不同。这类似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显然比载舟覆舟说更进步。

爱其亲,及人亲;念皆仁,覆天下。

    个人要怎么为建设理想社会贡献力量?湛若水认为人人都爱自己的亲人,然后推广到爱别人的亲人,以至爱天下所有的人。这样,社会上所有的人都互相关爱,整个社会充满爱的个人责任感。这无疑是发展了《孟子》上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敬自己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小孩,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小孩。)的观点。   

人有欲,不能无;理欲一,守中正。

宋明有“存天理灭人欲”“以理杀人”的理学家,湛若水在“体用一原”的基础上驳斥了“存天理灭人欲”等荒谬之说。他论证了人天生就有七情六欲,不能无,更不能灭人欲,同时还指出人应该维持正常的欲不能过度,获取所需要遵从礼(道德和法律)。

在湛若水看来,“人之欲”和“心至虚”是相统一的,正如《道德经》所说,“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圣人的治世思想是:人民都有中正、宽阔的心怀,都能丰衣足食。) 

分田地,民食足;善心生,伦理明。

    根据“需求层次”理论,人只有满足了生理、安全这两个基本需求才会有更高层次的需求。湛若水也有类似的观点,认为“上下无养,则礼义廉耻亡灭而人道息矣”。他知道地是人民衣食之根本,所以从分地开始论述人民的需求发展人在温饱满足后,才会“善”,有了善心爱心,们的伦理道德观念才能明确。 

风俗厚,礼乐兴;和气致,天地泰。

      湛若水深刻地体会人类对大自然的责任。伦理道德明确促使风俗自然良好,良好的风俗促使文化兴旺,文化兴旺促使社会和谐,人类社会和谐促使自然界保持美好。 

农圃事,太平基;民不生,人道息。

     湛若水认为农业生产是社会太平的基础,如果民不聊生,那么“礼义廉耻灭而人道息矣”。 

平物价,苏铺行;恤商人,以言利。

     封建统治者奉行“重农抑商”政策,在湛若水所处时代,官府仗势欺人对商人勒索盘剥、操控物价十分普遍。湛若水认为应该重视商业、体恤商人,平衡物价,复苏商铺,让商人获得适当的利润。

 

后篇·天理人生

包与贯,实非二;无内外,无不包。

万物灵,心具理;天地人,一气也。

四方宇,古今宙;气充塞,未尝空。

虚有实,实有虚;真至理,见日用。

一理贯,是二矣;无分合,理气一。

理气心,分阴阳;无始终,谓之道。

全其体,应于用;率其性,达于道。

随天下,混动静;谓体认,皆吾心。

心中正,则天理;心至虚,众理备。

观万物,化自化;皆自然,无人力。 

居处恭,执事敬;意身心,一功夫。

行之主,知之用;知行合,一并进。

包与贯,实非二;无内外,无不包。

    湛若水以心性图说回答心天地万物的关系这一问题。他认为心“包乎天地万物之外,而贯乎天地万物之中”,天地万物统一于心,心无内外无所不包,“万事万物莫非心也”。 

《孟子》上说,“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君子的本性,仁德、义行、礼教、明智都植根在心中。)湛若水则赋予“仁义礼智”本体论上的意义,在他的“心性图中央的“已发之心”有“仁义礼智四端。“已发之心”是“心”的发展第二个阶段,是人类之共性,是“天理”,象征人类社会和历史的真理或追求。有人会问,人类社会不只是有“仁、义、礼、智”,也有“坏、恶”啊。湛若水认为人心要“中正”才是“天理”,那些不“中正”的“坏、恶”之心自然不是了。用德国哲学家的黑格尔的话说是“所谓不真的东西也就是另外情况下叫做坏的东西,坏人,就是不真的人,就是其行为与他的概念或他的使命不相符的人” 。

万物灵,心具理;天地人,一气也。

      湛若水以真心图说解释心、气和人三者的关系。他认为人是万物的灵长,人心中具备天理。在“真心图”中,心人在内,人在气内,天地万物都是气(物质的)。由此可见,湛若水的心学区别于陆九渊、王阳明“心外无物”的心学,有浓厚的唯物主义成分。不过心性图说真心图说构成的体系和黑格尔的精神哲学十分相似:绝对观念通过自我否定走向了自身的对立面,物质世界产生;生活于物质世界的人,又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返回到绝对观念!

四方宇,古今宙;气充塞,未尝空。

    程朱理学、王阳明的心学都把物质世界视作“空”,是心或理的“表象”。湛若水驳斥了这种观点,他甚至天才地想到空间(宇)、时间(宙)是物质的。湛若水认为世界只是一气,气和道又是“同体”、不可分割的。现代科学证明也没有发现自然界有绝对的真空,那些看似空无一物的空间其实还有“场”、有“量子运动”,简单来说还是物质的。

 

虚有实,实有虚;真至理,见日用。

    针对某些理学家把理和气都看作绝对的虚空,湛若水提出虚实同原说。封建统治者都乐意宣扬一个高高在上的天理或上帝而自己是天理或上帝的人间代表来维护其统治。在湛若水那里,理不再高高在上,理不在事物之外,而是和气同体,人还能通过日常生活去领悟被具体事物表达出来的天理。“见日用”的观点使湛若水的学说增添了反封建的人本主义的色彩。

一理贯,是二矣;无分合,理气一。

宋明理学家把理视作独立于万物之外的精神实体,这就是把理和万物分作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湛若水则认为理、气是显微无间,合二为一的。可以认为湛若水无意中指出二元论的本质是唯心主义。二元论把精神和物质视作两个独立的世界本源,法国哲学家笛卡尔就是二元论的代表人物。

理气心,分阴阳;无始终,谓之道。

湛若水在“理气合一”的基础上论述了理、气、心都有阴阳之分,阴代表静、消、息止,阳代表动、长、流行,两者同出而异名,它们的相互作用是天地万物变化的基础。 阴阳作用无始无终,一阴一阳谓之道。

他还说到宇宙万物“着一动而不着一静”(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才是绝对的),这就如    《庄子》所说,“物之生也,若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 。(万物的生长变化,如快马奔驰,没有一个动作不在变化,没有一个时间不在移动。)

全其体,应于用;率其性,达于道。

    宋明理学家割裂了体和用、形而上和形而下,这种割裂导致许多士大夫只会空谈不干实事。湛若水批判了这种支离之风。他认识到不能离开气去寻找理,也没有离开精神的物质。他举例说,“《易》不离形而言道,《大学》不离物而言理”。这为他的知行合一说打下理论基础。

随天下,混动静;谓体认,皆吾心。

     湛若水认为人体认天理可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状态下进行,不分“未发”(内在涵养)“已发”(外在实践)。所谓体认的工夫,在于把握自己的心。

《庄子》上有这样的感叹,“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终生忙碌而未必有什么成就,疲惫不堪还不知道为了什么,真可悲啊!)湛若水用随处体认天理回应了庄子的感叹,提出为人处事应该以体认天理为目标。

心中正,则天理;心至虚,众理备。

在湛若水看来,天理、万物都在人心中,他还把心比喻为“明莹光照”的镜子,所以人心对天理的体认是自然、无条件的,天地万物的规律也具备于心中。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也用 “一面以各自的方式反映宇宙的镜子”比喻其哲学体系的最基本元素“单子”,莱布尼茨一定会赞同湛若水“人心至虚,众理咸备”的观点,他说“心灵原来就包含着一些概念和学说的原则”,而且是“必然”的真理。莱布尼茨又补充说,“观念与真理是作为倾向、凛赋、习性或自然的潜在能力而天赋在我们心中。”  

观万物,化自化;皆自然,无人力。 

《道德经》上说,“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万物的生长不应该为地去改变,人的作为不能单凭个人意愿。)湛若水发展了老子的无为思想,他说万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其自己在变化着的,“生者自生,色者自色,形者自形,自动、自植(自己生长)、自飞、自潜……是谓自然”,“无丝毫人力”,从而告诉人们应该尊重客观规律,不可任意妄为。 

居处恭,执事敬;意身心,一功夫。

“静坐”是陈白沙最重要的追求天理的方式,不过正如孔子说的,“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地思考,还是毫无收益,还不如去学习呢。)湛若水扬弃了陈白沙“静坐”的观点。他认为无论是静心思考还是处事、工作,都能体认天理。他强调人认识自然规律(天理)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是一个过程,包括动手操作(动)和用心思考(静)。湛若水对老师学说的扬弃,体现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的“吾爱吾师更爱真理”的精神。 

行之主,知之用;知行合,一并进。                            

    《墨子》上说,“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读书人虽然有学问,还是亲自实践才是根本。)湛若水更近一步,他以“体用一原”为基础看待知行关系,提出“知行合一”的观点,强调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统一性, 并提出“人应该自觉去选择环境并把不同的体验统一到体会‘道’的方向上”的思想 

 

柏欣先生:

你好!

所撰《甘泉三字经》完善版,认真阅读后,对一些明显的笔误,作了修改。对一些尚未叙述清楚的地方,也从逻辑性和文从字顺方面考虑,作了修改。中篇,为学论证,为政论学,孰是孰非更为合理,根据湛若水的生平事迹,我认为宜以“为政论学”为标题。甘泉学说,从他于1497年弘治十年32岁时创立“随处体认天理”六字真言开始,到他1524年嘉靖三年59岁时著《心性图说》已基本定型,而对程朱理学的不断批判不断否定及对阳明“致良知”心学体系的不断批判不断否定,可以说直至他生命的结束才算完成。1505年弘治十八年甘泉40岁中进士时,在北京朝中认识王阳明(公元1472-1529,订交并相与论学,这时阳明“致良知”说的心学体系还没有建立;王阳明先是正德二年因戴铣事件由兵部主事被贬贵州龙场(今修文县)驿氶,甘泉作《九章赠别》,在龙场悟道,研究出格物致知、天人合一的一套学说;“致良知”王阳明48岁时于正德十五年庚辰即公元1520年与弟子陈九川(公元1495-1562)的一次对话中才正式提出的,这比湛若水创立“随处体认天理”说晚23年,但现在的学者在研究王湛二人及其学说时,几乎都忽视了这一点。王湛二人是明代大儒,学识渊博,友谊笃深,他们的学说既各成体系,又相互参透影响,如从传统文化着眼,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因为湛若水王守仁都是封建时代的大知识分子,他们的学说毫无疑问是为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服务的,我们今天来研究学习,应该具有批判的眼光,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先进思想对其进行分析、选择,不能全盘吸收,否则会走弯路,会犯不应有的错误。先生对哲学感兴趣,我很高兴,先生对甘泉学说也颇感兴趣,我很高兴,这使我们在关心家族事业并共同办甘泉报时,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

健康进步!

                              湛凌松   2008125星期五

 

 

附“致良知”出处:

在阳明学派的心学圣经《传习录》下卷记载了他与弟子陈九川(公元1495-1562)的一次对话。原文如下:

庚辰往虔州再见先生,问:“近来功夫虽若稍知头脑,然难寻个稳当快乐处。”

先生曰:“尔却去心上寻个天理,此正所谓理障,此间有个诀窍。”

曰:“请问如何?”

曰:“只是致知。”

曰:“如何致知?”

曰:“尔那一点良知,是尔自家底准则。尔意念著处,它是便知是,非便知非,更瞒它一些不得。尔只不要欺它,实实落落依着它做去,善便存,恶便去,它这里何等稳当快乐!此便是格物的真诀,致知的实功。若不靠着这些真机,如何去格物?我亦近年体贴出来如此分明,初犹疑只依它恐有不足,精细看,无些小欠缺。”

这个庚辰,是明正德十五年庚辰,即公元1520年。故知阳明公悟出“致良知”之说,比甘泉公悟出“随处体认天理”之说晚23年。
 

为湛伟健先生代表第十一届联谊会提出的工作任务叫好

赣州会议圆满结束之后,族人湛华章带回一本文集给我们看,我们细读一遍,感慨颇多。一个民族的发展来之不易,国家如此,我们湛族亦然。

年轻有为的湛伟健先生在总结涪陵会议以来的工作时,谈到今后湛族发展四项工作,我们认为不仅符合客观实际,而且具有创新意识,让族人看到了本族发展更加辉煌的明天与未来。伟健先生谈到全国统一纂谱,赣州会议已作出统一方案,(鉴于诸多历史原因)是符合历史与湛氏现状的;他谈到快速便捷加强总会与各分会之间信息联络,尽量挖掘各地有利于统谱与发展的资料也势在必行,特别是他倡导成立湛氏商会,这个主张很好,这是族人所企盼的。假如有朝一日商会成立,并且运作顺意,生意鸿发,足可以解决制约家族发展中的许多矛盾,对于全族经济发展与壮大,培养与输送各类人才,是坚强后盾。

总而言之,我们相信在全国湛氏促进会和中华湛族同宗联谊会的正确引导下,有族人满腔热忱的支持,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第十一届湛族同宗联谊会提出的工作任务一定能完成,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在不远的将来也一定会结出丰硕之果。

                                               平江分会:湛佳生 湛福欧

                                                   2008108
 

黔江湛氏报道

凌松族尊:

    您好!

    您不辞千辛万苦为家族的繁荣昌盛而工作的崇高精神,不惜金钱为族人办事的高尚情操,令我们感动,在此我代表黔江湛氏400多宗亲向您表示衷心感谢!并向湛族同宗联谊会的诸位老幼问好!请联谊会将我地83户400多宗亲也纳入全国统一族谱之中。

    现在,我把黔江湛氏的情况作一下说明。据传黔江湛氏始祖名湛懋贵,懋贵公之子名金望,都是在贵州去世的,由于族谱被毁,具体坟墓在什么地方已无法考证了。后来,由湛云祥才来到黔江的马鞍山落户,与两河口张姓是亲戚,喝酒醉后,关门锁调换到两河口,小地名酸枣坪,所生二子湛国柱、湛国梁,现在我们这地方所有姓湛的都是这二位祖人之后。由于种种原因,现居住很分散,有的在湖北长顺盐水溪,有的在湖北井坪,也有在黄社镇的共林村,彭水的连湖乡,现在人最多的就是酸枣坪白石乡复兴村,有33户湛姓,我们天河村有15户,合计83户400余人,其中从政者学者有副处级1人,正科级4人,大学生3人,其中1人在读、1人刚毕业、1人在教书。宗亲中,除较远的湖北外,黔江湛氏凡大事小事,都有往来.

    族尊,现将我曾祖的经丹簿二本寄去给你,请您查实考证。我很渴望吾族多出人才,每次看电视如有我湛姓,都非常高兴,目不转睛,记下名来。我坚信,有湛族同宗联谊会的领导,吾族一定能繁荣昌盛!从内心来讲,我本想去遵义与您畅谈宗亲族事,我也热心家族事务,只因家庭条件较差,家务缠身,故此不能前往拜访,请原谅。

    祝吾族高举先贤甘泉公的旗帜,发扬团结奋进传统,使吾族前景更加灿烂辉煌!祝族尊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湛贵朋  2008年10月22日     

 

 

黔江湛氏世系考证

湛凌松

    经重庆湛高约、湛武于介绍,得与黔江湛氏宗亲湛贵朋电话联系。近日收到他用特快专递寄来的书信一封,《经丹簿》二本,十分高兴。《经丹簿》二本虽十分残破,因霉变虫蛀,有的纸张已不易揭开,有的字迹已难以辨认,还是立即展开,小心翼翼地一张一张揭开,一边进行审读、研究,一边进行摘录、分类,以便早日理清黔江湛氏的历史。

    这两本《经丹簿》,一本是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湛廷寿请觉悟法师为母亲黄氏做道场时的记录,有25页;一本是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湛上魁为父亲湛廷寿做道场时的记录,有50页,掌坛师为张续昶,合坛善友张本宏、张本聪、罗xx、庞xx、戴永祥、庞本宽。做这两次道场相隔26年,情况大有不同。现将有用文字转录、整理如下:   

    一、清同治十二年本《经丹簿》,记载湛廷寿为母亲黄氏做道场时的实录

    高祖湛惠仁黄氏 -曾祖湛洪李氏 -祖父湛永遐黄氏(叔祖父湛永昌陶氏、外祖父黄廷楷张氏、堂外祖父黄廷爵)-显妣湛母黄老孺人(显考湛芝惠、胞弟湛芝芳陈氏、湛二蛙、湛横三、胞妹张湛氏、湛双姑、湛二姑、湛四姑)-孝男湛廷寿张氏、湛廷清黄氏、湛廷明王氏、孝婿罗孝德大姑、严明辉三姑(胞侄湛廷元李氏、湛廷芳、湛廷莲、湛廷献、侄女湛幺姑、外侄张锦宗李氏、黄祖祥、黄祖安、侄婿李天培大姑、秦星杰三姑、黄门湛二姑 )-孝孙湛上魁、湛上元、孝孙女湛孝姑、湛招姑(侄孙湛上金、湛上玉、侄孙女湛接弟、湛秀英)。

    显妣湛母黄老孺人(1816-1872)生于嘉庆二十一年丙子八月初九日午时,祖籍四川酉阳州黔江县酸枣乡小地名山壕子生长人氏,卒于同治十一年壬申十二月二十三日亥时黔江县酸枣乡下排地名楼湾小地名狸鹿坪住宅,享年五十七岁。因无合适葬期,便推迟到一周后的正月初一才安排丧葬事宜,即《经丹簿》所记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癸酉孟春日斗柄建寅朔一日辛巳越至二十三日癸卯大吉良辰,道场做了四天,从正月二十三日至二十六日结束。

    《经丹簿》按旧时书写格式,右起竖排,每页根据内容调整文字大小,颇见先生功力。

   

    如正文第一页(前面有几页质地粗造的黄纸,无文字,显然系为保护《经丹簿》所加,惜全部腐朽)七行文字为:

觉皇宝灵       为  应荐五七

  财资广x  往生锡福  报本事

时也阳x布令太皋秉权有木xx

荣共切春露之感无母何xx

忘荐悼之忱

时景略叙国号先称

 

   正文第二页七行文字为:

大清同治十二年癸酉孟春日

斗柄建寅朔一日辛巳越至二十

三日癸卯大吉良辰

偈曰

释道儒流自古传

玉格奏封万品官

真人住x扶三教

x奏凡情职在先(在第三页)

 

    又如第25页,也是封底,其四行文字为:

佛  设供修  因孝男  湛廷寿  承祀

    禀

教奉行法事  释臣  悟   承办

 

南无大孝释迦牟尼文佛       证明

 

并在承祀、承办、证明三处加盖朱红圆圈,在设湛觉三字上点红,在最后一行划红线,显得法事郑重庄严,道场神秘肃穆,古人重视丧事由此可见。

    第12至18页,是所宣读经卷和祭祀所备冥具开列清单;第18至22页,是孝子贤孙要随同掌坛法师向祭主显妣湛母黄老孺人行礼和向已故高祖、曾祖、祖父、父辈及内外四代尊长行礼,程序烦琐而冗长,现在就是农村已不多见了。

    第23至25页,记载了本次道场(也是古今道场的规律)的意义,文如下:

    以上该荐众魂等,同仗良因,雷鸣普渡。皇坛奉演:《大悲灵文神咒》、《摩可了义心经》,上酬天界之真仙,下济有情之含x,同登彼岸。略备清洁法食一筵,虔诚具办斛食钱仪,拯拔五姓孤魂,道有情,各令饱满,尽获超升,一方清泰,四野安宁,咸冀佛慈大展。法筵始自本月廿三日,经筵开启廿四日,道场大阐,逐一行科,连期申文,匝至廿六日功完,送真方神告散。今则道场圆满,法事云终,所集殊勋,恭伸回向佛法僧三宝,天地水万灵,十方众圣贤,宇宙诸真宰,伏愿高明诸天洞鉴,恩颁九地,逝魂径获于超升,福及三途七祖,咸希于脱化,一门长幼以安和,百事营为而吉庆,公私两利,火盗双消,凡向光中,全叨化育,所陈凡悃,千冒圣威,恭维三宝印明,万灵昭格。瑾意

                            天运癸酉正月二十三日至二十六日恭录

 

    二、清光绪二十五年本《经丹簿》,记载湛上魁为父亲湛廷寿做道场时的实录

    湛廷寿(1835-1896),生于道光十五年乙未八月二十五日辰时,健生在四川东道酉阳直隶州黔江县册里酸枣乡下排小地名山锅厂土地祠生长人氏,卒于光绪二十二年丙申十二月十七日亥时,亡自酸枣乡下排地名小坡头,享年六十二岁。

    查清同治十二年本《经丹簿》,湛廷寿为母亲黄氏做道场时的记录,参加送葬的亲朋有37人,列名请荐者有16人。而光绪二十五年本《经丹簿》,到湛上魁为父亲湛廷寿做道场时的记录,参加送葬的亲朋有46人,列名请荐者有42人,连孝子湛上魁的胞弟湛上元也已去世,而湛母黄老孺人去世时尚未出生的湛美玉、湛美文、湛美祥等人却已结婚,足证生老病死、生息繁衍的自然规律。

    不知为何,这两本《经丹簿》均未记载死者的葬地,是为遗憾。

   

    三、黔江湛氏世系简录(15代)

    湛懋贵 -湛金望 -湛云祥 -湛国柱、湛国梁 -湛惠仁黄氏 -湛洪李氏 -湛永遐黄氏、湛永昌陶氏 -湛芝惠黄氏、湛芝芳陈氏 -湛廷寿张氏、湛廷清黄氏、湛廷明王氏、湛廷元李氏、湛廷芳、湛廷莲、湛廷献 -湛上魁罗氏、湛上元、湛上金、湛上玉、湛上发张氏、湛上达 -湛美玉刘氏、湛美文曾氏、湛美祥王氏、湛美瑞 - - -

     湛美文曾氏 -湛玉和陈氏 -湛贵朋周氏 -湛长森李登淑 -湛亚茜湛润东

    同治十二年本《经丹簿》上记载湛芝惠的妻子黄氏生于嘉庆二十一年丙子(1816年)八月初九日午时,光绪二十五年本《经丹簿》上记载湛廷寿生于道光十五年乙未(1835年)八月二十五日辰时,则知黄氏19岁时生长子湛廷寿。湛芝惠的生卒虽无记录,但据其妻子黄氏的生年,大致可以推知。湛芝惠上有七代,如按常规推算:上限30年乘7为210年,中限25年乘7为175年,下限20年乘7为140年;那么,假设湛芝惠出生于1810年并以此为线进行计算,上限可推到1600年的万历二十八年庚子,中限可推到1645年的顺治二年乙酉,下限可推到1670年的康熙三十九年庚辰,上限下限相差70年,取中限较为合理,即黔江始祖湛懋贵约为明末清初人。还可用另一种方法计算,以湛芝惠25岁时生长子湛廷寿为基准,从湛永遐上溯至湛懋贵,可分别推知他们出生的大致年代:湛懋贵约生于1635年崇祯八年乙亥,湛金望约生于1660年顺治十七年庚子,湛云祥约生于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乙丑,湛国柱约生于1710年康熙四十九年庚寅,湛惠仁约生于1735年雍正十三年乙卯,湛洪约生于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庚辰,湛永遐 约生于1785年乾隆五十年乙巳,湛芝惠约生于1810年嘉庆十五年庚午。当然,这两种方法都是在没有族谱的情况下,为搞清某一问题而不得已为之,是与实际的历史情况会有很大差距的。黔江湛氏大约有300年以上历史,基本符合川黔湛氏受甲申兵变影响的实际。

   

     黔江湛氏如何合族定谱

    据湛贵朋宗亲介绍,他们曾与丰都汤家湾湛氏有过接触,黔江湛氏的字辈与汤家湾湛氏的26代字辈同辈。

    查《湛氏史志》第189页所载《川黔湛氏各世系所用字派归代对照表》,大宠公朝宗分支岩上湾汤家湾十七世安澜公后代所立字派为:懋启文绍学,德正天常顺,礼义传家宝,永登万年兴字是18代,字是27代并已按新八十字字派改用字。

    黔江湛氏所立字派为:懋金云国会(惠),永芝廷尚(上)美,玉贵长宗香,洪茂春远沛。但从这两本《经丹簿》实录的世系看,在会(惠)永两字间加进了湛洪李氏一代,而不是直接衔接。

    从这两本《经丹簿》提供的历史资料和湛贵朋告知的现状来看,黔江湛氏始祖名湛懋贵以降,至湛贵朋之孙湛亚茜湛润东,已历三个半世纪15代人。现分布在重庆直辖市的黔江酸枣坪白石乡复兴村、天河村、黄社镇共林村、彭水县连湖乡、湖北省长顺盐水溪、湖北井坪六个自然村落,总计83户400余人。

    如按湛贵朋宗亲介绍的情况,他是26代,则黔江湛氏始祖湛懋贵应是14世祖先。具体是入川始祖应荣公的那一支子孙,一时还难予考订,有待新的资料补充才能进行更加详细的研究。  

 

湛贵朋宗亲:

    你好!

    感谢你对我的信任,也感谢你对湛族同宗联谊会的厚爱和支持。你寄来的资料,我已研究完,写成《黔江湛氏世系考证》,现连同《甘泉族报》、你的资料寄还给你,请找几个有文化的人一道审阅,并报告结果和新的资料给我,以便充实修改。为了促进联谊,请你们成立湛族同宗联谊会黔江分会,组织成员应有理事长一人、常务副理事长一名,副理事长几名、秘书长一名,理事若干名,由五人或七人组成为宜;最好复兴村、天河村、黄社镇共林村、彭水县连湖乡、湖北省长顺盐水溪、湖北井坪六个地方的宗亲都有人参加,好开展工作。我们办得有《甘泉族报》,每月一期,报道全国各地湛氏的情况,也及时向各分会、全国各地湛氏传达湛族同宗联谊会的工作任务等信息,如需要,请先寄邮递费给总部湛伟健并告知通信地址、邮编、所需份数,以便准确寄发。

    谨致

问候!

湛凌松 2008.10.30

 

   【前言】 《豫章郡湛氏族谱》是清康熙卅四年(A.D.1695)正楷手写本,传统右起直书,孤本,珍本。民间珍藏,极其难得,弥足珍贵。因年事久远,纸张霉变,文字残缺,且有损毁。该族谱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启示。敝人幸获数码拍摄复制,其中的《序》两篇和人物志《文简公序》最具研究价值。现将其中的一篇《序》原文照发。

豫章郡湛氏族谱·序

湛氏始祖,乃堯之後,名大節,公封洛陽;厥後子孫蕃衍,散居四方,凡姓諶者,皆公之後;曰譙陽郡,爰是枝分派別。

至嗣邱公於漢武帝時始遊玉山縣,徙南昌之黃河坡,子孫昌熾,因名上諶。生子名重,字文疊,號疊仙。漢和帝永元十三年舉賢良,始徐郡博士,曆京輔都尉、右內史、大司農、加奉車都尉,賜祿二千石,陞任荆州刺史,身殁刺奉漢昌候,建祠受祭在今上諶詔賢里。夫人熊氏生二子女一:長名銘,次名欽,女名嬰即今之諶母娘君也。銘公字百海,號川山,生子名禮,公字秀登,號瞻庵;初舉孝廉,後登進士,任京部佐,陞倉部郎中,官至禮部尚書,撰《書儀》十二卷行世;妣吴氏封和國夫人,生信公,仕晉為州大中正,生僖公。迄傳至端甫公,唐時為義兵總,与黄巢戰於洪都沚水,逆流巢兵大敗,聲聞於朝,詔奉毅穆,公身殁刺奉端,公大王。至九世孫,贅里沉氏,今為五里一世祖。文叠公至十世孙名通公,唐時為員外郎,陞随州刺史。迄於永明公,五季進士,為員外郎,屢遷崇閣殿書。延于援公,為南雄郡博士,咸居上諶。

二十六世孫字永章,號文翁,公由上諶徙居长湖地,為长湖一世祖;至大剛公,任河南固始縣主簿;曰昌公,宋朝進士,任甘松縣;大猷公,宋朝進士,任襄陽府;元佑公,大觀進士,官至刑部尚書;震祖公名燕,宋朝進士,官至樞密院;天福公,諫議大夫;雪窩公,開慶進士,征寇有功,陞處州太守,著有《雪窩集》;政卿公,任國子監助教,著有《湖山詩集》;大興公名輔;登公,明嘉靖庚子舉人,任福州府永和縣知縣,征倭平寇有功,陞湖廣主簿;國器公,嘉靖舉人,任湖廣武昌縣知縣;廷錦公,嘉靖己卯舉人,任保慶縣知縣,征苗有功,陞雲南大理府別駕;名臣公,国朝顺治丙戌进士,任国子监助教,御試選授刑部給事中,陞右給事中,屢奉詔侍瀛台、南苑賜坐,庚子科特簡江南典試執事官,磨勘京省鄉試墨卷,稽察禮部,循视光禄,掌辛丑科計典,加三级陞工部右給事中,奉旨終飬;名紹洪公,順治辛丑進士,甲辰殿試,都察院觀政,任浙江處州府遂昌縣知縣;六吉公,康熙癸卯舉人;自永章公徙長湖至今,子孫蕃衍未艾,恩拔歲副邑郡廪庠不已。

彥榮彥高二公,徙閩省汀州府寧化縣,城外有諶氏祖祠。明舉人名道淵公,歲貢道清公任司訓;二人與永邑沈參政,同在京都建汀州會館,為祠首。今一世祖徙寧化縣石壁鄉,移永定縣,後遂卜吉於筆架山下畬裏鄉;天玄徙福建省,仁仲公徙贛州信豐縣,仁厚公徙建寧府,紹魁公徙漳州舍寨,孟旦公徙韶州府翁源縣,俱永章公之後,德行著名。仲公好學能詩,爰起盱注之譽;自求公撰書盡職,禮公窮經博古,特優斑馬之才;佑公孝行兔馴,重公載留汗青,湛氏譜系譙陽分符係大司農,臚傳鵲起;賁公,疊仙公之後,亦豫章郡;廣東增城縣甘泉公,官至尚書,著《格物通要》諸書行世。

然則湛氏本出上諶,疊仙公之後,不知何代改為諶矣。

荣安先生注:【后记】嘉靖没有己卯。正德己卯为1519,万历己卯为1579

        嘉靖己丑1529,己亥1539,己酉1549,己未1559,己巳1569

      明朝的“征苗”,一有成化初(1465)的镇压湘西苗族起义;二有万历二十二年(1594)东方不败秘密联系扶桑浪人的起义。

        因此,廷公何时任保慶縣,何时“征苗”,何时陞雲南大理府別駕,有待查阅《保庆县志》和《大理府志》考证。

斟灌正子松梅轩主人湛凌松据博士谌荣安先生提供资料标点分段于遵义(戊子八月廿五

 甘泉报200812_(101期)
请注意,最好连图片一起登上。
 

新塘欢迎雷州宗亲代表来新塘扫墓讲话大纲

雷州分会的宗亲21人代表不辞劳苦,连夜坐公共汽车今早430分到达新塘,接着又参加早上我们的公祭祖墓活动。在这里我们对雷州宗亲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雷州宗亲给我们的印象是团结友爱,作风雷厉风行。

2007828日厚博村的10多人来访新塘后, 不到一个月,在2007915日湛族同宗联谊会雷州分会就宣告成立了。

2007114雷州的湛晓明、湛和利携妻林秀连坐公共汽车从从雷州到广州,再从广州来到新塘,把雷州分会的文字资料交给甘泉报编辑部,并捐款500元给甘泉报办报。20071109雷州分会捐给湛氏爱心基金会1000元。

200712月甘泉报14版整两大版介绍了雷州分会各村的情况。

200814新塘一行10人访问雷州,雷州分会的全部领导都出来,迎接我们一行10人,热情、礼貌、有序的招呼,使我们深受感动。

这次又组织20多人参加新塘的公祭祖墓,并且去17人参加江西赣县会议。

在这里我们对雷州宗亲的到来表示再一次的热烈欢迎!

                                                    2008930

 

禅坐入静气功与养生七项

湛潮泰

一、禅坐入静气功

    2500年前,儒(孔子)、道(老子)、佛(释迦牟尼)均有禅坐入静法。一直流传至今,是由于对人体有很大益处。我在30岁及49岁两次患慢性病,中西医药无法治愈。是两次禅坐入静气功助我战胜病魔。我亲身体会其效益,故有推广必要。

1.功法与姿势:有盘坐式与平坐式。老人以平坐式为宜。入坐后即宽衣解带(解裤带,松颈、领扣,手表等)使感觉舒适,自然放松。

    2.冥想。守一基本。意守丹田,即闭目内心存想,注意力集中于肚脐下一寸三分处,这是意守内景。还有一种意守外景。即默念田园诗。例如王维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反复体会其间景象,便身心置于其景,忘记了自己的存在。(也可以选择其他田园诗)

    3.入静。通过反复意守丹田或田园风景诗后,慢慢地以一念代万念,慢排除杂念而进入静景,脑海出现幻象,或出现不由自主的奇怪的东话。或“空无”景缘,或忘记了自己的存在。

    4.效应。这功法使人脑细胞回复有序化,其脑电波是年轻人的脑电波,从而使脑细胞进入安详状态,久练此功会使人体平衡阴阳,向恢复健康身体的方向迈进。

    这种功法,从前不叫气功,是1957年刘贯珍写的《气功疗法实践》便普遍改叫气功了。其实这是意功,养神功从外表看是坐着不动,其实是内动。不要片面叫生命在于运动”,应是“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脑健才能体健。

    5.禅坐与睡眠的关系。睡眠很重要,人们平日一定要维护好睡眠质量。但老人已有脑细胞衰退与损伤,要加上练好禅坐入静气功,使脑细胞回复有序化。两者均有必要。

    每天中午练习3050分钟,晚上临睡前练习2030分钟,会有催眠作用。

二、养生七项

这是两千年前《黄帝内经》提出的较全面而完整的养生之道的方法,即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以怡愉为务,治未病。”怎么理解?“和于术数是用各种术数(锻炼的养生之道的)方法来调和病躯,使之阴阳平衡(即却病强身,恢复健康)那么是用什么术数方法为好呢?应在日常生活方式上改变引起脑供血不足的体位,和损害脑细胞的七情刺激。要首先在这两个关键问题上下功夫。l.天天有早午晚的平卧竖高脚的锻炼及步行锻炼(步行也可反馈健康脑细胞,同时也增强腿力)这都要循序渐进。2.以怡愉为务。怡静就是天天练习禅坐入静气功,愉快就是做人要乐观,笑笑笑,天天享受欢乐与健康。这两项是重点。3.饮食有节。吃饭要吃七八成饱以维护肠胃平安。4.起居有常。即天天生活规律化。定时睡眠起床,定时进食,定时步行锻炼。还要定时在大树下活动,以呼吸新鲜空气,保持肺部呼吸畅顺。5.不妄作劳。老人要珍惜自己体力,凡事要力所能及,不过急,留有余力。6.治未病。做好这养生七项,是治未病的最好方法。

当然还有很多细节,篇幅所限,另述。

200866

 
 

  增城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关于请求协助处理香港同胞湛氏墓园的

复函

增城市侨务办公室:

    贵办《关于请求协助处理香港同胞湛氏墓园的函》已收悉,感谢你们对文物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我局反复研究,现答复如下:

    湛兆霖先生所反映的是位于新塘镇白江村东宁合作社大桥头山的湛治中(新塘湛氏一世祖)和湛果成(四世祖)墓葬。此两处夫妻合葬墓为明代的墓葬风格:墓道前的石牌坊为清光绪八年(1882)修建,该牌坊是本市唯一能保存下来的古牌坊。两古墓和石牌坊至今基本保持良好,20032004年经我市文物普查推荐,于2 0 059月被列为广州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

    近年来,我局对文物保护工作高度重视,依照国家《文物保护法》和有关法律法规文件.不断加强对本市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及时对重要文物点申报确定等级保护单位加以保护,修缮受损文物,搜集收藏本地民间文物。

    新塘镇历史悠久,历史名人众多,如明代三部尚书湛若水、元代德庆治中湛露、明代处士湛果成、明代骠骑将军湛敬所、明代义士湛怀德.清代榄雕大师湛谷生,清代武进士列国光、宋代进士驸马枢密院副使列之杰、宋代尚书廊朝奉大夫陈文德等等,新塘镇古村落、古祠堂、古书院、古桥梁、古墓、古炮楼、古牌坊随处可见,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现新塘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1处,广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广州市登记文物保护单位4处,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充分体现新塘历史文化底蕴,激励后人传承先人文明,发展未来起到积极的作用。

    湛若水墓位于新塘陂头村天蚕山,该墓建于明代,规模较大,墓主身份较高,神道上尚留有石文像、石武像、石马、石羊、石牌坊等遗物,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研究和利用开发的价值,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湛若水墓地处偏远,年代长远,形成墓主后人与当地村民历来土地使用纷争的问题。2005年底,我局按照《文物保护法》对在湛若水墓周边开发建厂,搭棚养鸡等行为进行查处,协同广州币文化局有关领导亲临现场,经调查核实取证后,我局根据广州市文化局《关于整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湛若水墓周边环境问题的函》对湛若水墓制定了详细的《整治方案》,成立了整治小组、市规划局、市建设局、市文化局、市公安局、新塘镇政府等单位为整治小组成员。前后进行三个月的整治,市规划部门对墓道前左右两边的已征地块不予报审批;对养鸡场进行了拆除清理基本达到整治效果。

    湛治中墓、湛果成墓位于新塘镇白江村东宁合作社大桥头山。两墓并列而建,圭墓为明代墓葬风格,墓前石牌坊为清光绪八年(1882)重修建,该牌坊是本市唯一一座古代完整石牌坊,两古和石牌坊基本保持良好。于20059月被列为广州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

    该墓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墓主后人与当地村民对墓地周边土地使用的纠纷问题。2005年我局与新塘镇政府等有关部门,根据《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已对该墓周边进行了整治,拆除了墓左侧的猪舍和墓道前的牛栏,并加建了石堤。但整治后不久,当地村又将石牌坊周边出租给外地人搭棚养猪,不仅影响古牌坊的景观,而且造成了对四周环境的污染。为此,我局特制定如下措施。

    一、结合我市的公园化战略部署,我局拟向市政府提交了39处文物古迹公园化建设规划方案,印制了增城市文物古迹公园化建设指引,已将湛若水墓、湛治中和湛果成墓、以及陈氏夫人(湛若水母亲),群划入了市公园化建设项目范围。力争通过政府行为,使之成为旅游休闲观光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样既美化了当地环境,又能让文物得到有效的保护。

    二、届时邀请文物专家对上述古墓葬作出重修评估,制定重修方案。尽快恢复原貌。

    三、会同市国土、规划、建设部门和新塘镇政府,对上述墓葬重新树立文物保护标志,划定保护范围,制定保护措施,使文物古迹永久保护。

专此函复

增城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200893

 

湛氏起源三说及古今纵观管见

湛凌松

    关于湛氏的起源,至今为止有三种说法,分述于下。

     一、斟灌说

 此说最广泛、最普遍,多载文献典籍、族谱志传。

 清张澍在《姓氏寻源卷二十二·十二侵》中对寻氏、鄩氏、噚氏、斟氏、斟寻氏、斟灌氏、斟戈氏等都进行了梳理耙疏,说这些氏都出自古代姒姓是夏同姓诸侯以国为氏的记载。如对于我们有直接关系的斟灌氏,是这样表述的:斟灌氏  《姓源韵谱》云:斟灌氏,祝融之裔。《姓纂》云:姒姓,见《左传》、《世本》。澍按:斟灌、斟寻,夏同姓诸侯,为奡所灭。或谓斟灌即斟戈,非也。《路史·国名记》云:斟灌,姓。《传》谓斟灌,今袞州寿光东有斟灌城,灌亭,故淳于也。还有,对鄩氏是这样表述的:鄩氏  见《姓苑》。澍按:《说文》云:鄩,周邑,在巩县,周大夫食采者以为氏。张敖《地理志》济南平寿县即古斟鄩国,薛瓒谓河南有斟鄩,盖浞灭斟鄩,自河南迁北海也。《路史》云:鄩即寻,地有上鄩、下鄩、南鄩、北鄩之异,一云曹姓,或曰与夏同姓张澍的这些见解,吸收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无疑是十分正确的。

学元主编的《百姓祖宗图典》说湛氏的起源云:上古夏朝时有个斟灌氏国,是大禹氏族中的一支建立的诸侯国。斟灌氏古国的地点,就在现今山东省寿兴县东北那一带。后来斟灌氏国的族人,将斟灌两字各取一半,合成个湛字作为姓,世代相传,至今已有四千多年,是源远流长的一支古姓。这支姓来自大禹的氏族,而大禹是黄帝的后代;远古时黄帝氏族崇拜龙图腾,所以湛氏也是龙的传人。当初斟灌是种复姓,所以合成湛姓,是因为斟灌氏国受到敌人攻击,国人逃亡后,怕被敌方追杀,就相约改姓成湛

《康熙字典》: 《唐韵》宅减切;《说文》,没也,一曰,湛水豫章浸;又《集韵》、《韵会》、《正韵》从丈陷切,去声,姓也,晋湛方生。《康熙字典》对湛字的解释,还有多种读音,如读作,同;多种意义,如露盛貌:《诗小雅》湛湛露斯;如重厚貌:《楚辞九章》忠湛湛而愿进兮;《说文》,乐也:《诗小雅》子孙其湛等等。

《辞源》:  1. Zhan ㈣ 姓  东汉有大司农湛重。晋有陶侃母湛氏,又有湛方生。参阅宋邵思《姓解》一《水》

陈明远汪宗虎《中国姓氏大全》: Zhan 《百家姓》收,现不多见,但南北皆有。春秋时有湛阪,晋代有湛方生,唐代有湛贲,明代有湛若水。此姓以地为氏

唐朝林宝著《元和姓纂》没有谌姓的文字记录,对湛姓的文字记录为:湛重南昌人,汉末大司农

宋朝郑櫵著《通志·氏族略》:后汉有大司农湛重。晋荆州刺史陶侃母湛氏,新淦人。望出新淦及豫章也

《增城沙堤湛氏族谱·卷首·序》载民国十年二十世孙湛锡高《序》云:语云三世不修谱,相视如途人,诚哉是言也。考谱字,从言从普,言普及万世而无异也。我湛氏自斟灌肇始,继继绳绳,分居聚族,不一而足。又载乾隆五十一年十七世孙湛其源《序》云:昔朱子论姓氏,以姓为总纲,氏为分出支派,故《姓氏笺》曰:湛氏系出姒姓,夏同姓诸侯斟灌氏,其后子孙去斗去雚,合二字为湛氏,亦犹邾之去邑而为朱也。顾阅三代书籍,未有以湛氏著者,自汉有湛重、晋有湛方生,而湛氏乃著于简册。其余川黔湘桂赣鄂陕鲁皖苏浙渝沪申港澳台乃至海外所见所传《湛氏族谱》,无不尊奉此说。

   二、地名说

清张澍在《姓氏寻源卷三十·二十九傔》中云:湛氏以地为氏。《路史》云:河阳枳有湛水,旁有湛城。《襄十六年传》有湛阪,非江西湛氏之所也

慕容翊1985年编著出版《中国古今姓氏辞典》共收4386个姓氏,对我们湛氏的记录。选择的资料就是清张澍和宋朝郑櫵姓氏著作的内容:以地为氏(见《姓氏寻源》)。后汉有大司农湛重。晋荆州刺使陶侃母湛氏,新淦人。望出新淦及豫章也(见《通志·氏族略》)〈唐〉湛贲,宜春人,名士。〈宋〉湛俞,闽县人,屯田郎中。〈明〉湛若水,增城人,经学家

石玉新等1997年编著的《华夏姓氏考》则说:湛氏是用居住地名作为姓氏的。在今河南省宝丰一带,居住在湛地的人,有的就用作为自己的姓氏。我与河南信阳湛义宽联系过,知道他们也只认夏同姓诸侯斟灌氏一源,对宝丰一带,居住在湛地的人,有的就用作为自己的姓氏的说法,也是全然不知。看来,要找到当代以地为氏的湛氏,还非到河南省宝丰一带考察不可。

    三、尧帝第三子湛大节说

这是谌荣安先生最近提供的他从民间挖掘到的康熙卅四年乙亥(1695)手抄孤本《豫章郡湛氏族谱》上的内容,其中有甘泉公裔孙湛江芬撰写的《文简公序》,弥足珍贵,万分难得。

《豫章郡湛氏族谱·序》载:湛氏始祖,乃堯之後,名大節,公封洛陽;厥後子孫蕃衍,散居四方,凡姓諶者,皆公之後;曰譙陽郡,爰是枝分派別。那么,这一信息告诉我们,中国湛氏的始祖,最早可追溯到唐尧虞舜时代,这可是中华民族早期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的辉煌时期,当然早于大禹开创的夏朝。而湛氏的郡望,就不单单是豫章郡,还有譙陽郡,厥後子孫蕃衍,散居四方,凡姓諶者,皆公之後,简而言之,天下姓諶的人,原本姓湛,都是中华民族古代英雄大禹、唐尧、黄帝的后代。谌荣安先生说大節公乃尧帝之第三子也至廿七世湛嗣邱,字修爵,德配陈氏时,由江西广信玉山草萍乡迁徙至南昌黄河陂,生子重,字文叠。

《豫章郡湛氏族谱·序》接着写道:至嗣邱公於漢武帝時始遊玉山縣,徙南昌之黃河坡,子孫昌熾,因名上諶。生子名重,字文疊,號疊仙。漢和帝永元十三年舉賢良,始徐郡博士,曆京輔都尉、右內史、大司農、加奉車都尉,賜祿二千石,陞任荆州刺史,身殁刺奉漢昌候,建祠受祭在今上諶詔賢里。夫人熊氏生二子女一:長名銘,次名欽,女名嬰即今之諶母娘君也。銘公字百海,號川山,生子名禮,公字秀登,號瞻庵;初舉孝廉,後登進士,任京部佐,陞倉部郎中,官至禮部尚書,撰《書儀》十二卷行世;妣吴氏封和國夫人,生信公,仕晉為州大中正,生僖公。迄傳至端甫公,唐時為義兵總,与黄巢戰於洪都沚水,逆流巢兵大敗,聲聞於朝,詔奉毅穆,公身殁刺奉端公大王。至九世孫,贅里沉氏,今為五里一世祖。文叠公至十世孙名通公,唐時為員外郎,陞随州刺史。迄於永明公,五季進士,為員外郎,屢遷崇閣殿書。延于援公,為南雄郡博士,咸居上諶。

 按此序最后一段然則湛氏本出上諶,疊仙公之後,不知何代改為湛矣的记录,我认为这里有个很严重的笔误;须知这是湛重后人在撰写《豫章郡湛氏族谱》并作此序的,怎么会糊里糊涂写成不知何代改為湛矣?从是谱所载甘泉公裔孙湛江芬撰写的《文简公序》对甘泉公的准确叙述公諱若水,字元明。初名露,字民泽。避祖讳,改名雨,后定今名(若水),因出生在广之增城甘泉都,四方学者宗之,称为甘泉先生来看,也断然不会糊涂至此。所以这段叙述里的最后一个字应是,即則湛氏本出上諶疊仙公之後,不知何代改為諶矣,才符合逻辑,才解释得通,才合乎作序人当初的身份和他崇宗敬祖的美好心情。而原本湛氏最早的始祖湛大节直系后裔自汉光武帝刘秀时廿七世孙湛嗣邱,字修爵,德配陈氏,由江西广信玉山草萍乡迁徙至南昌黄河陂,生子重,字文叠以降,子孙繁衍昌炽,上諶即黄河陂湛氏祖籍住不下越来越多的湛氏子孙便陆续迁徙他乡。时间上是东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金直至元明清乃至现当代,世系上按此序记录则是自湛永章,號文翁由上諶徙居长湖地,為长湖一世祖,自湛彥榮湛彥高二公开始,又由上諶或长湖迁徙到閩省汀州府寧化縣,这些迁出上諶湛氏祖籍的湛氏子孙后代,为了表达怀念故乡上諶的深切眷念之情,便渐渐改姓了諶,这种情况既符合中华民族古代姓氏产生的原因,也符合諶湛两氏源出一祖的历史结论。

 谌荣安先生博学多才,对中国历史和谱牒学说有独到的见解,我非常佩服,他说:研究中国史,我们有读不完的四书五经,……乃至二十四(五、六)史。然而,我发现,散落民间的家谱、族谱、墓表和墓志铭,也是极具研究价值的历史文献。诚哉是言!真所谓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吾与荣安先生敦丰博士谌氏心仪向往,此生同志、此生兄弟矣!

 笔者近撰《湛谌的不解之缘(二)》有云:在我们湛氏四千多年的历史上,历代祖先为子孙计,不无繁简精粗的各式族谱;这些族谱有的传了下来,使我们能够依稀了解旧时久远的家族风貌,令人心潮澎湃浮想联翩;有的则散失毁坏在历史的烟云烽火中,永远无法理清历史这团盘根错节的乱麻,徒留浩叹!我们湛氏是轩辕黄帝的分支,是治水英雄大禹的后代,系出远古姒姓;自夏代诸侯国复姓斟灌改单姓湛氏以来,虽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很小,显得势单力薄,但代有贤达名宦。按照中国人重血缘、重亲情,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对君则忠心不二、对父母则孝敬有加,视兄弟朋友如手足、视名节操守如生命,讲究礼仪风范、讲究尊卑有序的传统观念,我们的历代祖先不仅以勤勉忠厚为后世楷模,还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精神财富,我们引以为荣的宗之楷模族之典范和他们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就定格在历代所修族谱上的字里行间。不论皇族贵胄、达官显宦,不论士农工商、贩夫走卒,千姓百家莫不如此,形成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独特的人文景观,故中国的《二十五史》、各省市县乡镇方志、各姓族谱家乘所涵盖的丰富史料,是世界各国无法比肩的。

    也诚如东夷散人湛嗣春先生在《湛族赋并序》中所云夫湛姓者,汉族之古姓,历经四千余年,乃一优秀民系。溯吾族古代祖先乃夏之同姓诸侯。轩辕之苗裔,大禹之子孙。太康失国,族人被难;惧亡国灭种,乃智去旁斗雚,合甚水而为湛,湛姓始诞焉。源出齐鲁寿光之福地,望重会稽豫章之新淦。此吾族之衍脉,湛姓之由昉。

    因读谌荣安先生近日大作《甘泉学说的唯物主义实质初探(征求意见稿)》,感慨系之,不甘寂寞,叩键拼写成拙文,错谬连篇,不堪大家猝睹,惟令读者喷饭可也,足增宗亲谈资可也。

 

                    斟灌正子2008年10月26日键叩于播州松梅轩

 

湛族四川省安岳分会简介

我们湛族安岳分会,现在主要分布在安岳县思贤乡摇钱村一社、安岳县思贤乡金沙村一、十五社,另外还有零星人员,大约220人。我们听传说因张献忠绞杀四川,把原四川杀光了,后来从湖广两地的人捆绑来填四川,所以四川人手杆上还有两道痕迹。

但是根据凌松和明友来川考察,通过多方面的论证,发现我们这里的湛姓是在四川兵荒马乱的时候,从正安和丰都逃来的。

我们的始祖湛荣玖,大概是在1656年来到我们现在的思贤乡杨河沟定居的,后因人口增长了,又搬迁了一部分到现在的水沙村朱家沟,其余的零星湛姓都是从这两地搬出去的。我们现在没有老族谱,也没有祠堂和没发现有文物。我们这里的情况就这样。

主要联系人:湛明良13982900870 湛清德13096152721

                                            四川安岳分会 湛明述 200768
 

(历史小说)追踪四千年前的家国仇人

广

一、斟灌古国的血战 

公元前2118年,一个深秋的凌晨,太阳尚未升起,半个月亮挂在枝头,薄雾笼罩着斟灌古国(都城在今山东省寿光县东北四十里斟灌店),族人们正在酣睡中。突然,几只寒鸦从树枝上惊起,哇哇大叫飞向天空,也惊醒了正在瞌睡的士兵。 

“敌人来了!敌人来了!”士兵声嘶力竭的高喊和马蹄声由远而近,国王率领卫队立即披挂上马,准备迎敌,并派10名士兵快马加鞭通知周围的族人。这个人口只有几万的小国,不可能维持一支庞大的常备军,职业士兵只有国王卫队,区区20余人。不过不用担心,斟灌国人能够在肥沃的长江下游站稳脚,笑傲各部落之林,可见也并非等闲之辈。实际上,斟灌古国虽然过着男耕女织的和平生活,但是全民都要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娃娃们从5岁开始,就要跟着父亲去参加训练。这个训练科目其实非常实用,除了格斗技术,还有渔、猎技能。那时候,人们在水草丰美的地方定居,周边还有很多原始森林没有开发,里面的野兽很多,渔、猎既能让臣民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又能改善生活水平,增强体质。因此,即便没有常备军,斟灌国的战斗力也不可小视,必要时男女老少都能上阵杀敌,所谓“入则为民,出则为兵”是也。 

接到紧急战报,斟灌氏的男人纷纷披挂出门,迅速在国土东边的空地上集合。此时详细情报传来:在30里之外,至少有25000东夷士兵杀气腾腾奔来!斟灌古国的勇士有8000多人,临近的同姓古国斟寻也紧急派5000勇士前来增援,他们的士兵加起来只有13000余人,显然这是一场众寡悬殊的恶战!

一个时辰后,东夷军队抵达斟灌边境,双方在平地上列好阵势,斟灌国王和两位王子亲自在前方督战。在后方,王后正率领一支彪悍的队伍掩护妇孺老弱紧急转移。战斗开始了,东夷人善射——“夷”字就是由“大弓”组成——各个骁勇无比,上来就是一阵乱射,利箭如雨点一般飞来。二斟的勇士们不慌不忙地拿出盾牌,组成铜墙铁壁,等东夷士兵的箭射完了,他们就拔刀冲向敌阵。斟灌古国向来与世无争,但是在强大的敌人面前从来没有畏惧过。想着自己的族人还在转移途中,勇士们别无选择,只有英勇杀敌,拖延时间。战争从早上打到中午,双方都伤亡惨重,东夷人大约伤亡10000余人,斟灌两国的士兵也伤亡过半。

国王考虑到族人已经转移走远,就下令边打边撤,而凶狠的东夷士兵也一路追杀。直到晚上,二斟剩余的5000多士兵才摆脱追兵,与族人重新会合。为了保存实力,等待复仇的机会,国王要求大家化整为零,融入其他诸侯国家。为了防止东夷士兵继续追杀,斟灌氏族决定取“斟灌”各一偏旁部首,合为“湛”字。 

这就是历史上的湛姓的起源。 

二、湛氏家族的仇人 

湛姓,是一个拥有4000多年历史的古姓,属于大禹氏族的一支,因为湛氏是夏朝王室依赖的主要力量,因此在夏朝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湛”姓本来是复姓“斟灌”,《百家姓》注:湛“系出姒姓,夏同姓诸侯斟灌氏,其后子孙去‘斗’去‘雚’,合二字为湛氏。”也就是,“湛”字是“斟灌”二字各取一个部分拼合而成的。这其中包含了一个悲壮的故事,正是前面所叙述的内容。 

那么,到底是谁打败了斟灌古国,究竟谁是湛氏家族的仇人? 

话说大禹建立了夏朝,将王位传给了儿子启,从此中国历史从禅让制变成了世袭制。此事违背了游戏规则,引起了东夷部落的不满,这为后来的叛乱埋下了伏笔。公元前2189年,启的儿子太康继承帝位,他是夏朝的第三任帝王。东夷部落有穷氏的后羿起来造反。后羿善射,四肢发达,很快邀集了一帮亡命之徒,趁着夏帝太康外出游猎时一举攻占了都城。 

     夏帝太康只好跑到同姓部落(需要说明一下,禹、启、太康、斟灌国人、斟寻国人都属于同姓,都姓“姒”,可以叫“姒启”、“姒太康”等。斟灌是夏朝诸侯国的名字,也是由姒姓人组成,是湛姓的源头,因此湛姓最初也是姓“姒”,与大禹和历代夏朝皇帝同姓同族)斟寻国寻求政治避难,斟灌和斟寻两国也非常仗义,一直庇护姒太康安然无恙。之后,太康的弟弟仲康被拥戴登基,他是夏朝的第四任帝王。姒仲康治理国家倒是不错,后羿也没有继续叛乱。直到13年之后,夏朝的第五任帝王继位,他叫“姒相”。姒相不久也被后羿驱逐,他跑到斟灌国避难。斟灌和斟寻国就成为当时的王室避难中心,声名远扬。 

     公元前2145年,一直不好意思称帝的后羿,终于厌倦了这种驱逐皇帝的游戏,决定厚着脸皮自己称帝。他就是夏朝的第六任皇帝。 

     后羿当了皇帝之后,也好不到哪里去,成天沉迷酒色,不理朝政,将朝政都交给一个叫做“寒浞”的人打理。这个寒浞,本是东夷寒国人,因为吃喝嫖赌不务正业,被父君驱逐出来了,结果与后羿臭味相投,被后羿收留,并委以重任。寒浞掌权后,终于露出狼子野心,架空后羿的权力,然后将后羿杀害,自己称帝,他就是夏朝的第七任帝王。 

     寒浞继位之后,继续干着荒淫无耻的勾当,但他一想起尚在斟灌国避难的第五任帝王姒相,就睡不着觉。毕竟这个皇位来得不是那么光明正大。于是,他命令自己在寒国的儿子“浇”率兵攻打斟灌国,以除后患,于是就发生了文章前面的惨烈战争故事。显然,湛氏家族的仇人就是寒浞与他的儿子浇。 

     再说第五任帝王姒相虽然被“浇”率兵杀死,但是他怀孕的妻子却在斟灌族人的严密保护下转移逃生了。后来他的儿子“姒太康”出生了,他身上肩负着为族人复仇和夺回王位的重任。太康受到斟灌族人——此时应该叫湛族人——无微不至的照顾和保护,大家给他安排了最好的老师,让他刻苦学习文化和武艺,经过10多年的艰苦磨练,太康终于成长为一个英明神武的少年英雄。 

     此时,寒浞的昏庸暴虐激起了各族人民的不满,太康趁机联合夏朝的旧部和湛族余部,起兵攻打寒浞,一举推翻寒浞的暴政,重新夺回王位。 

     从此,湛族人终于完成了复仇的宏愿。 

     此后,湛族人厌倦了战争,开始淡出政治斗争的视野,并在全国多个地方隐居下来。湛族历史上名人不多,可能跟这种低调的文化理念有关。如今湛氏家族尚有人口数万人,分布在广东、湖南、重庆、四川、江苏、山东等16个省市。 

     笔者翻看家谱,看到有“久伏必起”的句子。笔者此时在想,祖宗写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难道蛰伏4000年的目的是为了再次腾飞?还是将这句话作为一种愿景,激励后人永远不要消沉?也许二者皆有之吧。 

甘泉报200812_(101期)

湛姓起源与夏朝王位更替

 

附:资料来源

1、《百家姓》

2、《左传》

3、柏杨《中国人史纲》

4、王国维《古本竹书纪年辑证》,王国维对斟灌与夏朝王位更替的历史考证最为确切与翔实,同时引用上古各家原始著作,每一个资料都不是孤证。

文章摘自湖南汨罗桃林湛 湛广(笔名醉墨)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3ca4bc800100amts.html

  2008-08-05 00:23:45

 

以下为各宗亲对<<追踪四千年前的家国仇人>>的评说:

湛广:

你好!

大作读罢,思绪万千,拙诗一首相赠。标题似可改一字《追踪四千年前的家国仇人》,然否? 

    诗云:

醉墨文章浩气扬,飞霞火凤满天翔。

从今湛氏将军在,为国冲锋个个强。

                                                      斟灌正子2008.8.5

   (柏欣宗亲见后,问曰:)

湛凌松:

柏杨《中国人史纲》是有记载斟灌的简短记载,湛广文章下半大部分源于《中国人史纲》,但是柏杨并没有说湛姓就是起源于此。而且,《中国人史纲》不是一部正规的历史,书上很多观点和事件存在异议。关于湛姓起源斟灌、斟灌的历史都是不能确认的说法,醉墨家族的可信性就更低了。”柏杨所谓的“半信史年代”是因为文字开始产生,传说也不在十分神话,某些事件大概有类似的情况发生过。但是“半信史年代”的事件真假夹杂,更因为年代久远没有文字史料不能确凿考证,史学界一般不以为是确信的历史。斟灌古国的血战”当网络小说看还可以。“湛氏家族的仇人就是寒浞与他的儿子浇”实在有点无稽,之后的更全是个人观点。

不知凌松有没有看过《中国人史纲》和对夏朝之前的历史熟悉不?竟然用“大作读罢,思绪万千”,太夸张了吧。

                                         湛柏欣   08.08.07

(接信后,理事长回复为:)

湛柏欣先生:

你好!

柏杨先生的《中国人史纲》我没有读过,但湛姓起源斟灌的记载,却多有所见,对古代历史也很感兴趣。我觉得,湛广《追踪4000年前的家国仇人》不是考证论文,是类似小说的文章,只要能引起大家兴趣,起到激发族人积极向上的作用,就很好了,别的不要太计较。我建议他将标题改一个字,将“家族”改为“家国”,意在大家应将眼界放宽,有胸怀祖国之意,故赠诗曰:“醉墨文章浩气扬,飞霞火凤满天翔。从今湛氏将军在,为国冲锋个个强”。如此而已,岂有它哉?不过,对先生的关心关注之意,我还是要谢谢。

恭请

晚安!

斟灌正子顿首拜2008.8.6

 

柏杨先生的《中国人史纲》中有关斟灌的文字叙述摘录

以下是《中国人史纲》有关斟灌的文字:

  “姒仲康死后,儿子姒相继位。后羿不再高兴总在幕后,就把姒相驱逐下台,自己坐上宝座。姒相向东逃亡,投奔遥远的斟灌部落(河南清丰)。不过后羿并不是一个十分有机心的人,他信任他认为最忠心的大将寒浞,把兵权交给他。结果寒浞发动兵变,杀死后羿,寒浞即位。
  寒浞娶了后羿的妻子——自然已不是嫦娥了,生下两个儿子。等到这两个儿子长大,他派他们出兵讨伐斟寻阝、斟灌,把两个部落灭掉。逃到斟寻阝的姒太康早已逝世,逃到斟灌的姒相则在这一次战役中被杀,他那怀了孕的妻子从墙洞中逃走,生下遗腹子姒少康。
  姒少康长大后,东奔西跑,最后他投奔蒲阪(山西永济)的虞部落(就是姚重华所属的部落)。虞部落酋长姚思,把两个女儿嫁给他,给他一块田使他耕种。姒少康不甘心当一辈子农夫,他秘密号召夏部落中仍怀念他父亲、祖父的遗民,集结了五百余人。
  当本世纪(前二十二)结束时,姒少康正日夜操练人马,准备恢复河山。 
     
本世纪(前二十一)唯一的一件大事,是姒少康反攻复国,大功告成。
  纪元前二○七九年,姒少康准备成熟。蒲阪(山西永济)跟安邑(山西夏县)相距不过一百公里,那时还没有城寨沟壕之类的防御工事,所以当姒少康从他的根据地向首都发动奇袭时,很快地就冲进皇宫把寒浞杀掉,成功地夺回他父亲、祖父所失去的宝座。
  姒少康的故事,在中国流传不衰。尤其当一个政府受到严重打击,失去大量疆土,岌岌可危时,一定会强调这个故事,用以鼓励士气和增加信心。”

                                                  湛柏欣  2008.8.7于新塘

 

七律 天蚕怀古之一沙贝吟

雷州湛日发

东望罗浮西望渡,莆田几度夕阳中。

露公致仕恋沙贝,素女成仙掩世穹。

石岭幽怀天地阔,樵林耕读性灵通。

人间山水凭潮涌,日月熏风极乐穷。

 

五绝 望雪

雷州湛日发

春夏几秋冬,冬来望雪松。

皑皑冰世界,夜月喜相从。

 

郑重征联  (二稿)

广州湛国楠

100期登了我的初稿,现二稿增加到15句:

宗天理,合天人,当天使①,任天官,建天阶,掌天关,荡天池,奔天年②,沐天风③,着天衣,归天蚕,贻天籁④,萦天宇⑤,天润后人,天天向上;

    敬请族亲、楹联高手伸出援助之手,帮忙撰写贴切匹配的下联。

拜托拜托了!如一饼对上联加以润色,那就更感谢万分。

白注:  

①甘泉公受天子之命,出使安南国册封安南王,作为天使的身份。

②世人称寿百岁为天年,甘泉公活了95岁,敌称“奔天年。”

③甘泉公平生喜爱山山水水,登高远眺,身沐天风。

④甘泉公讲学数十年,哲理深逡,声音洪亮、清脆动听,如天籁之声。

⑤甘泉公到处讲学,声传南北、萦绕天宇。

其它词语的注释见上期第100期甘泉报。

 

关于彰显甘泉公生平事迹联与国楠先生商榷函

国楠先生:

你好!伟健转来你为更全面的彰显甘泉公生平事迹而修改过后的上联,新增加了一些内容,很好。就是在原上联10小节“宗天理,合天人,任天官,建天阶,闯天关,游天池,着天衣,归天蚕,天润后人,天天向上”的基础上,新增“当天使,奔天年,沐天风,贻天籁,萦天宇5小节并修改两处后,重新组成“宗天理,合天人,当天使,任天官,建天阶,天关,天池,奔天年,沐天风,着天衣,归天蚕,贻天籁,萦天宇,天润后人,天天向上”这一上联,并加以注释,想法、心情、寓意都不错,但愚意以为,若将“贻天籁,萦天宇”这两个内容置于“着天衣”之前,“沐天风”之后,则更加好些。即:

宗天理,合天人,当天使,任天官,建天阶,天关,天池,奔天年,沐天风,贻天籁,萦天宇,着天衣,归天蚕,天润后人,天天向上;

本先生用意,不揣浅陋,勉强对出下联如下:

法圣心,尊圣德,传圣谕,司圣职,播圣学,授圣徒,乐圣子,追圣尧,承圣露,聆圣音,辅圣治,体圣字,,圣昌今古,圣圣无边。

请斧削赐教!并颂

福安

                                       湛凌松  2008.12.15

 

陈艳青两届奥运夺冠

 湛世君

千金奥运又称王,陈力举坛两届扬。

艳丽金牌重放彩,青春巾帼又流光。

 

刘春红三破世界纪录

湛世君

举坛巾帼站如松,奥运披金两届雄。

播种培苗随夏绿,流光溢彩看春红。

  

陈燮霞为中国首夺金牌

  湛世君

燮和华夏美,霞映鸟巢新。

奥运欣披锦,举坛首摘金。

 

  颂乒坛男女单打全揽金银铜牌

湛世君

乒坛单打一边倾,男女全赢四海惊。

华夏亿人同日贺,国旗三面共时升。

 

湛世君对联选

曼舞欢歌,百族倾情迎国庆;

新诗妙对,万民刻意颂神舟。

 

活虎生龙,奥运场中欣夺冠;

扬眉吐气,国歌声里喜升旗。

 

稻熟南畴金浪滚;

苹生北寨铁臂摇。

 

湛快生自我简介

湛快生,男,汉族,初中文化,19376月出生,系湖南省平江人。1992年在商业系统退休。本人从小爱好书画,早在50年代中就有诗词、书画发表,60年代初为湘潭市文艺工作者,经历了一段较长的工厂、文化、商业等单位的书画宣传工作。近几年,有幸在中国老年诗词艺术全集二卷中入编诗词三首;当代中国书画名家国粹博览一书中入选篆书一幅,评为银奖;纪念王铎逝世350周年一书中有行书一幅,评为金奖;纪念书贤颜真卿大师诞辰1295周年国际书画名家交流展中有一书法获一等奖(出国巡展作品之一);还有欧阳询奖全国书法大赛及为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百周年书画展等等都获等级奖。此外还担任翰墨书画院院士,中国书画艺术研究会会员,海内外书画艺术联谊会会员,王铎故里书画院名誉院长等职务。

甘泉报200812_(101期)


改革开放三十年

 湛凌松

化雨春风三十年,城乡巨变史无前。

人因改革家家富,物赖交流处处妍。

伟绩年年惊世界,丰功件件载宏篇。

和谐愿景同繁盛,华夏文明再著鞭。

 

答特聘顾问裕先生陈公赠书

松梅轩主湛凌松  08.12.24

 

老骥裕荣,锦绣夕阳!

建功立言,著述煌煌。

湛甘泉传,崔与之传,

丙戌戊子,叠成华章。

多次赠书,饮之琼浆。

贞松之刚,甘泉其芳。

增城有幸,前贤彰彰。

清风淑流,岭南何昌。

仰我完人,养性蓄良。

弘扬传统,击浪长江。

 

浅谈楹联应对的现代进化

湛国楠

近两年来适逢新塘湛族几间祖祠修建、新建的重光和开光,本人在宗亲的鼓励下接触到祠堂楹联的撰写和修改。为尽量善其事,我翻阅一些有关楹联写作的书刊。在一本《对联写作指导》(尹贤著)里,我读了作者自序中的一段话:“在名园古迹,游览胜地……撰写新的对联,必须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力求达到上乘。”即上乘的对联除好的内容外,一般在格律上都很讲究。读了这段文字,又令我回想起十几年前澳门的求对“月照绝对”的故事。

话说澳门曾于1984年和1997年,先后由澳门楹联学会有关会员举办了以“绝对求偶”形式的征联活动。求偶的绝对为几百年来仍未有人摘冠的那句著名孤联:“明月照沙窗个个孔明诸葛亮。”据称仅在1997年那一次,就收到应对的下联七万多比。但两次征联均没有获得满意的佳句。而评出的几比“鼓励奖,”都或这或那存在毛病或不足之处。以获“鼓励奖首选”句的“艳阳窥绣户朝朝妆艳慕容芳”为例,它的不足,在意境、气魄、文采都难以与上联相比;所用的“慕容” 复姓在词构上也不配与“诸葛”复姓相对。按现代汉语语法词构规则,“慕容”是动宾结构,“诸葛”是偏正结构。现代汉语的对联要求,相对的词和词组应当属同类词构。用动宾类的词对偏正类的词,属不同类相对,故很不理想。只能给于“鼓励奖。”至于其于得“鼓励奖”的参赛联句,或多或少都存在不足的地方,比“慕容”更逊一筹。不赘。

回过头来检视一下近两年新塘湛族的一些祠联,仅以《甘泉报》发表的和几间祠堂上挂出的楹联为例,就发现一些词构不对应的例子。如:“宗功”对“盛族”来说:“宗功”是主谓结构,“盛族”是偏正结构;又以“祖祠”对“家风”来讲:“祖祠” 是偏正结构,“家风” 是主谓结构;再以“自吟”对“飘雨”来看:前者是主谓结构,后者是偏正结构。三例子均属不对应的词构,有违规则。但在以“平安”对“湛氏”和用“远振”对“笃庵”这两例,其词构虽一为联合结构,一为偏正结构,按规则却是容许的。因规定如为联合结构的词可与偏正结构的词入对的,不在违例之列。

从上述例子得知:我们现在写作力求达到“上乘”的楹联,要充分注意“词构对应”这一问题。因为而今的读者不少已懂得现代汉语语法,他们评论你的对联好不好,会以“词构”这个元素来进行对联的分析的。写作楹联者共同慎之!

这是好事,现代汉语语法元素介入了对联,使这一古老的中华传统文化快步发展和加速进化,令楹联文化长盛不衰,值得高兴!

以上浅见,供参考。  

2007628  湛凌杉打字

 

沁园春·国殇

湛凌杉

告急神州,告急炎黄,地震汶川。

看中央部署,灾区抢险,官兵十万,医士三千。

武警消防,齐心救命,众志成城同并肩。

伤悲极,有废墟父老,命赴黄泉。

 

红旗低垂旗杆,共悲切国殇咽管弦。

恰大江南北,群峰肃穆,黄河扬子,泣憾云天。

领袖关怀,情牵政要,吊唁纷纷到祭坛。

揩干泪,抗自然灾害,中国加鞭。

 

神七飞天应征联三幅

 湛凌松

神七飞天,中国实现太空第一步;

十亿问鼎,人类必将宇宙建家园。

 

神七飞天,中国实现太空第一步,
三骥探宇,环球共开人世新辉煌。

 

九万里鲲鹏扶摇玉宇,三英载誉歌盛世;

十三亿尧舜奋起神州,千年文明赞腾飞。

 

赞健伦先生詹校长诗

兼谢瑞华诗友李校长

湛凌松

健伦诗赋晚来香,满地缤纷艺苑昌。

百态千姿争锦绣,五颜六色展风光。

新诗灵动抒胸臆,旧体鲜活树典章。

歌颂四中詹校长,育成桃李竞芬芳。

 

  特辑吟来咀嚼香,欲窥全貌少珍藏

听闻诗友藏其集,商借瑞华赊我粮。

一夜赏诗清肺腑,三天品味好文章。

诸公不妨学詹老,诗外功夫磨快枪。

①,特辑句,指2008年第3《遵义历史文化· 詹健伦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特辑》其中选价了先生少量诗作,但《健伦诗选》、《健伦诗选续集》我未读过,故在李瑞华校长处借来阅读。

 

◆20081227已经给现金3000元学驹的宏兴印刷厂,以补偿学驹印刷厂印甘泉报的部分纸张费用。

◆20081223已经收到高州宗亲汇来2009年甘泉报办报款1180元。

◆多谢湛伟健刻录并赠送了赣县会议DVD碟赠送给甘泉报的集体派送地址,共150片,价值750元,随第100期报纸派送。未收到的请来手机短信息补邮去。

◆20081220副理事长湛国楠代表湛族去广州番禺沙湾曾氏祠堂取经。如今,他们重修族谱,开辟网站,与八方来客交流儒家文化著名企业家曾宪梓现任曾氏宗亲联合总会名誉会长,香港特首曾荫权则担任曾氏宗亲联合总会名誉顾问。20081112《广州日报》有介绍。

 200811月已经收到广西宾阳新编的《中华豫章湛氏族谱广西宾阳分支》,由湛世良毛笔抄写,共71页,湛伟健已经制作成图像版并群发到QQ群邮箱。

20081207收到新塘湛仲祺200元修族谱款。

20081204增城的文物保护政府工作人员增城博物馆何馆长、蔡美新副馆长、康生、增城政协文史委主任陈克一行四人来到新塘群星村天下士祠查看木牌坊,准备给具体意见怎样维修,并参观了其它文物,在怀德祠参观时蔡美新指出木梁上的木雕不是龙,只是鳌鱼。

20081205收到正安湛刚毅捐湛氏爱心基金会300元。

20081213湛凌松说,他已在网易建了博客,欢迎宗亲光临、批阅、指导!域名:http://lshmwowjianke.blog.163.com昵称:清溪流韵。

                                              

贺甘泉报创刊百期, 高州宗亲捐资

喜获《甘泉报》创刊100期。在这普族同庆的日子。

我们几位宗亲共集了1180元,作为甘泉报的经费之用,以表我们对甘泉报的一点心意。

名单如下:湛世清(高州)100 湛宗贵(高州)100 湛宗杰 (高州)100 湛家瑞(高州)100 湛宗科(高州)100 湛立志(高州)100 湛宗福(高州)100 湛宗宝(高州)100 湛宗良(高州)100 湛家强(高州菉树)100 湛宜菊(高州菉树)100 湛海明(高州菉树)50 湛海全(高州菉树)20 湛海敬(高州菉树)10

 

(注,只选登一、两张图片就可以了)

 

影视新秀湛雅书 《湛氏精英》系列11

              湛汝松搜集整理 (已经过湛雅书核稿)

在我国众多的姓氏中,是一个人数较少的姓氏;而在这个人数较少的姓氏中,却出现了一个令人触目的影视新秀。这个影视新秀就是在最近深受观众欢迎的电视剧《捍卫》中饰演女主角的湛雅书。

湛雅书出生于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雅书从小就喜爱文学艺术,在艺术院校尚未毕业就走进俊男美女成堆的影视圈。从2003年开始,她先后拍过十多部电影和电视剧,曾在《找媳妇》、《蓝蝴蝶》、《爱上单眼皮男生》等近十几部剧集中担任女主角。去年,她先在《玫瑰绽放的年代》以不同的艺术人物风格,成功地饰演主角马菊子及其女儿马小菊两个角色 ,引起了影视界的共呜和观众的关注。其后又在警匪片《捍卫》中饰演女一号温暖。《捍卫》中的温暖,最先是走私头目姜冠宇的女友,后来又爱上缚架姜冠宇的黑社会人物鲨鱼。在与鲨鱼为爱出逃的途中,目睹自己心爱之人惨死及姜冠宇最终暴露的凶恶本性,使她煞时精神崩溃......生活中的湛雅书是个单纯娇弱但又略带野性的女孩,与剧中感情复杂纤细的温暖的经历和性格有着一定差距。因此,要演好这个角色很不容易!但该片在天津和上海及广东的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创下令人震撼的收视热潮。湛雅书从此跨入实力派青年演员的行列,也因为这个戏为她赢得了新的事业发展机会!

在《玫瑰绽放的年代》中,湛雅书一人分饰两个角色:解放前的土匪马大棒子的压寨夫人马菊子和解放后土匪的女儿马小菊。在该剧马小菊的角色中,由于某些原因,湛雅书是在开机一段时间后第二个来演这个角色的演员。当时雅书刚从青海拍戏回来,在身体极其透支而生病的情况下,还没来得及歇息就接到这个剧组的电话去见制片人。她抱着想放弃的心思赶去见了制片人,制片人却当场定下她。于是,雅书火速赶回家收拾行李连夜直奔剧组。到组时已是凌晨,她连觉也没睡,剧本也来不及看,天没亮就被拉到现场拍戏!但是没想到导演因为前一个女演员的原因,慎重考虑在现场同时还备了另一个同演这个角色的女演员!雅书面临着随时都有被换下的可能,可是对于成败不那么看中的她却毫无顾忌地投入工作。没想到演完第一场戏后,全场鼓掌叫好。导演悬着的心也就放下了!虽然后来的拍摄任务非常的重,但她却非常出色地完成了该剧的拍摄任务。

湛雅书勤奋好学,对艺术始终保持一种平和积极的心态。成功不骄,受挫不馁。在电视剧《心灵的泪花》中,湛雅书饰演女主角林晓婷,该剧的导演在《玫瑰绽放的年代》时与她有过合作。但剧组在拍摄过程中坎坷丛生,拍了大半部分却搁浅了。面对受挫雅书却毫无怨言,她在日志写道:《心灵的泪花》真是一部令我们心灵都有泪花的片子,我身体疲惫,但心仍喜乐。她认为,人生的每一步都有特别的意义,经历过后,总会令她成熟与成长。

生活中的湛雅书总给人以纯净素雅的形象,其实她是个外柔内刚,坚强独立热爱生活的人。拍戏的时候,她的房间总是摆放着各种花草,上上下下收拾得一尘不染。在弥漫着温馨浪漫气息的房间里读书看碟听音乐成了她业余生活的主要部分。她还喜欢自己动手烹饪中西菜式,让同事们分享她的美食,被大家称为“美食大五”。湛雅书非常孝顺父母。知道父母抚养她的艰辛,把父母都接到了北京与她一起生活。她说这样可以彼此照应,不必互相惦念;去到好的城市拍戏,在不打扰剧组的情况下她也会把父母接到组里带他们去游山玩水共赏美食!虽然拍戏繁忙,但有空的时候她也会和父母一起去到湖北老家的一些偏僻山村,看望并照顾生活贫困的人家。

湛雅书说:我从小就喜欢艺术,我会很好地珍惜我拥有的一切。一个好的演员不仅只有好的外表,个人的文化底蕴与艺术修养及优良品质更加重要。她很欣赏张曼玉,也希望她自己能够在时间的流逝中越来越绽放更绚丽夺目的光彩。

上帝最恩宠勤奋好学而有才华、坚强执着而又善良的人。信奉上帝的湛雅书,一定会有璀璨的明天。

附:湛雅书作品档案

    《找媳妇》                林青暇(女主角)

电视电影《蓝蝴蝶》                  莲(主  角)

二十集《捍卫》                      暖(女主角)

系列剧《快乐相机》                  雪(女主角)

三十集《玫瑰绽放的年代》          马小菊   马菊子(主  角)

二十集《浴血高原》                  珠(主  角)

四十集《采桑子》                  六格格     樱(主  角)

四十集《剑临天下》之(少年         孙云水 (  )

三十集《谁主沉浮》                佟佳妃

甘泉报200812_(101期) 

第一部戏《蓝蝴蝶》饰雪莲

甘泉报200812_(101期) 

捍卫剧照

甘泉报200812_(101期)
生活中的雅书在上海

甘泉报200812_(101期) 

01

甘泉报200812_(101期) 

 

                 平江湛氏祠堂记

湛氏村落简介之十六

古人云:“有姓有氏,有谱有序。立祠祭祀,敬仰先祖,善莫大焉”。此乃华夏民族之传统美德矣!

吾族始祖,湛公福六。自明朝洪武四年,由赣迁湘,定居哲寮,开辟鸿基,繁衍生息,至今相传廿九世,六百二十四年矣,历经六次,续修族谱,历届记载,史序昭然。

缅怀祖德,颂扬宗功。追溯清代乾隆五十四年(即公元一七八九年)十二月孟冬日,族间众位先贤,择址张家坳,建造《湛氏宗祠》,座落东南朝西北,巽山乾向,与下嘴头船形山七级翔霄石塔遥相呼应。两正堂配八侧室;四天井,四走廊;青砖条石结构,磨缝工艺精良,雕梁画栋,气势恢弘。经历二载,祠堂竣工。右门立碑一块《例饰上奉》通篇文字,六百九十,详实记载,第二世祖,湛公华叟,漕粮运官,光辉业绩。九传先贤,啟第手书。青石碑文,至今留存。两正堂上方悬六块钦赐镏金字匾,于一九四四年至一九四六年遭侵华日寇两次毁坏,给湛氏后裔留下难以磨灭之仇愤。湛氏祖神祠,跨越时空,距今二百一十一年矣。

数百年来,几经沧桑。吾族祖祠,解放以前,派人看管,每年修缮,状态完好;建国以后,国家征收,(即一九五一年)作为粮库,储粮廿载;一九七二年,政府拟拆祠堂改建,经吾族众强烈要求保留,几经周折,获准保存原先状态;尔后转售(即一九七三年)供销系统,经营百货、化肥、农药,又历廿年。改革开放,政得民心,尊重历史,保护文物。族人同心,筹资赎取;成立族会,接待族亲;开堂祭祖,展开活动。现今租赁代管,有利永远保存。根据考查,平江境内,二百九十八个姓氏,至今保存祠堂完好者,湛氏宗祠,首屈一指,此吾族族人之幸也。

平江湛氏,人丁逾万,地灵人杰,民风纯朴,祖宗庇佑,英才辈出,惟冀吾族族众,弘扬祖德,和谐发展,祈愿吾族,长发其祥。

                                    湛佳生

                              20081028

 

湛族同宗联谊会涪陵分会

 

中华湛氏族谱编纂动员大会暨第十一届湛族同宗联谊会组委会:

值神舟7号圆满完成载人航天并出舱行走的历史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9周年之际,20081014日,我中华湛氏迎来自家族谱编纂动员大会暨第十一届湛族同宗联谊会的胜利召开,借此神圣而全国人民全世界华人高兴的日子,湛族同宗联谊会涪陵分会祝愿祖国繁荣昌盛!华夏儿女幸福安康!祝中华湛氏族谱编纂动员大会、第十一届湛族同宗联谊大会取得圆满成功!祝愿全国各位宗亲节日快乐!祝愿参加本次会议的所有宗亲旅途愉快!

天下湛氏系一家,在外不分你我他,湛族人士不管走到天涯海角,那股浓烈的亲情是任何姓氏也不能比拟的,我们为此而骄傲。2006年国庆,在重庆市涪陵区举办了第十届湛族同宗联谊大会以及纪念明代理学家湛甘泉诞辰540周年大会,对扩大和凝聚湛氏宗亲友谊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此,我特别向新参加湛族同宗联谊大家庭的各地分会的宗亲代表道一声:你们辛苦了!你们找到组织了!

感谢2006年后新一届湛族同宗联谊会班子在联络宗亲友谊、编发甘泉信息、组织寻根问祖、抗震救灾捐助、宗亲困难帮扶、湛氏族谱编纂等大型项目工程上的不懈努力和取得的辉煌成绩!感谢江西赣州全体宗亲为这次大会所作的艰苦努力!2006年国庆你们四名代表不远千里转辗参加重庆市涪陵区大会,你们的身影还在涪陵分会宗亲的眼里浮现。

祝愿湛氏盛会取得圆满成功!湛氏繁荣昌盛!宗亲伟业长远!

湛族同宗联谊会涪陵分会  湛荣安

      0 0八年国庆

 

关于沙贝七世祖湛若水的名讳字号生卒研究

湛 凌 松

沙贝七世祖湛若水(1466121日上午10——1560528日晚上8)的名讳、字号、生卒,历来国史家乘记载颇多,因有不一致之处,有必要加以研究、考证,以期明确一个权威的论断。

最早引起我注意的,是今年7月读到荣安博士批评陈裕荣顾问关于湛若水的出生年月公历是“14661013”的结论。他说:“本人根据民间珍藏的老族谱,得知甘泉公的出生年、月、日、时辰,换算成阳历,就是:1466121上午10,而不是陈裕荣先生在《湛甘泉年谱(第二稿)》中所断定的‘1013。顺此禀告

于是,我特意重新查阅了有关史料,并作了以下回信。

荣安博士:

你好!

读到你对甘泉公的公历出生年月日时定为1466121日上午10时后,我很高兴,随即查阅有关资料,并及时作复。按《增城沙堤湛氏族谱·卷十九·晚丁三房江派·江后世系纪》对甘泉公的生卒记载为:生成化丙戌十月十三日,卒嘉靖庚申四月二十二日。这里无他生卒的时辰,按志贺一朗著《湛甘泉的研究·资料篇·外集》罗洪先为湛甘泉所撰墓表有:父讳瑛,号怡菴,母陈氏,以成化丙戌十月十有三日巳时,生先生于沙贝……嘉靖庚申四月念有二日戌时,一星从东南而来,其大如斗,其光烛天,其声如雷,举城皆惊。殒于文院,先生即终于正寝。同书收门人婺源洪垣撰《甘泉先生墓志铭》:先是成化丙戌,中星明于越之分野。先生适以是年十月十三日应期有生。相甚异,颡中双胪龙,然若辅弼;两耳旁各有黑痣,左七类北斗,右六类南斗……庚申二月,致书新安,约垣辈复游五夷,时翁九十五矣。垣走侯洪都,溯流南上,至南安,先生讣,以四月二十二日终于禺山精舍……二十日,×默自定,时罗一中、钟景星、康时聘、冯望在侍,执一中手良久。二十二日沐浴毕,是夕大星郧于西北,其光亘地,顷之长逝。均是对湛甘泉生卒记载最为详细的描述,则生于成化二年丙戌十月十三日巳时,卒于嘉靖三十九年庚申四月二十二日戌时,如考察准确的公元纪年,当以此为准。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在研究湛甘泉生卒时,不知源于何处,我记了这样一个笔录:湛甘泉(146611201560416)。如按先生所赐,则又与1466121日上午10湛甘泉出生,差之多矣,是以问学之难难于上青天乎?!因以告知,再乞赐教。

恭请

晚安梦甜!

                                         湛凌松2008.7.26.23时半顿首

当我把这一情况告知伟健后,他发邮件给我说:“关于湛甘泉的生辰,陈裕荣写的是阴历,但他不应该写成阿拉伯数字,被人家误成是阳历。 谌荣安说的是阳历,但我找不到1900年以前的阴、阳历对照表”。

我查阅了陈裕荣顾问著作《湛甘泉年谱(第二稿)》,原文为:“公元1466年,明成化二年丙戌,10月13日巳时,湛甘泉出生于增城县甘泉都沙贝村(今增城市新塘镇)”。这种阴阳历混用的做法,遭到谌荣安博士再次批评道:“须知,年份用阳历,月日用阴历,不妥”。如陈裕荣顾问在著作中这样表述“公元1466年121日上午10时,即明成化二年丙戌十月十三日巳时,湛甘泉出生于增城县甘泉都沙贝村(今增城市新塘镇)”,就再也不会产生歧义了。因此,做学问要求严肃认真,来不得半点含糊。

查《增城沙堤湛氏族谱·卷十九·晚丁三房江派·江后世系纪》对甘泉公的生卒记载为:生成化丙戌十月十三日,卒嘉靖庚申四月二十二日。所以,按这一记载和其它文献的相同记载,甘泉公出生于成化二年丙戌十月十三日巳时,换算成公历就是1466121日上午10;卒于嘉靖三十九年庚申四月二十二日戌时,换算成公历就是1560年528日晚上8。这是谌荣安博士研究考证之后给出的最准确而科学的权威结论。

 

关于甘泉公的名讳、字号,查《沙堤湛氏族譜·卷二十六列傳·文簡公傳七世》,记载为:“公讳若水,按公自记云:‘乡举旧名露,犯  始祖治中公讳,遂权改名雨,甲子入京赴试,乙丑春闱乃改今名’。《管邑志》云:‘初名雨,既又名露,后以避祖讳,请改今名’。误。字元明,一字民泽,号甘泉”。

《豫章郡湛氏族谱·文简公序》记载为:“若水,字元明。初名,字民泽。避祖讳,改名。后定今名”。因出生在“广之增城甘泉都,四方学者宗之,称为甘泉先生”。“始祖元治中露,自莆迁南雄,转迁增城,卜居甘泉都之沙隄乡。遭家多故,十二岁始入小学,十六岁学为文,游郡庠”。“至甲寅往学江门。”拜当时已闻名南粤时年已66岁的“白沙先生”陈献章为师。先生对他说:“此学非全放下,终难浃洽。”(语出《汉书·礼乐志》:“教化浃洽”。就是说:“这次你来求学,要抛弃一切杂念、潜心攻读,否则难以功成名就!”)。听了老师的话,湛若水“遂焚原给会试部檄。独居一室,游心千古,默约圣贤,用功总括”。荣安博士据此说“甘泉”非号,而是门生们对他的尊称,针对此说,陈裕荣顾问近撰《湛若水名号起源初探》,作了十分全面而认真地回答。

陈裕荣顾问在《湛若水名号起源初探》中写道:

“湛雨39岁时,奉母命北上求学应试,在南京国子监学习不到一年,祭酒章懋认为他学业有成,应上北京应试了。这时他想到当日祭祖时,为避始祖讳,改名‘雨’,有些通俗不雅。祖父遗言自己的名字应带‘水’意的。又想‘若’字有‘及’、‘乃’、‘像’之义,何不定名‘若水’,今后与人交往也文雅多了。取得国子监同意,改写路引名字。即匆匆上京了。

年已40的湛若水仲春赶到北京,参与会试和殿试,一举成名,被授翰林院庶吉士,由此步入仕途。这时有人知他是白沙门徒,即说现有个兵部主事王守仁(阳明),常在京与人论述儒家理学,无人辩得过他,你有这样好的学问,应去与他论学才是,若水欣然同意,但想到在京师论学,应取个名号才好出名,取什么号好呢?思考中想起母亲常说的:我外家西洲村北,大王冈麓有个甘泉洞,洞口有个清泉,水清甜美,冬夏不枯,我当年就是到洞口祈神后,才生下你来的。若水儿时也曾到此游览,想到‘甘泉’二字甚好,即用‘甘泉’为号,由此甘泉之号便成了他一生最喜爱,使用频率最多的名号。后来他官至尚书,回乡时就在甘泉洞建了座甘泉书院。洞口那个泉水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因在此建石场时才遭破坏的。

正德二年正月,王阳明被贬贵州龙场驿当驿丞,若水伤感的送他上路,作《九章赠别》阳明,阳明即作《别湛甘泉》两诗回赠。是第一次用‘甘泉’两字酬唱的记载。正德12年,若水在家乡写《当石马驿记》有‘甘泉子曰’。是第一次行文以甘泉子自称的。其后他只在写给皇帝的奏章称‘臣湛若水’外,其他文章多自称甘泉子的”。

 

关于甘泉公的谥号“文简”的来历及死后几年才下葬的原因

关于甘泉公的逝世,时人罗洪先和门人洪垣均有文字记录。

罗洪先为湛甘泉所撰墓表有:父讳瑛,号怡菴,母陈氏,以成化丙戌十月十有三日巳时,生先生于沙贝……嘉靖庚申四月念有二日戌时,一星从东南而来,其大如斗,其光烛天,其声如雷,举城皆惊。殒于文院,先生即终于正寝

门人婺源洪垣撰《甘泉先生墓志铭》云:先是成化丙戌,中星明于越之分野。先生适以是年十月十三日应期有生。相甚异,颡中双胪龙,然若辅弼;两耳旁各有黑痣,左七类北斗,右六类南斗……庚申二月,致书新安,约垣辈复游五夷,时翁九十五矣。垣走侯洪都,溯流南上,至南安,先生讣,以四月二十二日终于禺山精舍……二十日×默自定,时罗一中、钟景星、康时聘、冯望在侍,执一中手良久。二十二日沐浴毕,是夕大星陨于西北,其光亘地,顷之长逝

查《沙堤湛氏族譜·卷二十六列傳·文簡公傳七世》,记载为:“三十九年夏四月初六日出讲堂,令诸生澄心默坐,久之而退。十九日寝疾,命治后事。二十二日,沐浴敛衾,就息不语,而于怀中手画正字,盖谓得正而毙云。是夕一鼓,有大星陨于西北,其光亘地,顷长逝矣。上遣广东左布政使杜拯谕祭。四十二年冬十月敕谕赐葬。隆庆元年冬十月,以例请恤典,追赠太子少保,谥文简,祀郡邑乡贤暨粤秀、广雅两书院”。

为什么甘泉公逝世于嘉靖三十九年庚申年(1560四月二十二日,直到嘉靖四十二年癸亥(1563)的十月二十五日,历时三年半才归葬天蚕岭呢?这里牵涉到封建制度问题。还是引用陈裕荣顾问在《湛若水名号起源初探》中的叙述吧!他说:

“嘉靖三十九年庚申年(1560四月二十二日,若水在广州禺山精舍去世了,享年95岁。其丧葬大事由门生庞蒿(原曲靖知府)主持。因要候朝廷赐葬的旨意,又要在其家乡天蚕岭造墓(规模很大),所以一直在广州白云山停棺三年六个月。即嘉靖四十二年十月庚午日,朝廷才遣广东左布政使杜拯来祭奠。世宗的《赐葬敕谕》称:‘谕葬致仕南京兵部尚书湛若水:卿明时耆德,岭海鸿儒,抗志典坟,恪司职守,回翔近列,克效勤劳,望重两京,位跻八座,慎以终始,完节全名……’。圣旨给若水一生很高的评价,可算盖棺定论了。御祭后于十月二十五日归葬天蚕岭。此墓今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又七年后穆宗朱载垕即位,改号隆庆元年,为表尊敬老臣,即下《赠湛若水诰命》旨出:‘故南京兵部尚书湛若水……用追往劳,爰申恤典,兹特赠为太子少保,谥文简,赐之诰命’等语。皇帝赐的谥号,谁不执行?由此若水又被称为湛文简了。这是好的谥号,‘文’有经天纬地,道德博闻,学勤好问,慈惠爱民等意思;‘简’含一德不懈,平易不訾之意。由此,官方文书,族中修谱,整理出版若水的遗集,就统称之为‘湛文简’。但民间却仍称‘甘泉’之名号”。

综上所述,生当有明盛世,敦身励行、抗志典坟、名满天下、著述等身、完节全名的明代大儒,南京礼吏兵三部尚书,独创“随处体认天理”六字符诀真言,载誉史册的“甘泉学派”创始人湛甘泉,湛氏七世祖公讳若水者,字元明,一字民泽,号甘泉谥文简,赠太子少保其人的名讳字号,就完整无缺,名正言顺了。

戊子孟冬月立冬日(2008.11.7)斟灌正子湛凌松沐浴虔心叩键于遵义松梅轩

 

广西宾阳湛氏简介

湛氏村落简介之十七

历代:

一:举人三人

1、湛仲宝:任南宁府同知。

2、湛宗澄:任广东韶州府同知。即宾阳县第一举人。

3、湛明贤:赴广东廉州府任同知。

二:贡生五人:

璋公、中鳘、光辰、光宇、其湘。

其中岁贡三人,恩贡(明经弟)二人。

三:庠生8人。

四:增生、武生六人。

五:武生一人

当代:1、博士、教授2人(专题介绍)

      2、研究生、高级职称4人(含博士)

      3、大学本科9

      4、大专、中专5

      5、国家正局级干部1人。

      6、世杰、世全为知名书法名人。 


 

甘泉报200812_(101期)

甘泉报200812_(101期)

甘泉报200812_(101期)

甘泉报200812_(101期)

标签:甘泉 

出处:湛氏家族古今志网址:http://zhanganquan.com   http://www.zhanganquan.com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相关评论
评论者: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421号

    渝ICP备12002000号-1

Powered by OTCMS V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