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将上述古文翻译:
颂扬二世祖华叟公并序
我们的二世祖华叟公,是一位杰出非凡的人物,仿佛是天地间钟灵毓秀的产物。我们缅怀并敬仰他的先德,他的形象在我们的心中永远鲜明。关于他的家族渊源,我们的祖先福六公被断定为家族的初迁始祖。但关于华叟公具体是在吴地还是楚地出生,已经无从考究了。我们所知道的是,他在三十岁时失去了母亲,四十岁时又失去了父亲,历经五代更迭,最终在八十岁时寿终正寝。
华叟公拥有无人能及的卓越品质,他的财富丰厚且广泛分布。他特别以慈善救济和忠诚勤勉而闻名于世,这些品质跨越古今,令人敬仰。他的故居位于现今的南段塘附近的大屋。而他的产业则遍布哲寮墩以北、越过铜盆坳、西至木耳洞以及丫吉山黄泥坑,这些地区以及本坂四界以内的产业,都归属于华叟公,由此可见他的财富之巨。
现在,三军案中有六尊神像,都是华叟公所创立的。相传,傩偏七属是指县城以外的七个地区,如通城、巴陵、湘阴、长沙、浏阳、义宁、合平等地。由于南方人信鬼神,所以当时有这样的习俗。华叟公经常携带资金,遇到贫困并前来借贷的人,他都会慷慨解囊,并且不立借据也不要求偿还。因此,世间流传着“放七县一州来生债”的说法,而傩神或许也是华叟公的财神吧。
在元末明初的动荡时期,国家急需军饷和物资,官民都饱受劳役之苦。但华叟公却在永乐二年主动请缨,承担粮运的任务,并在巴陵的许家嘴购置田地作为屯田。如今,这些田地的赋税仍然每年按时缴纳,这既是他个人的功绩,也为后世子孙带来了福泽。
关于华叟公“放来生债”的说法,实际上是出于人们的口耳相传。虽然岁岁年年,这些债务似乎都背负着无法偿还的重担,但七属诸众并不以此为耻,反而感激华叟公的慷慨。这就像是夏五郭公之类的传说一样,虽然存在疑问,但仍然被人们传颂着。然而,历经数百年变迁,华叟公的传说和事迹依然流传不衰,他的恩泽已经延续了五百年,足以告慰他在天之灵。
作为华叟公的二十世裔孙,我深感自豪和荣幸。我们的家族不同于寻常百姓,我们仰望着华叟公在天上的光辉,仿佛他就像天上的星辰一样璀璨。在撰写这篇颂文时,我更加感受到了华叟公的伟大和崇高。他的清芬骏烈将永远被人们传颂和赞颂着。
华叟公在宣德元年丙午二月初九日中午离世时,他的亲眷们都团聚在一起,沉浸在极度的哀痛之中。这是对他一生荣耀和功绩的最好见证。现在,我们在祠堂中立起牌位,在季夏时节进行祭祀。每年华叟公的生辰六月初一日,我们都会举行祭祀仪式,降神尊俎,讽诵经文,以祈求他的庇护和赐福。
以下是颂文部分:
伟大的祖先啊,你是天地间钟灵毓秀的产物,秉持着忠诚和厚道,世上无人能及。你为国家南漕运输做出了巨大贡献,像云帆一样转海运输粮食,确保国家的正朔更替不受影响。你无私地为国家和人民付出,不求回报,你的功德无量。
你又是一位慷慨仁慈的君子,你在越地布施金钱,帮助七县一州的贫困者。你的仁爱和慷慨被四邻所传颂,你的公德无垠。你的恩德和仁闻将永远流传下去,无论古今,都无人能与你相匹敌。
你是一位无为而为的智者,你的善行得到了回报。你的品德和成就昭然若揭,让后人永远铭记。你热爱这片土地,享受着德行带来的福泽。你的祥瑞之光已经照耀了五百年,吴山楚水都因你而增色。你的事迹被记载在史册上,你的名字在大江之上被传唱。
现在,我们在文明的时代里祭祀你,怀念你的恩德。我们希望通过这篇颂文能够光扬你的品德和成就,让你的笑容永远留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