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

受到东晋湛方生作品的影响--阐述陶渊明诗歌作品的艺术成就

时间:2018/9/1 16:32:18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查看:308  评论:0
内容摘要:阐述陶渊明诗歌作品的艺术成就 来源:代写论文   一、陶渊明诗歌作品的艺术成就  (一)情景交融,含而不露,富有意境美  陶渊明田园诗着力描写田园风光,随其所见,指点成诗,见花即道花,遇竹即说竹,诗人的感情渗透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他似乎无意写诗,只是从生活中领悟到一点道理,滋生出...
阐述陶渊明诗歌作品的艺术成就 来源:代写论文   一、陶渊明诗歌作品的艺术成就   (一)情景交融,含而不露,富有意境美   陶渊明田园诗着力描写田园风光,随其所见,指点成诗,见花即道花,遇竹即说竹,诗人的感情渗透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他似乎无意写诗,只是从生活中领悟到一点道理,滋生出一缕感情,淡彩轻抹,含而不露。引起读者再思索,再回味,创造出平淡醇厚的意境。   如《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中的田园描写是和平静穆的,但却用象征、含蓄的方法.渗透出淡然忘世的人生态度及思绪情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幅在南山衬映下的美景,是在诗人独特的感受中呈现出来的。”悠然”在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表明南山在一定的距离之外,有”遥远”的意思;二是表明诗人心情的遗世独立。写实与抒情完全吻合在一起。”见”字表示南山自然地映入眼中,是偶然抬头时视线触及,渲染了”悠然”的情绪。下面,”山气日夕佳”句,既是写山景的”佳”,又含蓄表现出诗人心情的”佳”,而究竟是怎样佳,却只是在诗人的直觉意会中,并没有明白直说。而”飞鸟相与还”的景象点示、烘染,却引人联想到自由、轻陕,却又失落、漂泊,也喜也悲的复杂感情,品味出全诗的意境美。   他的诗中常常写到青松、秋菊、孤云、归鸟,它们象征着诗人自己的性格,通过它们表现了诗人坚贞孤高的情操和自由闲适的感情。特别是菊花,由于陶渊明的爱好与赞美,形成了固定的象征意义,在中国文学中,几乎成了陶渊明的化身。他如菊花般静静开放,以一种淡定豁达的人生态度终其一生。菊花终有凋谢时,但其芳香却传遍千里,沁入一代又一代人的心脾,难以退却。又如在《归园田居》其中,用色彩方位的不断变化,虚实远近的映衬,描绘出鲜明的田园形象,然后结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点示,使得客观描写的自然风光,充满与现实”樊笼”对立的优雅、高尚的意蕴,转化为诗的意境。   (二)平淡自然的风格   崇尚自然,是陶渊明思想的核心,也是他为人与创作的最高准则。自然,即返璞归真,委顺本然。他以”自然”做标准去衡量现实,发现了现实的丑恶和虚伪,主张返回自然的人性,返回原始的纯朴,并以此对抗虚伪的名教与追逐名利的世俗。也因此形成了以”自然”为基础的审美理想,审美特色。宋代葛立方说:”陶潜、谢眺诗皆平淡有思致。”(《韵语阳秋》)精代王夫之说;”平者取势不杂,淡者遣意不烦之谓也。”(《古诗评选》)陶诗情真,事真,无隐避,无夸张,有亲切的感受。描写的内容又都是日常生活,优美的田园,更增添了平淡自然的情味。陶诗中写到种豆劳动:”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写到与农民的友谊:”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写到田园的宁静:”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写到归隐的乐趣:”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甚至写到自己的痛苦:”夏日抱长饥,寒夜无被眠”等,都一如生活本身,直率、真诚,毫不做作,显示出生活本来面目及诗人的胸怀、志趣。至于诗中的理语,如:”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归园田居》);”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于西田获早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在晨”(《杂诗》),虽有玄学意味,却是生活启示的真情披露,并且转化为可以感受的意象。家常道白,不嫌雕琢、玄秘。   (三)语言朴实、清丽,平淡之中有华采,质朴之中含有丰韵   所谓”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这是陶诗平淡、自然的风格在语言上的表现。在这方面吸收了《论语》语言的白描、传神,以及乐府诗的质朴、通俗。陶诗好用口语词汇及句式,少用铺排夸张,以自然本色取胜,具有朴素的美学魅力。许多名句如”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除了精选名词、动词而外,一个形容词也没有。即使用典故,也是用俗语,糅合到个性的语言风格中,与全篇浑融一体。如:”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诗中色彩最清淡,差不多都是”青松””白云””玄鬓””白发”之类,像”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就算是最华丽的句子。但是却能用这些疏淡、简洁的语言,勾勒出生动传神的形象。如《与从弟敬远》中写冬雪:”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浩已洁。”把雪的清虚洁白的形象写得细腻而有韵味。又如”鸟哢欢新节,冷风送余善”,”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都是写春天,却写得各有新意,不相重复。”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门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往燕无遗影,来燕有余声”,从不同的角度写秋天,却饱含秋天的萧瑟凄清的风味。这些写景都能与抒情叙事浑然一体。从全篇来说,陶诗凝练、完整,如钟嵘说:”文体省净,殆无长语。”陶渊明注重言外的效果,使得诗语富于象征、暗示,引导读者联想和想象,去体会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味。   二、陶渊明诗歌作品的影响   陶渊明是汉魏以至南北朝八百年间最杰出的诗人,其诗文对于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陶渊明的诗文在当时独树一帜,但也有其渊源所在。从共时平面看,当时的文学氛围,特别是庐山周围隐士文学、江州中下层庶族士人文学和庐山僧人文学活动对他的创作不无影响。   从文学的历时发展看,陶渊明田园诗远承《诗经?七月》等农事诗,近源上则可能受到东晋湛方生作品的影响。但是他博采众长又兼自铸风格,遂独成一家。陶渊明的自然诗风及其价值在生前及死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没有得到认可。当时与陶渊明交往的虽不乏其人,但主要是慕其隐者之风,而非诗文。颜延之的《陶征士诔》盛赞渊明人品,对其诗文仅云”文取指达”,钟嵘《诗品》也仅把他列在中品,这是因为他平淡自然的诗风与当时崇尚的华丽文风不合。但陶渊明的诗文一直在流传,影响也渐渐显著起来,经过隋唐五代,他的声名在两宋达到一个高峰。这一时期,他的人品和诗文都被推为典范,苏轼对陶渊明推崇备至,作有和陶诗一百多首。由于苏轼本身是一代文学宗师,他对陶渊明的态度、观点深深影响着同时代及后代的许多读者。   魏晋诗歌上承汉诗,诗风古朴,南朝诗歌一变魏晋的古朴,追求声色。陶诗是魏晋古朴诗歌的高峰,也正是因为如此,陶诗在诗风变革的南朝不受重视。陶渊明死后,其好友作《陶征士诔》,对其文学成就只有一句”文取指达”。齐梁时刘勰作《文心雕龙》对陶渊明只字不提。钟嵘的《诗品》虽称他是”隐逸诗人之宗”,仅列他于中品。   到了唐代,陶渊明受到广泛重视。李白、高适等推崇其人格;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等仿效其诗风。北宋以后,陶渊明越益受到崇重。苏轼追和陶诗达109首,南宋范成大《田园杂咏》受益于陶诗。诗人陆游、辛弃疾,理学家朱熹都十分推崇陶诗。   元明以后,注陶、评陶的风气大开。明清诗人更借陶渊明讽喻现实,强调其忠愤、不平淡的一面。清末王国维借陶诗论说诗词的”意境”。在思想上,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岸不屈的人格,陶诗歌咏自然、蔑视富贵的情调对于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饮酒避世,乐乎天命也有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在艺术上,陶诗以崭新的田园题材,平淡、自然的风格,为古典诗歌开辟了新天地,以致田园诗成为一种诗体或流派独树一帜,影响历久不衰。   三、结论   陶诗的艺术影响,在中国诗史上是广泛而深远的。唐宋以来学习研究陶诗蔚然成风,杜甫说:”焉得思如陶谢手”(《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王维在《偶然作》中说:”陶潜任天真,其性颇耽酒。自从弃官来,家贫不能有。九月九日时,菊花空满手。中心窃自思,傥有人送否。白衣携壶觞,果来遗老叟。且喜得斟酌,安问升与斗。奋衣野田中,今日嗟无负。兀傲迷东西,蓑笠不能守。倾倒强行行,酣歌归五柳。生事不曾问,肯愧家中妇。”苏轼在《与苏辙书》中说:”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宋代以后的诗人在反对形式主义、提倡朴素诗风时,也常以陶渊明为榜样。自陶渊明以后,”田园诗”成为一个流派在诗歌史上独树一帜,一直影响着后世诗歌的发展。

出处:湛氏家族古今志网址:http://zhanganquan.com   http://www.zhanganquan.com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相关评论
评论者: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421号

    渝ICP备12002000号-1

Powered by OTCMS V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