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新闻

可资湛族同宗联谊会借鉴(一)

时间:2010/6/22 20:46:59  作者:包熙葆  来源:网络转载  查看:330  评论:3
内容摘要:包熙葆先生发表在中华万家姓网上的《正确认识和处理修谱中的若干关系——兼谈修谱体会》一文,具有指导意义,是当代修谱工作实践的重要文章。这对我们编撰《中华湛氏族谱》具有积极意义,希望各位编委成员和热心宗亲认真阅读全文,并借鉴世界赖罗傅宗亲联谊会、世界蔡氏重修蔡侯陵园筹备委员会、范仲淹...

包熙葆先生发表在中华万家姓网上的《正确认识和处理修谱中的若干关系——兼谈修谱体会》一文,具有指导意义,是当代修谱工作实践的重要文章。这对我们编撰《中华湛氏族谱》具有积极意义,希望各位编委成员和热心宗亲认真阅读全文,并借鉴世界赖罗傅宗亲联谊会、世界蔡氏重修蔡侯陵园筹备委员会、范仲淹后裔宗亲研究会等姓氏的先进方法想想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办?拿出方案,提出计划或建议,提供《中华湛氏族谱》编撰委员会参考,以期推进我们的修谱工作。

《中华湛氏族谱》编撰委员会   2012228

 

宗谱是中国文化尊重生命、尊重历史、尊重传统的生动体现;宗谱是记录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之瑰宝;宗谱明脉传、辨血缘,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发挥存史、资治、教化的功能具有特殊作用。

 

编修宗谱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首先需要组织班子,这个班子应该是宗族中最有声望的人组成。如果不是一个有声望的人来召集和领导,其结果不可能组织和建设一个坚强的领导集体;其次,需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以为修谱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这就需要一位具有很强社会活动能力的人来担任这个角色;第三,要统一全体族人的认识,如果没有一个在族中有很高权威和声望的人也是很难实现的;第四,修谱的资金靠宗亲捐赠或分摊,其数额一般都是捉襟见肘,有限的资金要用在刀刃上,修谱人只能无私奉献,根本没有工资报酬,而修谱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时间长了,这支队伍的信念守住与否,与主修的人格魅力和领导艺术是分不开的;第五,修谱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解决,这就需要有一位具有领导魄力以及很强的协调能力、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能力的人来担任主修;第六,修谱这项工程的实施,与社会各项事业一样,需要调研、策划、部署、实施、反馈、检查、总结,其过程无不需要科学领导。可见,主修这个角色非常重要,对其素质要求相当严格。因此,各姓氏修谱都精心挑选一位好的领导人。
    ——摘自包熙葆《正确认识和处理修谱中的若干关系——兼谈修谱体会》

 

中华姓氏网、中华姓名网、中华百家姓、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QQ:272437221   
Copyright by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TSCC E-maily17@sohu.com
 本网宗旨:繁荣华夏姓氏文化  继承家族优良传统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振我家业兴我中华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    话:075526444255  26484177 传真075526484177

 

 

 

 

诵《岳阳楼记》范家大院600人祭祖

                              中华万家姓 www.10000xing.cn       廖兴友      2008-03-31

 

 

诵《岳阳楼记》范家大院600人祭祖

 

 可资湛族同宗联谊会借鉴(一)

 可资湛族同宗联谊会借鉴(一)

 

 

 

 

 可资湛族同宗联谊会借鉴(一)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昨(20)日上午,罗江县范家大院传出优美的《岳阳楼记》童声朗诵。范家大院创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仪式启动。启动仪式后,省内600多名范氏后裔和部分专家学者在范氏祠堂举行了一年一度的范氏春分祭祖坝坝宴。


          没通知600人自发赶来
          学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时值春分,昨天,又到了范氏家族的祭祖大会,早上8时许,就有成都、龙泉、德阳、广汉等地的范氏后裔陆陆续续抵达范家大院——没有书面通知,每年到了这天,就有南来北往的范氏后裔不约而同地聚到这个大院。这天,600人中,包含了范氏后裔的第28代孙至32代孙4个辈分的人。最高辈分的范继绪今年已经92岁了,他拿出一本《范氏家谱》对我们说,大院祭祀是从1982年开始的,他已经连续参加了26年。范氏后裔范培告诉我们,祭祖活动主要是让范氏后裔学习祖先范仲淹的精神,在道德和思想上将他的先忧后乐精神继承和发扬下去。
    记者随意采访了一位刚刚登记到场的范氏后裔,他告诉我们,他是范氏后裔第29代孙,今天刚从外地赶回来代表全家参加祭祖大会,去年的祭祖活动因为工作的关系耽搁了,所以今年不能再错过了。
    新面孔,老面孔,相认了,辈分确认了就是一家人,600多人中,他们根据辈分,叫着爷爷奶奶、大叔大婶、侄子侄女、孙子孙女……好一幅其乐融融的美好景象。


           每人交12元吃坝坝宴
          范氏后裔自带厨具从九寨沟赶来做宴席


    在范家大院祠堂,来自各地的范氏后裔在主持人的安排下,依次立于祠堂大门外,去尘、纳缓、沿领等过后,600多名范氏后裔依次进入祠堂,上香祭拜。
    而范增国一家则从18日上午开始,杀猪杀鸡炖膀,做九大碗。范增国称,他们请了范家的厨师、打杂的一共有30多个人做九大碗,全部是免费的。60多张桌子也是从各家各户借来的,来祭祀的范氏后裔,每人交12元钱,这次九大碗下来,要花费近1万元,还要亏一点,但是看到那么多的范氏后裔前来认祖归宗,他们还是很高兴。
    1130分,祭祀活动结束,院子里井然有序地摆满了60桌酒席,数十名进进出出的妇女们正在准备饭菜和宴酒。记者在厨房里看见两位身着白色长袍,戴着白色厨师帽的师傅在商量出菜顺序,其中一位说:我也是范氏后裔,在九寨沟的一家酒店里做厨师。我们已经连续三年都在这个时候回到范家大院准备坝坝宴了。昨天坐了8个小时的大巴车,带着厨具赶到了罗江县。为了保证大家用餐的安全,罗江县卫生执法监督所的工作人员也来到范家,对每一个厨师、勤杂人员、每个菜品进行登记抽样,指导卫生作业。

              坝坝宴变文化宴
             众专家为保护范家大院献计献策


    一边是农民热闹的坝坝宴,一边是高端的学术研究——罗江县范仲淹后裔古民居保护与开发研讨会。省社科院原院长刘茂才,省社科院教授、四川客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陈世松,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胡光伟,川大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导刘复生,西南交通大学教授纪富政等3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齐聚范家大院。罗江县委常委、副县长陈天航介绍了罗江县及范家大院的基本情况、《范家大院保护开发总体规划(草案)》,随后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范仲淹后裔迁居罗江的家世源流、范氏后裔宗亲文化传承与客家文化的关系以及范家大院历史文化价值的发掘等进行了研讨。
    纪富政认为,范家大院与客家住宅是一致的,具有完整性和传承性;他认为范家大院应该有一个唯一性、独特性的名称,他建议叫范氏宗祠。范仲淹全集点校者、川大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李勇先认为,在范家大院的保护上,要积极主动地加强与海内外范氏后裔宗亲组织与范仲淹研究会等学术组织的联系。
    各地专家学者和罗江县机关企事业单位、范氏后裔、学生代表为范家大院捐款近2万元。西南交通大学教授纪富政说,在这里创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将范仲淹的精神发扬下去,是很有意义的,并且也将更有效地进行范氏后裔古民居范家大院的保护。

 

/ 记者 廖兴友
德阳新闻热线:0838-8799999

 

 

 

蔡侯叔度公陵园一期工程落成典礼暨古蔡文化研讨会在河南上蔡隆重举行

 4月12,春光明媚, 彩旗招展,锣鼓喧天。中国河南上蔡县蔡侯叔度公陵园内人潮涌动、宾朋云集。由世界蔡氏重修蔡侯陵园筹备委员会主办,上蔡县人民政府承办的蔡侯叔度公陵园一期工程落成典礼暨古蔡文化研讨会在这里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的各界蔡姓人士1000余人及当地政府官员、各界民众上万人,迎着和煦的春风,一起参加了典礼。
    上午9时,一阵响彻云霄的礼炮声之后,上蔡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肖开义宣读致词;蔡侯叔度公陵园一期工程位于上蔡县城西1公里处,由海内外蔡氏宗亲筹资,在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周蔡国第一任君侯蔡叔度墓原址上兴建而成。陵园整体呈长方形,规划占地115亩,计划分三期实施。这次竣工的一期主体工程占地30多亩,总投资达500万元。二期工程占地20亩,投资数额及开工日期有待商议,陵园全部建成后,将成为世界蔡氏祭拜先祖的圣地,成为连接海内外蔡氏血缘亲情的根基,成为融蔡氏祭祖、宗亲联谊、文化研究、文化展览、观光旅游为一体的重要文化活动场所。上蔡县将以海内外蔡氏寻根祭祖为契机,积极开发文化旅游产业,打造寻根文化品牌,不断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随后,在蔡叔度公陵寝前举行了恭读祭文、上香、祭奠猪羊糖食水果等祭祖大典,典礼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中落下帷幕。11时许,蔡氏宗亲乖车到上蔡县城白云大道北段十字路口举行蔡侯叔度公玉像揭幕仪式。在揭幕仪式上,笔者有幸采访了蔡侯叔度公玉像荣捐人世界蔡氏重修蔡侯陵园筹备委员会主席泰籍华人蔡卓明。蔡卓明激动地说:树高千丈忘不了根。上蔡是天下蔡氏的发祥地,蔡侯叔度公陵园的兴建及一期工程的落成,势必增强海内外蔡氏同胞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中午,在各宾馆举行午宴,上蔡县领导致祝酒词,蔡氏代表团致答谢词。参会宗亲共饮《蔡波老窖》、《蔡氏家酒》,一道追宗求源。并就弘扬祖德、团结交流、共谋发展,挖掘蔡氏文化,团结蔡氏家族,发展蔡氏经济,振兴蔡氏家族,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家族兴旺进行了畅谈。

下午2时,在上蔡宾馆三楼会议室和上蔡县海天花园宾馆五楼分别隆重举行《重修蔡侯陵园暨世界蔡氏与上蔡经济文化发展促进协商会》、《古蔡文化研讨会》。研讨会前播放了《古蔡大地》、《天下重阳源上蔡》等专题片。参会宗亲就如何乖重修蔡侯陵园之风加快蔡侯陵园二、三期工程的续建事宜,参会宗亲还紧紧围绕“挖掘蔡氏文化,振兴蔡氏家族”“弘扬蔡氏祖德,团结蔡氏家族,发展蔡氏经济”即兴发言,充分体现了蔡氏宗亲“追宗求源、弘扬祖德、团结交流、共谋发展”的宗旨,真正达到了沟通宗亲感情的作用,彰显了蔡氏族人热爱和关心家族事业的良好愿望和坚定决心,参会宗亲一致认为有责任、有义务为家族事业而身体力行,竭尽心智。会议拟定筹选世界蔡氏重修蔡侯陵园筹备委员会新一届负责人。

中共上蔡县委书记李海洲、上蔡县人民政府县长孔华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重阳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奇葩。以蔡氏、蔡国文化、孔子儒文化、伏羲文化、重阳文化等历史文化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古蔡文化,在推动中国历史进程,传承人类文明中写下了浓重的一笔。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国家的发展和昌盛,民族的独立和振兴,人民的尊严和幸福,都离不开强大的文化支撑。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上蔡以其源远流长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历史长河和人类文明进程中独树一帜。
   在古蔡文化研讨会上,县委书记李海洲满怀深情地说:“蔡侯叔度公陵园一期工程竣工典礼暨古蔡文化研讨会的圆满成功,对于弘扬古蔡文化,构建上蔡三大文明建设,实施文化兴县战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尤其对于古蔡文化的研究和探讨,具有较强的史学权威性、科学开发的可行性,对于弘扬中华民族区域传统文化,打造文化名城品牌,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笔者在现场看到,作为一期主体工程的蔡叔度墓已修葺一新,祭坛、碑廊、陈列室和管理室、玉带河桥、龙柱及牌坊均已建成。

在古蔡文化研讨会上,参会宗亲就蔡氏文化进行了探讨,蔡氏是中华民族中的一支重要家族,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有着绚丽多彩的文化传承。据不完全统计,蔡氏家族有700多万人口。蔡氏人口国内552万,中国人口排名第34位,约占全国人口的0.46%。蔡姓人才辈出,源远流长。继承了汉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以中国字为主要载体,吸收了汉文化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中的精髓,融合了儒、道、佛思想,同时吸收了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在家族心理上形成和谐与统一的整体文化沉淀,再加上宗法意识在心理上的烙印,从而构成蔡氏家族共同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的主要特征。因此,蔡氏家族心理文化素质特别重视“天人合一”的“天道”,“政通人和”的大一统国家理念,“家和万事兴”家庭观念,强调“忠臣出于孝子之门”,家庭与国家的联系与和谐。一、以忠君爱国惠民为族德的根本。突出孔子的仁礼观念,是礼教中的孝、悌、忠、恕、知、智、勇、恭、敬、宽、信、敏、惠等内容的浓缩,是人本思想的体现。二、以儒学教育和研究为家学传承;几乎所有《蔡氏族谱》多有把儒学作为蔡氏的家学传承。明文规定:“立家当耕读”。三、以重教育和崇文艺为素质养成。蔡氏普遍重视教育和文学艺术,祠堂和族谱都大量宣传蔡氏历代琴、棋、诗、书、画等名家名人,这是中华文化与文明在蔡氏家族中的体现。四、坚忍不拔、奋进不息的家族性格;这是蔡氏家族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在多灾多难的历史环境中锻炼成的。五、和谐统一大团结大联合民族心态。六、以“仁义智礼信”作为行为基本规范。七、非宗教性和原始宗教信仰的遗风。蔡氏家族注重人本,注重人文精神。蔡氏家族研究好蔡氏文化,发扬光大,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积极意义。

蔡氏是中华民族中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地涌现自己的杰出代表人物,先秦除了蔡国侯外,在《左传》中蔡鸠居、蔡洧、蔡朝以及蔡墨行传;在二十五史中记载了112名蔡氏名人传记,名列前50名。清陈梦雷编辑的《明伦汇编·氏族典·蔡氏》共收集蔡氏名人151名。民国版《中国人名大辞典》记载192人。我的《中华蔡氏》从众多的蔡氏族谱、家传中经过筛选、核实、收集古代名人260多人,近现代名人70多人,海外名人47人,共计380多人。他们中有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科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艺术家、军事家,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都是缔造中华灿烂文明的不朽功臣。蔡氏历史上出现的人物许多已经事过境迁,但是仍然有不少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也有不少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此外,蔡姓有很多人文历史,古典古迹,文化艺术、环境保护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贵州省兴仁县环城北路93号 蔡家友

标签:中华民族 联谊会 中国文化 阅读全文 下一步 

出处:湛氏家族古今志网址:http://zhanganquan.com   http://www.zhanganquan.com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相关评论
评论者: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421号

    渝ICP备12002000号-1

Powered by OTCMS V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