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研究

老人报-湛汝松攒《若水墓前的思索》

时间:2005/11/2 8:08:52  作者:湛汝松  来源:2005年11月02日 老人报  查看:299  评论:0
内容摘要:美丽的天蚕山南麓,有一座规模宏伟的古墓。古墓下,长眠着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千载真儒湛若水。今年国庆期间,来自各地的湛氏后人,在墓前首次为若水举办了全国性的民间祭典。  广博肃穆的古墓,面仰天上日月,前濒大海潮汐,背靠大地黄土。当人们在宽阔的墓堂里虔诚地为先贤上香参拜...

  美丽的天蚕山南麓,有一座规模宏伟的古墓。古墓下,长眠着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千载真儒湛若水。今年国庆期间,来自各地的湛氏后人,在墓前首次为若水举办了全国性的民间祭典。
  广博肃穆的古墓,面仰天上日月,前濒大海潮汐,背靠大地黄土。当人们在宽阔的墓堂里虔诚地为先贤上香参拜时,我也站在人群里,仰对湛若水的墓碑虔诚地鞠躬。这时,香烟缭绕,欢声荡漾;我仿佛听到从墓里传出一个苍老的声音:你们理解我的思想吗?你们了解我的追求吗?
  我不知道周围的人有没有听到这个声音,只能让自己的思绪沿着那声音徘徊:
  湛若水是著名的哲学家,一生在哲学天地里孜孜不倦地探索。他创立“随处体认天理”的哲学思想,既师承陈白沙心学又修正其心学,并敢于挑战当时“望高位崇”的王阳明理学,与其“致良知”学说分庭抗礼,各立门户;从而冲破了宋代以来理学僵化禁锢的思想牢笼。才疏学浅的我远未能领悟其真谛,但觉得那融汇创新的开拓精神永远催人进奋。
  湛若水是著名教育家。他一生以兴学育贤为己任,不但亲自编写教材,开馆讲学,所到之处必修书院;而且用自己的积蓄为所到之书院设“赡田”,以学谷周济贫苦学生。他还在西樵办“大科书院”,开宗明义招收四方员生,在中国教育史上写下了变官学为乡学的第一页。今日国家以教育兴国,若水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依然熠熠生辉,值得我们借鉴。
  湛若水官至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为官廉洁奉公,主张“民庶实为邦本”,天子要得“民心”和“天心”;追求“衣食足,善心生,伦理明,风俗厚,礼乐兴,和气致,天地泰,万物若”的太平天下。今日湛氏宗亲相聚天蚕,若水如泉下有知,定会倍感欣慰。
  “其洒落似濂溪,其温雅似明道,其气魄似阳明,其自得似白沙。”这是人们对若水思想和人格的评价。若水学说师承白沙,脉接程朱,根连孔孟;若水弟子四千,遍及“五湖四海”,不分“陈李张王”。若水为人胸怀坦荡,虽与王阳明观点分庭抗礼,但两人却私交甚笃。烟霞里沉醉于自豪的人们面前,若水是一面光彩照人的历史明镜。
  烛光闪闪,鞭爆声声,有人说若水是一道红线,下连大江南北的湛氏弟兄;上接湛氏始祖,直至远古时代在黄河畔的斟灌氏族。不错,这是生命繁衍的红线。然而,作为思想家的若水,还有一条比他生命还重要的思想红线。这道红线决不只在宗族的上下左右中交织;它连着整个中华民族,系着祖国的每一个城市和乡村。
  弥漫的烟霞渐渐散去,大地洒满灿烂的阳光。离开墓地时,有人高声吟诵若水赠安南古国国王的诗篇:“春风浩荡花同舞,化日昭回海共融,从此传宣天语意,永期中外太平同。”
  我感到,这声音悠扬深远,一直在寥廓的苍天里回响。

 


出处:湛氏家族古今志网址:http://zhanganquan.com   http://www.zhanganquan.com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相关评论
评论者: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421号

    渝ICP备12002000号-1

Powered by OTCMS V2.95