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研究

湛甘泉金石录略

时间:2015/12/4 22:46:58  作者:何以根  来源:湛氏家族古今志  查看:3655  评论:0
内容摘要:湛甘泉金石录略何以根 自有辑录历代金石文学的专著问世以来,便产生了专门以石刻和金属器铭刻资料为研究对象的金石学。确实,依据金石之刻可以证史籍之异同,引用史籍文字亦可定金石之真赝。史籍与金石实体交资互用,更能固证史实。湛甘泉先生自江门就学始,至步入仕途,为官任职,创办书...

湛甘泉金石录略

何以根

 

    自有辑录历代金石文学的专著问世以来,便产生了专门以石刻和金属器铭刻资料为研究对象的金石学。确实,依据金石之刻可以证史籍之异同,引用史籍文字亦可定金石之真赝。史籍与金石实体交资互用,更能固证史实。湛甘泉先生自江门就学始,至步入仕途,为官任职,创办书院,讲学不息,游历南北,著作丰富。60年间,留下了不少金石资料,无处不含“随处体认天理”的学术思想。为传承甘泉文化,特以金石为题材,辑录其遗著中,以及各地志书内有关记载,加上搜集散落在各地以确认的实体遗物,尝试以成此文。取材中並非所有石刻都收录,而是有所取舍,故“略”之。由于年代久远,资料所述地域广阔,实体未能一一核实,只好“待考”。为使每题材为大众加深理解,内容加以“註”。前人所著金石录,多以地域排列编辑,而以个人为题材所著极少,此文所录,先以类别而分,再按年序而排,体裁格式当否,请阅者批评指正。湛甘泉金石录略,收录了甘泉先生从34岁至94岁金石类共115种(另附书法作品5幅)。具体分类:金10款;摩崖刻15处;墓志铭23通;碑刻27通;石刻20处;题名刻石6处;题匾14处。

 

一、10

 

铜像七尊

增城广场,湛甘泉先贤站立铜像,敬立揭幕典礼于20081228日。

增城新塘镇新塘公园,湛甘泉先贤站立铜像,敬立于200999日。

增城新塘中学,湛甘泉先贤站立铜像,敬立于2010424日〔註〕。铜像总高2.38米(含0.2米铸铜基座),重约1.5顿。铜像设计安排铸造由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专家团队完成(以下菊泉中学、实验中学、甘泉小学相同)。

增城新塘菊泉中学,湛甘泉先贤站立铜像,敬立于201073日。

增城新塘实验中学,湛甘泉先贤站立铜像,敬立于201246日。

增城新塘甘泉小学,湛甘泉先贤站立铜像,敬立于2013830日(20141116日湛甘泉文化节揭幕)。

广州市二沙岛南粤先贤公园湛甘泉先贤端坐铜像,敬立于2011926日。

 

塑像二尊

尚书府第甘泉公真像

位于增城新塘镇市头大街30号(现新塘菊泉中学)湛甘泉府第尚书府内后堂正中位置,有甘泉公真像。据湛氏二十一世孙劳根笔记《湛甘泉家祠》中述:“甘泉公的真像座正后堂中心,头戴横奕帽,身穿明朝服装,尚书珏带横腰,绿底大红袍,袍上绣着安南王御赐等等,两手合掌,圣贤之道也。”1919年润七月初四,举人谢禛修撰《祭湛文简先生像重新文》中述有“仰遗像奕奕有神辩香”之句。〔註〕甘泉公彩色端坐塑像,约在上世纪50年代学校改建时搬离,“文化革命”时被毁。见《增城沙堤湛氏族谱》。

 

莲洞书院甘泉先生塑像

1543年甘泉78岁。门人周学心携塑工简朝宾返莲洞书院,为甘泉先生塑像,并撰《湛甘泉先生像表记》。记文曰:“卯冬十月,心归省返居莲洞,因携塑工简朝宾,请先生肖像于莲洞书院之大观堂,为万世瞻仰之图。暨诸塑工得以审视仪表,然后知先生禀质之异,小子宜敬识之。先生禀有异质,身长九尺六寸,体貌丰硕。隆头、广颡、高准、龙形、虎颈、鹤肩、龟咽、骝齿;秀美圆目,方面重颊;美鬚髯微连于颊间,面起三岳,眉之首尾二岳;面中有道,额下有带;唇丰而长,上如盖覆,下如廉垂;准旁两届深文,面肉垂颐而转;耳朝于口,颈连于腮,面不见耳,唇不见齿;两须如覆银瓯,后脑下横二伏枕,左角列七黑子如斗;色洁如玉,颜如脂浮;目二十四理,能观烈日,垂则渊澄,视则精耀;声如隐雷,颜如落珠,坐如虎踞,行如龙腾,立如凤峙,望之如神,就之如威,接之如喜。斯其为吾师甘泉先生之仪表也欤!嘻!圣贤盛德之容,故不在诸表间也。然而萃大地之精英,钟山川之秀气,其出类拔萃,实有不可诬者。传称孔子四十九表,理则然也,惜其说出于苌宏,姑布子卿、老莱弟子、荀卿、司马迁诸贤之所称述类非当;若诸弟子之所记载,各称顿异,滋多疑议,故太史公有均之未观容貌之叹。心于是乎有所感,既已偶塑,遂作像表记,俾后之学者因瞻像而得先生仪表之盛,因瞻仪表之盛而得先生粹面盖背、四体不言而喻之神。得先生不言而喻之神,则先生与天地合其得、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斯可默识于像表皆忘之外,而先生之神,将在吾人心目间矣。像表云乎哉!”〔註〕《湛甘泉先生像表记》载(《增城沙堤湛氏族谱》第27卷)。周学心,增城人,甘泉门人,掌莲洞书院。莲洞书院位于增城南香山,于1536年底筹建。“塑像”是用泥土、木料、金属塑造人物形象。按明代营造尺换算,塑像身高应为三米。周学心为老师塑像除“表记”所表原因外,与甘泉生于“冬十月”,塑像也在“冬十月”,是否为老师生日而为呢?仅是推测而已,也许是巧合。塑像现已不存。

 

合爨钟鼎一只

天关书院合爨钟铭

嘉靖壬子(1552年),湛甘泉87岁为天关书院合爨钟作铭。铭文曰:“扣之隆隆,月西日东。声闻无穷,继尔餐饔。百口攸同,是为天关鼎食之钟。”〔註〕爨,烧火做饭之灶。钟,金属制成的响器。铭,在器物上刻字。饔,熟食。鼎,古代蒸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天关书院,建于1540年,现广州法政路湛家大街内,爨钟应是天关书院师生日常做餐食之用,今已不存。见《甘泉先生续编大全卷之二十四》

 

二、摩崖刻15

钟鼓洞摩崖题刻

曲江县钟鼓洞是丹霞地貌中典型的顺层岩洞景观。洞外摩崖石上“壁立万仞”四字由明代理学家湛若水题写。现被曲江县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註〕1512年甘泉出使安南,途中经广东曲江。时甘泉47岁。

 

和王阳明赠方献夫归西樵诗

湛甘泉和王阳明赠方献夫归西樵诗,在西樵山云谷旧白沙祠后,连款分八行,摩崖壁行书,诗曰:“一念正时便是惺,要知念处也无情,无情知见真知见,到了崖前即性灵。”旁刻:“甘泉翁在大科”。现大部分已剥落。〔註〕见(陈裕  《西樵山摩崖石刻》)。这是《泉翁大全文集卷之五十》内“阳明赠方吏部归樵四首金山出示次韵”中的第三首。是1512年甘泉出使安南期间47岁时所作。

再和王阳明赠方献夫诗

湛甘泉再和王阳明赠方献夫诗,在西樵山大科峰南云谷左,行书摩崖,湛甘泉书。诗曰:“千秋云谷还归我,三二羊求作近邻,莫种桃花临水岸,引人来问武陵津。”现大部分已剥落。〔註〕见(陈裕荣《西樵山摩崖石刻》)。这诗是《甘泉大全文集卷之五十》内“用阳明子旧韵四首”中的第四首。是1513年从安南回取道访西樵时所作,时甘泉48岁。

 

岣嵝书堂铭

衡州祝咏,在衡岳岣嵝峰有岣嵝书堂,其老师甘泉应请作铭,铭文曰:“高高衡岳,祝融之墟。紫盖青玉,可卜我居。爱有岣嵝,祝子治之。左右双泉,汇为前池。维彼岣嵝,隆趾锐颜。五峰拔地,高卑较然。堂开高广,坐收洞庭。俯瞰湘流,仰摩列星。摩崖勒文,以定我卜。祝子从予,振衣濯足。”祝咏将“铭”刻于摩崖石上。〔註〕时甘泉69岁。今摩崖石刻存否待考。“铭”见《泉翁大全卷之三十三》。

 

九华山作诗镵于崖石

1536年八月二十六日,甘泉登九华山,憩于中峰,乡进士江道夫为作石亭于其上,甘泉铭之曰“中亭”,作诗镵于崖石,以示来者。诗曰:“逍遥上九华,酒落山中央。中央在何处?山水围书堂(旧名书堂记)。中坐得中心,中道靡狷狂。有如诣道者,广大极高明。幸逢贤郡主,导我从施汪。施子撰杖履 ,凌空步中冈。道夫起中亭。倒影临天光。昊天及明旦,游衍共出王。人人有泰山,毋日让未遑。我诗刻崖石,千秋永不忘。”〔註〕时甘泉71岁。同行者另有池州陆太守,青阳施观卿。崖石诗存否待考。见《泉翁大全文集卷之四十四》。

 

湛子洞摩崖石刻

增城南香山半山腰涧畔旁,地名三台石处,有一巨石高约十米,宽六米,上刻有“湛子洞”三字,每字一米见方,甘泉先生所书,是全县最大摩崖石刻。〔註〕据陈裕荣《湛甘泉年谱》载:1536127日,甘泉与知县文章,县博伍訚,登南香山筹建莲洞书院时书“湛子洞”三字,刻于巨石上。时甘泉71岁。现石刻还在,1984312日公布为增城文物保护单位。见《泉翁大全文集卷之四十四》。

 

寿宁星球岩摩崖石刻

    福建省寿宁县城西“鬼神潭”北岸(现县自来水厂内)有星球岩,又称狮子球岩,高约三丈,因形如狮球而得名。星球岩东面有一著名石刻,高3.8米,宽3.18米,是闽东境内最大的古代石刻。石刻有甘泉先生写于1537年,1538年两段手迹字体。 一段曰:“甘泉子曰‘可以与吾随处体认天理之学者,其古源李子乎!夫随处体认天理,此吾心学六字诀也,千圣千言之会也,尽之矣。苟能终曰终身而致力焉,直上达天德无声无臭焉,至矣。李子其之哉,是在李子。’嘉靖丁酉十月廿五日,守南京吏部尚书,增城湛若水书以载履二赋古源李子歌。”共112字。时甘泉72岁。另一段曰:“赠子以峩峩,四直之中,撑柱乎!明明之高,旻中当以袅袅。素丝之履,平步乎!广广之大地。夫高山广大不直也。他自然而然,而豪末不加,嗟,惟古源李氏之子其殆可以与于此哉!嘉靖十有七年,岁在戊戌四月既望,守南京吏部尚书、前祭酒侍读、国史经筵官、甘泉居士湛若水书于锡龟亭。”共112字。时甘泉73岁。甘泉二段草书作品,是对高徒李呈祥的评价勉励。石刻另有知县张鹤年1546年题跋,可清楚了解到湛甘泉作品流入寿宁的途径。石刻还有知县孙大焜1825年所书题铭,表达了其对甘泉先生景仰之心。〔註〕从本刊第三期缪长钻《寿宁星球岩摩崖石刻探源管见》一文里可知,曾任寿宁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缪长钻,连同卢渊霖、吴发辰、李安、徐开敏、龚迪定、徐飞等热心之士对星球岩石刻研究作了二十年的艰苦探讨。该石刻已在1986年元月寿宁县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首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京燕子矶岩崖题字、诗

1540年七月六日,甘泉先生致仕归舟过南京燕子矶,在岩崖上题:“天空海阔”四大字,旁一诗云:“初飞锡杖出人间,前渡游人今度闲;中夏劝农曾过此,新秋窈窕题诗还。”时弟子冼桂奇陪同。〔註〕时甘泉75岁。燕子矶面临长江,现为公园,悬崖上刻有历代文人诗句。所题字、诗今存否待考。见(《增城县志》民国版)、(陈裕荣《湛甘泉文化促进会研究提纲初稿》)、《泉翁大全集卷之八十五》、《甘泉先生续编大全卷之十九》。

 

谒文公祠作诗刻崖石

1540年,甘泉致仕回乡途中,八月初一到达江西与福建武夷交界处,谒文公祠,作诗。(诗不俱录)由广信府通判、甘泉门人朱廷文将诗文刻崖石上。〔註〕时甘泉75岁。今崖刻存否待考。见《泉翁大全集卷之八十五》。

 

飞来寺达摩石题刻

湛甘泉在清远飞来寺达摩石面题刻“湛子石”三字,摩崖楷书,字大32厘米。是其清远籍学生白廷琏雇工刻之。〔註〕据清远县志记载,达摩石在飞来寺西侧,相传南朝梁武帝普通年间时初祖达摩在此石坐禅讲法,故名。石面宽敞平坦,上刻有“达摩石”三字。甘泉来游尝时,也刻“湛子石”三字于此。阅甘泉著作中,常自称为“湛子”。此石仍在,三字清晰。阅甘泉著作,甘泉曾于48岁时奉赴安南回京途中,75岁时致仕回乡途中,79岁时赴衡岳游途中共三次曾登上飞来寺的记载。“湛子石”三字属那次所题刻,待考。

 

西樵山“云门”题字

《粤东金石略補註》载:“云门”题字,在石壁上,去地二丈余,字经五尺,长六尺,旁小注“泉翁”。高一点五七米,宽四点一米,草书。(陈裕荣《西樵山摩崖石刻》)中述:云门,在云谷仰眠石南侧,字高1.5米,草书,摩崖横刻,字体苍劲浑厚,势岩龙蛇,湛甘泉茅龙笔作书,旁刻:“泉翁”。《甘泉先生续编大全卷之七》记:“大石上大草书云门二字刻之”。〔註〕时甘泉81岁。现“云门”二字尚存,在云门进山牌坊背额,行草,字从云谷仰眠石拓来,为湛甘泉手笔。

 

“仰辰台”摩崖刻

西樵山玉禀峰巅,摩崖上刻“仰辰台”三字,正书,字经2米,摩崖直刻,深7厘米,为山中最大的字。旁刻:“嘉靖丙午湛若水书”。〔註〕时甘泉81岁。见(陈裕荣《西樵山摩崖石刻》)、《粤东金石略補註》、《甘泉先生续编大全卷之十九》。

 

仰辰台诗摩崖刻

西樵山湛甘泉仰辰台诗,在仰辰台右侧,行书,字经约17厘米,摩崖分行直刻。诗曰:“仰辰台上仰辰游,一曲歌声彻九州,威得圣恩深似海,外臣早许作巢由。”旁刻:“丙午九月十二日新定仰辰台湛若水书。”〔註〕是甘泉81岁。见(陈裕荣《西樵山摩崖石刻》)、《粤东金石略補註》。这诗在《甘泉先生续编大全卷之十九》内载:丙午九月十二日,新定有仰辰台,同周自正、郑孔新、谢振卿拔跻登望,浩歌而归。

 

初辟壁立洞诗连序

在西樵山壁立洞峭崖,连诗共分27行,俱行书摩崖。末行署:“前兵部尚书八十二翁湛若水书门人郑涤刻。诗不俱录今字多剥落。〔註〕见(陈裕荣《西樵山摩崖石刻》)。这诗连序在《甘泉先生续编大全卷之十七》内“初开壁立洞诗有序”中载。有“乐而忘归,逐赋诗记于石壁云。”时是1547年七月二日。

 

“广郎洞天”摩崖刻

在西樵山中部大良峰西北麓广郎洞南。湛甘泉常与生徒躬耕锄食于此,号为乐尧山庄,庄中建“广郎阁”,阁后崖壁上刻有“广郎洞天”。正书,字经50厘米,摩崖直刻。旁刻:“湛子书”。〔註〕时甘泉82岁。见(陈裕荣《西樵山摩崖石刻》)。《甘泉先生续编大全卷之十九》内载“新卜广郎坪”诗。

 

三、墓志铭23

 

月林陈君配湛氏墓志铭

辛巳部檄以钦命起用甘泉。甘泉前往增城告别县大夫,路过石滩,知十月二十四日,从姑母卒,哀而哭之。姑父月林计划于明年正月将湛氏葬于肖塘头石井山,并说自己死后也葬同穴。求甘泉曰:“若得子之铭,死安而生慰矣。”甘泉撰《月林陈君配湛氏墓志铭》。〔註〕时甘泉56岁。湛氏,乃甘泉伯祖汶之季女。月林,乡善士,讳耿,字克明,世居石滩。墓志铭存否待考。见《泉翁大全卷之五十九》。

 

明定山庄先生墓志铭

会、介两兄弟到南雍见甘泉先生,说父亲庄昶去世二十八年未有铭,恳请为之铭。甘泉撰《明定山庄先生墓志铭》。铭中述:先生讳昶,字孔旸,号木斋,江浦人。生于正统二年丁巳十一月十二日,为儿甚异,十一岁充邑庠生,十三岁补廪膳,景泰丙子领乡荐,成化丙戌奉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检讨。夙志慕古,文尤奇伟。与之交游者,皆一时名儒。〔註〕时甘泉62岁。陈白沙弟子庄昶,生于1440年,卒于1499年,谥文节。享年60岁。白沙说“定山人品甚高”,甘泉说,定山“望之为有德人也”。墓志铭存否待考。《泉翁大全卷之六十》。

 

 

明孝义处士程君用衡墓志铭

1528年夏,甘泉升南京吏部右侍郎(正三品),学生程镐前来拜见,说其祖父用衡,九岁而孤,不嬉戏,好读书,励廉耻,郭礼义,力孝友,睦族党,赈饥贫,弃举业之习,不诡于裕,犹追古人而从之。寿七十三。初葬于下村,改葬于还村。嘉靖乙酉,又与配于氏改葬于东坑象鼻之原,石未有铭,敢以丐于先生。甘泉见学生如此诚恳,便撰《明孝义处士程君用衡墓志铭》,完其心愿。〔註〕时甘泉63岁。程镐,淮西人,乙酉年开始前往南雍观光馆从游甘泉,问圣贤之学。今墓志铭存否待考。见《泉翁大全卷之五十九》。

 

明莒州守杨君配汤氏宜人墓志铭

宜人汤氏,讳淑,字淑先,嫁为莒州守杨舫弘载元配,卒葬于邑城西一十五里虞山之下湖村之原,与莒州同穴。宜人无子,取别室子为子日仪。仪从甘泉游,跪告老师,当年莒州府君会试礼部,其母李宜人忽然有病,吾母汤氏为人家妇,亲供汤药,左右扶持,衣不解带者两阅月,忧劳憔悴,人不能堪。没至莒州府君卒,仪也时方弱冠,吾母汤教已励志学古,及登进士。愿求铭。甘泉听后叹曰:予虽久不作铭文,其能勿铭乎?故于1528年九月撰《明莒州守杨君配汤氏宜人墓志铭》。〔註〕时甘泉63。今墓志铭存否待考。见《泉翁大全卷之五十九》。

 

 

明故礼部精膳清吏司主事臧君墓志铭

臧应奎,字贤征,世居兴城,少廪天聪,丙子举乡荐,丁丑举进士。授南京车驾主事。为人孝、仁、善、义,为官忠信刚正,为民义气充实。授官南车驾及礼部,后与仪制主事张景川一起,以诤礼跪门,同死于杖,年仅35岁。甘泉于15281013日撰《明故礼部精膳清吏司主事臧君墓志铭》。铭曰:“大道浑浑,湖生之难而党之难?成之又难?胡三十五年,以身殒殒?胡然其人?胡然其天?亦已焉哉!死而知性,不亡者存。”〔註〕时甘泉63。臧应奎闻甘泉先生之学,欲终身得所宗,执弟子礼而受学,得知行并进,体认天理之说。今墓志铭存否待考。见《泉翁大全卷之五十九》。

 

敕封孺人黎氏墓铭

前按察使杨君璋之配,乡进士汝荣之母,讳惠清,字益虔,寿六十有三,卒於嘉靖乙巳之六月朔,以庚寅某月某日葬邑西湖清溪之阳。汝荣从甘泉游南雍奉其家君之命,赴京师求铭孺人之墓。甘泉曰:“尽妻者之谓顺,尽妇者之谓孝,尽母者之谓慈,尽姻者之谓睦。”随为之铭。〔註〕时甘泉65。今墓志铭存否待考。见《泉翁大全卷之六十》。

 

苏母朱氏孺人墓志铭

苏术家乙丑遭兵乱各散东西,父生意失利,祖业倾尽。母亲朱氏艰难操持家务,教子读书必伴至二鼓乃息,五鼓亲为起,然灯使之兴读。常教诲:“汝同富子游则惰,同荡子游则废”,“富贵勤俭致,贫穷懒惰生”。后术中乡试,为广东英德教谕,赴会试,得进士第,拜江西省南昌府新建令。母卒葬于阳朔东岸上水龙洲。1532年二月,术起复,诣都下,部廉以充会试受卷官,乞铭于甘泉先生,甘泉即撰《苏母朱氏孺人墓志铭》。〔註〕时甘泉67。苏术是甘泉门生。今墓志铭存否待考。见《泉翁大全卷之五十九》。

 

明故中奉大夫贵州布政司左布政使王君济川墓志铭

君讳汝舟,字济川,别号时斋,四川成都府华阳县之锦官坊人。为正统戊辰进士,盖自筮仕二十四年,节操冰清,贤能茂著,才不究用,贲志以殁。有弟汝盐,汝梅两人相友爱,哀兄墓石之未立,求铭于甘泉。甘泉于1532年为之铭。铭曰:“今弟来恳,甘泉铭公,维石有朽,显名无穷。”〔註〕时甘泉67。今墓志铭存否待考。见《泉翁大全卷之六十》。

 

明故尚宝司尚宝赠承德郎颐庵丘君墓志铭

丘君字孝甫,号颐庵,琼山西厢人。幼年承重父之丧,办理哀事有节有礼,待前来致奠者答如成人,品行之好人人皆知,仁以周恤其宗党乡里,智慧聪明过人,义不介意弃荫尚宝而专事祖宗祠墓,及奉韩、徐二母之养,其积德累善,未及居官。年二十八以卒,葬于滨漄之原,赠承德郎。甘泉曰:“夫君子有此文德者,可与铭已。”1532年八月初九撰《墓志铭》。〔註〕时甘泉67。尚宝,官府医官。六德,古称知、仁、圣、义、忠、和为人的六德。丘颐庵长子郊补尚宝之荫。徐是郊亲生母,韩是继母。见《泉翁大全卷之六十》。

 

明故正议大夫资治尹兵部右侍郎赠兵部尚书竹涧潘公墓志铭

潘希曾,字仲鲁,号竹涧,浙江金华人。出生七年能诗文,举乡试,登进士,选翰林院吉士,授兵科给事中,累官兵部右侍郎。1512年同甘泉先生一起奉诏持节往使安南,赐一品服以行。卒于壬辰三月十九日,享年五十七岁,天子赠兵部尚书赐祭葬。其子徽以其子婿文德,求铭于甘泉。甘泉感叹:“人生离合无常,死生亦无常。”1552年五月一日撰《明故正议大夫资治尹兵部右侍郎赠兵部尚书竹涧潘公墓志铭》。〔註〕时甘泉67。史载记甘泉先生是奉命封安南国王正使。今墓志铭存否待考。见《泉翁大全卷之四十》、《泉翁大全卷之五十九》。

 

赠文林郎南京河南道监察御史梁君墓志铭

梁骠应房举乡试,登辛巳进士第,擢南京河南道监察御史有声,圣皇御极沛恩,褒东墅如其官。与甘泉游,时陈述先祖教育自己曰课书史数章,常验勤怠;事母,出返必面告,疾病必侍卧,敬养弗惰;奉先朔望必拜,祀事惟恪;事二兄视其父,克敬克谐;教次兄之子犹子,俾鳌也有成;刚直豁达;弗事边幅,正色以折人之非,尽心以谋人之事;周人之贫,虽受欺负而不以悔,闻亲友疾病患难,则中宵往救而不以为难。可昔在正德乙亥,不幸五十六而逝。甘泉评骠先祖其慈,、其孝敬、其友爱、其信义、其仁足可称赞。撰《赠文林郎南京河南道监察御史梁君墓志铭》,以此赠梁东墅先生以和韶之墓,墓曰“永寿之乡”。〔註〕时甘泉61。今墓志铭存否待考。见《泉翁大全卷之六十》。

 

浠川程母孺人袁氏墓志铭

蕲水乡进士程辙母亲,袁氏,孝舅姑,睦妯娌,相夫子。孺人性谨醇,寡言笑,每逢初一必冠谒家庙,舅姑忌日,必素服蔬食以从夫子,言则必称先德为子妇训。卒于嘉靖丁酉八月二十二日,寿七十一,辙久从甘泉游,所谓立身行道,扬名以显父母者,其在斯乎!乃来请铭。甘泉撰《浠川程母孺人袁氏墓志铭》,铭中曰:“蚌有珠,渊则有光;捆有贤,户则有祥。蕲水之浒,生此淑女,上观之妇,下观之母,慈顺之武。”〔註〕时甘泉72。今墓志铭存否待考。见《泉翁大全卷之五十九》。

 

郑王两生墓志铭

1541年,收到学生潮州郑世迪十月初三日之卒来讣,又收到学生徽州王子敦十月十九日之卒来讣。皆十月也。甘泉饮泣而叹,忆世迪独立于流俗,毅然自力其学,从学于金陵,弃进士不取,视如蔽踪,一以翼振斯文为已任。子敦家无甔石之储,而不以累其心,从学于金陵,于富贵利达则眇之,孜孜学之,贫贱冻馁而早折,临死独呼母及师,而无他言焉。以二子之志之坚定如此,何使延而下即死,则必有成。然则二子之同时而卒,怎能忘情于怀耶?随撰《郑王两生墓志铭》,铭曰:“郑年不惑,王年既立,同月而逝,能不悯恻。知天之理,知死不亡,同归大化,噫亦何伤!”〔註〕时甘泉76。墓志铭存否待考。见《泉翁大全卷之六十一》、《甘泉先生续编大全卷之十一》。

 

明故太学生男东之墓志铭

男东之墓志铭。铭曰:“于乎:生之难,善藏之又难。冷水池边,神符告然。胡然其天?双坟联联,佑千万年。”1542年三月初三日撰。〔註〕时甘泉77。甘泉长子东之,由郡庠生,以例贡礼部,肆业国子监,满听选。与厥妇黎氏合葬于冷水湖蜗角牛之圩。墓志铭存否待考。见《甘泉先生续编大全卷之十一》。

 

西山居士太学生周君墓志铭

潮桃溪周孚先,从甘泉讲随处体认天理之学,勿忘勿助之旨,其终不负。有“生我者父,成我者师”尊师之忠信。生于1491年,卒于1542年,年52岁。甘泉接讣告,仰天而叹。于1542年七月初十为之铭。铭曰:“嗟余观之,世间有志者之难,卓然而立者尤难。于乎!西山、世迪、子敦,表表三贤,甫及二年,沦没后先。奈之何哉:吁嗟乎天。”〔註〕时甘泉77。墓志铭存否待考。见《甘泉先生续编大全卷之十一》。

 

南夷生黄仲通志铭

1544年九月二十三日,黄仲通病逝于衡岳之南县北里名杨家庄,葬于止山。得知讣告,正在游南岳的甘泉先生,是年十月初七饮泣为门生撰《南夷生黄仲通志铭》。铭曰:“于乎仲通,而才不天而寿不延,然而游于名山,死于名山,葬于名山,弟子侍前,则又何憾焉!于乎!奈何乎天!”游南岳回程时十一月初六过止山,在墓前挖地深三尺许,埋志铭。〔註〕时甘泉79。黄仲通,自号南夷子,名云淡,生于莆田,随寓于浙,又寓于宜兴。自负其才,磊落不羁,初从阳明,后从甘泉。拜甘泉,从游于吴楚、于岭海、于新泉、于瓯闽、于武夷、于西椎、于罗浮、于莲洞、流离倾覆,偕而不悔。今志铭存否待考。见《甘泉先生续编大全卷之三十三》。

 

贤贞葛母李氏墓志铭

李氏,讳妙贤,凤阳人,孀居二十七年而终,享年七十有五,合葬容庵(按:涧父)甘泉山之墓。其子葛涧,越四千里,入西樵云谷,谒其妣贤贞母之铭于甘泉。甘泉曰:“故母之行有十伦焉:有德性之懿焉,有姆教之承焉,有姑舅之敬焉,有奉先之孝焉,有事夫之恭焉,有娣姒族姻之和睦焉,有养孤继绝之仁焉,有隆师教子之慈焉,有恤下施与之惠焉,有不忘亲之义焉。”又曰:“夫斯十纶者,丈夫难之,况妇女子哉?乃为志而铭之。”〔註〕时甘泉80。葛涧,江都人,甘泉学生,扬州甘泉书院创建者。见《泉翁大全卷之六十》。

 

 

中顺大夫安庆太守砚山林君墓志铭

林钟,字太和,三水利琼人。从甘泉于京师,执弟子礼,问圣贤之学。领正德已卯乡举,登嘉靖癸未进士,授浙江西安令。风裁显著,民立“感恩碑”。官至安庆知府。庚子以劳瘁卒于官,年仅52岁。生平好吟咏,有《砚山集》十卷藏于家。1545年十月初二,甘泉为撰《墓志铭》。名曰:“风不积,莫负大翼。尔世德,年莫宣力。有志弗就,吁其戚!”〔註〕时甘泉80。墓志铭存否待考。见《甘泉先生续编大全卷之十一》。

 

明封太恭人伦母区氏墓志铭

明封太恭人伦母区氏墓志铭。赐进士出身,资政大夫前南京兵部尚书奉敕参赞机务、国子祭酒、翰林侍读、同修国史、经筵讲官,赐一品服甘泉八十翁湛若水撰。甘泉先生在撰《迂冈书院记》中喟曰:“迂冈先生,吾友也。”伦文叙季子以诜是甘泉学生,于1545年十一月十七日为学生之母区氏撰“墓志铭”。〔註〕南海会元状元伦文叙,又称迂冈。明封训大夫,累官春坊谕德翰林侍讲。元配区氏以夫及子贵,累封太恭人。奉葬于广州市花都区赤坭镇荷溪村下石燕自然村白虎头岭。20146月间墓被盗,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派员抢救挖掘,发现铁线捆住两块正方形碑石,一块刻“明封太恭人伦母区氏墓志铭”,另一块刻甘泉所撰“墓志铭”全文。现墓志铭藏于花都区博物馆。见《甘泉先生续编大全卷之十一》。

 

阳明先生王公墓志铭

甘泉子挈家闭关于西樵烟霞之洞,故友新建伯阳明王先生之子正亿,以其岳舅礼部尚书黄久庵公之状及书来请墓铭曰:“公知阳明公者也,非公莫能铭。”甘泉子曰:“吾又何辞焉?公知阳明公者也,非公莫能状。公状之,吾铭之。”铭于1546年八月。时甘泉81岁。铭不倶禄。〔註〕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甘泉40岁时在京会试,廷试中二甲三名,赐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开始认识王阳明,相于论学。阳明公初主格物之说,后主良知之说;甘泉子一主随处体认天理之说。然皆圣贤宗指也。而人或舍其精义,各滞执于彼此言语,盖失之矣。故甘泉子尝为之语曰:‘良知必用天理,天理莫非良知。’以言其交用同也。墓志铭存否待考。见(陈裕荣《湛甘泉年谱》)、《甘泉先生续编大全卷之十一》。

 

嫡孙敬先墓志铭

明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参赞机务甘泉子若水1549年为撰《嫡孙敬先墓志铭》,铭曰:“读书万卷,不如不识一字;巧言万中,不如一言不伪。混沌未凿,复归于无作。号曰古蒙,如玉在璞。不识不知,何愧何怍!”〔註〕时甘泉84。墓志铭存否待考。见《甘泉先生续编大全卷之十二》、《增城沙堤湛氏族谱》。

 

安人墓志铭

安人增城沙堤湛氏,考赠南京礼部尚书怡庵府君处〔讳〕瑛,妣赠夫人陈氏之长女。生(戌)〔戊〕寅二月二十八日,〔卒〕嘉靖已酉十月二十四日。寿九十二。弟若水于1549年十二月为之铭。〔註〕时甘泉84。今《墓志铭》存否待考。见《甘泉先生续编大全卷之十二》。

 

贰室蒯氏墓志铭

    甘泉先生侧室蒯氏自入湛家,宜于上下,无有过失,事母十年。自嫡室袁氏丧,独持家三十年,慈养涞之,笃爱如己出,可谓情垂而恩厚。卒癸丑八月七日,甘泉为之铭曰:“时月之间,尔犹为人。倏忽亡之,以·其真。复*子自然。天地万化,莫不皆然,亦何戚而何忻!”〔註〕时甘泉88。今《墓志铭》存否待考。见《甘泉先生续编大全卷之十二》。

 

四、碑刻27

白沙《慈元庙碑》甘泉作跋

新会崖门“慈元庙碑”立于1499年夏,碑文是陈白沙所行草书,碑文之后另三行跋文是甘泉所写,是其早年书法真迹。全文如下:“兹文已脱稿久未入石者闻东山先生再请西涯先生作此记许之姑留以待之耳弘治已未夏府别驾高君行部至邑问其故叹息久之曰:先树此碑于庙中侯西涯文字至再刻两碑并立金辉玉  光照宇宙慈元得之尤为全美东山之意宁不在是耶寻通之督府邓先生遂命别驾终其事云,门人增城湛雨。”〔註〕时甘泉34岁。慈元庙碑被称为“岭南第一碑”已属珍贵历史文物。此碑保持完好,高1.8米,宽1米。现置于新会“宋元崖门海战文化旅游区”内古碑廊中。见(陈裕荣《湛甘泉年谱》)、《粤东金石略·補註》。

 

总府题名记碑

广西梧州龙母大庙,主殿右侧有一池,中央放置一重十余吨,出土于明代的巨型石龟。龟背上驮着一通大型石刻碑。碑顶部横刻“总府题名记”,下面从左至右竖刻12行文字,是甘泉撰写于1513717日《跋总府题名记》全文。下署“湛若水”三字,字下刻“湛若水印”。印下刻“伦文叙”三字,字下刻“伦文叙印”。〔註〕“纪文”撰写时甘泉48岁。伦文叙南海人,明弘治年的间状元。现此碑还在,因有两名人署名,十分珍贵。龙母庙为梧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见《泉翁大全集卷之三十一》。

 

飞来寺有怀诗碑

清远飞来寺湛若水石碑。碑诗曰:“名刹来何年,幻迹飞青天。和光照岩洞,闪烁云雾间。云雾散倏忽,上与苍空连。空山无人迹,幽鸟暮独还。和光本无路,逝水自有澜。仲尼久不作,此意谁与言。”清远县志金石目录有记载此石碑。〔註〕这诗是151311月左右,甘泉返京途中经清远飞来峡登飞来寺而作。时甘泉48岁。由于199758日因特大暴雨引来巨大泥石流,把寺内大部分建筑夷为平地,诗碑随之被冲毁。题诗见《泉翁大全卷之四十》。

 

府佥公夫人何氏合葬重修墓碣铭

1517年春,甘泉因“悲先墓卑而且翳谋诸老稚遂千其巅”,将府佥公夫人何氏合葬重修,並撰《府佥公夫人何氏合葬重修墓碣铭》,铭曰:“恭惟府佥实我资始笃生德庆爱及义士二宗厥裔可知百世生物之蕃水土攸積念茲厥初敢不敬惕孱若不肖世德百尔孙子毋忝厥祖庶可登墓供尔祭扫。”铭文刻于石碑上。〔註〕时甘泉52岁。府佥公是新塘湛氏太祖,始祖露之父。墓在新塘东华村后,土名社壇罔。现“墓碣铭碑”已不存。每年都有湛氏后人前往墓地拜祭。见《增城沙堤湛氏族谱》。

 

明故翰林院检讨白沙陈先生改葬墓碑铭

15211112日,甘泉先生与邓生、汤生等改葬白沙先生于皂帽峰下。1522年正月甘泉撰《明故翰林院检讨白沙陈先生改葬墓碑铭》。今墓碑存否待考。〔註〕时甘泉57岁。甘泉于14942月(29岁)前往江门从学陈白沙,白沙先生卒于1500210日,是年721日葬于圭峰之麓。甘泉为老师服丧三年。见(陈裕荣《湛甘泉年谱》)、《泉翁大全卷之五十九》。

 

明霍西庄墓神道碑墓表

南海西樵山南紫姑峰寺边有一峰下有明西庄霍公墓,右有神道碑,湛若水撰,李时丹书,方献夫题额。其左有墓表,湛若水撰,玉泉甘学于槃书。墓碑表今已不可考。神道碑、墓表皆撰于15286月。〔註〕时甘泉63岁。西庄公是霍韬父亲。见《泉翁大全卷之六十五》、《粤东金石略补註》。

 

明故逸庵居士沈君配罗氏孺人合葬墓表

1532年七月十一日,甘泉先生为门人沈珠父亲逸庵母罗氏孺人合葬于江都县丰乐乡辅德庄之原,撰墓表曰:“凡生人之道有四:曰孝,曰和,曰慈,曰惠。”墓表赞尝逸庵事母王氏如是父亲,事继母曲氏如事亲母,罗孺人祗敬祖先,祭品必亲。夫妇之合孝如此;逸庵罗氏惟伉惟俪,以倡以随,内无婢妾,外无间言。夫妇之合和如此;儿子沈珠游于甘泉,学心性之说,逸庵归告,孺人则说,祭酒公(即语甘泉)教吾子好也,夫妇之合慈如此;逸庵有钱财借于人,别人躲藏则不问,弟合门疫死,则为竭力以殡,使用僮仆,仁爱弗虐。罗孺人于同居百口,内外谦和,咸得其心,夫妇之合惠如此。“斯不亦媲美同德矣乎!”遂为表之于石云。〔註〕时甘泉67。墓碑存否待考。见《泉翁大全卷之六十二》。

 

稽勋清吏司题名记

甘泉于1532年六月二十三日因稽勋司亭碑已成,撰《稽勋清吏司题名记》,曰:诸君遂请镵其语於萃芳中庭之碑,俾来者得以稽焉。〔註〕时甘泉67。今碑记存否待考。见《泉翁大全卷之二十八》。

 

跋湛氏小宗义田记

崔铣撰《湛氏小宗义田记》立石,湛甘泉作跋,跋文如下:“义仑初设先为贫者其余则民富者。今或富者先得支,而贫者或欠缺焉。甚非本意,今后先尽贫者与支乃及富者则情义两称矣。泉翁若水跋。嘉靖十三年甲午秋八月十一日裔孙南京礼部尚书若水谨立。”〔註〕时甘泉69。崔铣,官南京礼部右侍郎,若水门人。石碑现不存。见《增城沙堤湛氏族谱》。

 

明唐府纪善进长史俸静庵周君墓碑铭

周道通,号静庵,常州宜兴人,壬辰受荐诏加五品俸给储长史缺。八月得疾,将愈,闻母讣,悲哀至极,后卒,享年四十七岁。周原受业于阳明先生,复受学于甘泉先生,闻随处体认天理之要。甘泉于1534年十一月初四撰《明唐府纪善进长史俸静庵周君墓碑铭》。铭曰:“于乎!生之难,学之难,成之难。奈何乎天!于乎!道之通,道之穷,穷之,命也夫!奈何乎!道通!”〔註〕时甘泉69。今碑铭存否待考。见《泉翁大全卷之六十》。

 

英德清溪潮水山诗碑

二零一四年七月廿二日上午九时三十分,英德市沙口镇清溪潮水山半山腰处,正在清理潮水古寺遗址的工作人员,挖掘出镌刻有湛甘泉草书手迹石碑。石碑全文如下:“吾爱三黄生,排闼临清溪。吾爱清溪水,浣此胸中泥。泥滓消且尽,心月澄光辉。还闻山上泉,灵异天下奇。朝夕应潮起,其声隐如雷。乃知气机鼓,通窍靡高卑。此溪何所自?此泉何所为?因悟一本理,共君契玄机。吾欲卜泉上,相与日追随。   右过清溪太学生黄绣黄绪黄宸共谈异泉之胜值此以为他时往观卜筑之张本。嘉靖丙申九月廿二日资政大夫南京吏部尚书前祭酒侍读经筵讲官湛若水书。”石碑通高216公分,宽88公分,厚15公分。碑中文学字迹清晰,笔画流畅自如,字体洒聪秀丽。〔註〕《泉翁大全文集卷之四十四》记载:1536年,时甘泉71岁。考满南归回乡途中,于九月廿二日到达英德清溪村旁,泊舟上岸,在其门生黄绣、黄绪、黄宸(都是清溪人)的陪同下,登上潮水山,观赏灵泉奇异景象,无比兴奋,亲手草书赋诗。随后学生铭刻在石碑上,立于灵泉旁。现已由增城市湛甘泉文化促进会将碑文拓印三份,只存一幅,增城市博物馆和沙口镇镇政府各存一幅。

 

贞烈谢妇戴氏墓碣铭

   谢显之妇戴氏,父冕,初以女许聘显,见显家贫,后悔,欲买一女做己女与谢氏。后戴家亦贫,以女改婚他富人,多要聘礼难谢氏。戴氏闻之,泣而不食,决不二心,自缢未死,继而撼轿柱欲死。冕又许大富人汪氏,汪后闻女屡自杀不肯贰心,宁弃聘赀,不作不义之事。此事惊动官府,冕不得已遂与谢氏成婚。谢显好读书,至夜分,戴织纺供粥至深夜。显从甘泉游,戴大喜,饥寒自甘,卒无怨言。显随甘泉至广东,登罗浮,穷南海之涯,戴携二女,侍翁姑敬以顺。显归途病甚,水浆不入口者三日,戴亦三日不食。谢父、医生都认为显必死,戴见之,拜告于天,以身死代夫,决然自缢而死。显果然爽然而渐愈。甘泉闻之感叹说:若戴氏女者,可以立教于天下后世矣。谢生来吿求铭,乃为志而铭。甘泉撰《贞烈谢妇戴氏墓碣铭》。〔註〕时甘泉72。另甘泉在1537年八月二十三日撰《诔谢生显妇考烈戴氏文》以祭。今墓铭存否待考。见《泉翁大全卷之五十八·卷之五十九》。

 

题“天下第一泉”立石

英德清溪潮水山灵泉侧,有石碑,上刻“天下第一泉”,是甘泉先生书题。〔註〕时甘泉751540年甘泉致仕回乡,路经英德清溪,九月初九,同秋官冼奕倩、教谕秦志道、举人骆君举、诸生方时素、王子敦、太学生黄生锈、黄生宸登潮水山观灵泉。清溪籍二黄生介绍,泉水已竭二三月了,正想作诗取笑,此时泉水大涌,倾刻之间,乍细乍涌,其声如雷,果然是灵泉!遂题为“天下第一泉”,大书立石泉侧,并赋诗一首。灵泉今还在,石碑存否待考。见《泉翁大全文集卷之八十五》、《甘泉先生续编大全卷之十六》。

 

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掌詹事府事赠太子太保谥文敏霍公墓表

霍韬(14871540),字渭先,号兀崖,谥号文敏,南海石头村人(现佛山市禅城区澜石镇)。1514年会试第一,殿试二甲第一名,累官至礼部尚书,卒于任上。1542年五月十八日撰《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掌詹事府事赠太子太保谥文敏霍公墓表》。〔註〕时甘泉77。甘泉第三子涞之娶霍韬二女为妻。韬墓地是甘泉为之选定,葬于增城九如南香山。墓碑仍存,字迹模糊。见(陈裕荣《湛甘泉传》)、(《增城县志》民国十年版)、《甘泉先生续编大全卷之十》。

 

陈白沙“次浴日亭韵诗碑”湛若水书跋

陈白沙次浴日亭韵诗碑,在苏诗碑陰,草书“浴日亭追次东坡韵:

残月无光水拍天,渔舟数点落湾前。赤腾空洞昨霄日,翠展苍茫何处山。颜影末须悲鹤发,负暄可以献龙颜。谁能手抱阳和去,散入千岩万壑间。成化乙巳夏四月望后,翰林国史检讨、古罔病夫陈献章书”。后有湛文简跋云:“此吾师石翁先生手书浴日亭和东坡之作也,识者以为度越前作矣。夫先生片言只字,皆发於妙道精义之蕴,可以为训,又非特诗人墨客之比也。此本尝刻於关大正氏,而藏之於道士马元清,尝因李鳌峰通府以示予。予久欲书此刻於亭而未能,一旦得之,如遗珠之入手也。遂命善书承差洗瀚摹之入石,竖於亭上。嘉靖壬寅秋七月二十四日,门人前南京兵部尚书甘泉先生湛若水谨书。〔註〕陈白沙书浴日亭时甘泉才20岁。以跋文内容分析,编者愚见,57年后甘泉77岁时,将先师此诗及自己所书跋刻于石碑。竖于波罗庙西侧浴日亭上。白沙碑实与东坡诗碑并立。碑高1.95米,宽0.89米。翁方纲著《粤东金石略》时,“碑仍在亭内”。21世纪初,后人“辅註”述,原碑已失,“现与新刻苏碑合为一座”。见《粤东金石略》及“辅註”、《甘泉先生续编大全卷之二十三》。

 

修复崖山慈元殿大忠祠记

    《修复崖山慈元殿大忠祠记》碑。进士出身、资政大夫、前南京兵部尚书奉敕参赞机务、国子监祭酒、翰林侍读、同修国史、经筵讲官赐一品服增城湛若水撰。〔註〕时甘泉77。此祠记石碑今在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官冲村“宋元崖门海战文化旅游区”中古碑廊内。经阅《甘泉先生续编大全卷之四》载湛若水于1542年十二月所撰写《修复崖山全节庙大忠祠记》与此石碑纪文内容完全相同。

 

湛氏小宗合食田租记

    湛氏小宗合食田租记。嘉靖二十一年十二月立石。七世湛若水撰“纪文”最后说:刻石垂示不磨,敬拜而书之。〔註〕时甘泉77。石碑今不存。见《增城沙堤湛氏族谱》、《泉翁大全卷之四》。

 

湛文简手录白沙钓台诗碑

增城一石,刻《石翁分付钓台诗有序》:“达摩西来,传衣为信,江门钓台,亦老夫之衣钵也。兹以付民泽(若水旧字)收管,将来有无穷之祝。珍重珍重。皇王帝伯都归尽,雪月风花未了吟。莫道金针不传与,江门风月钓台深。久坐江门不算年,蒲裀当膝几回穿。如今老去还分付,不卖区区敝帚钱。若水谨录。”碑高一尺五尺,横三尺四寸。草书在增城湛文简祠内。今已不存。〔註〕白沙以其讲学的“江门钓台”传赠甘泉,时甘泉34。至于上石碑,所录年代可参考县志载:甘泉弟子福建莆田姚虞宗舜于1543年春正月在同此诗碑上刻有跋文。时甘泉78岁。见(《增城县志》民国十年版)、(陈裕荣《湛甘泉年谱》)、《粤东金石略》。

 

 

增城县儒学明伦堂颂碑

湛文简《增城县儒学明伦堂颂碑》。邑庠师廖君如嵩、崔君时敏重修明伦堂,遣诸生林标、黎鳌、顾士嘉、黎化来请铭。予曰:颂也。为述所闻,书於堂壁,来以告来裔。签名衔称:“赐进士出身、资政大夫、前南京兵部尚书奉敕参赞机务、国子祭酒、翰林侍读、同修国史、经筵讲官、赐一品服增城湛若水书。嘉靖二十四年六月吉。”知县何天禄、主簿凌友庠立石。字径六七寸。〔註〕时甘泉80。草书碑原在明倫堂,今已不存。见(陈裕荣《湛甘泉年谱》)、(《增城县志》民国十年版)、《甘泉先生续编大全卷之二十三》。

 

 

明故岳州府通判春山伍君墓碣铭

伍克刚,号春山,沙贝人。春山天性沉静,简实不欺,垂髫时已然。从游甘泉子,闻圣贤之学。赞行“圣训乡约”。享年六十四岁。甘泉于丁未12月为撰墓碣铭。铭曰:“嗟彭泽十日,判岳州百二十,飘然拂袖,不可少留,斯若人之流与!斯其贤之俦与!”〔註〕时甘泉82。春山弱冠为邑庠生,三十膺庚午乡荐,以亲老,就河南获嘉县学教谕。出典山东文衡,寻升福建邵武学教授、补江西吉安府学教授、升北国子监助教。秩满,升直隶顺德府通判。后调常州府通判,补湖广岳州通判。墓碣铭存否待考。见甘泉先生续编大全卷之十二》。

 

白沙陈先生改葬墓碑铭

白沙陈先生改葬墓碑铭。赐进士出身、资政大夫、前南京兵部尚书奉敕参赞机务、国子祭酒、翰林侍读、同修国史、经筵讲官、门人、八十四甘泉生湛若水撰并重书。〔註〕此碑铭今存江门市白沙公园碑亭内竖立于石龟背上。碑原高2.8米,宽1.3米。“文化革命”期间,该碑被砸,失上端,今残存1.65米,宽1.3米,存字稍泐。碑文除以上甘泉先生所任职务外,其他内容与1522年正月撰《明故翰林院检讨白沙陈先生改葬墓碑铭》完全一样。碑文说:“湛若水撰并重书”,以证是甘泉先生手迹。此碑因何置在白沙公园,原因待查。见(陈裕荣《湛甘泉年谱》)、《粤东金石略·補註》、《甘泉先生续编大全卷之五十九》。

 

任东明墓碣铭

东明其号,拱辰其名,任其姓。生弘治辛亥三月初五日亥时。初以校尉升锦衣卫千户,为事谪戍南海卫。嘉靖二十九年十二月十六日,终於广之濠畔街。临终帖亲写辞字别予,予悯其孤魄无归,棺殓出地葬於东山之原。铭曰:“福祸无门,命也非天。吾以子归土,复归乎浑然。何怨何愆!”〔註〕时甘泉85。今墓碑存否待考。见《甘泉先生续编大全卷之十二》。

 

潮州改创濂溪先生祠记

《潮州改创濂溪先生祠记》则文简书也。时为嘉靖三十三年甲寅正月九日,文简年八十九。记不俱录。〔註〕“祠记”碑今已不存。《粤东金石略·補註》中将此碑列在广州府金石栏中。见《甘泉先生续编大全卷之六》。

 

千忍亭诗碑

千忍亭诗书付孙润先刻石:“昨宵有好言,喜我润孙贤。公艺百忍字,吾且至千焉。鸿炉煅顽铁,千炼千精坚。自兹化有容,习惯成自然。犹闻忍禅师,引虫啮其肩。忘己不有身,何物横吾前?镵石告后裔,遵此无尤愆。嘉靖三十三年甲寅九月廿有八日八十九甘泉翁书。”右碑高一尺六寸,广一尺。草书在增城湛文简祠内。今已不存。〔註〕时甘泉89。(《增城县志》民国十年版)、(陈裕荣《湛甘泉年谱》)、《甘泉先生续编大全卷之十七》、(<>翁方纲著《粤东金石略》)。

 

广州五仙观湛甘泉诗碑

五仙观大钟楼前东廊一碑云:“ 白莲池上访仙踪(有仙人迹),曾听攒眉夜夜钟。七十年前灯火地,来寻无路白云封。甘泉子成童馆坡山白莲池东房,嘉靖甲寅夏李右坡青霞父子邀饮于大钟之楼,旧迹变迁惕焉感怀,时是秋七月三日前南京兵部尚书湛若水书。”〔註〕时甘泉89。《增城县志》记“此碑近已破裂,余块仅存。”笔者近往观,碑石今已不存。楼名“岭南第一楼”,洪武七年建。该钟为广东最大青铜钟,重约五千公斤,也是洪武年间造。楼、钟今还在。李右坡、青霞父子皆是甘泉学生。见(陈裕荣《湛甘泉年谱》)、《甘泉先生续编大全卷之二十<>翁方纲著《粤东金石略》)。

 

南岳《示学》诸诗碑刻

1556年,甘泉先生往游衡岳,三月初一,命石工磨碑刻《示学》诸诗。据1936年时南岳图书馆负责人康和声述“诸诗”有《答诸君留行诗》、《答谢赣州江周潭督府涛》、《得邻胡之定公父子书院》、《致衡州题石鼓书院诗谕前后同志诸贤》、《入南岳紫云书院谕诸远近同志诗》。并述:以上各诗均见紫云书院诗碑,款署91甘泉翁书于息存堂,字均大草约一寸内外。惜石为红质,剥泐太甚,再三摹抚,始识其全。另一行署省人衡山县薄张大纲刻。考衡山职官类载,大纲广东人,嘉靖33年任此。〔註〕(黎业明撰《湛甘泉年谱》)、(陈裕荣《湛甘泉南岳诗文集》)。

 

湛文简大成乐记碑

湛文简大成乐记碑。嘉靖三十八年己未正月二十六日,前南京兵部尚书、国子监祭酒、翰林侍读学士、同修国史、九十四甘泉生、增城湛若水撰文。明碑不惧录,禄以其人。〔註〕今已不存。《粤东金石略·補註》书中将此碑列在广州府金石栏内。

 

何济墓志

位于增城增江街光辉村芍麻岭的何济墓。墓志由明朝大儒湛若水撰写。〔註〕何济墓为增城市文物保护单位。

 

五、石刻21

 

重修南安学记

1512年甘泉先生奉命往封安南国王,赐一品根以行。夏经南安,知当地官员仅用一年时间使南安的学宫包括大成殿殿庑、堂宇、射圃、亭、祠等建筑群得以修复,见此百废其兴景况,即撰《重修南安学记》,予以赞赏。“请刻於石,永告弗忘。”〔註〕南安即现江西省大余县、南邻广东南雄。时甘泉47岁。今石刻存否待考。“记文”见《泉翁大全卷之二十六》。

 

新创乌石驿记

戴冠因上疏谏犯,由员外郎贬嫡增城乌石驿丞。后改建乌石驿馆,内设堂室、官室、吏室、使室、厨库、马栅、役室、囚室等。甘泉回乡守丧期间(15151517)为新驿馆撰《新创乌石驿记》,曰:“观诸戴子之作室,可以知学矣,可以知理矣,宜勒诸石以训焉。”〔註〕时甘泉51岁左右。乌石,现新塘境内。戴冠,河南信阳人进士,甘泉门生。在乌石驿任职十四年。“记文”石今已不存。“记文”见(《增城县志》民国版)、《泉翁大全卷之二十六》。

 

新会县重修子城记

1516年三月,为防贼焚掳之惨,新会县在城外修建囲着城的墙,曰子城。越二月告成,子城墙总长一千七百丈,高八丈。明年季夏,新丞周君济速、邑人何侃以镌事请,撰《新会县重修子城记》,遂著于石。〔註〕时甘泉52岁。检查明代营造尺1=10尺,1=31.1厘米,换算子城墙长529米,高24.9米。〔註〕今石刻存否待考,“记文”见《泉翁大全卷之二十六》。

 

重修江都县儒学记

    1525年,江都重修学宫讫工,教谕刘君等人谒记于甘泉,进行了一翻讨论。甘泉以学宫来比喻圣贤之道,启发读书人如何德行举业,本末体用廉修的好办法,逸励他们重视德行修养,才能德才兼备,修成正果的大道理。甘泉为此撰《重修江都县儒学记》以记。刘君将这次谈话告诉江都县各郡侯邑尹,并刻于石上。〔註〕时甘泉60岁。今石刻存否待考,“记文”见《泉翁大全卷之二十七》。

 

义泽桥记

安徽歙县府治之西沙溪河是东西往来之冲,旧置木桥,涝则漂之,或易渡船,水则溺之。义士汪钰,继父未酬之志,乃出白金千五百两,于沙溪建桥,曰:“义泽桥”。甘泉称赞说汪钰之为“於己为济众之仁,於父为继志之孝。既仁且孝,斯不亦可书矣乎!”于是撰《义泽桥记》,将此事刻于石,以示往来之人。〔註〕时1533年四月,甘泉68岁。今石刻存否待考,“记文”见《泉翁大全卷之二十八》。

 

重修梧州府学苍梧学记

梧州府域西山一带盗贼充斥乡邑各甚至陷高州城、劫府库。朝廷派总督两广中丞南川陶公率将平定。后陶公令重修梧州府、苍梧县两地书院,1533年初夏动工,冬季迄工。此后,诸生来观听,人人有警省,以兴起其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良心,以达之於伦理。甘泉认为陶公兴学感人心,教化以伦理,非寻常小小兴作,于1534年二月十七日,撰《重修梧州府学苍梧学记》以赞陶公作兴教化之举。并以镵於石,俾诸生兴起之心永永不忘。〔註〕时甘泉69岁。今石刻存否待考,“记文”见《泉翁大全卷之二十八》。

 

韶州府翁源县创建预备仓记

韶州府翁源县尹曾极遵行韶太守邓骝建预备仓以积谷之命,于1535年十一月至1536年正月仓库建成,可储谷万石。甘泉撰《韶州府翁源县创建预备仓记》赞赏说,平时建有预备仓积谷,使“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有所养。”“郑侯能祗承圣天子之德意,而曾尹又能奉行郑侯之善政而致之民,四方有贤能之吏,必来取法,是为守令师也。”后立石。〔註〕曾极甘泉门生。时甘泉71岁。今石刻存否待考,“记文”见《泉翁大全卷之二十八》。

 

南香山“海阔天空”刻石

    增城南香山上有一巨石横卧山地上,石上刻有“海阔天空”四大字,没有署名。而民国版增城县志载:“南京燕子矶有天空海阔四大字刻绝壁上。”南香山又是甘泉先生办莲洞书院之地,以此联想,难以理解,待考。

 

 

 

槎滘黎氏新建祠堂记

    黎氏始祖曰英,宋学士。咸淳间(12251274)自南雄迁来东莞槎滘。1527年英玄孙玺会诸父昆弟始建祠堂,祠堂凡三层,凡为屋九间,左右廊庑凡若乾间,其费则丁捐银肆钱,粮石捐银捌钱,义出者听之。专以奉二代而奠其主,岁冬至、立春行事。族人请甘泉训言记于石。1538年四月初一,甘泉撰《槎滘黎氏新建祠堂记》。〔註〕时甘泉73岁。玺,甘泉女婿。“记文”现新镌石于槎滘祠堂内墙壁上。“记文”见《泉翁大全卷之二十九》。

 

先圣孔夫子像赞

先圣孔夫子像赞。“高天下于无者,必以夫子为卑。显天下之于有者,又以夫子为微。乃夫子之矩,大中至正而不可踰。非循循以从之,不疾以不除,又何以见,乎夫子之卓尔于有无高卑显微之间之几哉!有来瞻依,其谛思之。嘉靖戊戌九月十二日湛若水谨题勒石。”〔註〕时甘泉73岁。查阅有关湛甘泉年谱,1538年撰《先圣孔夫子像赞》时,甘泉先生职任南京,无外出记载。今勤石存否待考。见《泉翁大全卷之二十一》、《增城沙堤湛氏族谱》。

 

东义庄刻石

甘泉路过东义庄感旧,赋诗一首刻石于庄壁。序曰:“东义庄者,诸生刘生誉等义举之所建,以守史吏曹恭甫义捐之赡田也。庚子四月二十三日,予以劝农遵河曲,由东而南过之,感史子之高义,捐田二百亩以育新泉学子,且三让誓不易初志焉。他如出谷万石以赈饥民,推煤山以公两邑,皆希世义事也,而人见谓不以为谨德焉,可以观世矣,而赋之刻石於石壁,以示来学裔云。”〔註〕时甘泉75岁。刘誉、史恭甫是甘泉学生。见《泉翁大全卷之四十五》。

 

洪氏金村祖祠会堂记

洪垣前往罗浮山朱明洞造访甘泉先生,将其兄弟四人商议,复祖居于主龙山之下,创新址于七星墩之前,中室位设始祖,左右两室位设二公先祖。又于祠堂之前为堂二间,一会宗族合食,二会教子弟讲习。将先生的著作教育,让大家都有孝爱之心。甘泉撰《洪氏金村祖祠会堂记》予以赞赏。洪垣将“记文”刻于石,永以为训。〔註〕时甘泉75岁。洪垣,号觉生,婺源人,甘泉学生。1540年广东任巡按。今石刻存否待考,“记文”见《泉翁大全卷之三十》。

 

清溪观潮水山灵泉石坊

15448月甘泉先生赴衡岳,十八日到达英德清溪,登潮水山览灵泉,见泉水变化不测。予故奇之,将立石坊表之,赋绝句。“清溪流泉天下奇,变化疾徐人叵知。泉头尽日观生坐,翕辟天机天所为。”〔註〕时甘泉79岁。同行者有甘泉学生黄云淡、周荣朱。此石坊存否待考。见(陈裕荣《湛甘泉南岳诗文集》)、甘泉先生续编大全卷之十九》。

 

创衡岳白沙先生祠记

《创衡岳白沙先生祠记》甘泉先生撰写。祠记曰:“水既祠先生於衡岳之上,以遂先生平生之志。又推孟子之说,以明先生之学之中正,而水也平生之志兼遂之矣。谨记於石,以告来者。”1544年十一月初四日,在衡岳白沙祠竖祠碑记。〔註〕时甘泉79岁。今碑存否待考。见甘泉先生续编大全卷之三十三》。

 

西洲陈氏祠堂记

1544年十二月吉日,西洲陈氏云溪公嫡孙柔等创祠堂三间。为正寝,以妥云溪公及熊夫人之灵,报起家之始也。为寝室,以藏公父竹窗公神主,报始迁也。祀祖姑司彩女官之主於寝室,亲亲也,贵贵也。甘泉忆弱冠时,母夫人携以避难于西州外祖父云溪公家,特受外祖母熊夫人钟爱周全,感恩不忘。撰《西洲陈氏祠堂记》遂记于石。〔註〕时甘泉79岁。甘泉先生出生于甘泉洞之东曰沙堤,贤母赠夫人陈氏出于甘泉洞之西曰西州。西州之陈本于沙村。自竹窗公由沙村始迁来西州之东边,人号东边陈氏。生云溪公曰斌。今刻石存否待考。见甘泉先生续编大全卷之五》。

 

重修明诚书院席光亭记

《重修明诚书院席光亭记》。湛甘泉撰于嘉靖乙巳(1545)二月。“记”曰:“请记於石,以告多士,使自有自得之学,非由外借我也。”〔註〕时甘泉80岁。席光亭在增城凤凰山西麓的白沙祠后,昔陈献章怀崔清献有借我一席光之句,湛若水因建此亭。石今已不存。见(《增城县志》民国十年版)、甘泉先生续编大全卷之四》。

 

西樵山新立韩公祠记

永乐,成化前,西樵山茶租之征重,金花之征、锡蛇之酷极矣,致使民众处于水火之中,逃窜四散。有赖巡抚都宪韩公永熙讳雍向上陈奏,敞制革除,西樵一十六村得以恢复安居乐业。有感于此,父老乡亲与甘泉商讨为韩公立祠。甘泉先生乃为出本金,乡人相传,为每岁春秋二祀之供。1546年八月甘泉撰《西樵山新立韩公祠记》并为记刻石。〔註〕时甘泉81岁。今此记刻石存否待考。见甘泉先生续编大全卷之四》。

 

新创白云书院记

《新创白云书院记》1550年三月撰写,甘泉先生曰:“勿助勿忘之间,心斯尽矣。夫忘助皆蔽亏之者也,如彼日月,物无蔽亏,圆满明光,普天照耀。故心尽则广大高明之体全,而廓然大公,天理见矣,是谓知性,是谓知天。即一念而不息,终日乾乾,收拾此焉,以有诸己,是谓存心。夫尽斯存斯,斯,斯物也、道也、心也、性也、天也,一也,即尽即存。一心不息,知性养性,知行并进,直达天德,天德在我,天命我立,万化我出,我与天一,斯圣人之学备矣。诸子志之。”诸生前曰:“请记于石,以示来者。”〔註〕时甘泉85岁。此刻石存否待考。见甘泉先生续编大全卷之五》。

 

英德歌草书石刻

英德歌石刻藏近圣书斋:“英德歌(草书存)。耄然九十一泉翁,岳游往还七千里(往由广而韶抵岳还由攸县而吉安而虏度岭)所过历阅人亦多矣,无如英德谌尹近津氏,才德兼资文武备。前年蛋贼劫客财。捉人噤置船舱底。谌尹明察如秋水,上下布船相角踦。中船下手缚群臂,掳者得生贼得死。至今境内无盗贼,商旅夜行歌父庇。伸冤理枉决如流,揆之事事亦如此。观风文章荐未入,三载政成民怙恃。试问水木何本源,先君高士瀼东子。(右英德一章为明府作书以奉贺嘉靖丙辰五月十日资政大夫、前南京兵部尚书奉敕参赞机务、国子监祭酒、翰林侍读、同修国史、经筵讲官赐一品服增城湛若水拜。〔註〕时甘泉91岁。这是甘泉1556年游岳返程于510日在英德为其门生知县廷诏政绩而作。廷诏,字汝宣,号近津,南昌人,县举人,后任南京工部主事。“近圣书斋”,在登云街学宫之右,训导署前。是康熙三十七年(1698)知县田从典因前浈江书院废止后创建。(田知县《近圣书斋规约八则》)中述:“书斋左右嵌入米元章、湛甘泉诸先生石刻。”可见英德歌草书石刻经140多年后还存,现石刻去向不明。见(《英德县志》卷之十三金石略)。

 

明诚书院石刻湛文简像

增城明诚书院石刻湛文简像,石崇五尺广二尺六寸,下刻文简像,顶刻心性图,图下刻图说。隶书。〔註〕见(故宫博物馆编《甘泉先生文录》)、(增城沙堤湛氏族谱)、(《增城县志》民国十年版)。

 

六、提名刻石6

 

游梅岩题名

甘泉放假回乡期满,返程南京履职,取道谒婺源朱文公庙庭。于1537年二月十日,路经梅岩,入观看奇景,并作题名。同行者有学生黄云淡、周荣朱。〔註〕时甘泉72岁。今题名是否存在待考。见《泉翁大全卷之三十四》。

 

武夷山响声岩题名

1540年,甘泉致仕回乡途中,游武夷山,八月初三日,由学生崇安县署县事周节推琦陪同,在响声岩石上题名。时随从有门人冼桂奇、潭潜、黄云淡、谢显、王元德。〔註〕时甘泉75岁。今响声岩石穿存否待考。见《泉翁大全卷之八十五》。

 

英德碧落洞题名

湛若水1540年致仕回乡,于九月十日游览英德碧落洞,观看学生郑泮池镌刻于摩岩上“碧落后洞”四大字,并题名,随同提名者多人。题名云:“嘉靖庚子重阳后南京兵部尚书增口湛若水同洗秋官桂奇口口口符锡贰守袁焕教谕郑口口朱孔阳李芊举人骆尧知国子生黄绣黄宸生儒方瓘王元德欧兖米观题。”次年四月份与洗秋官、秦志道重游碧落洞,见提名被刻于“碧落后洞”四大字右边。〔註〕题名时甘泉75岁。字已看不清以“口”代替。现题名还在。碧落洞在英德城南十多里。著名名胜旅游点“宝晶宫”就在附近。

 

黄龙洞题名

1540年十月廿一日,甘泉前往罗浮山卜筑四贤祠于天华,在岩石上题“黄龙洞”三字,下款署名“湛若水”。同行者有巡按监察御史洪垣、刑部主事冼桂奇、训导徐钥、县丞刘永、主簿丁震、生员李公秀、杨复元、儒士林大植、陈见、黄恭先、林廷俊、黄钟、方有孚、王如宾、辜大纪、陈应举、黄继统、黄素色、简濂、彭绍文、陶伯鸿、陶朝辅。〔註〕时甘泉75岁。今提名石还在,字体清晰。见《泉翁大全卷之三十五》。

 

 

游南岳提名、题字刻石

1544年,甘泉先生游南岳衡山,在各处提名、题字刻石略记:九月初六在祝融峰处大书“上回雁峰”刻在道左之坡大石上。九月初七,在祝融峰嵿望月台,题名于石。接着由叉路至玄明洞,大书二诗刻留石壁下。九月初九,登朱陵洞最高处题名刻石。十一日游方广寺,遂谒朱晦庵、张南轩两贤之堂,大书其扁曰:“嘉会”。十月初四,在开辟甘泉洞路时,见宋大观元年遗石斛(量器),命工大刻“古器”二字其上(1556年重游南岳时于318日刻庭中大石斛古器为玉井,植莲藕数梢于中)。十月十四日,书心性图说於精舍壁。十月廿十八日,命刻二奥亭诗云,“奥奥亭”于甘泉洞内右壁面石之上。 十一月初三,在南台寺紫云洞息存堂北壁平门上刻“息存箴”(劝诫)。同日为周自正书刻“阳清洞”三大字於洞口大石上。 十一月十九日抵清远洸口,拟於口上立石刻“衡岳东门”,以识重游之路。〔註〕时甘泉79岁。以上题名、题字之石存否待考。见《泉翁大全卷之三十三》。

 

过梅关题名于石

1556年,甘泉先生往游衡岳,回程途中,五月初七,江西南安府同知涂麟等送至广东南雄梅岭折梅亭,过梅关,题名于石。〔註〕时甘泉91岁。今题名存否待考。见(黎业明撰《湛若水年谱》

 

七、题匾14

 

题“千秋仰止”石匾

江门市陈白沙纪念馆内陈白沙铜像基座前面中央,有一石匾,上刻“千秋仰止”四大字。上款刻“正德辛巳仲冬”下款刻“门人增城湛若水题。”下款另刻“大清乾隆乙卯季冬重修”。〔註〕正德辛巳仲冬即1521年冬天,正是改葬白沙先生墓于皂峰下期间。时甘泉56岁。石匾因刻有“重修”字句,那么原题“千秋仰止”石匾应置于何种建筑之上有待考证。

 

增城夫子宫墙书额

嘉靖十四年(1535)知县孙云复建增城夫子宫墙,在儒学南正中为方额,曰:“夫子宫墙”,邑人湛若水书之。〔註〕时甘泉70岁。今墙已废。见(《增城县志》民国版)。

 

滘黎氏祠堂题匾

东莞中堂滘黎氏祠堂正门额匾“黎氏祠堂”为甘泉题。后堂悬挂木牌匾“垂光堂”署“甘泉题”。现存木制。〔註〕上两匾所题年代可参考甘泉撰《槎滘黎氏新建祠堂记》,时为1538年,甘泉73岁。

 

英德潮水山书额

观澜亭在英德潮水山嘉靖庚子建,湛若水书额,超然堂在英德潮水山嘉靖十九年建湛若水书额。〔註〕时甘泉75岁。观澜亭、超然堂今已不存,见(道光《英德县志》)。

 

 

 

题介思堂牌匾

广州黄埔东区街火村南园钟公祠是钟氏十一世祖祠,建于明嘉靖葵卯年(1543)孟秋吉日。祠内后堂仍存有湛若水亲笔题“介思堂”大木匾。署:“眷姪湛若水顿首拜题。”原有对联:“大宛朝来光自远;甘泉题后德常新。”(现已失)〔註〕时甘泉78岁。南园钟公祠为黄埔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

 

玉岩书院东亭题匾

广州萝岗区罗峰寺内,有湛甘泉为玉岩书院东亭题木匾“山高水长”。署“湛若水题”。题于“嘉靖甲辰年仲春吉日”。〔註〕时甘泉79岁。原木匾毁坏后由其“十四世孙湛宴重书”。湛宴,号蔚林,举人,长期在乡教学,专心研究甘泉的《心性图》及“随处体认天理”之学。罗峰寺为萝岗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见(陈裕荣《湛甘泉文化促进会研究提纲初稿》)。

 

大敦卢氏祠堂题匾

增城新塘大敦卢氏祠堂正门额匾《卢氏祠堂》是甘泉所题。1548年间,甘泉有《题大塾(注墩?)南卢祠堂》诗,诗曰:“采菱湾口放歌长,每过卢家世德堂。积善百年余庆在,应知德厚有流光。”〔註〕时甘泉83岁。卢氏祠堂为增城市文物保护单位。见甘泉先生续编大全卷之十九》。

 

西州陈氏祠堂题匾

增城新塘西州陈氏祠堂正门额匾“陈氏祠堂”于嘉靖庚戌正月吉题。署名:“甥孙湛若水谨题。”〔註〕时甘泉85岁。陈屋陈氏祠堂为增城市登记文物保护单位。

 

新敦陈氏祠堂题匾

    增城新塘新敦陈氏祠堂正门额匾“陈氏祠堂”于嘉靖庚戌正月吉题。署名:“甥孙湛若水谨题。”〔註〕时甘泉85岁。陈氏祠堂为增城市登记文物保护单位。

 

新街陈氏祠堂题匾

增城新塘新街陈氏祠堂正门额匾“陈氏祠堂”为甘泉题;祠堂内堂额“追远堂”也是甘泉题。印款是:吏、礼、兵三部尚书。〔註〕祠堂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湛甘泉所题匾额、堂额于何年待考。陈氏祠堂为增城市文物保护单位。

 

题睦雍悌孝牌匾

增城新塘陂头村钟氏祠堂始建于嘉靖年间。祠堂内“睦雍悌孝”牌匾是湛甘泉题。现木匾是2004年新做。〔註〕钟氏祠堂为增城市文物保护单位。

 

尹氏宗祠匾额

江门市蓬江区杜阮镇木朗村尹氏宗祠“世泽堂”的木匾额为湛若水手书。〔註〕手书年代不详,木朗村尹氏宗祠为江门市文物保护单位。

 

胥江祖庙戏台题匾

三水芦包祖庙建筑群中有一戏台,戏台上原有石匾,上刻“景福台”三字。是湛甘泉先生所书题。书题年份不详。〔註〕见《胥江祖庙文物与传说》。

 

衡阳木柱题对联

湖南衡阳“衡阳第一家”王氏宗祠木柱上有对联:“历朝甲第,累世文明”署款:“明甘泉湛尚书题”。现木柱对联还在。所题年代不详。王氏宗祠为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附:书法作品5

 

《草书甘泉洞诗轴》

《草书甘泉洞诗轴》纸本纵149.5厘米,横56厘米。书文曰:“地藏天设几千年,合有神明启震川。大院豁然临大路,人间始信有壶天。右甘泉洞四绝为静翁书。甘泉。”钤“吏礼兵三部尚书”、“湛氏元明”二印。〔註〕甘泉作诗时72岁。见《泉翁大全文集卷之五十》。题目《别后有怀甘泉洞兼呈板筑诸君五首》。诗共五首,诗轴作品是其中第五首。甘泉洞在今增城新塘镇三中所在地。陈志刚,号震州。陈希周,号静翁,甘泉洞南邻西洲村人,甘泉表弟、学生。作品内因有钤印:“兵部尚书”,故诗轴应是1539年秋后甘泉任职兵部尚书之后所为。  诗轴茅龙笔书,多有飞白,笔势豪迈俊爽,纵横缺宕,麦华三《岭南书法丛谈》”云:族(湛氏家族)中所藏甘泉公墨迹,著甘泉二字乃为得意之作,不可多得,普通应酬则署若水。由此看来,此诗轴可为甘泉佳作。《广东美术史》介绍,此草书轴作品现藏广州美术馆。

 

    《西樵绝壁诗轴》  

《西樵绝壁诗轴》,纸本,纵144厘米,横72厘米。书文曰:“西樵绝壁迥无依,云锁千峰鸟道微;居士往来谁是伴?翳门关外一僧归。甘泉。”   〔註〕原诗见《泉翁大全文集卷之五十》,题目《阳明赠方吏部归樵四首金山出示次韵》,诗共四首,诗轴作品是其中的第一首,是1512年甘泉47岁时和阳明诗之作。方吏部方献夫,曾任吏部尚书,在西樵也办有书院,此行草诗轴运笔圆熟,气势雄阔,畅迏飞舞。麦华三评曰:字经四五寸,笔势昂藏,有如大丈夫,笔力挺拔,有横扫千军,劈易万人之概。《广东美术史》介绍,此行草诗轴作品现藏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文敏渭涯霍公像赞

《文敏渭涯霍公像赞》,横幅水墨纸本,尺寸56.5cm*92.7cm。书文曰:“嘻!豪乎!杰乎!贤乎!哲乎!是为兀崖公之前身之真乎!是为渭涯公之后身之神乎!是为突兀而不可崖上乎!是为清渭而不可涯量乎!是兀然出乎渭水之滨,为太公望乎!亦丹书之陈而敬义之尚乎!其无形而形,象而罔象乎!乃若冠之峨然,承强项乎!髯之张然,疾邪枉乎!目之窅然,营九壤乎!襟之豁然,文思矌乎!组之袅然,秩宗让乎!夫何身不满乎七尺,而心确乎万丈!浮游乎尘埃之下,而志激乎云天之上也乎哉!  文敏渭涯霍公像赞   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甘泉湛若水题。”钤:“尚善若水”、“湛甘泉印”、“若水”、“三部尚书”四印。〔註〕原赞文见《泉翁大全文集卷之三十四》,题目《大宗伯渭涯霍公像》,文后署:“丁酉七月十二日”,即赞为为1537年所作。时甘泉72岁。因书法作品钤有“三部尚书”印,故纸本赞文应是1539年秋甘泉任兵部尚书后所书。著录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      《聚墨留香—攻玉三山房藏中国古代书画》图49。霍韬(1467-1540)字渭先,号渭崖,广东南海县石头乡(现佛山市澜石镇)人。1514年中举,1528年拜礼部尚书,谥文敏。湛甘泉与霍韬是儿女亲家。

 

《比邻西郭一鸡飞》行草诗轴

行草诗轴书文曰:“比邻西郭一鸡飞,小栋明诚十步违。卖与汤郎知有意,藩离通了即书帏。”〔註〕原诗见《甘泉先生续编大全卷之十九》、(《增城县志》民国版),题序是:“邑城西郭巷下街屋一间,切近汤子新之,因卖与之。诗以代券。”这是1541年间,甘泉76岁,在增城讲学时为湯新之买屋而作。明诚书院是1519年甘泉54岁时捐俸五百银,买下增城城内清献坊西郭巷已故千户杨政之宅而办。湯郎指湯新之,号鹤峰子,学于甘泉,文化杰出,任登州贰守。其所买之“屋一间”与书院只“一鸡飞”即“十步”之遥,是“有意”之为。甘泉以此诗代替“劵”。“劵”:(音劝),票据或作凭证的纸片。《广东美术史》介绍,此诗书文字形刚健爽朗,意念轩昂从容,笔墨枯浓变化得宜。诗轴由香港冈州吴氏挹翠阁藏。是纸本或绢本,纵横尺寸未知。

 

《草书咏芙蓉诗轴》

    《草书咏芙蓉诗轴》,绢本,纵199.5厘米,横99.5厘米。书文曰“江岸芙蓉如盛妆,花光为色叶为裳。不妨远地无人采,独自临风弄晚芳。右郴江口见芙蓉盛兴作。泉翁。” 〔註〕原诗见《甘泉先生续编大全卷之十九》,题目《郴江口见江岸野生芙蓉》。1544年,甘泉往游南岳,八月初九起舟西樵,28日由陆路行至郴州,29日下船,夜宿于郴江口,30日晨时发舟。见江岸野生芙蓉感兴撰写上诗。时甘泉79岁。诗轴诗文笔势飞舞,气象深醇,乃诚晚岁得意之书。诗轴现存广东省博物馆。


湛甘泉金石录略

湛甘泉金石录略

湛甘泉金石录略

湛甘泉金石录略

湛甘泉金石录略

湛甘泉金石录略

湛甘泉金石录略


湛甘泉金石录略










 

标签:金石 

出处:湛氏家族古今志网址:http://zhanganquan.com   http://www.zhanganquan.com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评论者: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421号

        渝ICP备12002000号-1

    Powered by OTCMS V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