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研究

甘泉全集 樵语 敬德第三 翻译

时间:2012/7/30 10:26:43  作者:平江卜晓生(湛梦熊)  来源:湛氏家族古今志  查看:297  评论:2
内容摘要:敬德第三甘泉子曰:「集义者,如集聚百货之归也。夫敬,德之聚也。君子虚以居之,问以聚之,而众理会焉。故能生生者,根於中者也。记曰:『漙博渊泉而时出之。』今之以事事而集之,谓之袭则可,谓之集则不可。」 甘泉子说:“集义(如积善的意思)就好像聚集百货回来。敬是德的聚集。君子...
敬德第三
甘泉子曰:「集义者,如集聚百货之归也。夫敬,德之聚也。君子虚以居之,问以聚之,而众理会焉。故能生生者,根於中者也。记曰:『漙博渊泉而时出之。』今之以事事而集之,谓之袭则可,谓之集则不可。」
甘泉子说:“集义(如积善的意思)就好像聚集百货回来。敬是德的聚集。君子虚心来积储它,请教来聚集它,因而万事万物之理领会啦。所以能够生生而不息的,是立根于中的。礼记上说:“深博的渊泉不时流出清水。”现在有人把每件事聚集来,称它作照搬就可以,称它作聚集就不可以。”
杨生问:「燔牛祀天,天者,物之父母也。如以其子●●●父母也。可乎?」甘泉子默然有间,曰:「而知仁而未●●●今夫以谷畜养者,而谓之以兄弟养也,可乎?人,天地之贵者也。天高地下,尊卑位矣。万物散殊,贵贱辨矣。人之为养也,以祀其祖考,祀於天地,报本之义也。」
杨生问:“烤熟整头的牛祭祀上天,天是万物的父母。如果用她的儿子。。。父母。可以吗?”甘泉子沉默了一会,说:“你知道仁而未。。。现在用五谷和牲畜供养的,而称作用兄弟供养,可以吗?人是天地之贵(高等动物)。天高地下,尊卑确立了。万物各不相类各有区别,贵贱就分别出来了。人的供养,祭祀他的祖宗,祭祀天地,是报本之义。” 陈公赞曰:「闭关孰与亲师友也乎?其自闭也乎?」甘泉子曰:「然。古之人有病离索矣,尚师友於典籍。今夫有师友而不知亲焉,自闭也孰其甚焉!是故师友者,可以知、可以养,讲习、知也;相观、养也。周子曰:『道义由师友有之。』可不重乎?」
陈公赞问:“闭关与亲师友哪一个好呢?闭关是自闭吗?”甘泉子说:“是的。古代的人有觉得离群索居不好的,注重师友多过典籍。今人有师友可是不知道亲近,还有比这自闭更厉害的吗?所以师友可以获得知识,可以培养自己,讲授学习是获得知识,互相观摩可以培养自己。周敦颐说:“道义由师友那里得到。”可不重要吗?”
冯生问:「言动可谨矣,而视听为难,以读书乱之,可乎?」曰:「未也。」,公赞曰:「淫声美色以丑恶视之,可乎?」曰:「未也。」少默曰:「知其非礼而不再视听,何如?」曰:「亦未也。夫心亦在乎主之而已,主立而外物不能入。易曰:『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有主也夫。否则虽雅声正色,亦引之而已矣。」
冯生问:“言语可以谨慎,但视听方面就比较难,用读书来打乱它,可以吗?”答:“不可以。”公赞说:“把淫声和美色当做丑恶来看待,可以吗?”答:“不可以。”少默说:“知道它是不守礼的不再视听,怎么样?”答:“也不可以。心在乎于主,主立场坚定则外物不能侵入。易曰:“(艮为山,为静止)背部静止,就难以使身体动弹;走在庭院裏,不觉得有人存在。”这就是有主啊。否则即使雅声正色,也互相牵引罢了。”
甘泉子曰:「作易者其知道乎!道也者,器也;器也者,卦画也;卦画也者,道之体也。卦画立,而中不中、正不正,於是乎见矣。故卦画毁则无以见易,器毁无以见道。舍器而言道,远矣。是故善学易者,莫先乎画,观其画焉,思过半矣。合而通之,存乎德行。」甘泉子说:“创作周易的人他知道道啊!道是器,器是卦画,卦画是道的体。卦画确立后,中不中、正不正于是就可以看到了。所以如果卦画毁掉了就不可以看见易理,器毁掉了就不可以见道。舍掉器而谈论道,偏离了。所以善于学习周易的人,莫不是先从卦画开始的,观察卦画就思过半矣。融合而贯通,依赖于他的品德行为。”
甘泉子叹曰:「道之不明,学之废也。先诸小学。」或曰:「迈矣,为之奈何?」甘泉子曰:「有一言可以兼之者,曰:『执事敬。』」
甘泉子叹道:“道不明,是因为废掉了学习。先从小学开始。”有人说:“ 老迈了,怎么办呢?”甘泉子说:“有一句话可以照顾到这种情况,叫:“执事敬。””
或有非晦翁者,甘泉子曰:「如之何其非之,其志也、学也、行也,将班诸孔门可也。孔门诸子之学之入之异也,如之何其非之?」杨仕鸣曰:「苟班诸孔门,其犹游、夏之间乎?」曰:「然。」
有非议晦翁(指朱熹)的人,甘泉子说:“为什么这人要非议他,他的志、学、行,可以将他排列在孔门。孔门诸子之学不同,为什么要非议他?”杨仕鸣说:“如果把他排列到孔门,大概就像子游、子夏之间吗?”答:“是的。”
陈生、杨生、冯生侍坐。甘泉子喟然叹曰:「古之学者学诸海,今之学者学诸山。」曰:「何谓学山?」曰:「学山者自高,故土或倾焉。」曰:「何谓学海?」曰:「学海者自卑,故流必满焉。是故山有日损,海有日益,知损益之大,可与语学矣。」
陈生、杨生、冯生陪侍着甘泉子坐一起。甘泉子喟然叹道:“古时候的学者从海学习,今之学者从山学习。”问:“什么叫学山?”答:“向山学习的高傲,所以土有可能倾塌啊。”问:“什么叫学海?”答:“向海学习的谦卑,所以水流必会满啊。因此山每日亏损,海每日增益,知道损益差异之大,可以谈论学习了。”
甘泉子语门弟子曰:「今之自是者,若坐诸室而阖之门焉。其有见焉者,寡矣。故善学者不自是,如出诸室,坐诸堂,辟其门然。其犹未已,将出诸大门之外,求其台而登焉。物莫蔽之,斯谓之大智。夫学至物我皆忘,然后能舍我以从人,从人而后谓之聪明。故好问好察,乐取於人以为善,非大圣其孰能之。」
甘泉子对入门弟子说:“现在自以为是的人,像坐在房间里而关上门。他能有所见地的也很少。所以善于学习的不自以为是,如从房屋里走出来,坐在厅堂里,打开房门的样子。然而还不止这些,将走出大门之外,找到台级登上去。事物不能蒙蔽他,这就称作大智。学习到物我皆忘,然后可以舍我从人,能够从人之后才称作聪明。所以爱好疑问爱好观察的,乐意从他人取益是好的,不是大圣人谁又能够做到呢?”
或问:「如何斯可为人师矣?」曰:「得中而立焉,斯可矣。刚不刚、柔不柔、而刚柔者法焉,以去其不中而已矣。师也者,犹诸医也,学者其犹诸病也。医以就诸中和而已。医而偏焉,杀人之术也;师而辟焉,陷人之道也。可不谨乎?」
有人问:“如何就可以作为人的老师呢?”答:“能够得中而立,那就可以了。刚而不刚、柔而不柔、刚柔以这个作标准,用来去掉偏离中正而已。教授就好像治疗,学习就好像疾病,治疗使接近中和而已。治疗如果发生偏离,就是杀人之术;教授而偏离了就是陷害人的道,能不谨慎吗?”
或曰:「博闻强记者,则可以师乎?」「博闻强记而[可师焉],盍师诸书肆。」
有人问:“博闻强记的人,就可以为师吗?”“博闻强记可以为师的话,何不以书店为老师呢?”
甘泉子曰:「夫治心者,如调马矣。习心之狂犹夫马也,故调之而后熟。思则思,不思则不思,思不思在我一体也。今夫求心者偏於静,不求於动,不习之於事,譬诸系马於肆而求其良,不可得也。」杨生曰:「敢问思不思一者何谓也?」曰:「譬之鉴焉,物至照之,不至则不照,照不照皆此体也。学在去其蔽之者而已矣。」杨生曰:「子尽心之义,其斯之谓欤?」曰:「然,以此而照,性孰不可知?充是心也,精义入神,聪明睿智,以达天德。」
甘泉子说:“修养自身的思想品德好比驯马。习心(感官认识,不一定是正确的)之狂就像马,所以驯调之后才熟。思考就思考,不思考就不思考,思考不思考都在我。现在求心的人偏于静,不求于动,不习于事,好比把马系在马肆里而希求它成为良马,不可能啦。”杨生说:“敢问思不思一者是什么意思?”答:“好比镜子,有物体来就照见它,没有物体来就不照,照不照都是这面镜子。学习在于去掉蒙蔽的东西而已。”杨生说:“您尽心的意思,就是这个说法吗?”答:“是的,用这个方法来照,性哪里不可以知?充足这个心,精义入神,聪明睿智,以达天德。”
标签:  生生 甘泉 清水 
相关评论
评论者: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421号

    渝ICP备12002000号-1

Powered by OTCMS V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