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文集

大明真儒湛若水

时间:2011/1/22 21:46:38  作者:佚名  来源:湛氏家族古今志  查看:388  评论:0
内容摘要:大明真儒湛若水 “随处体认天理”湛若水(1466~1560)明代哲学家。字元明,号甘泉,增城(今广东省增城县)人。孝宗弘治间进士,选庶吉士擢编修。世宗嘉靖初,官南京祭酒、礼部侍郎。后历南京礼、吏、兵三部尚书。少师事陈献章,后与王守仁同时讲学,各立门户。王主讲 “致良知...

大明真儒湛若水   “随处体认天理”

大明真儒湛若水

湛若水(1466~1560)明代哲学家。字元明,号甘泉,增城(今广东省增城县)人。孝宗弘治间进士,选庶吉士擢编修。世宗嘉靖初,官南京祭酒、礼部侍郎。后历南京礼、吏、兵三部尚书。少师事陈献章,后与王守仁同时讲学,各立门户。王主讲 “致良知”。湛主讲“随处体认天理”,认为:“吾之所谓心者、体万物而不遗者也,故无内外;阳明之所谓心者,指腔子里而为言者也,故以吾之说为外”(《答扬少默》)。强调以主敬为格物功夫;说:“故善学者,必另动静一于敬。”(答于督学》),著有《湛甘泉集》。

。他的心学以“随处体认天理”为宗。

湛若水是如何评述“王、湛之学”的。他说:“阳明公初主‘格物’之说,后主‘良知’之说。甘泉子一主‘随处体认天理’之说,然皆圣贤宗旨也”。他还指出:“良知必用天理;天理莫非良知。以言其交用,则同也。”(湛甘泉撰:《阳明先生王公墓志铭》,载《清同治丙寅葺刻《甘泉文集》卷卅一,第十五页)。

    另据《明史·儒林传·文简》中记载,宜兴学者周衝([1 4 8 5 —1 5 3 2] 字道通,号静庵)先后拜王、湛两人为师,他对王、湛“心学”的实质,深有领会,他说:“湛之体认天理,即王之致良知也。”(《沙堤湛氏族谱》卷廿六,第二十二页)

    日本资深汉学家小林信明先生也认为:“其实,人只有具备了‘致良知’的思想,才能实现‘随处体认天理’”;“‘甘泉学说’结合了‘阳明学’的观点,在史学上有着重要地位。”([日]志贺一郎:《湛甘泉研究·序》)。

 

“六字符诀”是甘泉学说的核心。让我们先从字面上看看“六字符诀”的含义:

随处——不论何时何地何事,随时随地随事。

体认——体:实践,体验。《淮南子·泛论》:“故圣人以身体之”。

        认:认识,辨识,认清是非。米芾《山光寺》诗:“迟迟绕壁认题名”。

        体认:通过实践体验,来认识事物、辨别是非。

天理——自然法则。《庄子·天运》:“顺之以天理”;又《韩非子·大体》:“不逆天理”。

  随处体认天理:不论何时何地何事,都可以通过实践去体验,去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

随处体认天理六个字,学界有不同的解读,有人断言它是“心一元论”,是唯心主义学说。对于某一学术思想,存在不同看法,这是十分正常的。

我想提请学者们注意的是,湛若水曾告诫人们,对于随处体认天理,有人“或舍其精义,各滞执于语言,盖失之矣。”(见湛甘泉撰:《阳明先生王公墓志铭》,载清同治丙寅葺刻之资政堂藏板《甘泉文集》卷卅一,第十五页)。

湛若水是这样解说随处体认天理的:“吾之所谓随处云者,随心、随意、随身、随家、随国、随天下,盖随其所寂、所感时耳”;“随处体认天理即《大学》所谓格物”(《大科书堂训》,载清同治丙寅葺刻之资政堂藏板《甘泉文集》卷之六,第四页)。(《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动手做实事,是获得知识的方法)。

湛若水一辈子在宣讲随处体认天理。他对于某些人的误读,总是耐心地解释,多方举证,予以说明。例如,他在与王阳明“致良知”之说“交正”时,特别强调指出:“吾之所谓随处体认天理者,格物尔。”(洪垣撰《墓志铭》,见清同治丙寅葺刻之资政堂藏板《甘泉文集》卷之卅二,第12页)

既然随处体认天理是格物,是要求人们通过实践,去获得知识,那么,很显然,随处体认天理这个论点,是唯物论观点。

因此,以随处体认天理为核心的甘泉学说,其指导思想是我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

 

来源:慧忆之瑶池

标签: 南京 广东省 王守仁 哲学家 

出处:湛氏家族古今志网址:http://zhanganquan.com   http://www.zhanganquan.com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相关评论
评论者: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421号

    渝ICP备12002000号-1

Powered by OTCMS V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