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

《羊城晚报》:大儒湛若水 墓园何寂寂

时间:2004/10/18 19:13:18  作者:佚名  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查看:337  评论:0
内容摘要:古墓历经400年风雨主体保存完好,增城正对修复方案作最后论证  留下了《春秋正传》、《心性图说》等400多卷著作的一代大儒湛若水,目前在增城永和镇仍保留着遗迹———湛若水墓。记者昨天实地采访时发现,古墓历经400年风雨仍基本...

  古墓历经400年风雨主体保存完好,增城正对修复方案作最后论证

  留下了《春秋正传》、《心性图说》等400多卷著作的一代大儒湛若水,目前在增城永和镇仍保留着遗迹———湛若水墓。记者昨天实地采访时发现,古墓历经400年风雨仍基本保存完好,但由于年代久远,已杂草横生,亟需维修保护。

  湛若水是明代声名显赫的大思想家、教育家,生于增城市新塘镇,死后也葬在距离广州市区不到40公里的增城市永和镇陂头村一座小山上,但墓园一直寂寂无人识。

  昨天下午,在村民指引下,记者来到陂头村天蚕山。沿着荒僻的小路蜿蜒上山,在树林和荒草丛中穿行近20分钟后,终于找到掩藏于凄凄芳草间的这座大型墓园(见图)。古墓用灰沙三合土版筑而成,依山而建,随山势由上而下分成四级,形如交椅,从第一级的坟头而下至第四级的池座总长约20多米。正中的墓包造型不同于普通墓葬,有类似碑楼的两层建筑。

  据增城市博物馆张馆长介绍,这是仿古建构造、分两层庑殿顶,在广东省的明墓中实属罕见。他说,当年该墓园规模非常宏大,墓道长达150米,墓前约50米处还有1座大石牌坊和一对华表,墓园中还竖有许多石人、石马。

  记者昨天在距离主墓约200米的地方,果然发现了一对文武官石人,虽经风雨侵蚀面貌开始模糊,但威武端庄的风采依然。在距人像约50米处,还找到了一只雕刻精美,栩栩如生的石马。

  由于湛若水墓规模宏大、版筑精工,全省罕有,两年前已被评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当地村民说,传说湛若水当年死后,为不被盗墓,其家人修了7座坟茔。出殡那一天,“棺木由四门分七路抬出,不知何为真墓,何为衣冠冢”。然而,湛若水墓在1989年还是遭受了盗毁,墓包被炸药炸开,墓碑被炸成碎片,墓顶也被掀掉一大块。幸好当地警察在案发后第二天就神速破案,追缴回部分被盗文物如彩绘小陶俑、陶罐等,现藏于增城市博物馆。

  虽然基本保存完好,但记者在现场看到,湛若水墓还是显得残破且荒草横生,远看几乎难望其全貌。在墓前山坡上,记者看到一些残破的大石柱横七竖八躺在地上,一问,竟是墓前的石牌坊坍塌所剩。昔日的古墓道上,已建起一个个种蘑菇和养鸡的大棚。威武的石人,或藏身鸡棚之后,或孤立乱草之中。据了解,从1990年旅港湛氏后人出资修复至今,湛若水墓就未进行过大型维修保护。

  可喜的是,记者了解到,增城市有关部门正打算对湛若水墓进行大规模修复,目前有关专家正对规划方案进行最后的论证和修订,初步规划是将古墓外延50米内范围划作文物保护区,最终将其建成一个具有人文景观的生态旅游区。一代大儒

  湛若水是一个在中国思想史上掷地有声的名字。他生于1466年(明宪宗成化二年),卒于1560年(明世宗嘉靖三十九年),历任南京礼、吏、兵三部尚书,加封太子少保。

  他创立的“随处体认天理”哲学思想体系,与王阳明并重为明代理学家两大流派,他们开创的“心学”,不仅打破了自宋朝以来宋儒理学僵化、禁锢思想界的局面,也对近代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产生了积极影响。现在,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都收藏了他的大量著作,日本学者志贺一朗更出版了湛若水的研究专著。

  本报记者 周乐瑞 实习生 邓旭如 通讯员 谢汉文 摄影报道

  传真:87765982

  E-mail:wbzfb@ycwb.com(夏天/编制)
 


 


出处:湛氏家族古今志网址:http://zhanganquan.com   http://www.zhanganquan.com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相关评论
评论者: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421号

    渝ICP备12002000号-1

Powered by OTCMS V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