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新闻

广州最早天后庙深藏沥滘?

时间:2008/6/24 8:26:38  作者:廖靖文、张顺美  来源:广州日报  查看:591  评论:0
内容摘要:广州有句俗话:未有河南,先有沥滘,说的是海珠区沥滘村的悠久历史。如今,这句话有了新的印证:近日沥滘村村民在施工中发现4块保存完好的清代石碑,记载着沥滘千年鼎盛的历史。有专家表示,发现石碑的南庙遗址始建于宋代,很可能是广州地区最早的天后庙。  对此,海珠区文化局局长区志明表示,将...

 广州有句俗话:未有河南,先有沥滘,说的是海珠区沥滘村的悠久历史。如今,这句话有了新的印证:近日沥滘村村民在施工中发现4块保存完好的清代石碑,记载着沥滘千年鼎盛的历史。有专家表示,发现石碑的南庙遗址始建于宋代,很可能是广州地区最早的天后庙。

  对此,海珠区文化局局长区志明表示,将对四块石碑采取保护措施。

广州最早天后庙深藏沥滘?  
/ 记者廖靖文、张顺美

  近日,沥滘村中心地带一服装店仓库搞装修,在墙体中意外地发现四块清代石碑。记者来到发现石碑的仓库,只见这个外观并不起眼的仓库里面空荡荡的,雪白墙壁上四块乌黑的石碑十分抢眼。

  乡亲念出几句古文

  撬开砖头石碑现身

  负责装修工程的卫加青回忆说,当地正要搞装修,一名乡亲突然走过来十分肯定地说,这个仓库的墙壁另有乾坤,凿开就会有发现。

  “问他有什么根据?他背诵了几句文章,说是番禺县志和卫家族谱中的记载。我半信半疑,在四周的墙壁上用手背敲了起来,发现其中几块声音不太一样,撬开砖头一看,果然发现黑色的石碑,上面刻满密密麻麻的字。在场的人都感到很惊讶。”

  现场清理好后,4块约长1.5米宽0.6米的石碑映入眼帘,上面清晰可见乾隆嘉庆年间等字样。78岁的村民卫浩然说,这个仓库建国前是闻名珠三角的天后庙,后来作为供销社和仓库,渐渐被丢荒。

  广州博物馆考古专家崔志民闻讯来到现场,仔细勘查了石碑后说:“根据县志记载,从前只是知道沥滘村有天后庙,但是不知道具体位置,五年前我曾经参与文物普查,也未有发现,这些石碑上面的信息,是对广州民俗和历史研究很重要的文字资料。”

  记载水乡历代繁华

  鼎盛往昔历历在目

  四块石碑,一块便是一段历史,分明记载着沥滘村五百年祖德,十三代水乡的情景。发现石碑的村民卫先生告诉记者,他曾经在县志和沥滘风物志中看到关于石碑的记载,碑文包括番禺渡口记,卫庭璞重修庙文记,祖先的族谱中也有记载,只是原本已遗失。根据海珠区文物专家考证,这四块石碑是对海珠区历史的有力印证,对于研究周边区域的民俗,尤其是庙宇文化有非常珍贵的作用。

  记者看到,其中一块石碑标题是“重修南庙碑记”,年份是“乾隆十八年次岁”,上面明确记载了沥滘之由来。

  73岁的村民卫振球小时候曾经到天后庙玩,他看到石碑之后回想片刻,告诉记者,当年这里人来人往,南海番禺顺德广州省城各大乡镇居民前来供奉天后。石碑前面是解签的地方,庙内雕梁画栋,一出门就是渡口,各地的人都是摇着小船过来拜祭的,十分热闹。“石碑重现,让人很怀念当年的繁华。”卫老伯说。

  功德碑文细说历史

  印证庙宇非凡地位

  另一块石碑的标题是“嘉庆丁丑年重修南庙碑记”,记录出资重修南庙的名录,省城、南番顺大大小小的有名村落名称都可以在上面找到;捐赠物品由贵重的白银、金箔,到柱梁、砖瓦、到香油灯、铜镜等一应俱全。文物专家指,这块“流水账”石碑非常珍贵,是罕有发现。

  据介绍,以往发现的功德碑文多是本地人或是侨居异地的族人所捐纳的善款,像这次发现的石碑上,齐集周边地区村落的功德碑极其罕见。“这对研究庙宇文化有重要作用,能够证明庙宇当时的地位,这不是一地一村的庙宇,它在广州和南番顺地区都很有影响力,聚各方之力共同修缮的,很有历史特色。”

  据了解,海珠区文物部门将对石碑进行保护,正在研究是原址保留还是迁移到卫氏大宗祠,对于书中记载的其余四块石碑,将在接下来的文物普查中重点关注,并且把村民口述的口碑资料进行整理保存。

  可叹外人不识宝

  明代古祠做厂房

  记者调查发现,沥滘村中具有历史文物价值的远远不止南庙石碑。整个沥滘村处处有段古。令人惋惜的是,这个曾经是广州最鼎盛的水乡,现在只象征性地保留了一段两三米宽的水道。村中数百间明清房屋,如今框架保存下来的不足三十间,原来的三十一间祠堂,仅剩十三间。然而,文物专家指,这十三座古祠群,足以让沥滘成为广州地区古祠堂最丰富、规模最大、年代最久远的村落之一。

  崌崃卫公祠藏消防隐患

  让人扼腕的现状是,得以保存下来的古祠堂古建筑大多疏于保护,甚至被破坏荒废,多是出租给外来人,他们对这些古物不懂爱惜,没有感情。建筑日久失修,如今已残旧不堪。

  崌崃卫公祠,这座被市文物专家誉为广州明代木构建保存最完好的祠堂,月梁、斗拱、立柱厚重精美,有着极为典型的明建筑风格,是广州罕有的研究古建筑的范本,如今却沦落为纸杯制造工场,在柱梁上加建了阁楼,消防隐患严重。历经四百多年的古祠抵御了战争和风雨,却被一堆堆重物压弯脊梁。“万一起火烧掉了,是广州的损失。”文物专家崔志民说。

  村民感叹“愧对祖先”

  “祠堂沦落成这样,我们是愧对祖先,但祠堂现在归经济社管理,请政府救救文物吧。”几位沥滘村的老人家反复请记者把沥滘文物状况向有关部门反映。

  记者从海珠区文物主管部门获悉,目前,沥滘村的祠堂全部纳入了区级控制文物单位,受到了保护。广州市对沥滘文物群也很重视,计划对成片保护进行规划。接下来,文物部门将核实建筑年代,有必要的话进行抢救性保护。有关负责人强调,“任何对于文物建筑的改动必须经过文化、文物主管部门批准,否则是违法行为。”

 

标签:仓库 记者 海珠区 文化局 广州 

出处:湛氏家族古今志网址:http://zhanganquan.com   http://www.zhanganquan.com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相关评论
评论者: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421号

    渝ICP备12002000号-1

Powered by OTCMS V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