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

湛若水创修《增城沙隄湛氏族譜》功德无量

时间:2016/9/7 16:35:59  作者:谌荣安  来源:湛氏家族古今志  查看:660  评论:2
内容摘要: 湛若水创修《增城沙隄湛氏族譜》功德无量第14届湛族同宗联谊会暨湛甘泉诞辰550周年纪念大会胜利开幕了,这是一件空前隆重而又喜庆的盛会!会议的成果,必将载入湛氏史册!湛若水是《明史》有传、《辞海》有纪的政治家、理学家和教育家,他丰厚的著述是留给后人的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近二十年来,研究甘泉思想、传承甘泉文化,蔚然成风。...

 湛若水创修《增城沙隄湛氏族譜》功德无量

14届湛族同宗联谊会暨湛甘泉诞辰550周年纪念大会胜利开幕了,这是一件空前隆重而又喜庆的盛会!会议的成果,必将载入湛氏史册!

湛若水是《明史》有传、《辞海》有纪的政治家、理学家和教育家,他丰厚的著述是留给后人的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

近二十年来,研究甘泉思想、传承甘泉文化,蔚然成风。涌现出一大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如湛凌松的《甘泉文化读本》、湛汝松的《寻觅甘泉》和《读岗诗草》、湛柏欣的《宋明理学家群像》等著述;同时,还做了一件又一件实事和好事,如举办甘泉文化节系列活动,校勘和出版《湛若水全集》等

我荣幸地收到各位友人编著的有关湛甘泉的书籍,还获得湛伟健先生馈赠的光盘,得以打印和装订清同治(1866)资政堂葺刻藏版《甘泉文集》三十二卷和增城沙隄湛氏族譜廿八卷。这些都是我学习的宝贵资料。我真诚地感谢各位!

我非常高兴受邀出席这次盛会。会议有一个议题是编修《中华湛氏族谱》和编撰《中华湛氏文化史志》。这是传承湛氏文化历史的一个壮举,是继承先祖愿望的一项巨大工程。下面,我想就《增城沙隄湛氏族譜》六篇旧序和《列傳·治中公{C}{C}{C}{C}1{C}{C}{C}{C}一世》的内涵,谈谈自己的肤浅认识,作为我出席本次会议的书面发言稿。不当之处,有请各位多多指教。

 

众所周知,谱序是族谱中的精华,是研究一个家族产生、繁衍和变迁的重要史料;人物传记则真实地记录了家族先贤的生平业绩。沙隄湛氏族譜中的《舊序》和《列傳》,记录了元朝广东道德庆路总管府治中{C}{C}{C}{C}1{C}{C}{C}{C}湛露{C}{C}{C}{C}1{C}{C}{C}{C}公(—1293)定居沙隄之后,其后裔越五百年、繁衍到第二十世、昭穆{C}{C}{C}{C}2{C}{C}{C}{C}三千的情况。为保持原来的文义,我在引用原文时,原字照录,不转为简化汉字;原文按义境分段和断句,并添加标点符号。

《舊序》的首篇,是沙隄七世湛若水{C}{C}{C}{C}3{C}{C}{C}{C}1466—1560创修族谱(其时昭穆{C}{C}{C}{C}2{C}{C}{C}{C}三百)时撰写的。《序》的前半部分,用哲理阐明族谱对于族人是极其重要的:

“夫自有生之族邈矣!如木之有根焉、幹焉、枝焉、葉焉,繁矣!以枝葉求枝葉是以繁理,繁雖巧數莫原矣。”

“夫自族大而世遠,子孫離居而析業。冠婚苑葬,伏臘歳時,不相往來。如此者,歷世既遠而益疏!於是乎,有不相知名者焉。非特不知名也,於是有不相識面者焉。行遇於途,肩摩而過者,常常有之,幾何而不為路人也。如此者,歷世又遠而又益疏!則甚者,必其子若弟,有犯其伯、叔、父、兄之名,而不知者矣;其孫若曾,亦有犯其祖先公之名,而不知者矣!則其絕恩義、滅倫理、虧名分,同人道於豺狼無甚!於此者,吾然後知:族譜之不可無也。”

《序》的后半部分,叙述作者本人因家族没有族谱的伤感和他创修族谱的心迹:

3家舊無譜。遠近尊漫,不知所統。如前之云者,蓋嘗折肱焉。3於此,蓋不能無感而傷者矣。”

{C}{C}{C}{C}3{C}{C}{C}{C}舊名也,蓋十有餘年。而後,得斷碣於墓下,乃知為治中府君{C}{C}{C}{C}1{C}{C}{C}{C}之諱!乃泣而言曰:‘嘻,不孝之罪,尚可言哉,尚可言哉!’我無以告我治中{C}{C}{C}{C}1{C}{C}{C}{C}於地下矣!吾無復舉進士焉,可也。遂取其名更之。”

“乃訪諸族人之。老曰:‘傑者,僅得其大畧。然猶莫知上世之所自。可知者,府簽公{C}{C}{C}{C}1{C}{C}{C}{C}而下而已。雖府簽公之名,亦已亡焉,而况其他耶!’嗚呼,木本水源,恩義倫理!曰:‘惟天性,人又孰無是心也。’”

《序》的最后,湛若水告诫后人,要珍藏族谱并续修:

“後之人,其鑒{C}{C}{C}{C}3{C}{C}{C}{C}之轍!知斯譜之不可無寳藏而修緝之。因畧以求其詳。斯譜為原譜也。”

这篇《序》在落款 “時 宏治十二年 歳在己未(1499)仲春 望日 七世孫 謹書于歸雲樓”之后,还有附言,如下:

若水{C}{C}{C}{C}3{C}{C}{C}{C}以侍母,不赴會試者,十有三年。又以鄉舉舊名犯如祖治中{C}{C}{C}{C}1{C}{C}{C}{C}公諱,遂權改名{C}{C}{C}{C}3{C}{C}{C}{C}。甲子(1504)以母命,入京,赴乙丑(1505)春闈,乃始今名(若水)。中正榜登第,選入翰林庶吉士,三年,授本院編修。正德乙亥(1515)春 若水識”

 

《增城沙隄湛氏族譜·舊序》第二篇,由文选郎中(尚书的高级部员)福建省南安县人黄河清在正德壬申(1512)年撰写。该序开门见山:“此增城沙隄湛氏譜也。湛氏舊無譜。譜而存之,自翰林君{C}{C}{C}{C}3{C}{C}{C}{C}始也。翰林{C}{C}{C}{C}3{C}{C}{C}{C}而上六世,為治中君{C}{C}{C}{C}1{C}{C}{C}{C},始遷沙隄,是為沙隄始祖。……而湛氏乃今有譜矣。”

黄河清对湛若水创修增城沙隄湛氏族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赞扬。他说:“今,天下皆知有沙隄湛氏者,自翰林君{C}{C}{C}{C}3{C}{C}{C}{C}始也。而近世之為譜者,往往求附于古聞人,而忘所以自振其世者,陷于誣而不已也,亦惑甚矣。然則,使天下皆知有沙隄湛氏譜而效為之者,亦且自翰林君{C}{C}{C}{C}3{C}{C}{C}{C}始乎!”

 

沙隄十二世孙湛会谷,于清顺治十六年(1659)春撰写的第三篇序说:

“粤惟國有史,家則有乘家乘,家谱,宗谱,蓋以紀其源流之。自聯其血衇之分,所為尊祖敬宗、敦叙睦族之善物也族谱是家族的文化遗产,是宝物哦。余家宗譜,肇修于七世文簡{C}{C}{C}{C}3{C}{C}{C}{C}時。世數未遥,名蹟猶存可考。迄今百有餘載,世十五傳。……祖宗詩書之遺澤長,禮義之詒謀臧也。獨譜牒殘缺、久未復修,現存子姓俱未入録,並求往梓,蠹蝕無遺矣!夫譜亡則祖德無徵事久則疑信難覈派遠則情義漸疎!名諱相犯,慶弔不親,非續刻以聯之!何以尋流遡源,推遠而知近!億萬人皆由于一本哉!語云:‘三世不修譜相視如途人。’谷(作者湛會谷自称)常念之。因細閲舊譜,遂毅然有志重修。惜譾陋寡聞,且獨力有所未逮也。惟將前譜抄録成編留為不朽之文獻。……”。

 

第四篇旧序是十四世孙湛文煜在康熙癸亥(1683)閠六月撰写的。《序》说:

“昔在黄帝躬神聖以治天下,而其後繁衍滋大。故唐虞三代之君,皆本黄帝。至於春秋,凡有國者多本之言世族者,必曰黄帝。黄帝其大祖也。”

“凡人之族,必有所本。或本明德,或本勳閥,故元圭之業成。而夏(朝)啓世耕稼之德著,而周(朝)興積厚而長固,自然之理哉。”

“予(我)嘗考先世之系,自治中{C}{C}{C}{C}1{C}{C}{C}{C}而上,求上世之祖而不得惟於漢有司農湛重、於晉有湛僧智、湛方生。或以德稱,或以功顯;而其時陶侃之母湛氏,亦稱最賢。史册書之斯,豈其宗耶?然世次遥遠,譜牒散失,君子不敢妄紀次,以亂其先,蓋闕如矣。”

“夫以湛氏之族,繁衍滋大,上古之世,宜必有本。於明德之人,而世遥譜逸,猶從其闕,如此。而世之陋者,乃欲妄希明德,以附于隆古之君過矣。蓽門圭竇之倫,皆祖黄帝。吾未見唐虞以前盡黄帝之子孫也。”

“故予譜,先世之系,惟本治中1。比治中1於黄帝,而治中1以前,如漢晉者(指:湛重、湛僧智、湛方生和陶侃母湛氏),猶不為述,况其上耶!人苟修德保世,以傳其家。雖無黄帝奚損,苟或不然於黄帝奚若哉。故,惟述治中{C}{C}{C}{C}1{C}{C}{C}{C}以來。至於先人,紀其世數之次,聯其一本之情,於以從其信,而不從其疑。以為一家之文獻,而傳於無窮焉。

 

第五篇旧序由十七世孙湛其源于乾隆丙午(1786)仲冬撰写。《序》说:

“昔朱子(朱熹1130-1200,南宋理学家)論姓氏,以姓為總綱,氏為分出支派。故《姓氏箋》曰:‘湛氏系出姒姓,夏同姓諸侯斟灌氏。其後子孫,去斗去雚,合二字為氏。’”

“我始祖為宋末世治中{C}{C}{C}{C}1{C}{C}{C}{C}三傳而有義士,以保障著名;七傳而有資政大夫{C}{C}{C}{C}3{C}{C}{C}{C}以理学著名。元明以来,天下皆知有沙隄湛氏。”

“又傳至十二世,有廣文諱會谷者,續而修之。當是時,族人有散於明季者,復聚於大清定鼎之初,慶弔猶相往來。迄今歷二十傳。世愈遠,族愈疎,或游戲不知姓名,或合食不知昭穆{C}{C}{C}{C}2{C}{C}{C}{C}。乃集父老子弟而語之。曰:‘舊譜殘篇,蠹蝕將半矣!今日不增修付梓,仰無以紹前人,俯無以傳後嗣!何以慰先大夫廣文(湛會谷)於地下!’爰派各房分編。世系涣者萃之,(世系)紊者晰之,(世系)斷者續之。以聯宗族,以正倫理。人道之成,胥在於此。”

湛其源在沙隄这次续修族谱中,为了“補舊譜之所未備”,他对编撰工作作了明确而又具体的部署。最后,他号召:

族中諸君子,同心協力,以底於有成也!”

 

《增城沙隄湛氏族譜·舊序》中的最后一篇,是沙隄十八世湛祖贵在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十二月十六日撰写的。此序全面叙述了沙隄湛氏族谱的创修和续修的经过情况,以及增城沙隄湛氏家族几百年来的发展状况。特全文照录。这篇序的原文,首次出现并排小体字。古籍中的并排小体字是对其上文的解释或说明。在录入时,将原文中的并排小体字放在括号内。全篇序如下:

尊祖之道,莫大于敬宗;敬宗之道,莫大于收族;收族之道,莫大于撰譜。故,發一姓之根源,提九族之總統,彰祖宗之功德,示子孫之法守,立人倫之大道,厚風族之本原,皆視于譜。譜之義,大矣哉!

沙隄湛氏族譜,始于七世文簡{C}{C}{C}{C}3{C}{C}{C}{C}公(文簡公于宏治十二年[1499]修譜,是時尚為舉人,正德二年[1507]乃授翰林院編修)其時昭穆{C}{C}{C}{C}2{C}{C}{C}{C}三百(文簡公于正德十二年[1517]撰《府僉公、夫人何氏合葬重修墓碣》云:“凡二宗,傳十世,昭穆三百”)。世未極遠,族未極蕃也。

迨大清定鼎之初,世數疎逖,苗胤綿繁,故牒無存,宗支莫考(文簡公所修譜,至順治[1644-1661]中,已散失矣)。十二世麟翼公乃起而修之(麟翼公于順治十六年[1659]修譜,止搜得手録房譜一卷,訪各房支派,增入而已)。訪其支派,繕寫成編,授剞未果。然猶恨獨力未逮,率多闕遺。其後,十五世焕文公,又為之補緝,未獲成書(焕文公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續修,未成)。

嗣我先大父諱上濟,建議續修,遽然棄世,事又中止(先大父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議修族譜,越年而卒)!

迄于今,傳有二十世,昭穆{C}{C}{C}{C}2{C}{C}{C}{C}不下三千。世愈遠,族愈蕃。簡編脱亂訛缺(麟翼公所修譜,今止傳《世系》一本,譜《序》四首,其《列傳》、《文翰圖式》等類,皆無存焉),莫得其本真!問之故老,罕有能言之者。欲從而纂修之,蓋亦難焉矣。然及是時,尚能述其所聞,詳其所見。過此以往,遲之又久,安和不並今所可知者,而亦遺之歟!

湛祖贵自称)故謀諸耆碩,諏吉置局,共勷厥事。辨宗支,定昭穆{C}{C}{C}{C}2{C}{C}{C}{C}搜遺文,諮軼事,正譌舛,考異同。扁户垂帷,殫精竭慮,自草創以至付梓稿,凡五易五閲寒暑,而後告成。其間謬誤,或不自知。敢曰克承先志,可告無罪于祖宗乎。嗚呼,百裔同出一祖,千葉同出一株。觀斯譜,而人道之始終備矣。

凡子若孫,其亦率祖攸行,保世滋大,用克厥家,永永無窮焉。

 

湛祖贵在撰写上述这篇序之前半年,即乾隆五十二年丁未(1787)六月十五日,撰写了《 治中{C}{C}{C}{C}1{C}{C}{C}{C}公傳一世》传记一篇(载《增城沙隄湛氏族譜》卷廿六《列传》第一至五页)。他为沙隄始祖湛的生平,进行了多方位的考证。他引证的文献包括:明吏部郎中黄河清《湛氏族譜序》(见舊序第二篇)、中憲大夫蒋信《湛氏始祖祠記》、《文簡公譜序》(即舊序第一篇)、宋明文明大學士靳貴《慈母傳》、少師楊廷和《湛母陳氏墓誌銘》、太常寺卿吕柟《譄尚書樵林湛公配夫人梁氏神道碑》、状元羅洪先《文簡公墓表》、巡按御史洪垣《甘泉公墓誌》、刑部主事王漸逵《廣西太平府知府肖泉公墓誌銘》。湛祖贵经过“考諸史、志”,最后得出结论:

我祖(湛露)仕元(担任元朝德慶路總管府治中一职)確有可據。”

湛祖贵的考证是严谨的,结论是无疑的。

湛祖贵将检获的三种手抄旧谱中,关于沙隄始祖湛露的不同记述,罗列出来:

貴(湛祖贵自称)檢獲舊譜三本,乃順治[1644-1661]初手録。一注‘祖諱露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舉進士時眞德秀知貢舉。’一注‘進士’,不言宋元(但却没有说到底是宋朝还是元朝的“進士”)。一注‘宋奉訓大夫{C}{C}{C}{C}1{C}{C}{C}{C}德慶路總管府治中諱露又諱德皋’。三説互異迄無定論。”

对此,湛祖贵进行剖析并提问:“若謂‘宋進士’,何前明卿大夫所撰傳、序、誌、銘,絕無一言及之者?且宋以簿尉為進士,除授初階,既登端平乙未[1235進士,何終宋之世?”

湛祖贵又问:“閲四十餘年,不出而仕,迨元革命,又閲十餘年,中出而仕耶?若謂‘元進士’,則亦不可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始會試進士!我祖仕於(元)世祖成宗朝[1294-1307]豈既官治中、歷事三朝、而後登進士耶?”

湛祖贵严肃指出:“若謂‘又諱德皋’,則尤不可!我祖誌《府僉公、何氏夫人合墓碣》(碣刻:大德元年[1297]長至日,孝子奉訓大夫{C}{C}{C}{C}1{C}{C}{C}{C}德慶路總管府治中露重誌)、《鄺氏夫人墓碣》(碣刻:至元三十年[1293]奉訓大夫{C}{C}{C}{C}1{C}{C}{C}{C}德慶路總管府治中湛露同男世忠、晚丁立),止言‘諱露’,未言‘又諱德皋’!《邑志》載:‘湛德皋增城人,元至元正間[1275-1294]舉茂才,官德慶同知’(國朝《德慶州志·職官門》載:‘湛德皋,增城人,舉茂才,官德慶路同知。’以元制下,路不置治中。斥舊志‘官治中’為誤。國朝《通志·選舉門》載:‘湛德皋增城人,元時舉人材。’而《職官門》不見載。明《通志·職官門》載:‘湛德皋,元時為德慶路治中’。《選舉門》亦載:‘增城人,元時舉人材’。)若以德皋為我祖,按之譜系,是百有餘歳乃舉茂才也!(祖生卒年日雖不可考,然祖長子世忠生四子:原、顯、錫、禘。禘德丙孫,丙孫生於元貞二年丙申[1296],計生至第四孫時,大約年有五十。由元貞迄至正[1341-1360],又閲五十餘年。此時,已有百餘歳矣!)如必曰:‘湛德皋同其姓,德慶同知、同其職,’遂據以為是,則舉而推之:凡同吾姓而仕粤者,如宋之湛庸(庸,閩縣人,宋皇祐[1049-1053]進士,官惠州参軍)、湛鴻(鴻,宋崇寧間[1102-1106]知南恩州軍州事)、元之湛穆赤(穆赤,為元亞中大夫,延祐七年[1320]任廣東肅政廉訪司廉訪使),皆可認為己祖、而諱之,曰‘又諱某某’也!國朝《通志》、《德慶志》及前明《通志》,皆不載我祖宦廣!或故牒殘缺,纂輯者之遺之歟。”

湛祖贵最后明确指出:“明黄佐纂《通志·民物門》:‘湛氏望出新城(注:疑为“增城”之误,或“新淦”之误)後漢大司農湛重之後。其居廣州者,宋有郎中湛露,今其子孫居增城,有兵部尚書若水。’此又傳聞之誤而謬書之!何者我祖官治中,其考曰:‘行四郎,官至府僉’。文簡公曰:‘可知者,府僉公而下而已。雖府僉公之名亦已亡焉,而况其他耶!’為子孫猶不知府僉公而上,而纂志者纂《通志》的黃佐則曰‘漢大司農湛重之後’!所謂盡信書,則不如無書也!嗚呼,治中公十有八傳。而至於貴,世遠年湮,所見異辭,所聞異辭,傳聞又異辭,載筆者,信以傳信,疑以傳疑焉。可也不宜自作聰明附會其說上誣先世下惑後人!若考之諸史,参之羣書,核之時代,揆之情理,得其可信,而無可疑者,又烏可坐視訛舛、而不為之一正!貴祖贵自称)不揣愚陋,直據所見,爰敬書之,曰:元奉訓大夫{C}{C}{C}{C}1{C}{C}{C}{C}德慶路總管府治中公。以正舊説之沿誤。并慎擇其可知者而紀之。其功德,則俟後之君子,博考詳搜,以補《傳》焉(至於湛露公的功德,则有待后人详细收集史料、进行全面考证,以充实《湛露公傳》)。

先贤湛祖贵的学识、才智和胆识,着实令人敬佩!甘泉先生创修《增城沙隄湛氏族譜》,为增城湛氏、乃至全国湛氏留下了宝贵财富。六篇旧序和相关的列传中,我们看到了湛氏先贤们追根寻源的虔诚、敬宗爱祖的美德,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和认真考证的踏实作风。他们为后人续修族谱作出了榜样。

古往今来,创修族谱和续修族谱者,功德无量。我衷心祝愿会议取得圆满成功!祝《中华湛氏族谱》和《中华湛氏文化史志》顺利编成!

------------------

1治中/治中君/治中府君:“治中”是官职名称,始设于汉代,为州刺史的助理。唐代改称“司马”。明朝仅京府置“治中”,与通判共同参理府事。湛露公在元朝时,任广东道德庆路总管府治中。公原籍福建莆田,由莆田迁广东南雄,后又转迁增城沙隄,是为增城沙隄湛氏始祖。文中的“治中”、“治中君”和“治中府君”,都是借用官职来称代湛露公。

1府簽公,在《增城沙隄湛氏族譜·列传》中作府僉公,也是指湛露公。

{C}{C}1{C}{C}{C}{C}奉訓大夫祖贵公经多方考证,确认湛露公为:奉訓大夫德慶路總管府治中。

2昭穆:是宗法制度对宗庙或墓地的辈次排列规则和次序。按照长幼、上下次序左右排列。二世、四世、六世位于始祖的左方,称“”;三世、五世、七世位于始祖的右方,称“”。墓地葬位的左右次序也按此规定排列。昭穆还指同一祖宗的兄弟们。昭穆又可泛指宗族关系。文中的“昭穆”是指始祖后裔中的男丁健在者。

{C}{C}3{C}{C}{C}{C}若水//甘泉《增城沙隄湛氏族譜·列传· 文簡公傳 七世 》:“《明史》、《郡邑志》皆有傳。公諱若水 按:公自記云:‘鄉舉舊名,犯始祖治中公諱,遂權改名。’甲子入京赴試,乙丑春闈乃改今名。《管邑志》云:‘初名雨,既又名露,後以避祖諱,請改今名誤’,字元明,一字民澤,號甘泉。”《增城沙隄湛氏族譜·列传· 文簡公《明史·儒林傳》》:“湛若水,字元明,增城人。……歷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豫章郡《湛氏族譜·文簡公序》:“公若水,字元明。初名,字民澤。避祖諱,改名。後定今名1505湛雨赴京会试时,改名湛若水。廣之增城甘泉都,四方學者宗之,稱为甘泉先生

{C}{C}3{C}{C}{C}{C}翰林/翰林君:因湛若水選入翰林庶吉士,文中“翰林”、“翰林君”,都是借用官职来称代湛若水公。

{C}{C}3{C}{C}{C}{C}文簡公:《列传· 文簡公傳 七世 》:“隆慶元年冬十月(1567)以例請卹典追譄太子少保、文简”。朝廷还封赠给若水的祖父、父亲、祖母梁氏、母亲陈氏、妻袁氏,以及儿子湛东之、湛柬之、湛来之三人以爵位或官衔。这些在《文簡公序》、洪垣撰《湛若水墓志铭》及罗洪先撰《湛若水墓表》中,都有记载。后人用谥号称呼先贤,是为了彰显他的伟大和表示对他的敬仰。

3資政大夫明朝正二品官名。湛若水官至尚書,故借指湛若水。

附:不论今人、古人,笔误难免。原文中的笔误,在录入时,已予更正。

标签:功德 无量 

出处:湛氏家族古今志网址:http://zhanganquan.com   http://www.zhanganquan.com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相关评论
评论者: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421号

    渝ICP备12002000号-1

Powered by OTCMS V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