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文集

湛甘泉与“师弟六皓”

时间:2011/5/18 9:20:17  作者:湛汝松  来源:湛汝松 博客  查看:242  评论:2
内容摘要:雕塑/李绍周  文/湛汝松 山西雕塑家李绍周在太行山腹地为明代哲学家、教育家、家乡先贤湛若水(甘泉)塑像。不久前,我已在博客上介绍了李绍周先生根据新塘民间故事《湛甘泉与淡鰡鱼》创作的一组泥塑。最近,李绍周先生又根据我整理的民间故事《湛甘泉与“师弟六皓”》 创作了另一组塑像...

湛甘泉与“师弟六皓”雕塑/李绍周  文/湛汝松

 

山西雕塑家李绍周在太行山腹地为明代哲学家、教育家、家乡先贤湛若水(甘泉)塑像。不久前,我已在博客上介绍了李绍周先生根据新塘民间故事《湛甘泉与淡鰡鱼》创作的一组泥塑。最近,李绍周先生又根据我整理的民间故事《湛甘泉与“师弟六皓”》 创作了另一组塑像。现将其发于博上,供大家分享,并向李绍周致谢。

 

附民间故事:

清代文学家屈大均著了一部《广东新语》,里有有一则《师弟六皓》的故事。这个故事是怎样来的呢?民间有这样的传说:

甘泉先生一生热心教育事业,中进士后,他便在京城讲学。不久,他当了京官,但他利用为母亲守丧的三年的机会,在南海西樵山大科峰兴建了大科书院,从事教育事业。三年守丧期满,你又借养病为由继续讲学。后来,他当上了尚书,三次请辞后终于在75岁获准辞官。从此,他专心教育。他在广州兴办了一所天关精舍书院。《师弟六皓》就是发生在天关精舍书院的故事。

一日,天关书院来了一位叫吴藤川的老翁,他好学不倦,敬仰甘泉先生的道德学问,以77岁的高龄拜甘泉为师。甘泉被他好学精神所感动,专称他为藤川丈人,并赠送一根自己在南岳衡山书院讲学时带回来的四方竹拐杖送给他,并在拐杖上写上“不知日之将暮”的铭文,祝他“步高一步”。

三年后,甘泉的学生又多了两个老叟。一个是82岁的黎养真,一位是81岁的黄慎斋,他们和时已80岁的吴藤川同在甘泉门下,被甘泉和天关书院的学生称为“三皓”。甘泉还专门为他们写了一首诗:“养真慎斋与藤川,三皓同时及我门。八十头颅事事真,老来赤子心还存。”

既然是“三皓”,为什么屈大均又说《师弟六皓》呢?原来,甘泉写了“三皓”诗不久,一位姓简的102岁老翁也慕名来到天关书院。当他以弟子之礼拜见甘泉先生时,甘泉连忙将老翁扶起,并以贵宾之礼接待。甘泉贵为尚书,又是名誉京城的理学大师,而对一个布衣老讷如此厚礼,一时在广州传为佳话。一个画师欣闻此事,专门来到天关书院,为甘泉先生和五位年过古稀的弟子合绘了一幅互相切磋学问的图画,并把这幅图画取名为《师弟六皓》。这就是被历代人广为流传的《师弟六皓》故事。

     读《湛甘泉与师弟六皓》

                            卢笙

师生六皓广传名,共聚天关敬业心。

李氏西安雕塑像,人间记念夕阳情!

 

读雕塑《湛甘泉与“师弟六皓”》后
                             荷语嫣然

走一个沧海月明的天下
心思带着行动    气贯长虹
湛甘泉    才学洗尽俗尘
授徒无关老少   只在     学海无涯
留于后世      写不尽说不完的典故

用笔姿与光阴执着对语
用雕塑深刻出生命的痕
书道素心   笔底烟霞过千里
灵犀相通只一点     热爱无界

文学艺术携手便如长卷
徐徐打开     
笔内笔外都已沉淀深厚的美感

标签:博客 雕塑 太行山 教育事业 西樵山 

出处:湛氏家族古今志网址:http://zhanganquan.com   http://www.zhanganquan.com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相关评论
评论者: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421号

    渝ICP备12002000号-1

Powered by OTCMS V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