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古迹

请大家修改<古海遗踪解说>

时间:2012/3/24 11:02:05  作者:湛伟健  来源:中华湛氏联谊交流信息源  查看:168  评论:0
内容摘要:现在你所站的位置是增城新八景之“古海遗踪”。其景点包括:石巷、天后宫、倚石岩、湛甘泉钓鱼台旧址等。    海蚀洞,旧名石巷。因有石大如山、浮露于地面,两石之间形成一洞,洞高2.5米,长20米,其顶有狭长的裂缝,能窥望天空,洞内可容纳上百人,人在洞中如入小巷,故又名:石巷。经专...
    现在你所站的位置是增城新八景之“古海遗踪”。其景点包括:石巷、天后宫、倚石岩、湛甘泉钓鱼台旧址等。
    海蚀洞,旧名石巷。因有石大如山、浮露于地面,两石之间形成一洞,洞高2.5米,长20米,其顶有狭长的裂缝,能窥望天空,洞内可容纳上百人,人在洞中如入小巷,故又名:石巷。经专家考证认为石巷是七千多万年前由红色砂岩和砾岩组成的小山丘,距今约两千多年时,东江三角洲一带还是广阔的海湾,海水不断冲击这个山丘,将岩石冲出一条小巷,就成了现在的海蚀洞。它是目前发现的我国大陆规模最大的海蚀洞遗址,是重要的海陆变迁证据,具有较高的科学、历史研究价值。
与海蚀洞洞门连接的是一隅比洞口更高更大的石岩,岩下有石台,犹如神殿,人们便用这一天然殿台建成天后宫分灵庙以弘扬妈祖爱国、爱民、慈悲为怀的精神,并期望海神妈祖赐福以保合境平安——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烟波浩渺的东江岸边,寻觅湛甘泉重要遗迹钓鱼台的踪影。你会仿佛听到明代著名文学家汤显祖悲壮的吟咏:“昨夜骑羊驿,今朝鹿步来。百年无湛子,闲杀钓鱼台。”当年,汤显祖从广州经黄埔鹿步到新塘东江岸边,登临钓台凭吊时,虽距湛甘泉辞世三十余年,便发出人去台空江自流的感叹。今天,汤显祖的《钓台诗》又唤起我们对钓台历史的追忆。湛甘泉十六岁成秀才到广州府城读书,二十七岁中举,二十九岁到江门拜陈白沙(献章)为师。他不但学习和继承了陈白沙的哲学思想,而且发展创立了自成一统的“随处体认天理”的学说,深得陈白沙器重。陈白沙临终时,便将其传经讲学的江门钓台作为衣钵传与湛甘泉。江门钓台从此成了湛甘泉继承白沙思想的象征。湛甘泉没有辜负老师的重托,出仕后与王阳明日夕相争论学,名动京师,形成了明代湛、王两大“心学”学派,打破儒理学僵化、禁锢思想的局面。后来,他回乡在此东江岸边建了个钓鱼台,并冠名“江门钓台”,作为传播其哲学思想的重要场所,以纪怀白沙先生。花开花谢,物换星移。近五个世纪前的东江岸边,早已成为陆地的一部分了。我们伫立在今天的东江岸边,不但看不见钓台的一点痕迹,甚至连钓台的具体位置也弄不清。钓台已成为历史。作为后人的我们,只能看到流经钓台前的东江水,拌和着甘泉先生的哲学甘泉,依旧由东往西,长流不息地奔向远方。       【根据古海遗踪百科、湛汝松“踏遍增城新塘镇,寻觅湛甘泉的足迹”改编】
 

出处:湛氏家族古今志网址:http://zhanganquan.com   http://www.zhanganquan.com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相关评论
评论者: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421号

    渝ICP备12002000号-1

Powered by OTCMS V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